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京语的变异 被引量:13
1
作者 韦树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8,共6页
中国京语与越南语分离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今天,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中国京语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变异。中国京语的变异,有京语自身内部的原因,也与周边语言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中国京语 越南语 变异
下载PDF
京族文化传承的呼唤与京语教育的回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龙 何思源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66-70,共5页
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族语言的教育。京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和任务呼唤京语教育的实施。作为回应,应在传承京族文化的目标下,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通识型和研究型并行的京语教育,培养更多能掌握京语的京族文化传承人。
关键词 京族 文化传承 京语教育
下载PDF
京语研究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芳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京语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概述京语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京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文献资料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京族 京语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京语研究综述
4
作者 李芳兰 《民族翻译》 2012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京语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概述京语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京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文献资料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京族 京语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三岛京语和河内京语语音初步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连清 《语言研究》 1984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据解放初期京族三岛的"村约"记载,我国境内的京族是明朝天顺三年(公元一四五九年)从越南北部的涂山迁徙而来,迄今已有五百多年。作者于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二年先后两次对京族三岛的京语进行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跟越南语各方... 据解放初期京族三岛的"村约"记载,我国境内的京族是明朝天顺三年(公元一四五九年)从越南北部的涂山迁徙而来,迄今已有五百多年。作者于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二年先后两次对京族三岛的京语进行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跟越南语各方言的语音做了初步比较以后看到,三岛京语在语音上和越南中圻南部方言较为接近。越南语的方言差异是不大的。有人把越南语分为三个大方言,即北圻、中圻和南圻;也有人分为两个方言,即把北圻归入南圻;中圻单独为一;还有分得更细一点的,即把中圻再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圻和南圻相隔很远,但人们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话,倒是中圻(尤其是北部的广平、河静省周围地区)话,南、北圻人听起来都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语 越南语 河内 声母 越南北部 粤方言 韵母 语音 写作 读作
下载PDF
话说“京语小说”
6
作者 顾关元 《出版广角》 1999年第3期32-32,共1页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以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出现。近些年又有以程乃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文学流派 京语 海派文学 鸳鸯蝴蝶派 曹雪芹 北京话 民初时期 山药蛋派 白洋淀
下载PDF
谈谈满语的京语(十四)
7
作者 爱新觉罗.瀛生 《满语研究》 2003年第1期5-14,共10页
第八部分单词入句(八)中 (54)规语dehi京、拉入句前deihi,入句三速是: deihi deihi deih(i) de是重读音节,因强化而增i成dei.词尾的轻音至极疾速时弱化,也可能脱落.锡语是(dih).
关键词 满语 京语 词汇 重读音节 音变规律 元音 规语
下载PDF
谈谈满语的京语(十三)
8
作者 爱新觉罗.瀛生 《满语研究》 2002年第1期3-8,共6页
第八部分单词入句(五)上 穆老师将满语词分为常音词与变音词两大类:未入句,读某词时,如果与规范语(书面语)的音一致,就是常音词;如果不一致,发生了某些音声变化,就是变音词.这完全符合满语实际.必须指出,满语词是使用音节文字写出的,并... 第八部分单词入句(五)上 穆老师将满语词分为常音词与变音词两大类:未入句,读某词时,如果与规范语(书面语)的音一致,就是常音词;如果不一致,发生了某些音声变化,就是变音词.这完全符合满语实际.必须指出,满语词是使用音节文字写出的,并不标示重音点,由于音节文字的特点和书写规律所致,写出的词常与口语音不完全一致.本来写的是口语音,但写出后按音节文字的书写表达而读出,常与口语音不同.如果使用音素文字写词,标出重音点,就不会出现这个现象了.此问题前已讲过,兹不重述.本章讲变音词和常音词的入句音变,即变音词和常音词入句后,受语流速度、重音及其他诸因素影响所发生的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京语 常音词 变音词 入句音变
下载PDF
海外办学的初次尝试——记韩国北京语文学院
9
作者 雨燕 《统一论坛》 1998年第6期46-47,共2页
1997年,在韩国国花"无穷花"含苞欲放的初春季节,一所新型的学院——"北京语文学院"诞生在汉城市内距汉江南岸几公里的九老区。北京语文学院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与韩国西部产业株式会社合作创建的中国语专门学院,是... 1997年,在韩国国花"无穷花"含苞欲放的初春季节,一所新型的学院——"北京语文学院"诞生在汉城市内距汉江南岸几公里的九老区。北京语文学院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与韩国西部产业株式会社合作创建的中国语专门学院,是经韩国有关教育部门批准注册、以韩方为法人代表的全日制正规学院,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国外创办的第一所推广汉语的高等学府。该学院的建立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走出国门、开拓办学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海外办学 语文学 韩国 文学院 教学质量 北京 大学生 京语 全日制
下载PDF
越南语、三岛京语语音对比研究
10
作者 徐明珠 《雨露风》 2021年第4期78-81,共4页
由于历史因素和民族渊源,越南语和三岛京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越南语和广西京族三岛京语的语音差异分析,探寻造成中越两国京族语音出现差异的原因,促进两地人民的交流。
关键词 越南语 三岛京语 语音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京语使用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庆生 《中国社会语言学》 2012年第2期80-86,共7页
京族是中国的一个跨境小民族,16世纪从越南北部迁入广西南部的'京族三岛',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几乎都是京语单语人,不和其他民族交往。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围海造田'项目,把'京族三岛'与陆地连为一体,京族开始与... 京族是中国的一个跨境小民族,16世纪从越南北部迁入广西南部的'京族三岛',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几乎都是京语单语人,不和其他民族交往。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围海造田'项目,把'京族三岛'与陆地连为一体,京族开始与汉族广东话说话人接触,京族中的京汉双语人越来越多。1990年代以后,边境贸易及旅游业不断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商客和游客不断增多,普通话开始在京族社区使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许多越南企业到中国南部投资,高校学生学习越南语的人数激增数十倍。京族的语言使用明显受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语言变化 京语 双语现象
原文传递
京语概况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连清 《民族语文》 1983年第1期65-80,共16页
我国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公社的山心、(氵万)尾和巫头大队。这三个大队原先都在海边的三个小岛上(近来由于围海造田已变为“半岛”),故有“京族三岛”之称。三岛之中除了山心大队全为京族外,其余两岛都是... 我国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公社的山心、(氵万)尾和巫头大队。这三个大队原先都在海边的三个小岛上(近来由于围海造田已变为“半岛”),故有“京族三岛”之称。三岛之中除了山心大队全为京族外,其余两岛都是京汉杂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语 汉语借词 形容词 京族 汉借词 本族词 名词 声母 动词 文化词
原文传递
京语和越南语虚词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连清 《民族语文》 1983年第6期30-38,共9页
京语(只指我国境内京族所操语言)和越南语(以河内话为代表)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差别不大,在语法上更是如此。不过由于近几百年来,京语和越南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种语言的语法也出现了一些差别。这种差别较越南语各方言... 京语(只指我国境内京族所操语言)和越南语(以河内话为代表)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差别不大,在语法上更是如此。不过由于近几百年来,京语和越南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种语言的语法也出现了一些差别。这种差别较越南语各方言之间的区别为大。当然,语法上的异同不能截然分开,某种相同的语法现象里夹杂着不同的因素,反之亦然。京语和越南语的虚词也是这种情况。因此,下面是在叙述相同之处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语 京语 语用法 语法现象 汉语借词 虚词 语言环境 中心词 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原文传递
文学苏白的“地域神味”--论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汉语诗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贵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白 京语 《海上花列传》 汉语诗学
下载PDF
浅析京族语语言的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克晓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也称为"安南人"或者"唐人"。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坪镇管辖下的澫...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也称为"安南人"或者"唐人"。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坪镇管辖下的澫尾、屋头和山心三个行政村(俗称"京族三岛")。京语是京族的本民族语言,由于语言接触,使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该语言变化的过程、因素及结果,为我国京族语言的研究作贡献,从而促进中越两国的友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语 语言接触 因素 结果
下载PDF
京家的歌谣
16
作者 谢一龙 向政 《歌海》 1999年第S1期6-8,共3页
~~
关键词 伴唱 京族 潮人 越飞 海南 互通 引子 酿造 谣歌 京语
下载PDF
民族乐器
17
《歌海》 1998年第2期33-33,共1页
独弦琴。又称独弦匏琴,京族弹拨乐器,京语称"旦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县。有竹制、木制两种。由琴体、摇杆、琴弦组成,长约100厘米。演奏时置琴于两腿之上,或琴头置于腿、尾部用它物支撑,右手握棒挑弹,左手握摇杆推、... 独弦琴。又称独弦匏琴,京族弹拨乐器,京语称"旦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县。有竹制、木制两种。由琴体、摇杆、琴弦组成,长约100厘米。演奏时置琴于两腿之上,或琴头置于腿、尾部用它物支撑,右手握棒挑弹,左手握摇杆推、拉改变琴弦张力,在1/2、1/3、1/4、1/5、1/6处切音。取泛音和全弦振动的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弹拨乐器 弦振动 摇杆 京族 琴弦 演奏家 民族乐器 京语 张力
下载PDF
穿过传说的窗口
18
作者 包晓泉 《南方国土资源》 2014年第11期56-58,共3页
可以说,京族人之间的专属通用语言纯属原生,在京族先祖到达三岛以前,京语就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族群语言了,只不过,那时的京语还不叫京语.京语的发音,绝大多数和越语一致,虽隔海相望,京族人和越南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却全无障碍.另一方面,由... 可以说,京族人之间的专属通用语言纯属原生,在京族先祖到达三岛以前,京语就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族群语言了,只不过,那时的京语还不叫京语.京语的发音,绝大多数和越语一致,虽隔海相望,京族人和越南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却全无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京族跟壮、汉各族杂居得实在太久,互通有无得实在难以分离,因而,京族人在生活表达中除了使用京语,也把当地广泛覆盖的粤方言汉语(也称为白话)运用得十分纯熟.在中越贸易全面铺开的今天,京族人参与其中,更有一份如鱼得水的先天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 传说 通用语言 京族人 先天优势 京语 越南人 粤方言
下载PDF
Master Thesis Topics and Correlations Wit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
作者 LIANG Ying CHEN Xijiny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10期733-741,共9页
This paper analyzes a total of 294 master thesis topics for students at Graduat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GSTI),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FSU) between years 2006-2010 and 160 topics at... This paper analyzes a total of 294 master thesis topics for students at Graduat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GSTI),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FSU) between years 2006-2010 and 160 topics at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GII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1SU) between years 2007-2013, with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is topic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topics between BFSU and SHISU. The study is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Over the years students of BFSU and SHISU have shown a progress of possessing more and more appropriate methodological expertise in selecting research topic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examined relatively new translation theories. We also see a change from picking overdone topics to more and more original topics. Our progress in no small part thanks to our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s for GSTI of BFSU, however there is a demand for elective courses to cover areas such a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and multimedia, which are untouched in the current courses that focus on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e might also want to sharpen students' language skill in providing purposefully language-rich texts for practices and allowing for more diversified options, such as introducing texts in world literature, ethnic English literature, drama, poetry, and non classics. The GSTI's long term cooperation with well-known organization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specially with United Nations at Geneva and New York, and European Union, offers students many on site training and field experiences. We might also want to introduce functional research methods, thus students can learn how to transform their field experiences into academic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er thesi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RANSLATION
下载PDF
On Beijing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hi Xiaojing' s English Version of Luotuo Xiangzi
20
作者 LIU Hao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In Lao She's works, the use of the Beijing dialect ha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 and readers can fully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old Beijing' s flavor. His famous work Luotuo Xiangzi has embodied the characteri... In Lao She's works, the use of the Beijing dialect ha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 and readers can fully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old Beijing' s flavor. His famous work Luotuo Xiangzi has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that is why it is popular among both the public and mmslators. Threr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otuo Xiangzi. Shi Xiaojing has the background of living abroad, and she has also been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So, her translation ofLuotuo Xiangzi is worth analyzing.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some examples of Beijing dialect in Shi Xiaojing's English Version of Luotuo Xiangzi by using the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o make a summary and to identify defici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tuo Xiangzi Beijing dialect Shi Xiaojing' s vers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