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游月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4-16,33,共4页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原因是后期功能绿叶面积下降幅度快,干物质转化效率较低;籼糯稻高产育种,应朝着提高生物产量、提高每穗粒数方向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后期能维持较高绿叶面积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糯稻 产量构成特征 干物质积累 物质运转 库源特性
下载PDF
寒地水稻亩产700千克产量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那永光 陈淑洁 +1 位作者 杨桂荣 闫立衡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水稻公顷产10.5t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和一般规律:即平方米收获穗数450~700穗,平均穗粒数75~110粒,千粒重25~27g,成穗率88.5%~92.2%;公顷产10.5t水稻抽穗期的干物质为8.55~9.75t/hm2,抽穗期的地上部干物质... 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水稻公顷产10.5t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和一般规律:即平方米收获穗数450~700穗,平均穗粒数75~110粒,千粒重25~27g,成穗率88.5%~92.2%;公顷产10.5t水稻抽穗期的干物质为8.55~9.75t/hm2,抽穗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重应达到计划产量的85%水平;抽穗后25d(抽穗后第1~25d)的净干物质积累应达到7.5t,平均每天每公顷增加300kg,产生的干物质应达到最终产量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公顷产10.5t 产量构成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杂交籼稻新品种产量构成特征聚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峰 陈永华 缪添惠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73-75,241,共4页
为明确不同杂交籼稻的产量构成特征,将长江下游地区近年审定的和进入生产试验的45个杂交籼稻新品种在浙江省嵊州市良种繁育场统一栽培,考察其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并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4要素... 为明确不同杂交籼稻的产量构成特征,将长江下游地区近年审定的和进入生产试验的45个杂交籼稻新品种在浙江省嵊州市良种繁育场统一栽培,考察其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并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4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每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按照水稻库容量和结实率加以聚类分析,将45份水稻品种分为5类,产量为V>III>IV>I>II,库容量较大结实率偏低的IV和V类在产量上较结实率较高库容量偏低的I和II有优势,而间于两者之间的第III类综合表现好,产量高。结合各类水稻特点提出相应的栽培措施。结果将有利于加速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也为育种的库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杂交籼稻新品种 产量构成特征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抗逆广适小麦品种共性特征分析
4
作者 吕丽华 韩江伟 +3 位作者 张经廷 董志强 孟建 贾秀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4-2077,共14页
【目的】在黄淮北片气象灾害频发的异常气候背景下,通过筛选抗旱、耐热和抗寒的冬小麦品种,明确抗逆广适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株型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为抗逆广适品种筛选工作提供简易检测指标。【方法】于2017年秋至2020年夏连续3个小... 【目的】在黄淮北片气象灾害频发的异常气候背景下,通过筛选抗旱、耐热和抗寒的冬小麦品种,明确抗逆广适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株型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为抗逆广适品种筛选工作提供简易检测指标。【方法】于2017年秋至2020年夏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北藁城堤上试验站进行大田水分试验(试验1)和温室试验(试验2),同时,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季自然低温进行抗寒品种筛选试验;试验1设置3个灌水处理,0水、1水(拔节水)和2水(拔节水+开花水),试验2设置2个温度处理,灌浆后期常温对照和增温处理,以1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抗逆性能评价指标、产量形成指标、株型结构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综合考虑产量、抗旱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和冻害级别,筛选出济麦23、山农30、冀麦325、济麦22、品育8012 5个冬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综合表现较优,具有抗旱、耐热、抗寒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通过分析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株型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叶宽、茎粗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旗叶茎叶夹角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旗叶相对叶绿素值(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温度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种比较,抗逆广适品种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2.9%、5.2%和3.4%;旗叶叶宽为(16.2±0.4) cm、茎叶夹角(18.2±3.2)°、基部茎粗(4.0±0.3)mm、穗长(7.5±0.14) cm、株高(80.3±1.3) cm;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9.8%和4.2%、冠层温度降低了1.9℃。【结论】明确了抗逆广适小麦品种“上部紧凑直立、下部松散平展”的优化株型,提出了旗叶叶宽、茎叶夹角、基部茎粗、穗长的定量指标;明确了生育后期旗叶SPAD和相对含水量较高、冠层温度较低的生理特征以及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的产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筛选 株型特征 生理特征 产量构成特征
下载PDF
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方立魁 隗冥 +2 位作者 丛云飞 李杰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39,共7页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机插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等,生育期越长的品种下降幅度越大.晚播机插秧水稻穗粒数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等指标,拔节期较早播处理呈下降趋势,有效分蘖临界期、抽穗期表现因品种而异.抽穗期株型特征和源库特征研究表明,晚播处理株型更紧凑、比叶质量更高.晚播中熟品种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和粒叶比更符合高产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油轮作 产量构成特征 群体动态特征
下载PDF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2
6
作者 胡雅杰 邢志鹏 +11 位作者 龚金龙 刘国涛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5-879,共15页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机插 产量构成特征 群体动态特征 高产形成机制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特征及其与发苗力、根系活力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林 熊洪 +3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朱永川 刘茂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2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研究再生稻产量性状特征及其与收获前的发苗力、根系活力间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条件下,分析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研究其与发苗力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高有效穗数(X1)和高... [目的]研究再生稻产量性状特征及其与收获前的发苗力、根系活力间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条件下,分析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研究其与发苗力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高有效穗数(X1)和高结实率(X4)是高产再生稻组合的重要特征;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是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和再生稻发苗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76**,但发苗力决定有效穗数;头季稻成熟期单茎伤流量与再生稻着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与平均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结论]提高再生稻发苗力和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根系活力将是试验所在生态区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构成特征 发苗力 根系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