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江形象在清末民初的变异——基于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乌龙院》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红 《西部学刊》 2019年第20期140-142,共3页
《乌龙院》是“宋江杀惜”故事敷衍成京剧后的代表剧本,在晚清民国颇受欢迎。从历史故事至小说、传奇,水浒故事主要将宋江置于忠义的框架内进行角色塑造。而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乌龙院》在选取宋江与阎婆惜的风流韵事的基础上... 《乌龙院》是“宋江杀惜”故事敷衍成京剧后的代表剧本,在晚清民国颇受欢迎。从历史故事至小说、传奇,水浒故事主要将宋江置于忠义的框架内进行角色塑造。而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乌龙院》在选取宋江与阎婆惜的风流韵事的基础上,对宋江进行身份改造和个性突出,使他举手投足间皆远离了《水浒传》中塑造的禁欲、豪爽的形象,表现出流连女色、爱惜钱财的市民特征。《乌龙院》中的宋江形象一方面与清末以至民国纵欲风气有关,另一方面,戏曲的接受群体下移,普通市民逐渐构成观众的主体,他们的审美取向在戏曲中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双红堂 京调折子戏 乌龙院 宋江
下载PDF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禁戏研究——以《庆顶珠》《趴蜡庙》《小上坟》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淑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9-193,共5页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中,存有一批禁戏目。考察以《庆顶珠》《趴蜡庙》《小上坟》为代表的京调折子禁戏的刊版样貌与藏本异同、图像叙事与名伶效应,可以透视早期京剧的刊行策略及域外流播情况;而探讨其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传达出的...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中,存有一批禁戏目。考察以《庆顶珠》《趴蜡庙》《小上坟》为代表的京调折子禁戏的刊版样貌与藏本异同、图像叙事与名伶效应,可以透视早期京剧的刊行策略及域外流播情况;而探讨其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传达出的戏谑与温情相交织的民间立场与艺术趣味,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回溯早期京剧谋求发展的路径和艺术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红堂 清末民初 京调折子戏 禁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