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油区多油田组合开发及产量接替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民锋 时建虎 +1 位作者 朱学谦 黄安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0-630,共11页
对由多个油田组成的海外深水开发项目区块,高效开发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统筹规划不同油田投产次序和产量接替的组合方式,实现有效开发时间内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最大收益。文中基于深水油田特点及开发要求,通过3个方面的研究来实... 对由多个油田组成的海外深水开发项目区块,高效开发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统筹规划不同油田投产次序和产量接替的组合方式,实现有效开发时间内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最大收益。文中基于深水油田特点及开发要求,通过3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深水油区不同油田组合的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优化。一是建立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不同油田的储量等级;二是通过分析深水油田产量运行主控因素,建立不同等级储量的关键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可作为不同油田组合开发下产量运行计算的基础;三是建立满足不同限制条件、开发效益最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计算,优化得到不同储量等级油田的组合方式和逐次动用程序。将本文方法应用在XF深水油区的开发部署中,基于油田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多个油田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方式的计算,优化结果符合实际开发需求,提高了深水油田开发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优化计算 产量接替 储量分类 组合开发 深水油田
下载PDF
我国近海海洋油气产量接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国林 董贺平 何拥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53,共7页
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储量与产量接替区。主要表现在:渤海盆地逐渐接替南海东部成为我国近海目前勘探前景最好、也是对我国油气储量和产量接替贡献最大的海区;南海西部通过重点地区、重要目的层和新区... 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储量与产量接替区。主要表现在:渤海盆地逐渐接替南海东部成为我国近海目前勘探前景最好、也是对我国油气储量和产量接替贡献最大的海区;南海西部通过重点地区、重要目的层和新区新领域的勘探突破,油气稳产前景良好;我国海上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非常可观,产量增长比例上升迅速,成为我国天然气产量的重要补充。但也要看到,为满足增产、稳产需要,渤海湾盆地仍须继续加强勘探力度和综合研究,努力寻找更多的新储量;南海东部需内部挖潜和新发现油气构造评价以总体稳产增产实现产量接替;应"未雨绸缪",积极推进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使之成为下一步接替区;同时重启黄海油气战略调查,并做好长期攻坚准备;另外从政治、外交以及作业条件等因素考虑,我国南海大陆坡及深水油气勘探应及早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 产量接替 现状与问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海上油藏生产潜力评价及布井对策
3
作者 刘海勇 赵广渊 +2 位作者 杨树坤 张博 郭宏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对于海上X油田纵向多个规模不同、独立油水体系的底水油藏,针对油田地质特征,结合不同油藏的开发地质参数,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评价多个独立油藏生产潜力的新方法,为油田筛选优势储量、产量接替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 对于海上X油田纵向多个规模不同、独立油水体系的底水油藏,针对油田地质特征,结合不同油藏的开发地质参数,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评价多个独立油藏生产潜力的新方法,为油田筛选优势储量、产量接替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开发布井对策,提出了"水平井开发Ⅰ类生产潜力油藏,定向井开发Ⅱ、Ⅲ类生产潜力油藏,栈式分支水平井辅助开发Ⅰ类生产潜力油藏"的多井型、立体开发模式。现场应用表明该布井对策对于该类油藏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生产潜力 布井对策 优势储量 产量接替
下载PDF
西非深水海底扇油田开发策略研究
4
作者 胡伟岩 杨莉 +1 位作者 杨宝泉 皮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1-33,共3页
通过对西非深水A油田的开发方案设计、随钻跟踪和生产动态分析,从产量接替方式、井网、井距、井型、开发方式、注水时机等方面对西非深水海底扇油田的开发策略进行研究。这些开发策略已在西非深水海底扇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关键词 西非深水 开发策略 产量接替 早期保压 稀井高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