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里程碑——《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评介
1
作者 王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有清一代是戏曲花部兴盛、京剧诞生的高峰时期,而相关史料蒐集、整理之成果也斐然可观。2011年由傅谨主编、谷曙光副主编的《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凤凰出版社)(以下简称汇编),无疑成为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一个里程碑。这套... 有清一代是戏曲花部兴盛、京剧诞生的高峰时期,而相关史料蒐集、整理之成果也斐然可观。2011年由傅谨主编、谷曙光副主编的《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凤凰出版社)(以下简称汇编),无疑成为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一个里程碑。这套清代卷的历史文献汇编,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京剧形成期历史发展动态的变迁过程,展现了京剧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程碑 京剧历史 文献 评介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京剧剧目移植改编探究——以京剧历史剧《满江红》为例
2
作者 张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20世纪60年代,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根据京剧传统戏《风波亭》和滇剧《牛皋扯旨》等剧目移植改编成了京剧历史剧《满江红》。该剧通过战与降的敌我矛盾,表达了强烈的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图还原京剧历史剧《满江红》的移植... 20世纪60年代,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根据京剧传统戏《风波亭》和滇剧《牛皋扯旨》等剧目移植改编成了京剧历史剧《满江红》。该剧通过战与降的敌我矛盾,表达了强烈的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图还原京剧历史剧《满江红》的移植改编过程,探究改编者在民间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抉择以及出现的问题,总结移植改编的方法与模式,兼论其在“历史剧论争”的语境下,在移植改编中,历史人物塑造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剧《满江红》 移植改编 特征与模式 历史
原文传递
京剧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收获——傅谨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初读札记
3
作者 邹元江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是京剧历史文献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它以16卷近870万字的篇幅,发掘补遗了民国年间有关京剧的历史文献130部,尤其在新旧剧剧评补遗、艺术家专书汇集、钩沉场上艺术文献等方面有重要创获,这对于学界更加...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是京剧历史文献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它以16卷近870万字的篇幅,发掘补遗了民国年间有关京剧的历史文献130部,尤其在新旧剧剧评补遗、艺术家专书汇集、钩沉场上艺术文献等方面有重要创获,这对于学界更加全面地掌握京剧发展最重要的民国时期的历史记录,进一步推进这一时期京剧研究朝纵深开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民国卷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青史评说任自由——评新编历史京剧《无字碑》
4
作者 曾致 肖宁 《艺海》 2012年第9期23-24,共2页
"蟠龙俯首金凤飞,牝鸡长鸣日月辉。华夏自古多人杰,最是武周一娥眉"。气势恢宏的幕间伴唱徐徐响起,厚重大气的舞美布景立体呈现,辉煌闪烁的舞台灯光渐次亮起,舞台中央的武则天身着日月龙袍,头戴大圭冠,手执白玉镇圭,虽年逾甲子,仍日... "蟠龙俯首金凤飞,牝鸡长鸣日月辉。华夏自古多人杰,最是武周一娥眉"。气势恢宏的幕间伴唱徐徐响起,厚重大气的舞美布景立体呈现,辉煌闪烁的舞台灯光渐次亮起,舞台中央的武则天身着日月龙袍,头戴大圭冠,手执白玉镇圭,虽年逾甲子,仍日角龙颜、威仪万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字碑》 历史京剧 自由 评说 舞台灯光 武则天 伴唱 布景
下载PDF
从新编历史京剧《三打陶三春》看当下京剧演出市场现状
5
作者 王文清 时菲菲 《戏剧丛刊》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艺术的起源是多元化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却都有同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壤,那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民群众,京剧也不例外。京剧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最初以"乱弹"命名,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从而取代了昆... 艺术的起源是多元化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却都有同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壤,那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民群众,京剧也不例外。京剧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最初以"乱弹"命名,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从而取代了昆曲,成为了戏曲舞台上的主流,其根基便是贴近生活,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一个剧种、一个剧目要想长久地生存,必须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而新编历史京剧《三打陶三春》则恰好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京剧 市场现状 演出 艺术形式 人民群众 群众基础 发展演变 审美主体
下载PDF
倡导京剧历史研究中的求实学风
6
作者 何玉麟 《中国京剧》 2000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京剧历史研究 求实学风 石呈祥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浅谈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以新编历史京剧《南海子》中心唱段唱腔分析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恺岩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8期10-12,24,共4页
本文以分析京剧《南海子》生腔中心唱段为例,着重从曲式结构角度立体分析该唱段唱腔布局,进而捕捉唱腔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京剧唱腔有着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握。本文只是浅显地结合自己所创作的唱腔浅谈京剧唱腔的曲式结构分析,并无涉及... 本文以分析京剧《南海子》生腔中心唱段为例,着重从曲式结构角度立体分析该唱段唱腔布局,进而捕捉唱腔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京剧唱腔有着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握。本文只是浅显地结合自己所创作的唱腔浅谈京剧唱腔的曲式结构分析,并无涉及到主题音乐、过门音乐等等。京剧唱腔曲式结构分析,仍然有许多可挖掘和待考究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曲式结构 历史京剧 南海子 唱段 板腔体 主题音乐
下载PDF
京剧《花蕊》服装设计中的历史服饰元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卫琴 《剧影月报》 2012年第6期124-125,共2页
概述新编历史京剧《花蕊》是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古装大戏。2011年9月,该剧首度在江苏省演艺集团"闪光的历程"演出季中登台亮相。剧目于当年参加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荣获二等奖,此后多次上演,并与2012年11月接受... 概述新编历史京剧《花蕊》是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古装大戏。2011年9月,该剧首度在江苏省演艺集团"闪光的历程"演出季中登台亮相。剧目于当年参加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荣获二等奖,此后多次上演,并与2012年11月接受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京剧 京剧 服装设计 元素 服饰 江苏省 中国京剧 精品工程
下载PDF
传统的激活与再生--论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创新及启示
9
作者 陈丽芬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6-101,共6页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在主题阐释、人物塑造、戏剧结构、舞台呈现方面都堪称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典范。它改变了传统京剧重技艺轻文学的弊端,用京剧这种载体开掘出了历史的人性的深刻主...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在主题阐释、人物塑造、戏剧结构、舞台呈现方面都堪称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典范。它改变了传统京剧重技艺轻文学的弊端,用京剧这种载体开掘出了历史的人性的深刻主题;它打破了传统京剧人物扁平化模式,人物塑造向立体型发展;它让京剧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了戏曲的本体生命、本体风格,保持了京剧浓烈的风格和特色。它的成功为民族艺术戏曲实现传统的现代再生带来重要启示:其一,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现代再生能力,任何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二,传统的创新不是以西方外来的强制介入求得的创新,而是在把握了传统的根本特性与精髓后的继承与发展,它本质上不是为了颠覆传统、消灭传统,而是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激活传统并发扬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京剧 《曹操与杨修》 传统再生 启示
下载PDF
新编历史京剧《藜杖行》在古城西安隆重上演
10
作者 李季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0,共1页
由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京剧团与北京雨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99戏剧工作室联合打造的新编历史京剧《藜杖行》于日前在古城西安新城剧院隆重上演。
关键词 历史京剧 西安 古城 文化发展 工作室 京剧 公司 有限
下载PDF
拓展南派京剧武戏的审美意蕴--我看新编历史京剧《飞虎将军》
11
作者 吴新斌 《福建艺术》 2018年第5期49-51,共3页
《飞虎将军》是剧作家周长赋为京剧盖派传人、武戏高手翁国生量身定做。虽为“委约型”创作,但没有半点勉强,这是因为作者在历史故纸堆里找到了灵感,接通了历史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脉络,剧本才会有一种气韵贯通的感觉自然流淌其间。
关键词 历史京剧 审美意蕴 将军 武戏 南派 量身定做 历史人物 周长赋
下载PDF
成败岂能由萧何 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观后
12
作者 徐晓钟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共2页
在陆续推出了《贞观盛事》、《狸猫换太子》、《廉吏于成龙》等一批力作之后,上海京剧院又在新世纪的第5个年头推出又一部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5月25日,《成败萧何》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颁奖晚会上成功摘得文化部"文华大奖"。
关键词 萧何 历史京剧 《狸猫换太子》 《廉吏于成龙》 《贞观盛事》 新编历史 上海京剧 中国艺术节
下载PDF
追京剧本原,塑舞台精品——山东省京剧院倾力打造新编历史京剧《铁血鸿儒》
13
作者 孟璇 邵艳芳 《戏剧丛刊》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铁血鸿儒》是山东省京剧院为2013年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打造的新创剧目,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历时两年之久,过程可谓艰辛。"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兵败,屈膝求和,朝堂上下,万马齐喑,唯有一介老儒——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挺身... 《铁血鸿儒》是山东省京剧院为2013年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打造的新创剧目,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历时两年之久,过程可谓艰辛。"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兵败,屈膝求和,朝堂上下,万马齐喑,唯有一介老儒——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挺身而出,请缨前往山东自办团练抗击倭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呈现 剧本创作 山东省 京剧 历史京剧 鸿儒 精品 中日甲午战争
下载PDF
由《风波亭》、《伍子胥》等剧看京剧“忠”观念的双重价值取向
14
作者 朱俊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京剧形成于清代,属艺人剧。艺人剧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平民而非作者本身,所以,艺人剧作本身就是平民愿望的集体展示。通过传统京剧历史故事戏个案剧本的研究,追本溯源,深入探讨传统京剧中"忠"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从而... 京剧形成于清代,属艺人剧。艺人剧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平民而非作者本身,所以,艺人剧作本身就是平民愿望的集体展示。通过传统京剧历史故事戏个案剧本的研究,追本溯源,深入探讨传统京剧中"忠"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从而把握其双重价值取向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故事戏 “忠”观念 奸臣误国论 双向君臣观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 京剧奚派《范进中举》佳句赏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炳兴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纪念清代文学家吴敬梓诞辰255周年,文坛大家汪曾祺先生根据《儒林外史》相关故事情节,创作了新编历史京剧《范进中举》。此剧受到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钟爱青睐,被搬上京剧舞台,成为常演不衰的奚派代表剧目。
关键词 《范进中举》 历史京剧 佳句赏析 青春 《儒林外史》 50年代 故事情节 吴敬梓
下载PDF
京剧研究印象谈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和德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本文为作者2016年4月12日为第六屆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作讲座的修改整理稿。文章回顾了京剧形成的历史,探讨了京剧的艺术优势,认为近百年来京剧受到了两种伤害.一个挤压,一个变迁。两种伤害,即民族虚无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伤... 本文为作者2016年4月12日为第六屆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作讲座的修改整理稿。文章回顾了京剧形成的历史,探讨了京剧的艺术优势,认为近百年来京剧受到了两种伤害.一个挤压,一个变迁。两种伤害,即民族虚无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伤害;一个挤压,就是外来的和内生的新的时尚艺术把京剧边缘化了;一个变迁,就是时代的变迁让观众的视野更宽,欣赏艺术的眼光更高了。京剧艺术应建立“古典+现代”的张力结构。古典化可使京剧的本体特征得到质朴纯正的艺术展现,对可能出现的过分异化倾向起制约作用;而现代化则是让京剧艺术获得新品质、新生命的有力支撑,并促进传统剧目从疲沓的延续状态中走出来,不断精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 京剧优势 古典化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别开生面的两个舞台艺术形象——喜看历史京剧《春秋二胥》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树钧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2014年仲夏,上海京剧院又向观众奉献了一部由冯钢编剧、续正泰、白云明导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春秋二胥》(以下简称《二胥》)。此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向观众呈现了伍子胥、申包胥这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艺术形象,笔者观后深感欣喜。
关键词 舞台艺术形象 历史京剧 春秋 上海京剧 伍子胥 观众 导演
原文传递
封建制度下的人性与奴性——以《贵人遗香》为例
18
作者 李菁 《大舞台》 2011年第4期31-32,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剧创作体现了剧作者的主体意识,他们以独特的审美视角选择历史题材,用现代的方法进行创作,对传统和历史进行重新审视,追求戏曲文学思想性的提高以及多角度塑造人物复杂性格。90年代的优秀历史剧继承了这种创作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剧创作体现了剧作者的主体意识,他们以独特的审美视角选择历史题材,用现代的方法进行创作,对传统和历史进行重新审视,追求戏曲文学思想性的提高以及多角度塑造人物复杂性格。90年代的优秀历史剧继承了这种创作模式,更加关注历史情境下人物的存在状态,描摹人物在历史情境下情感起伏,塑造新颖复杂的历史人物。本文以京剧《贵人遗香》为代表,分析90年代历史题材剧目创作中对人物塑造与人性思考的深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题材剧目 人性 性格塑造
下载PDF
别出机杼 更著新意——再看新编历史京剧《建安轶事》
19
作者 王蕴明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2,共2页
由罗怀臻编剧、曹其敬执导、朱绍玉作曲、湖北省京剧院创演的新编历史剧《建安轶事》,去岁先后看了两次。所以再看,一是戏好,耐看,有新意,二是舞台呈现益见精进,剧院呈现新生面。故事并不陌生,是自元、明以来反复搬上戏曲舞台的东汉才... 由罗怀臻编剧、曹其敬执导、朱绍玉作曲、湖北省京剧院创演的新编历史剧《建安轶事》,去岁先后看了两次。所以再看,一是戏好,耐看,有新意,二是舞台呈现益见精进,剧院呈现新生面。故事并不陌生,是自元、明以来反复搬上戏曲舞台的东汉才女蔡文姬的情事。近半个世纪以来,京剧、评剧、昆剧、梆子、豫剧、越剧、吕剧、话剧等相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京剧 轶事 建安 新意 湖北省京剧 新编历史 舞台呈现 戏曲舞台
原文传递
从传统文化深处走向现代舞台表达——评新编历史京剧《伏生》 被引量:4
20
作者 光影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5,共2页
一、立意深远。庄严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立场、文化基因与审美风范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伏生》取材于历史人物伏生的经历,是一出真正的悲剧。本剧以传承与担当作为全剧的文化价值观,可视为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文化基因、审美风范... 一、立意深远。庄严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立场、文化基因与审美风范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伏生》取材于历史人物伏生的经历,是一出真正的悲剧。本剧以传承与担当作为全剧的文化价值观,可视为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文化基因、审美风范的庄严呈现。伏生以强大人格做出对文化责任决绝的选择,担起沉重的文化守望,当传承儒学精神宝库的重任落于伏生肩上,他宁愿牺牲一切,既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他的职责所在,这种个体无法逃脱的“社会宿命”是驱使他“卫道”的原动力,也是该剧能引发共鸣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历史京剧 伏生 舞台 现代 文化立场 审美风范 文化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