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棉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曹雯梅 刘松涛 王汉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5,共3页
采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常规棉和杂交棉2004年区试资料的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棉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铃重、衣分;杂交棉衣分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株铃数、单铃重... 采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常规棉和杂交棉2004年区试资料的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棉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铃重、衣分;杂交棉衣分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株铃数、单铃重。据此结果,提出常规棉和杂交棉品种选育策略和栽培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棉 杂交棉 皮棉产量 产量三因素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三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科 兰岚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7Y~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播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2001-2015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金艳 宋佳静 +2 位作者 朱统泉 陈杰 赵立尚 《中国种业》 2016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情况,揭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2001-2015年河南审定的109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5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主...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情况,揭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2001-2015年河南审定的109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5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顺序为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弱春性品种的相关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株高。小麦新品种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产量三因素间的间接作用都为负值,这与简单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生态条件及当前的栽培习性,今后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重点选择多粒型、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同时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协调。生产上根据小麦种性区分对待,在半冬性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弱春性小麦生产上重点通过提高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产量三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2005-2021年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4
作者 王杰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2期142-144,共3页
本论文主要从优良品种的选育角度进行阐述和论证,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助力小麦安全生产。2005—2021年河北省共审定345个冬小麦品种,将审定的冬小麦品种分为冀中北和冀中南两个麦区,分别为92个和... 本论文主要从优良品种的选育角度进行阐述和论证,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助力小麦安全生产。2005—2021年河北省共审定345个冬小麦品种,将审定的冬小麦品种分为冀中北和冀中南两个麦区,分别为92个和253个,再分别对产量及主要产量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冀中北麦区冬小麦品种各主要产量因素与产量的相关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株高,冀中南麦区的相关顺序则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对比可以得出,冀中北麦区和冀中南麦区审定的冬小麦品种,其主要产量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影响顺序是不一致的,这也说明气候环境的不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小麦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对小麦的影响,选育出适合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达到安全、高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冬小麦 产量三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小麦初步研究
5
作者 陈琛 郭瑞 +5 位作者 李东升 温明星 曲朝喜 陈爱大 庄义庆 姚克兵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75-78,共4页
为探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选用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456S为母本配组的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以扬麦20为对照,研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及品质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小麦材料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均在1 m以内,... 为探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选用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456S为母本配组的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以扬麦20为对照,研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及品质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小麦材料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均在1 m以内,生育期则短于对照2 d以上;不同杂交小麦材料产量差异较大,除D组合高于对照9.53%外,均低于对照6.28%及以上;杂优D组合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优于对照,且对产量影响穗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各杂交小麦材料主要品质性状趋势不明显,但杂优D组合接近国家优质弱筋小麦品质要求。杂优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好的产量和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 产量三因素 品质
下载PDF
作物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危文波 《西藏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作物高产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保证作物持续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是必不可少的,但达到高产育种目标的途径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作物产量构成三要素、株型形态、栽培措施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作物高产的机理,为作物进一步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作物 高产机理 产量三因素 株型形态
下载PDF
环保酵素浸种在水稻旱直播栽培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元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5期76-79,共4页
近年来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推广环保酵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本着轻简化节本增收的栽培原则,笔者进行了不同浓度环保酵素浸种在水稻旱直播栽培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环保酵素浸种在水稻旱直播栽培中均有... 近年来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推广环保酵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本着轻简化节本增收的栽培原则,笔者进行了不同浓度环保酵素浸种在水稻旱直播栽培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环保酵素浸种在水稻旱直播栽培中均有增产效果,其中以1(环保酵素)∶400(水)和1(环保酵素)∶600(水)两种浓度增产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酵素 浸种 旱直播 产量 产量三因素
下载PDF
Ele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oil shale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ala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n oil yield: a case from Chang 7 oil lay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rn Ordos Basin 被引量:1
8
作者 Delu Li Rongxi Li +1 位作者 Zengwu Zhu Feng X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28-243,共16页
A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oil shale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oil shale of the Chang 7 oil layer from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represents the typical lacustrine oil shale ... A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oil shale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oil shale of the Chang 7 oil layer from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represents the typical lacustrine oil shale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race elements and oil yield from boreholes sam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sedi- mentary environments of oil shal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oil yield were studied. With favorable quality, oil yield of oil shale varies from 1.4% to 9.1%. 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aleo-redox condition of oil shale's reducing condition from analyses of V/Cr, V/(V + Ni), U/Th, δU, and authi genic uranium. Equivalent Boron, Sp, and Sr/Ba illustrate that paleosalinity of oil shale is dominated by fresh water. The paleoclimate of oil shale is warm and humid by calculating the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and Sr/Cu. Fe/Ti and (Fe + Mn)/Ti all explain that there were hot water activities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oil shale. In terms of Zr/Rb, paleohydrodynamics of oil shale is weak. By means of Co abundance and U/Th, paleo-water-depth of oil shale is from 17.30 to 157.26 m, reflect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hich is mainly in semi deep-deep lake facies. 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oil yield and six paleo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w that the oil yield of oil shal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paleo-redox conditions, paleoclimate, hot water activities, and depth of water.Paleosalinity and paleohydrodynamics have an inconspicuous influence on oil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al geochemistry Palaeosedimentary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Lacustrine oil shale Triassic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