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谈京剧程式的可塑性 |
刘琦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
|
梅兰芳对京剧程式的继承与改革 |
许国翔
潘承海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3
|
京剧表演程式与被规训的身体 |
郭玉琼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4
|
京剧程式表演及其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 |
付红艳
|
《艺术教育》
|
2011 |
0 |
|
5
|
京剧舞台道具、装置的艺术特色 |
季景明
|
《戏剧之家》
|
2013 |
2
|
|
6
|
无程式 有程式——浅析黄梅戏的非程式化表演艺术 |
邓翔云
|
《黄梅戏艺术》
|
1998 |
2
|
|
7
|
京剧与当代审美 |
胡笑蓓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8
|
京剧,我们要当个“宝”——京剧表演艺术家沈小梅赴美归来一席谈 |
赵晓义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9
|
论麒派艺术的理论支柱 |
刘琦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京剧的舞台程式排除现代情节 |
何满子
|
《瞭望》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小记孔小石导演 |
曹艳
|
《上海戏剧》
|
1999 |
0 |
|
12
|
心中的“黄梅” |
黄新德
|
《江淮文史》
|
1998 |
0 |
|
13
|
接受美学视域下京剧翻译策略研究——以《霸王别姬》英译本为例 |
艾天姿
李晓斌
|
《汉字文化》
|
2022 |
0 |
|
14
|
继承优秀传统再创辉煌未来──纪念中国京剧院建院四十周年 |
林毓熙
|
《中国京剧》
|
1995 |
2
|
|
15
|
漫谈程式化及其它 |
邓元昌
|
《中国京剧》
|
1999 |
0 |
|
16
|
京剧舞台上的外国戏 |
苏宗仁
|
《中国京剧》
|
1996 |
0 |
|
17
|
对“京剧走向青年”的思索 |
韩汝宁
|
《中国京剧》
|
1996 |
0 |
|
18
|
师徒情——记申凤梅向马连良先生学艺 |
罗云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多元戏剧人周龙 |
松子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20
|
阿甲走得太早了 |
张庚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