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1
作者 梁雪迪 吴杰 +5 位作者 刘金玲 王昱峰 刘阳 张玉亭 孔维丽 高玉千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2,共7页
研究香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香菇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参加区试的9株香菇菌株为研究材料,测量了香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13个因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分析软件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分... 研究香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香菇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参加区试的9株香菇菌株为研究材料,测量了香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13个因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分析软件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香菇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参试香菇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成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菌盖厚度及菌盖硬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成菇数与菌盖厚度、单菇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菌盖厚度与菌盖硬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成菇数(X_(1))和菌盖质量(X_(2))建立回归模型,Y=-41.889+1.100X_(1)+0.314X_(2)。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产量直接贡献值最大的是成菇数,其次是菌盖质量。综上,在管理过程中,提高成菇数量、适宜的菌盖质量可以显著提高香菇产量,同时也应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高产香菇品种选育中应重点挖掘影响成菇数量的菌盖发育关键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施氮对我国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整合分析
2
作者 纪洪亭 赵韩伟 +4 位作者 曾燕楠 程润东 王士红 王勇 赵荷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6-1620,共15页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定量评价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影响施氮效应的因素,为我国甘薯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甘薯”、“氮”、“氮肥”、“...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定量评价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影响施氮效应的因素,为我国甘薯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甘薯”、“氮”、“氮肥”、“产量”、“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基于以下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试验在我国农田进行;试验包含不施氮肥对照和施用不同量氮肥处理,且对照与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每个处理至少有3次重复,共筛选到45篇文献。筛选后的文献中,包含产量数据288组,单株结薯数数据191组,单薯重数据145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亚组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应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增加我国甘薯鲜薯单位面积产量1.7%、单薯重3.2%,降低单株结薯数1.2%。不同施氮量下,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鲜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增幅逐渐降低,增幅最大的施氮量均小于75 kg/hm^(2),单薯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增幅最大的施氮量为75~150 kg/hm^(2)。长江流域薯区和南方薯区鲜薯单产增幅高于北方薯区;北方薯区、长江流域薯区、南方薯区适宜施氮量分别为<75、75~150、75~150 kg/hm^(2)。随对照组产量(地力产量)的增加,施氮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增幅均呈下降趋势,而单薯重增幅呈增加趋势。对照组产量≤2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150 kg/hm^(2),地力产量为25~35 t/hm^(2)和>3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施氮处理下鲜食型甘薯增产幅度低于淀粉型甘薯,鲜食型甘薯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淀粉型为75~150 kg/hm^(2)。施氮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的施钾(K_(2)O)量为150~225 kg/hm^(2),尽管该施钾量范围内施氮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下降6.3%,但单薯重显著增加14.9%,导致鲜薯产量增加10.5%;施磷(P_(2)O_5)量为≤60 kg/hm^(2)时,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增幅最高,分别为7.2%、4.9%和5.8%;氮、磷、钾适宜的配施比例为1∶0~0.8∶1~3。中性土壤(6.520 g/kg)的土壤条件下,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结论】施氮有助于提升我国甘薯产量,但施氮效果受区域、地力产量、磷钾肥施用量、土壤基础肥力、甘薯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适宜的施氮方案,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甘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甘薯 鲜薯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土壤肥力 整合分析
下载PDF
增温与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
作者 杨宁艳 张峰举 +2 位作者 刘吉利 肖国举 杨占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试验采用增温与灌溉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设置3个增温水平,即T0(0℃)、T1(1.5℃)、T2(2℃),以读水表抽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水,按照大豆正常灌水量4 000 m^(3)/hm^(2)的100%、115%和130%设置3个灌溉定... 本试验采用增温与灌溉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设置3个增温水平,即T0(0℃)、T1(1.5℃)、T2(2℃),以读水表抽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水,按照大豆正常灌水量4 000 m^(3)/hm^(2)的100%、115%和130%设置3个灌溉定额,即W0(4 000 m^(3)/hm^(2))、W1(4 600 m^(3)/hm^(2))、W2(5 200 m^(3)/hm^(2)),增温幅度与灌溉定额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探究增温与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大豆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大豆水分利用率在苗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合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结果如下:T1W2处理使大豆单株结荚数较对照(T0W0)增加了27.77%,T1W2处理使大豆三粒荚数增加了30.09%,T1W2处理较对照大豆单株粒数增加57.40%,T1W2处理的单株产量增加了40.08%,大豆百粒质量在T1W2处理比对照高6.83%,各处理与W0T0处理相比变幅在-27.11%~20.15%之间。综上,增温会影响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但灌溉与其互作,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产量产生的负效应,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灌溉定额以应对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种植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大豆在气温升高因子影响下实现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灌溉定额 大豆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与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4
作者 何斌 张敏 +2 位作者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草 播种量 施肥量 行距 栽培技术 种子产量 产量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5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廷芝 王志龙 +5 位作者 乔祥梅 程加省 刘列 程耿 于亚雄 王志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为了解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5的产量特性,利用2019-2021年2个年度的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和2021-2022年度云南省地麦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云麦85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云麦852个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804.5 kg/hm... 为了解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5的产量特性,利用2019-2021年2个年度的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和2021-2022年度云南省地麦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云麦85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云麦852个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804.5 kg/hm^(2)、5488.5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488.5 kg/hm^(2),均高于对照品种云麦56且排名靠前,表明其丰产性优;云麦852个年度的产量变异系数(Shukla)分别为13.9%、9.4%,均低于对照云麦56,高稳系数(HSC)分别为59.7%、62.0%,2年HSC平均值高于云麦56,表明其稳产性优;云麦85的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变异系数(CV)较大,说明云麦85的穗粒数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影响;相关性分析中,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0.76**),其余相关性皆不显著;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中,云麦85的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为Y=-5718.809+8.08X_(1)+162.601X_(2)+9.712X_(3)(Y代表产量,X_(1)、X_(2)、X_(3)分别代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在保证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情况下,增加穗粒数是云麦85增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云麦85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工业大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明立伟 汝甲荣 +4 位作者 张金鹏 赵雪 李志新 刘玲玲 李长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为明确工业大麻品种培育方向,以6个工业大麻品种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原茎产量与株高、茎粗... 为明确工业大麻品种培育方向,以6个工业大麻品种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原茎产量与株高、茎粗、全麻率、干茎制成率和纤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纤维产量与原茎产量、全麻率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相关性最显著,为0.94;工业大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P<0.05),以原茎产量为因变量(Y),全麻率(X_(1))、茎粗(X_(2))和干茎制成率(X_(3))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_(原茎产量)=-1.792+0.472 X_(1)+0.390 X_(2)+0.325 X_(3)和Y纤维产量=-1.737+0.765 X_(1)+0.287 X_(2)+0.169 X_(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麻率和干茎制成率对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贡献最大,分别为0.470,0.372和0.764,0.311,而株高和茎粗主要是通过影响全麻率和干茎制成率,从而对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廷芝 王志龙 +5 位作者 乔祥梅 程加省 刘列 程耿 于亚雄 王志伟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了解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产量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云南省2019—2021年地麦区域试验数据和2020—2021年生产试验数据,对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4在2019—2021年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 为了解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产量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云南省2019—2021年地麦区域试验数据和2020—2021年生产试验数据,对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4在2019—2021年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5620.5、5223.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202.5 kg/hm^(2),在参试品种中均排名前列,且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云麦56,表明其丰产性优;高稳系数在2019—2020年排名第3,2020—2021年排名第9,说明云麦84的产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穗粒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可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产量。综合分析,云麦84是一个高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其高产栽培的重点是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云麦84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
下载PDF
莉莉霸加增产伴侣叶面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初报
8
作者 杨珍 赵军 +5 位作者 张德 李英 任成梁 何增国 殷稳娜 郭润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9期25-27,共3页
为探究外源调节物质莉莉霸加增产伴侣对农作物喷施所产生的自我调控作用大小,以制种玉米“郑单958”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喷施次数在植株叶面喷施莉莉霸加增产伴侣9个试验处理。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 为探究外源调节物质莉莉霸加增产伴侣对农作物喷施所产生的自我调控作用大小,以制种玉米“郑单958”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喷施次数在植株叶面喷施莉莉霸加增产伴侣9个试验处理。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喷施莉莉霸处理对制种玉米“郑单958”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喷施莉莉霸处理均较CK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0~2.6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处理8,为471.55kg·667m^(-2),较CK增产2.62%,增产效果次之的是处理7,达470.84kg·667m^(-2),较CK增产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莉霸 叶面肥 制种玉米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冀东地区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9
作者 王曜阔 张灵鑫 +4 位作者 伊芮 闫彦菲 张敏 杨敏 蔡瑞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探究磷酸二氢钾(KH_(2)PO_(4))喷施时期和质量浓度对冀东地区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886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KH_(2)PO_(4)溶液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0(CK),2,3,4 g/L;3个喷施时期,分别为孕穗期、... 为探究磷酸二氢钾(KH_(2)PO_(4))喷施时期和质量浓度对冀东地区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886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KH_(2)PO_(4)溶液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0(CK),2,3,4 g/L;3个喷施时期,分别为孕穗期、花后第10天、花后第20天,测定分析了完熟期强筋小麦中麦88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1)在花后第10天喷施质量浓度3 g/L的KH_(2)PO_(4)处理下,强筋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比同时期CK处理提高8.76%;(2)在花后第20天喷施质量浓度3 g/L的KH_(2)PO_(4)处理下,强筋小麦千粒质量达到最大,比同时期CK处理增大3.95%;(3)在孕穗期喷施质量浓度3 g/L的KH_(2)PO_(4)处理下,强筋小麦穗粒数达到最大,比同时期对照处理增大6.13%。本次田间试验下,在花后第10天喷施质量浓度为3 g/L的KH_(2)PO_(4)为提高冀东地区强筋小麦产量的最佳处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磷酸二氢钾 叶面喷施 产量及构成因素 冀东地区
下载PDF
干旱地区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进宇 刘飞杨 +1 位作者 杨佳鹤 崔烜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轻1.2 g/kg、S2:中3.1 g/kg及S3:重5.3 g/kg),探究不同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W3S3较W1S1下降15.89%(2021年)和15.58%(2022年),饱籽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3.45%(2021年)和4.05%(2022年),单位产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6.48%(2021年)和63.09%(2022年);品质方面整精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12.65%(2021)和13.56%(2022),垩白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上升164.71%(2021)和122.73%(2022),直链淀粉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97%(2021)和8.99%(2022),蛋白质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上升53.51%(2021)和61.82%(2022)。综合考虑,在节水目标下,采用滴灌旱作方式种植水稻,保持80%田间持水率加轻、中度盐碱化(≤4.0 g/kg)的土壤环境,可以保持较为接近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水平和较好的稻谷品质水平。该结论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及水稻的节水灌溉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胁迫 水稻 滴灌旱作 产量构成 稻谷品质
下载PDF
油用牡丹凤丹的单株产量构成要素
11
作者 汪成忠 李庆魁 +4 位作者 尹原森 杨继 宋志平 吴计划 胡胜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状(单果数量、单果长、种子量、败育单果荚数量和产量),分析各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再对所筛选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凤丹的繁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长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种子数量、单果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和小枝长;种子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811),其次为单果长(R=0.210),小枝长、2年生枝基径和2年生枝长通过影响种子数量和单果长来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种子数量(x_(1))、单果长(x_(2))、小枝长(x_(3))、2年生枝基径(x_(4))为自变量,构建的凤丹单株产量模型为y=0.142x_(1)+1.123x_(2)+0.027x_(3)+0.014x_(1)x_(2)+0.011x_(1)x_(4)-0.043x_(2)x_(4)-3.386。【结论】单株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为种子数量(果实数量)和单果长(果实大小),说明凤丹的单株产量由“库”的大小所决定,同时受到“源”强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在调“源”的同时,更应关注扩“库”增产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免耕技术对三大粮食作物的区域产量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2
作者 王雪 佟丙辛 +1 位作者 李长青 孙志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3-142,共10页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了解免耕对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广应用免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1995—2023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以传统耕作(翻耕、旋耕、耙耕,深度<18 cm)为...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了解免耕对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广应用免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1995—2023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以传统耕作(翻耕、旋耕、耙耕,深度<18 cm)为对照,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免耕对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总体和区域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在全国范围内,免耕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按区域分析,免耕分别显著提高了西南和西北区4.1%和2.2%的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了东北、西北和东南区2.4%、2.6%和3.5%的玉米产量,显著降低了东南区1.0%的水稻产量,而对华北区的小麦、玉米产量以及对其他区域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影响均不明显。2)免耕提高或降低作物的产量效应主要是显著提高或降低了有效穗数的结果,而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相对较小。3)年均降水量是造成免耕小麦和玉米产量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贡献度分别为12.7%和13.6%,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免耕水稻产量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贡献度为16.2%。在年均温度≤10℃、年均降水量≤400 mm、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有机碳含量≤10 g/kg、全氮含量≤1 g/kg)的西北区,免耕显著增加了一年一熟制和连作种植下的小麦产量。较低年均降水量(≤400 mm)虽然能促进西北区玉米产量的提升,但该区较高的土壤pH(pH>8)及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玉米种植模式,均会导致免耕玉米产量的显著降低;东北区和东南区玉米产量的降低则又分别受低温(≤10℃)和高温(>15℃)的影响。较高的年均降水量(>800 mm)、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含量>15 g/kg、全氮含量>1.5 g/kg)和氮、钾肥投入量综合影响东南区免耕水稻的产量效应。因此,免耕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类型、区域气候、土壤肥力特征和种植制度等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在不同农区粮食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作物产量 产量构成 META分析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压裂参数优化决策
13
作者 刘巍 曹小朋 +2 位作者 胡慧芳 程紫燕 卜亚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0,778,共8页
济阳坳陷页岩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等主要产层获得重大突破,但开发时间短,存在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产量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深入分析页岩油水平井高产主控因素、优化确定合理压裂工艺参数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明确各因素对水平... 济阳坳陷页岩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等主要产层获得重大突破,但开发时间短,存在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产量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深入分析页岩油水平井高产主控因素、优化确定合理压裂工艺参数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明确各因素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基于矿场实际数据开展因素关联性分析和规律挖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计算页岩油水平井生产90 d、180 d和270 d的平均日产油量与压裂液用量、加砂量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产能预测模型,结合SHAP算法对压裂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压裂液用量、加砂量和破裂事件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工程参数,灰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页岩孔隙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地质参数;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地质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工程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压裂参数优化分析确定了40~45 m压裂段长,2700 m3单段压裂液用量,180 m3单段加砂量为最佳压裂施工参数,为页岩油水平井的开发决策和压裂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产量 影响因素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SHAP算法 页岩油
下载PDF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52
14
作者 李秀芬 贾燕 +1 位作者 黄元才 臧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8-10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播栽期推迟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生育期
下载PDF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从党 袁平荣 +5 位作者 周能 朱德峰 杨爱兵 郑学玉 黄庆宇 应继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7 位作者 李秀云 刘锋 王继诰 张宝民 孙在刚 曲百收 袁训成 李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栽培条件 冬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穗粒数 穗粒重 穗数
下载PDF
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代建龙 李振怀 +6 位作者 罗振 卢合全 唐薇 张冬梅 李维江 辛承松 董合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40-2045,共6页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方式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播种保苗(播量11.25 kg hm^–2,出苗放苗后不间苗、定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年份、地点和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铃数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2个点次(3年4个地点)中有10个点次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收获密度达到4.5-8.5株 m^–2,铃数和籽棉产量与常规播种保苗方式相当;2011年东营点和2012年惠民点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密度分别只有3.53株 m^–2和3.63株 m^–2,铃数比常规播种分别减少13.8%和9.7%,单铃重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籽棉产量分别减少14.2%和5.5%。精量播种处理中2个点次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获密度过低,导致铃数降低。通过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较高的收获密度,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能够实现省工节本不减产,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河流域棉区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精量播种 减免间定苗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武俊英 刘景辉 +3 位作者 王怀栋 张向前 于翠玲 王莹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40,共5页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产量 构成因素
下载PDF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梁世胡 李传国 +2 位作者 伍应运 王丰 符福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6,共3页
将68 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 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 将68 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 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育种 水稻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王友华 许海涛 +2 位作者 许波 张海申 冯晓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90~270 kg/hm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7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90~270 kg/hm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7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玉米根长、棒三叶叶面积、百苗干重和粗蛋白质、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明显好于其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构成因素 根系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