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发展史散论
1
作者 石增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9-52,共4页
扬州与京剧形成的关系 京剧自然姓京,属于在北京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剧种。但认真研究一下京剧的发展史,则不难看出,它和文化古城扬州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1790年起陆续进京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其中... 扬州与京剧形成的关系 京剧自然姓京,属于在北京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剧种。但认真研究一下京剧的发展史,则不难看出,它和文化古城扬州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1790年起陆续进京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其中名震京都的“春台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发展史 扬州 台班 剧种 不可分割 古城 京都 文化 《扬州画舫录》 戏剧
下载PDF
要发扬,要发展,要发现——漫谈京剧改革
2
作者 余也京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共1页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倡导下,随着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如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梅兰芳、周信芳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梅兰芳金奖的评选颁发、天津中国京剧节的召开,上海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等等,使我国的京剧艺术生机萌发,...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倡导下,随着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如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梅兰芳、周信芳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梅兰芳金奖的评选颁发、天津中国京剧节的召开,上海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等等,使我国的京剧艺术生机萌发,形势见好。在这非常值得珍视的振兴京剧的大好时刻,我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京剧发展史 京剧改革 梅兰芳 改革发展 优秀传统 周信芳 继承发扬 诞辰纪念 徽班进京
下载PDF
京剧艺术上的“谭余之交”
3
作者 易彦 《戏剧之家》 1998年第3期60-60,共1页
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谭鑫培和余叔岩算得上杰出人物,谭门和余家也算得上是颇有影响的梨园世家,谭、余两派的表演艺术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这种关联;两家的交往也颇有意趣。早年,谭鑫培随父亲谭志道赴天津、北京跑水陆码头,十一岁... 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谭鑫培和余叔岩算得上杰出人物,谭门和余家也算得上是颇有影响的梨园世家,谭、余两派的表演艺术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这种关联;两家的交往也颇有意趣。早年,谭鑫培随父亲谭志道赴天津、北京跑水陆码头,十一岁入天津金奎科班,到十七岁便拜当时著名的汉派老生余三胜为师,二人师生交情极深。到后来,谭鑫培在集老生艺术之大成,形成个我特色——自创"谭派"之后,始终言明,自己的"谭派"艺术有相当部分是来自恩师余三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余三胜 京剧发展史 京剧表演艺术 杰出人物 水陆码头 师生交 老生 关联 京剧艺术
下载PDF
读《梨园一叶》访京剧名家
4
作者 马家麟 《中老年保健》 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
不久前,我读了叶盛长、陈绍武同志合作撰写的艺术回忆录《梨园一叶》。初看书名,我以为《梨园一叶》里的“一叶”无疑指的是叶盛长先生本人。读完之后,方知该书既有翔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又有艺术家对于自己艺术生活的回忆,以真实的史料... 不久前,我读了叶盛长、陈绍武同志合作撰写的艺术回忆录《梨园一叶》。初看书名,我以为《梨园一叶》里的“一叶”无疑指的是叶盛长先生本人。读完之后,方知该书既有翔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又有艺术家对于自己艺术生活的回忆,以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戏迷 演员 京剧发展史 观众 艺术家 武同 京剧艺术 生本 周瑜
下载PDF
梨园一叶京剧世家
5
作者 郝培根 《江淮文史》 1995年第1期52-64,共13页
关键词 京剧艺术 表演艺术 太湖县 梅兰芳 中国京剧 京剧发展史 袁世海 《群英会》 传统剧目 武丑
下载PDF
“老实人”王孝慈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1期77-78,共2页
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北京张次溪辑印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郑振铎、顾颉刚、赵景深都为这部书写了序言,赞扬这部书的价值。《续编》中收有主要写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书稿《闻歌述忆》。谭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个代表性人物。
关键词 代表性 孝慈 京剧发展史 郑振铎 谭鑫培 史料 辑印 燕都 赵景深 顾颉刚
下载PDF
京剧唱腔流派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政 《中国京剧》 1996年第4期14-15,共2页
京剧唱腔流派的发展王政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精髓,也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标志,它与京剧艺术同步出现,在短短的200年京剧发展史中,诞生过许多形成自己流派的艺术家:从早年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中期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京剧唱腔流派的发展王政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精髓,也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标志,它与京剧艺术同步出现,在短短的200年京剧发展史中,诞生过许多形成自己流派的艺术家:从早年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中期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德捃如、梅巧玲、陈德霖、龚云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中国传统音乐 京剧艺术 音乐旋律 京剧音乐 艺术机制 演员 艺术家 京剧发展史 音乐作品
原文传递
谭鑫培的美学精神
8
作者 吴乾浩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7-100,共4页
谭鑫培的美学精神○吴乾浩历史是公允的。人们对于京剧发展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最终会给予恰当与足够的评价。迷雾总将散去。谭鑫培位居京剧形成期“老生三杰”之列,曾被梁启超称为“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州载轰如雷”,并号... 谭鑫培的美学精神○吴乾浩历史是公允的。人们对于京剧发展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最终会给予恰当与足够的评价。迷雾总将散去。谭鑫培位居京剧形成期“老生三杰”之列,曾被梁启超称为“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州载轰如雷”,并号称“伶界大王”。其评价不能说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美学精神 谭派艺术 程长庚 亡国之音 京剧艺术 表演艺术 京剧发展史 艺术追求 唱腔艺术
下载PDF
荀艺三论
9
作者 周传家 《戏剧之家》 1996年第3期6-9,共4页
荀派艺术是京剧鼎盛时期的产物,在京剧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仰之弥高的艺术丰碑,值得我们开垦、探索、总结、玩味。"三分生"——创作论荀慧生不是梨园世家,而是贫寒的农家子弟。九岁时他因生活所逼,才被卖给天津河北梆子艺人庞... 荀派艺术是京剧鼎盛时期的产物,在京剧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仰之弥高的艺术丰碑,值得我们开垦、探索、总结、玩味。"三分生"——创作论荀慧生不是梨园世家,而是贫寒的农家子弟。九岁时他因生活所逼,才被卖给天津河北梆子艺人庞启发为徒,开始与戏曲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十六岁那年,当他由梆子改唱京剧时,京剧界旦角早已是人才济济。尽管他从十来岁就开始以"白牡丹"的艺名在京、津一带小有名气,但毕竟不是正宗京朝派,所以总是受到歧视和排挤。勉强支撑了几年,他终于抵挡不住世俗和门户偏见的包围,于1919年9月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原则 京剧鼎盛 创作论 京剧发展史 二度创作 梆子艺人 艺术丰碑 艺术修养 戏曲艺术 表演
下载PDF
梅兰芳与牛子厚的深情厚谊
10
作者 田茫茫 《传承》 2010年第10期44-45,共2页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自号缀玉轩主,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梅家至梅兰芳,梅门四代梨园世家。但是,梅兰芳的成名与一个人的关系一直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著名慈善家、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功勋人物——牛子厚。
关键词 梅兰芳 吉林省 京剧发展史 演出 北京 艺术大师 吉林市 慈善家 梨园 科班
下载PDF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序(之二)
11
作者 马少波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1-41,共1页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序(之二)●马少波今年3月13日,作为“京剧泰斗传记”书丛的主编吴乾浩、马威同志来访,送来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约我担任这部书丛顾问的聘书,并嘱作序。他们两位都是当今中年戏曲理论家,又是京剧爱好者、研究...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序(之二)●马少波今年3月13日,作为“京剧泰斗传记”书丛的主编吴乾浩、马威同志来访,送来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约我担任这部书丛顾问的聘书,并嘱作序。他们两位都是当今中年戏曲理论家,又是京剧爱好者、研究者,能以业余时间主持这套书丛的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京剧发展史 编辑工作 河北教育出版社 程砚秋 戏曲理论 艺术创造 梅兰芳 历史轨迹 艺术实践
原文传递
京剧事业的一片热土——写在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前夕
12
作者 张淑英 《瞭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4期47-48,共2页
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将在天津举行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引起人们的兴趣.凭笔者在天津采访文化艺术界20年的体会,可以确切地讲,缘由在于:曾在京剧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天津,在前几年戏曲面临困境时不但没有搁荒,恰恰相反,成了京剧事业... 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将在天津举行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引起人们的兴趣.凭笔者在天津采访文化艺术界20年的体会,可以确切地讲,缘由在于:曾在京剧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天津,在前几年戏曲面临困境时不但没有搁荒,恰恰相反,成了京剧事业的一片热土.社会公认,天津是过去演员必经的戏曲和曲艺的“码头”,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大都是在天津成长、走红之后享誉海内外的.近年来,天津市在振兴京剧、繁荣文艺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着力抓好艺术生产,挖掘继承大量优秀传统剧目,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新剧目,并推出了几台戏曲力作,其中新编历史剧《曹操父子》和《岳云》,作为文化部指定参加纪念梅、周活动的剧目.《曹操父子》还作为被文化部选定的京剧剧目,参加了第4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发展史 中国京剧 艺术节 天津市 文化局 体制改革 京剧艺术 表演艺术 新剧目 演员
原文传递
京剧票友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使命
13
作者 袁树兴 《中国京剧》 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
京剧票友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使命袁树兴京剧票友的特点及贡献。京剧票友几乎是和京剧同时诞生的,最早的票房产生了最早的一批票友,这时大约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到同治以后,日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为翠峰庵票房,创立于同治末年。至民国... 京剧票友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使命袁树兴京剧票友的特点及贡献。京剧票友几乎是和京剧同时诞生的,最早的票房产生了最早的一批票友,这时大约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到同治以后,日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为翠峰庵票房,创立于同治末年。至民国时,票房已遍布京、津、沪等各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贡献 京剧艺术 京剧发展史 当代使命 文化素质 舞台实践 票房 演员 学术研究 梅派艺术
原文传递
天涯有知音 京剧联友谊──’95年东京剧票友联谊会在舟山隆重举行
14
作者 王政 《中国京剧》 1995年第4期52-53,共2页
天涯有知音京剧联友谊──’95年东京剧票友联谊会在舟山隆重举行王政五月的舟山,清凉和煦的春风还在吹拂着千岛新城,但在普陀区的沈家门剧场却是热气腾腾,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京剧票友欢聚一堂,“95华东地区暨陕、川、鄂、滇、... 天涯有知音京剧联友谊──’95年东京剧票友联谊会在舟山隆重举行王政五月的舟山,清凉和煦的春风还在吹拂着千岛新城,但在普陀区的沈家门剧场却是热气腾腾,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京剧票友欢聚一堂,“95华东地区暨陕、川、鄂、滇、津京剧票友联谊会”正在这里热热闹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舟山市 友谊 内容和方式 艺术家 京剧发展史 白内障 字正腔圆 开幕式 我国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要重视京剧票友的培养与提高
15
作者 王伟瀛 《中国京剧》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京剧,走过了二百年的光辉历程,产生了大批的艺术家。在中国,她比任何兄弟姊妹剧种都曾赢得过广大观众的喜爱。爱之深、学之勤,于是有了票友、票房。票友在京剧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他们是联系京剧演员和广大观众之间的纽带,也是普... 京剧,走过了二百年的光辉历程,产生了大批的艺术家。在中国,她比任何兄弟姊妹剧种都曾赢得过广大观众的喜爱。爱之深、学之勤,于是有了票友、票房。票友在京剧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他们是联系京剧演员和广大观众之间的纽带,也是普及京剧艺术的义务宣传员。票友下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票房 观众 爱好者 培养和提高 培养与提高 组织者 戏剧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京剧发展史
原文传递
京剧名伶美称拾萃(续)
16
作者 张延华 《中国京剧》 1996年第4期50-51,共2页
京剧名伶美称拾萃(续)张延华再说旦行。正工青衣时小福在“四喜班”时演《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是一绝,时誉为“第一青衣”。有“老夫子”之称的陈德霖,在表演艺术上善于从剧情出发,将行腔的高低快慢与剧中人物的感情表达结合起来,... 京剧名伶美称拾萃(续)张延华再说旦行。正工青衣时小福在“四喜班”时演《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是一绝,时誉为“第一青衣”。有“老夫子”之称的陈德霖,在表演艺术上善于从剧情出发,将行腔的高低快慢与剧中人物的感情表达结合起来,因之将京剧青衣的演唱推到了一个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表演艺术 京剧发展史 王瑶卿 拾萃 现实主义 艺术风格 《霸王别姬》 郝寿臣 花旦
原文传递
第一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宣读会在京举行
17
作者 江月 《中国京剧》 1999年第3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毕业论文 中国戏曲 艺术审美能力 京剧发展史 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实践 教学计划 系统工程 论文写作
原文传递
剧作家翁偶虹艺术业绩显著——京剧界为他90诞辰纪念演出
18
作者 张正 《新文化史料》 1999年第5期54-60,共2页
关键词 诞辰纪念 剧作家 京剧艺术 脸谱 业绩 文史研究 袁世海 京剧发展史 30年代 文艺理论
原文传递
谭鑫培与陈彦衡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凌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10,共3页
谭鑫培(1847~1917)原籍湖北,京剧大师,是京剧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宗师。早年人称“谭叫天”,晚年人称“老谭”。他的戏曲艺术影响所及,上至宫庭皇室,下达市井百姓,是当时传播极广的通俗艺术。他的唱做表演,经过余叔岩、谭富英、言... 谭鑫培(1847~1917)原籍湖北,京剧大师,是京剧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宗师。早年人称“谭叫天”,晚年人称“老谭”。他的戏曲艺术影响所及,上至宫庭皇室,下达市井百姓,是当时传播极广的通俗艺术。他的唱做表演,经过余叔岩、谭富英、言菊明、孟小冬等京剧艺术家的继承和发展,至今仍具有重大影响,是研究皮黄声腔必修的课题。陈彦衡(1964?~1934)原籍四川。京剧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名琴师,名教师,曾为谭鑫培操琴,为余叔岩、言菊朋说戏,是研究谭鑫培唱腔的专家,著有《说谭》、《戏选》、《燕台菊萃》、《旧剧丛谈》等专著,曾用工尺谱记录了谭氏重点剧目十一出。《谭鑫培与陈彦衡》一文,选自1936年世界编译馆北平分馆出版、徐凌霄所著《皮黄文学研究》一书第五篇最后一节。这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作者对谭鑫培与陈彦衡的京剧艺术有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戏曲音乐颇有价值,特此选刊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工尺谱 京剧音乐史 京剧发展史 现代戏曲 戏曲艺术 京剧艺术 艺术家 文学研究 通俗艺术
原文传递
从海派到新海派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传家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7-73,共7页
从海派到新海派周传家海派京剧的回顾与反思清道光年间,京剧在北京形成后,便迅速地向四方流播,因地而改,因俗而易,衍生出卫派、海派、关东派、杭嘉湖派、汉派等一系列地域性流派。其中,海派是足以与京剧大本营京朝派对峙抗衡并形... 从海派到新海派周传家海派京剧的回顾与反思清道光年间,京剧在北京形成后,便迅速地向四方流播,因地而改,因俗而易,衍生出卫派、海派、关东派、杭嘉湖派、汉派等一系列地域性流派。其中,海派是足以与京剧大本营京朝派对峙抗衡并形成互补映照格局的重要流派。海派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京剧 京剧艺术 京剧发展史 《曹操与杨修》 《狸猫换太子》 团队精神 新海派 创新意识 新时期 京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