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机会的亲贫性: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程振源 剑玉阳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贫困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但传统的亲贫性研究只局限于收入维度。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机会亲贫指数,从教育和医疗等维度研究了中国9个样本省份的社会机会是否亲贫。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省份的教育大多呈... 贫困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但传统的亲贫性研究只局限于收入维度。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机会亲贫指数,从教育和医疗等维度研究了中国9个样本省份的社会机会是否亲贫。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省份的教育大多呈现出非亲贫;但医疗服务的亲贫性逐渐改善。上述方法除用于教育机会与医疗机会的亲贫性研究,也可用于其他社会机会的亲贫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机会 亲贫指数 非收入维度
下载PDF
商品价格变化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分析
2
作者 宋忆宁 何龙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第7期22-24,共3页
本文通过计算贫困价格弹性的方法来衡量价格变化对贫困产生的影响。还分析一种全新的贫困人口价格指数(简称PIP),这个指数可以应用到任何测量贫困的方法中。通过研究测贫方法、个体货币度量效应的价格弹性、贫困价格弹性、贫困人口价格... 本文通过计算贫困价格弹性的方法来衡量价格变化对贫困产生的影响。还分析一种全新的贫困人口价格指数(简称PIP),这个指数可以应用到任何测量贫困的方法中。通过研究测贫方法、个体货币度量效应的价格弹性、贫困价格弹性、贫困人口价格指数(PIP),建立模型,找到价格变化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价格弹性 价格指数 困人口价格指数
下载PDF
间接税亲贫性与代内归宿——穷人从减税中获益了吗?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楠 刘蓉 卢盛峰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93,共18页
税收工具作为财政扶贫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CFPS2012入户调查数据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微观模拟方法测算出家庭的间接税负,在此基础上,借鉴衡量经济"涓滴效应"的亲贫... 税收工具作为财政扶贫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CFPS2012入户调查数据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微观模拟方法测算出家庭的间接税负,在此基础上,借鉴衡量经济"涓滴效应"的亲贫增长指数,构建了识别和测度税制"亲贫性"的数量方法,评估间接税的减税政策能否自发惠及穷人,进一步测算家庭不同年龄层的间接税负代内归宿。结果显示:间接税整体上不具有"亲贫性",其中增值税的"亲富性"最强,减税能让穷人比富人获益更多;儿童、成人以及老人均是间接税的负税人,贫困家庭抚养小孩而承担的间接税负比重高于非贫困家庭,赡养老人而负担的间接税负比重低于非贫困家庭。据此本文认为,继续推动大规模的间接税减税政策、采取差别化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减免策略、逐步形成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是改变间接税"亲富性"和强化税收扶贫职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 间接税 亲贫指数 代内归宿
原文传递
税制亲贫性:谁在承担着中国的税负? 被引量:4
4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识别和度量现行税制下税负在地区间税负分布状况,对理解税收的分配效应以及指导中国税制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一种识别和测度中国税制"亲贫性"程度的数量方法,并基于1998—2011年中国县市一级经验数据,... 识别和度量现行税制下税负在地区间税负分布状况,对理解税收的分配效应以及指导中国税制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一种识别和测度中国税制"亲贫性"程度的数量方法,并基于1998—2011年中国县市一级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现行税制结构下税负在地区间的承担主体,通过跨期分析捕捉税制调整对区域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绝对规模上平均而言,中国的农业税、营业税以及非税收入更多地由贫困及低收入地区所负担;个人所得税税负在不同收入地区分配大致相当;经济发展水平更好的地区承担了更多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契税税负。在现行税制收入再分配空间日益有限的背景下,规范和减少非税收入以及间接税向直接税主体税制转变等举措,将是进一步发挥税收再分配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结构 亲贫指数 税负分配 收入再分配
原文传递
走向收入平衡增长:中国转移支付系统“精准扶贫”了吗? 被引量:51
5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时良彦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64,共16页
现有研究关注了单渠道救助资金的受益归宿,但是忽视了转移支付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本文构造了转移支付亲贫性数量测度方法,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家户数据,从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多层次系统检验了中国转移... 现有研究关注了单渠道救助资金的受益归宿,但是忽视了转移支付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本文构造了转移支付亲贫性数量测度方法,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家户数据,从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多层次系统检验了中国转移性体系的受益群体,并探讨了其在缩小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间的转移性救助资金都更多被低收入家户所获得,即综合而言,中国现行转移支付体系具有较好的"精准扶贫"效果;(2)分类别而言,政府性救助"精准扶贫"效果相对最好,居民间救助次之,而企业救助弱亲贫;(3)分年度以及分转移支付类别的分析发现,救助资金的边际再分配效应在时间和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表明,走向居民收入平衡增长,提高资金的贫困瞄准效率尤为重要;同时政策引导第三部门的再分配参与也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转移支付 亲贫指数 收入再分配 等量家户规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