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4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覆盖量对夏花生生长、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艳艳 李文金 +5 位作者 康涛 李海东 陈建生 张玲 徐慧媛 李光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 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处理对夏花生出苗率、土壤容重及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花生出苗率、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CK相比,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 kg/hm^(2)(T3处理)时,出苗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与T4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1、T2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花针期、结荚期主茎高无显著变化,但均显著高于T4、T2、T1处理;饱果成熟期主茎高,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根+果针及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出仁率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和1 kg果数显著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种植夏花生时覆盖6 000 kg/hm^(2)小麦秸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可以替代地膜的增产作用,这为减少地膜污染、实现生态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覆盖量 夏花生 生长 荚果产量 籽仁产量 土壤容重 微生物 地膜
下载PDF
气井定产量和变产量弹性二相法的通式及应用
2
作者 陈元千 刘洋 王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于受封闭边界控制的气体流动,当气井完成试气和关井取得原始地层压力之后,若以某稳定产量开井生产,测试的井底流压的压降曲线,根据压力动态的变化特征,可划分为非稳态阶段、过渡阶段和拟稳态阶段。其中的拟稳态阶段,称为弹性二相法阶... 对于受封闭边界控制的气体流动,当气井完成试气和关井取得原始地层压力之后,若以某稳定产量开井生产,测试的井底流压的压降曲线,根据压力动态的变化特征,可划分为非稳态阶段、过渡阶段和拟稳态阶段。其中的拟稳态阶段,称为弹性二相法阶段。在弹性二相法阶段的井控范围内,井底流压呈等速下降。本文基于陈元千提出的压力一次方、压力平方和拟压力表示的定产量弹性二相法,以及基于Blasingame提出的压力一次方表示的变产量弹性二相法,分别建立了气井定产量和变产量弹性二相法的通式。通过实例的应用表明,两个通式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产量 产量 拟压力 压力一次方 压力平方 弹性二相法
下载PDF
施氮对龙燕1号燕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王建丽 牟林林 +8 位作者 庄煦 韩微波 张冬梅 尤佳 邸桂俐 王晓龙 李佶恺 申忠宝 陈金利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对龙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1)进行不同施氮(以下简称施N)处理,探讨不同施N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燕1号燕麦在施N量60 kg/hm^(2)时株高最高、主穗籽粒数最多、主穗穗粒最重、千粒重最重、轮层数最多... 对龙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1)进行不同施氮(以下简称施N)处理,探讨不同施N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燕1号燕麦在施N量60 kg/hm^(2)时株高最高、主穗籽粒数最多、主穗穗粒最重、千粒重最重、轮层数最多,在施N量90 kg/hm^(2)下穗长最长、主穗小穗数最多。龙燕1号燕麦在施N量60 kg/hm2处理下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4760.2 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N量间的数量关系符合y=-0.0499x^(2)+8.3261x+4403(R^(2)=0.965)。株高和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作用效应最大。因此,在哈尔滨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施N量为60 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且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龙燕1号燕麦 种子产量 产量组分
下载PDF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提升路径分析与建议
4
作者 李禹尧 闫文义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3期12-13,共2页
2004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近年来,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513.13公斤,是全国平均值486.01公斤的5.17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 2004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近年来,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513.13公斤,是全国平均值486.01公斤的5.17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2016年至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产量从1480.76亿斤增长到1557.64亿斤,但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例从11.57%下降到1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粮食占有量 粮食产量 调出量 粮食作物产量 提升路径 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平均值 分析与建议
下载PDF
2023年我国酒类产量数据出炉
5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39-39,共1页
本刊讯: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54.9万千升,同比增长4.0%;1—12月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下降2.8%。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214.8万千升,同比下降15.3%;1—12月产量3555.5... 本刊讯: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54.9万千升,同比增长4.0%;1—12月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下降2.8%。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214.8万千升,同比下降15.3%;1—12月产量3555.5万千升,同比增长0.3%。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葡萄酒产量2.2万千升,同比下降12%;1—12月产量14.3万千升,同比增长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计局 啤酒产量 产量数据 规模以上企业 葡萄酒产量 商品量
下载PDF
阿根廷:梨和苹果产量达117万吨
6
作者 禾本(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3产季阿根廷梨和苹果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117万t,比上产季增长20%,比2019—2022年的平均产量增长8%。2022/2023产季阿根廷梨产量达到64.81万t,比上产季增长16%,是过去5个产季的最高产量。阿根廷苹果产量...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3产季阿根廷梨和苹果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117万t,比上产季增长20%,比2019—2022年的平均产量增长8%。2022/2023产季阿根廷梨产量达到64.81万t,比上产季增长16%,是过去5个产季的最高产量。阿根廷苹果产量约52.75万t,比上产季增加25%,比2019—2022年的平均产量高出5%,但并未超过2019/2020产季的58.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量 平均产量 阿根廷 官方统计数据 产量 产季
下载PDF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7
《粮油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5-15,共1页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1.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 khm^(2),比2022年增加636 khm^(2),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926 khm^(2),比2022年增加...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1.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 khm^(2),比2022年增加636 khm^(2),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926 khm^(2),比2022年增加658 khm^(2),增长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国家统计局 产量数据 粮食播种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下载PDF
湖北漳河灌区中稻气象产量变化特征及预测模型
8
作者 余蕾 邹志科 +2 位作者 刘凤丽 罗文兵 王文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准确的气象产量是正确评估气象条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前提。为了探究湖北漳河灌区单季稻气象产量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尝试通过三点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4种方法将漳河灌区1975—2020年的水稻单产数据分... 准确的气象产量是正确评估气象条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前提。为了探究湖北漳河灌区单季稻气象产量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尝试通过三点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4种方法将漳河灌区1975—2020年的水稻单产数据分离为水稻趋势产量及气象产量,通过相关分析筛选水稻8个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因子,然后与分离的气象产量构建水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种分割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气象产量序列与湖北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一致性特点,多年平均气象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约为3.39%,但2008年以后其占比达到10.1%。相关分析识别出抽穗开花期最低气温、拔节孕穗期最高气温、分蘖后期平均气温、返青期最低气温、乳熟期蒸发量和育苗最低气温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该模型在率定期(1976—2014年)和验证期(2015—2020年)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模型的决定系数R 2为0.994。预测模型有助于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区域水稻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气象产量 趋势产量 指数平滑法 滑动平均法 HP滤波法 漳河灌区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与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9
作者 何斌 张敏 +2 位作者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草 播种量 施肥量 行距 栽培技术 种子产量 产量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干旱地区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进宇 刘飞杨 +1 位作者 杨佳鹤 崔烜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轻1.2 g/kg、S2:中3.1 g/kg及S3:重5.3 g/kg),探究不同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W3S3较W1S1下降15.89%(2021年)和15.58%(2022年),饱籽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3.45%(2021年)和4.05%(2022年),单位产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6.48%(2021年)和63.09%(2022年);品质方面整精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12.65%(2021)和13.56%(2022),垩白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上升164.71%(2021)和122.73%(2022),直链淀粉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97%(2021)和8.99%(2022),蛋白质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上升53.51%(2021)和61.82%(2022)。综合考虑,在节水目标下,采用滴灌旱作方式种植水稻,保持80%田间持水率加轻、中度盐碱化(≤4.0 g/kg)的土壤环境,可以保持较为接近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水平和较好的稻谷品质水平。该结论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及水稻的节水灌溉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胁迫 水稻 滴灌旱作 产量构成 稻谷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高新 汪烨霖 +8 位作者 朱泰武 李剑峰 王重 时佳 王春生 张宏芝 王立红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个施...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春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灌浆趋势均呈现为“S”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籽粒千粒重后,积累的有效籽粒干物质重不增反降,但下降程度有所减缓。新春6号、新春37号、核春137表现为灌浆强势品种,新春11号、新春21号、新春29号表现为灌浆弱势品种。100 kg/hm^(2)低氮水平下,新春17号和核春615产量达最高水平;200 kg/hm^(2)中氮水平下,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7号、新春39号、核春121和核春514共8个春小麦品种产量达最高水平;300 kg/hm^(2)高氮水平下,核春137和新春21号产量达最高水平。【结论】4个施氮水平下,最大灌浆速率V max与平均灌浆速率V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Vs与灌浆总天数T均呈负相关。公顷产量Y与千粒重A、最大灌浆速率V max、平均灌浆速率Vs、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用天数T max、灌浆总天数T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灌浆速率 产量
下载PDF
滴灌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3 位作者 陈静 刘剑 秦丽 严海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为研究氮肥减量结合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生物炭(2,4,6 t·hm^(-2))、氮肥减量(165,210,255 kg·hm^(-2))三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 为研究氮肥减量结合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生物炭(2,4,6 t·hm^(-2))、氮肥减量(165,210,255 kg·hm^(-2))三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模式玉米适宜的用量分别为氮肥210与255 kg·hm^(-2),生物炭用量均为4 t·hm^(-2)。间作系统产量达到13395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20.13%,间作玉米、大豆较相应单作产量分别下降35.69%和56.39%,有效株数低是导致间作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粒数的合理调控是决定间作大豆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间作处理IN3C2(氮肥225 kg·hm^(-2)、生物炭4 t·hm^(-2))玉米的Pn从大口期到灌浆期持续升高,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大豆从开花期经历结荚期到鼓粒期持续升高,在鼓粒期达到峰值,较其它处理具有显著光合优势,且大豆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表现显著的边际优势。综上,滴灌下,氮肥减量与生物炭配施,单作和间作玉米较优的氮肥用量分别为210和255 kg·hm^(-2),生物炭为4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平邑甜茶高位嫁接丽嘎拉苹果树冠层内枝类结构和果实品质、产量的分布
13
作者 李宏建 于年文 +5 位作者 宋哲 张秀美 里程辉 韩丽红 刘影 周家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7-896,共10页
【目的】掌握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高位嫁接方式的丽嘎拉苹果树冠层内枝类结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为辽宁寒地苹果园建设中应用该种栽培模式,提升果品质量、优化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丽嘎拉/... 【目的】掌握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高位嫁接方式的丽嘎拉苹果树冠层内枝类结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为辽宁寒地苹果园建设中应用该种栽培模式,提升果品质量、优化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和丽嘎拉/平邑甜茶(低接)苹果树为试材,按照冠层分格的方法,将试验树从地面到顶部分成4个冠层,比较不同冠层高度内枝类结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差异。【结果】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苹果树高、冠径、覆盖率生长速度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树体外观表现为“小脚”现象,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表现为“大脚”现象。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苹果树枝量、短枝比例高于丽嘎拉/平邑甜茶(低接)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丽嘎拉/平邑甜茶(低接)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枝量分布集中区域为冠层高度>2.00~3.00 m、>3.00 m和>1.00~2.00 m,占全树枝量比例的43.51%、45.37%和47.96%。相同冠层高度内,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可滴定酸含量、色差L和a值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随着冠层高度的增加,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丽嘎拉/平邑甜茶(低接)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固酸比和色差值(L、a、b)呈现上升趋势。丽嘎拉/平邑甜茶(高接)和丽嘎拉/平邑甜茶(低接)果实产量主要分布在冠层高度>2.00 m的空间区域,占全树产量的69.79%和75.55%,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为>1.00~3.00 m,占比全树产量的74.59%。【结论】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高位嫁接的丽嘎拉苹果树枝条数量多、短枝比例高、外观色泽好,树体枝量和果实产量分布集中区域为冠层高度>2.00~3.00 m,该冠层生产的苹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枝类结构 品质 产量 树体冠层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3 位作者 张岳芳 盛婧 周炜 刘德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以南粳46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常规化肥及鸡粪、猪粪、羊粪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作基肥处理,共5个处理,探索其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50%羊粪有机肥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 以南粳46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常规化肥及鸡粪、猪粪、羊粪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作基肥处理,共5个处理,探索其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50%羊粪有机肥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但能够显著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和黏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并显著降低稻米硬度、消减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使稻米品质明显提升。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有机肥替代化肥基施均可在整体上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大稻米胶稠度。但是,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大部分稻米品质指标的提升效果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将不同类型有机肥替代化肥作为基肥施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稻米品质,特别是50%羊粪有机肥处理对稻米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会使水稻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气象条件对高油酸花生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胡延岭 杨海棠 +8 位作者 李盼 于沐 石彦召 刘软枝 朱桢桢 韩艳红 郑晓川 赵利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以河南、山东等5个花生主要产区培育的19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于2019年~2021年连续3年在郑州种植,采集3年间花生关键生育期(6月~9月)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合各个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以河南、山东等5个花生主要产区培育的19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于2019年~2021年连续3年在郑州种植,采集3年间花生关键生育期(6月~9月)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合各个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对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程度不同,冀花16、冀花11对开花下针期的温度和日照时数比较敏感,该时期的异常高温会致使其产量明显下降。中花413、中花412和花育917的产量与旬降水量成显著负相关,耐涝程度较差。对品种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开农1768、南充1704、冀农16、开选016、花育961、郑农花25、郑农花23、冀农11、花育633和1508G等10个高油酸品种为年际间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研究结论为高油酸品种的培育及深入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气象条件 产量
下载PDF
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对姬松茸不同潮次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陈华 林怡 +3 位作者 叶菁 刘朋虎 翁伯琦 王义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渣 姬松茸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化学封顶对不同果枝数棉田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18
作者 马辉 罗单 +6 位作者 李星星 田立文 戴路 欧欢 艾麦尔江·阿布力提甫 阿孜古丽·阿布力孜 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对不同果枝数棉田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分析棉花化学封顶剂摇钱素和向铃转的最佳施药时期,优选化学封顶效果评价指标,为化学封顶筛选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人工打顶为...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对不同果枝数棉田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分析棉花化学封顶剂摇钱素和向铃转的最佳施药时期,优选化学封顶效果评价指标,为化学封顶筛选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选择化学封顶剂摇钱素和向铃转,分别设置果枝数9台时、果枝数10台时、果枝数11台时、果枝数12台时4个化学封顶处理,测量棉花株高及株高增长量、倒1果枝~倒4果枝长度、有效果枝数、单株果节数、茎粗、主茎节间数、棉铃空间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果枝数9台时化学封顶处理的棉花株高显著增加,果枝数10台时施用向铃转、果枝数11台和12台时喷施摇钱素后单株果节数增加,化学封顶后主茎节间数增多、倒1果枝~倒4果枝长度变短,果枝数10台时施用向铃转后有效果枝率、化学封顶后茎粗、除果枝数9台时喷施摇钱素后上部铃占比外棉铃空间分布均变化不大。果枝数10台时喷施向铃转、果枝数11台和12台时喷施摇钱素后籽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比差异不显著。单株有效果枝率(以下简称果枝率)可作为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的评价指标。【结论】果枝数10台时喷施向铃转、果枝数11台时喷施摇钱素后棉花有效果枝率和单株果节数最高、株高增长量不高、籽棉产量不降低,有效果枝率可用于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的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株型 产量 评价指标
下载PDF
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19
作者 王大刚 杨勇 +1 位作者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其次是株高和底荚高度,全生育期变异幅度最小。2016-2021年参试大豆品系(种)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变化范围为2735.00~2918.00 kg·hm^(-2),平均产量最高的年份为2020年;参试大豆品系(种)在四个不同省份试点中,大豆品系(种)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山东试点品系(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高于其它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达3156.32 kg·hm^(-2);安徽试点的平均产量最低,仅为2471.15 kg·hm^(-2);主要不同来源参试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平均产量为2927.41 kg·hm^(-2),其次是来源于江苏的品系(种);主要不同育种单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选育单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选育的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为3063.87 kg·hm^(-2),其在河南和山东试点的平均产量高达3100.42和3491.2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南部不同省份之间大豆产量差异主要与区域有关,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大豆品系(种)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淮南部 品系 产量 区试 性状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近40年降水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8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党翼 王磊 李兴茂 程万莉 周刚 倪胜利 樊廷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冬小麦是黄土旱塬区重要口粮作物,产量受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降水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收集、统计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近40年冬小麦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冬小麦产量、耗水量等指标随降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土... 冬小麦是黄土旱塬区重要口粮作物,产量受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降水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收集、统计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近40年冬小麦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冬小麦产量、耗水量等指标随降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近40年冬小麦产量以每年51.2 kg·hm^(-2)速度增加,但持续系数仅为0.43;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3月中上旬、5月上旬和下旬降水量增加,产量随之显著增加;全生育期降水满足率为64.4%,干旱年型仅为52.7%,不同生育时期中拔节-灌浆期满足率最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近40年呈降低趋势,平均为361.3 mm,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4.3%,为全生育期耗水最大的时期;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在出苗-拔节期和拔节-灌浆期降水满足率最低,分别为36.9%和42.2%,此阶段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冬小麦产量相关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耗水量>穗数>穗粒数>播前底墒>生育期降水量>全年降水量。近40年来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稳产性差,原因为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比重较大,降水满足率低,影响了冬小麦分蘖成穗和水分高效利用。以上结果表明,保证该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降水满足率和休闲期降水高效蓄集,是冬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研究结果对冬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冬小麦 产量 耗水规律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