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病——亨德拉病 被引量:3
1
作者 于维军 朱其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人畜共患 流行 传播机制 症状 理学 诊断 亨德拉病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亨德拉病
2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10期5-6,共2页
1994—1995年,在澳大利亚的亨德拉新发现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可能使人和马致死,被称为亨德拉病,引起本病的病毒被称为亨德拉病毒(HeV)。以后研究证实,亨德拉病毒是副粘病毒亚科内的一个新属,在某些种类的果蝠中流行。本文对亨德拉病和亨... 1994—1995年,在澳大利亚的亨德拉新发现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可能使人和马致死,被称为亨德拉病,引起本病的病毒被称为亨德拉病毒(HeV)。以后研究证实,亨德拉病毒是副粘病毒亚科内的一个新属,在某些种类的果蝠中流行。本文对亨德拉病和亨德拉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拉病 人兽共患 副粘 新发现 澳大利亚 麻疹 细胞培养物 试验感染 NIPAH 呼吸道
下载PDF
亨德拉病的病原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宿志民 潘柳婷 +5 位作者 段鹏 李安东 李安秀 王美君 宋晓晖 孙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亨德拉病(Hendra disease)是由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感染草食家畜马匹以及与马匹密切接触的人。随着近年来输入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类新发病也逐年上升,人们对外来病的防控意识亟待加... 亨德拉病(Hendra disease)是由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感染草食家畜马匹以及与马匹密切接触的人。随着近年来输入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类新发病也逐年上升,人们对外来病的防控意识亟待加强。为明确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和防控本病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临床诊断等方面介绍了亨德拉病,阐述了该病的公共卫生影响,为亨德拉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拉病 原学特点 流行学特征 诊断检测
下载PDF
亨德拉病的防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11期159-159,共1页
亨德拉病是由亨德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马的呼吸道症状和人的脑炎症状。对亨德拉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亨德拉病 流行 临诊症状 理变化 诊断及防控措施
下载PDF
几种新出现的动物病毒传染病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正高 吴晓丰 +2 位作者 沈毅诚 孙蓓玲 芦银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7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 猪生殖呼吸综合征 圆环 亨德拉病 尼帕 西尼罗河热 症状 诊断 流行 防治
下载PDF
近几年国际上高度关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泉云 刘红 +1 位作者 周锦萍 沈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1年第5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人畜共患传染 疯牛 民帕毒性脑炎 亨德拉病毒性脑炎 裂谷热 症状 诊断 控制
下载PDF
马来西亚猪尼百病毒性脑炎的爆发及其研究现状
7
作者 朱其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6期4-5,共2页
日本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最初发现于1935年至1936年,在日本的马匹中大量流行,研究证明当地人也感染上此病毒。这一病毒主要发生在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 日本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最初发现于1935年至1936年,在日本的马匹中大量流行,研究证明当地人也感染上此病毒。这一病毒主要发生在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东部与东南亚地区。而且猪、狗、牛、鸡、鸭、野鸟等都可感染,尤以马最易感,其次是人,再次才是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 日本脑炎 亨德拉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马来西亚政府 人畜共患传染 爆发流行 预防和控制 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动物新的疾病与动物变异威胁人类
8
作者 刘志国 薄建龙 《科学中国人》 1999年第10期37-38,共2页
浩瀚天际,茫茫宇宙,人类社会在前进,自然界在发展,一切都处于物质运动之中。在万物运动的长河中。当今动物因受现代污染环境中多重因子的复杂作用,或产生新的疾病,或发生惊人的变异,人类的“朋友”受此罹难,并时时殃及人类,这现象应该... 浩瀚天际,茫茫宇宙,人类社会在前进,自然界在发展,一切都处于物质运动之中。在万物运动的长河中。当今动物因受现代污染环境中多重因子的复杂作用,或产生新的疾病,或发生惊人的变异,人类的“朋友”受此罹难,并时时殃及人类,这现象应该引起人类重视。 1、动物新的疾病与动物变异现象增多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疾病200余种,一些旧有的如鼠疫、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丹毒,狂犬病等至今不但没有被消灭掉,还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而在近一二十年内,许多动物新的疾病频频发生并与人类互感。 今年元月,美国伯明翰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说,艾滋病毒源于西非的黑猩猩。不久,日本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发现中非鬼狒携有艾滋病毒,就在这一期间,我国台湾一家动物医院也发现了一起猫患艾滋病的病例。199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一个叫亨德拉的郊区,不断发生马匹神秘死亡的事件,这是关于亨德拉病的首次报道。199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拉病 变异现象 克隆动物 日本脑炎 被感染者 艾滋 二恶英 雌性化 西亚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副粘病毒新成员尼—帕病毒的分子特征
9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5期21-21,共1页
最近,一种称之为尼帕病毒(Nipab Virus,NV)的新副粘病毒出现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病毒感染猪引起呼吸道综合征并感染与猪群接近的人群,引起致死性脑炎,从而造成该地区的极大恐慌。初步的研究表明NV在抗原性上和遗传上与亨德拉病毒(Herd... 最近,一种称之为尼帕病毒(Nipab Virus,NV)的新副粘病毒出现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病毒感染猪引起呼吸道综合征并感染与猪群接近的人群,引起致死性脑炎,从而造成该地区的极大恐慌。初步的研究表明NV在抗原性上和遗传上与亨德拉病毒(Herdra vivus,HV)相关。美国人兽共患病专家对NV的N、P/C、F和G基因测序分析,并于HV及副粘病毒的其他成员做比较,发现NV的基因间区与HV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 新成员 呼吸道综合征 尼帕 亨德拉病 毒感染 基因间区 测序分析 抗原性 开放读码框架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of Henipavirus Fusion: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ttachment and Fusion Glycoproteins
10
作者 Andrew C. Hickey Christopher C. Broder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The henipaviruses,represented by Nipah virus and Hendra virus,are emerging zoonotic viral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repeated outbreak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ustralia,Southeast Asia,India and... The henipaviruses,represented by Nipah virus and Hendra virus,are emerging zoonotic viral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repeated outbreak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ustralia,Southeast Asia,India and Bangladesh. These viruses enter host cells via a class I viral fusion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ir attachment and fusion envelope glycoproteins;efficient membrane fusion requires both these glycoproteins in conjunction with specific virus receptors present on susceptible host cells. The henipavirus attachment glycoprotein interacts with a cellular B class ephrin protein receptor triggering conformational alterations leading to the activation of the viral fusion(F) glycoprotein. The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y(mAb) reactivity with G has revealed measurable alterations in the antigenic structure of the glycoprotein following its binding interaction with receptor. These observations only appear to occur with full-length native G glycoprotein,which is a tetrameric oligomer,and not with soluble forms of G(sG) ,which are disulfide-linked dimers. Single amino acid mutations in a heptad repeat-like structure within the stalk domain of G can disrupt its association with F and subsequent membrane fusion promotion activity. Notably,these mutants of G also appear to confer a post-receptor bound conformation implicating the stalk domain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G glycoprote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F. Together,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fusion is dependent on a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 and G glycoproteins of the henipaviruses. Further,receptor binding induces measurable changes in the G glycoprotein that appear to be greatest in respect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airs of dimers comprising its native tetrameric structure. These receptor-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G glycoprotein's promotion of the fusion activity of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dra virus Nipah virus Henipavirus PARAMYXOVIRUS Viral entry
下载PDF
Hendra Virus Re-visited
11
作者 Hume Field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Hendra virus,a novel member of the family Paramyxovirus that has emerged from bats in Australia,causes fatal disease in livestock and humans. Eleven spillover ev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since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Hendra virus,a novel member of the family Paramyxovirus that has emerged from bats in Australia,causes fatal disease in livestock and humans. Eleven spillover ev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since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virus in 1994,resulting in a total of 37 equine cases and six human cases. All human cas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exposure to infected horses;there is no evidence of bat-to-human or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Low infectivity and a high case fatality rate are features of Hendra virus infection in both horses and humans.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spillover events suggests seasonal factors(plausibly be environmental,biological or ecological) as the proximate triggers for spillover. Minimisation of the future occurrence and impact of Hendra virus infections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y of flying foxes,of virus infection dynamics in flying foxes,and of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spillov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seek to minimize the opportunity for effective contact between bats and horses,and limit potential horse-to-horse and horse-to-human transmission. Incomplete knowledge of the ecology of the virus,of the proxim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pillover,and the inherent difficulties of effectively managing wild populations,preclude a management approach targeted at b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dra virus Bats ZOONOSES EMERGENCE EPIDEMI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