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信号通路探讨长链非编码RNA-1614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丁浩龙 吴晓波 欧阳倩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1614和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骨转移...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1614和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乳腺癌原发病灶肿瘤组织、乳腺癌原发癌癌旁组织、乳腺癌骨转移灶肿瘤组织、乳腺癌骨转移灶癌旁组织中LINC01614和IL-6、STAT3相对表达量,分析LINC01614与IL-6、STAT3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选取SPF级健康雌性小鼠20只,进一步构建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获取模型小鼠骨转移灶组织作为模型组(n=10),同时,以正常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n=10),检测并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乳腺癌骨转移肿瘤组织中LINC01614和IL-6、STAT3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乳腺癌原发灶、乳腺癌骨转移灶癌组织中LINC0161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乳腺癌原发灶、乳腺癌骨转移灶癌旁组织,且乳腺癌骨转移灶癌组织高于乳腺癌原发灶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骨转移灶癌组织中IL-6、STAT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乳腺癌骨转移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骨转移灶癌组织LINC01614相对表达量与IL-6、STAT3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P<0.05)。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组小鼠LINC01614及IL-6、STAT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NC01614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6/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骨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1614 细胞介素-6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FGF23、Klotho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一 廖宏伟 《循证医学》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来自本院2019⁃08⁃01至2021⁃08⁃01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式诊断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36例,非骨转移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通过ELISA对血清中VDBP、FGF23和Klotho进行定量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VDBP、FGF23和Klotho水平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病理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FGF23及Klotho的水平依次为:(80.35±29.34)和(115.18±48.69)ng/mL、(658.35±201.19)和(405.36±154.42)pg/mL以及(155.82±40.29)和(229.35±72.4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水平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相关(P<0.05);FGF23和Klotho水平与病理分级、是否骨痛以及转移部位有关(P<0.05)。VDBP、FGF23和Klotho水平均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FGF23及Klotho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806、0.761,最佳截断值为:81.56 ng/mL、573.501 pg/mL和201.193 pg/mL;3个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清VDBP、FGF23及Klotho水平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
下载PDF
Cas9蛋白对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性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宋丽杰 王丽 +2 位作者 杨传红 赖晃文 王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Cas9蛋白的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并研究Cas9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生物学性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乳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Cas9蛋白基因转染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 目的:构建表达Cas9蛋白的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并研究Cas9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生物学性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乳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Cas9蛋白基因转染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通过G418筛选转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验证Cas9基因转染是否成功;运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as9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Cas9蛋白表达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Cas9,Cas9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MDA-MB-231BO-Cas9细胞可用于CRISPR/Cas9技术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9蛋白 亲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 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殷玉琨 陈佳阳 +3 位作者 常金圆 刘丽星 江正龙 冯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种植后第1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祛痛颗粒水溶液2.275、4.55、9.1 g/kg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385组给予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给药28 d。记录各组小鼠分组处理1~4周的体质量,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称取肿瘤质量。取各组小鼠左侧胫骨,micro-CT扫描后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间隙(Tb.Sp),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分析破骨细胞数量及破骨细胞与骨组织接触面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分组处理1~4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分组处理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肿瘤质量均降低,但仅ML-385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侧胫骨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正常,模型组左侧胫骨有明显骨转移瘤形成、细胞成分以成骨性骨转移为主,ML-385组、中剂量组左侧胫骨骨转移瘤形成及骨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近。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中剂量组左侧胫骨组织Tb.N、Tb.Sp、Tb.Th均降低,低、高剂量组Tb.Th均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左侧胫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而Keap1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05)。结论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可抑制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瘤生长及骨质破坏,以中等剂量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益肾祛痛颗粒 破骨细胞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强 于珊珊 +2 位作者 孟杰 马跃 张华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80-86,共7页
目的:探究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穴位刺激(C)组、COX-2抑制剂(D)组与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E)组,... 目的:探究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穴位刺激(C)组、COX-2抑制剂(D)组与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E)组,每组10只,对B、C、D与E组采用胫骨内注射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A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C组给予穴位刺激治疗,对D组给予灌胃25 mg/kg的塞来昔布,对E组给予穴位刺激联合塞来昔布治疗,A组、B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大鼠疼痛情况,双能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HE染色法检测骨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NK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PK2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50%PWT、TW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后肢负重差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50%PWT、TW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后肢负重差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完整,骨小梁排列整齐,骨皮质连续,无坏死区域,骨髓腔内充满深染的血细胞,B组骨组织形态遭到破坏,骨皮质出现连续性中断,并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形态不规则,且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B组BMD、BM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BMD、BMC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组织中NKp30、NKp44、NKp4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大鼠胫骨组织中NKp30、NKp44及NKp4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组织中PK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大鼠胫骨组织中P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可显著改善NK细胞活性,促进PK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COX-2抑制剂 乳腺癌 骨转移 镇痛 NK细胞活性 PK2蛋白
下载PDF
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成瘤性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王江涛 丁彦青 王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3-25,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官做病理检查。结果MTT法测得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接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裸鼠均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MDA-MB-231BO组瘤体体积明显大于MDA-MB-231组(P<0.05)。结论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而且MDA-MB-231BO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强于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MDA-MB-231) 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 骨转移 肿瘤移植模型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轴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雪珍 朱蓉 +4 位作者 杨满英 谢婷 杨争 袁博 胡金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观察补肾活血汤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组织破骨细胞活性及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选取6只裸鼠作为空白组(蒸馏水灌胃20 mL·kg^(-1),每天1次);取对数生长期...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观察补肾活血汤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组织破骨细胞活性及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选取6只裸鼠作为空白组(蒸馏水灌胃20 mL·kg^(-1),每天1次);取对数生长期4T1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其余BALB/c裸鼠右侧胫骨,接种后标记,成模后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并干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20 m L·kg^(-1),每天1次)、补肾活血汤组(中药液灌胃36.67 g·kg^(-1),每天1次)、LY294002组(LY294002腹腔注射,50 mg·kg^(-1),每周2次)、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中药液灌胃,36.67 g·kg^(-1),每天1次;LY294002腹腔注射,50 mg·kg^(-1),每周2次);每组6只;记录生长状况及右下肢直径。给药结束后脱颈处死,剖取瘤组织,称重,X线检测骨质破坏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病理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se,TRAP)染色评估破骨细胞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磷酸化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ases,p-PI3K)、磷酸化蛋白质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活化T细胞胞质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补肾活血汤组、LY294002组及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裸鼠右下肢可见局部肿胀,瘤体增长,以模型组增长速度最为迅速(P<0.01)。除空白组外,余各组HE染色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核大深染,明确发生骨转移;X线检测可见裸鼠右侧胫骨均呈现溶骨性改变,严重者骨干消失;TRAP染色可见骨转移发生后,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增多,补肾活血汤组、LY294002组、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破骨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补肾活血汤组裸鼠瘤组织中p-PI3K、p-Akt、MMP-2和NFATc1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LY294002组及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肿瘤增长受到抑制,其中以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最为明显(P<0.05),瘤组织中p-PI3K、p-Akt、MMP-2和NFATc1的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5);与补肾活血汤组比较,LY294002组MMP-2表达水平下降,补肾活血汤联合LY294002组裸鼠瘤组织中p-PI3K、p-Akt、MMP-2的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MMP-2及NFATc1的表达,削弱破骨细胞的活性和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能力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补肾活血汤 磷酸化肌醇3-激酶 磷酸化蛋白质激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活化T细胞胞质核因子1
下载PDF
白术附子汤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生存时间及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琦 程旭锋 +2 位作者 张新峰 赵慧朵 王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 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M-CSF、PTHr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 mRNA、PTH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低于附子-白术药对组的趋势。结论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骨破坏因子M-CSF、PTH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附子-白术药对与白术附子汤功效相近,可能是白术附子汤的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白术附子汤 附子-白术药对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
下载PDF
骨唾液蛋白非融合荧光蛋白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特异性骨转移乳腺癌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杜红延 王捷 +3 位作者 郭勇 郑霖 杨静 刘大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构建骨唾液蛋白(BSP)非融合荧光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效表达BSP和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BSP在乳腺癌细胞骨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构建好的pB hBSP载体中用PCR方法扩增hBSP基因,通过BglⅡ和PstⅠ两个限制性酶切... 目的构建骨唾液蛋白(BSP)非融合荧光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效表达BSP和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BSP在乳腺癌细胞骨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构建好的pB hBSP载体中用PCR方法扩增hBSP基因,通过BglⅡ和PstⅠ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重组载体pIRES2hBSP 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特异性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MDA MB231BO中,并利用G418和流式细胞仪筛选阳性克隆。结果成功构建hB SP和EGFP非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hBSP EGFP,并成功转染特异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获得hBSP的稳定转染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蛋白标记。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hBSP EGFP的构建及hBSP稳定转染细胞株的获得为研究BS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唾液蛋白 荧光蛋白 乳腺癌细胞 基因转染 稳定表达 非融合荧光蛋白载体 特异性骨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和糖类抗原15-3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莉 任峰 +1 位作者 李冰 杨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41-443,4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随访1 a,记录患者骨转移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中,无骨转移90例,骨转移32例,骨转移发生率为26.23%。骨转移患者术后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高于无骨转移患者(P<0.05),多发病灶患者术后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高于单发病灶患者(P<0.05)。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TRACP5b、CA15-3水平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26、0.4078,P<0.001)。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37、0.5328、0.3867,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术后血清TRACP5b、CA15-3、IL-6水平越高,发生骨转移的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乳腺癌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 糖类抗原15-3 细胞介素-6
下载PDF
NLR联合血清CA15-3、NGF、BSP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世胜 王华龙 +2 位作者 王飞 王健雄 王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生长因子(NGF)、骨唾液酸蛋白(BSP)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生长因子(NGF)、骨唾液酸蛋白(BSP)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比较两组术前NLR及血清CA15-3、NGF、BSP水平,纳入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血清CA15-3、NGF、BSP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28例和无骨转移组104例。骨转移组术前NLR、CA15-3、NGF、BSP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比例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A15-3、NGF、BSP水平升高及有淋巴结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血清CA15-3、NGF、BSP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8。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发生骨转移患者的术前NLR、CA15-3、NGF、BSP水平升高,4项指标联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骨转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糖类抗原15-3 神经生长因子 骨唾液酸蛋白
下载PDF
应用不同细胞浓度观察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的造模成功率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勇伟 朱飞叶 +1 位作者 刘云霞 匡唐洪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1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浓度进行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造模的成功率。方法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浓度为1×106/ml、5×106/ml、1×107/ml的细胞悬液0.1ml进行左心室注射,然后观察其死亡情况,42d进行骨ECT扫描及病理检...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浓度进行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造模的成功率。方法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浓度为1×106/ml、5×106/ml、1×107/ml的细胞悬液0.1ml进行左心室注射,然后观察其死亡情况,42d进行骨ECT扫描及病理检查,确定其骨转移发生情况。结果骨ECT检查显示骨代谢有异常浓聚,病理检查提示有肿瘤细胞浸润,1×106组无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为0%,5×106组有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30%,1×107组1只裸鼠死亡,造模成功率70%(P〈0.01)。结论裸鼠经左心室注射能有效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1×107/ml的细胞浓度是进行裸鼠左心室注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较为合适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浓度 裸鼠 左心室 乳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媛媛 柴丽君 陈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0期3703-37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3个月进行为期1 a的随访,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3个月进行为期1 a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血清CRP、IL-6水平,并分析血清CRP、IL-6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7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19例,占27.14%。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分别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0,联合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5,当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反应蛋白 细胞介素-6 术后骨转移
下载PDF
骨微环境内细胞因子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悦 叶媚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骨是乳腺癌最常见且最优先的远部转移部位。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到骨引起溶骨性和成骨性骨损伤,其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骨微环境提供的生长支持、乳腺癌细胞对骨微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骨微环境内... 骨是乳腺癌最常见且最优先的远部转移部位。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到骨引起溶骨性和成骨性骨损伤,其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骨微环境提供的生长支持、乳腺癌细胞对骨微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骨微环境内细胞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乳腺癌骨转移进展;乳腺癌细胞也会释放多种因子,影响骨微环境内细胞及细胞因子,加重对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骨微环境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内GM-CSF表达与远处骨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15
作者 王德强 柴虎林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8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患者以及22例乳腺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F-κB表达与GM-CS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NF-κB阳性率为31.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8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患者以及22例乳腺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F-κB表达与GM-CS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NF-κB阳性率为31.8%,实验组NF-κB阳性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GM-CSF阳性率为63.6%,实验组GM-CSF阳性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NF-κB与GM-CSF表达在与乳腺癌发生骨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核转录因子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乳腺癌骨转移的“参与者”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竹媛 甄俊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45-46,共2页
乳腺癌是导管上皮来源的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1];晚期骨转移率高达70%,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当发生骨转移时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目前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仍... 乳腺癌是导管上皮来源的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1];晚期骨转移率高达70%,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当发生骨转移时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目前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仍在不断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4]的重要作用。在肿瘤起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骨转移 TAM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单核巨噬细胞
下载PDF
CPSF6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乳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枞 杜俊娴 +2 位作者 蔡承哲 罗忆泓 朱玮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leavage and polyadenylation specificity factor,CPSF6)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 目的:探讨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leavage and polyadenylation specificity factor,CPSF6)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分析1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转移灶及2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CPSF6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实验和体内转移模型探索CPSF6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CPSF6敲低对乳腺癌细胞骨转移能力的影响。分析乳腺癌细胞通过CPSF6重塑细胞外微环境的能力,并检验CPSF6对下游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CPSF6在乳腺癌患者转移灶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PSF6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正相关。在231-BM细胞中敲低CPSF6后,其分泌的细胞上清降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的能力。CPSF6敲低的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溶骨性病灶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且转移灶外周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1)。CPSF6缺失能下调肿瘤细胞内Notch通路配体JAG1的表达水平,导致微环境中破骨前体细胞Notch通路失活并抑制下游靶基因。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灶中存在CPSF6基因过度表达。CPSF6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组织周围破骨细胞的成熟和溶骨活性,从而导致乳腺癌的溶骨性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 NOTCH信号通路 骨转移 破骨细胞分化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振芬 付茹俊 方丹丹 《癌症进展》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和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和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捕获外周血CTC,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TC和CTC EMT表型进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的CTC检出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及CTC 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组中CT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WIST阳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术前乳腺癌外周血CTC 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关,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骨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药对“附子-白术”对裸鼠乳腺癌骨转移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旭锋 张新峰 +3 位作者 刘琦 乔翠霞 赵慧朵 陈晓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73-2776,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骨转移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4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白术药对组、唑来膦酸组骨转移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转移组织中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抑制了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等的分泌,并上调抑炎因子IL-4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附子-白术”药对 NF-ΚB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帆 姜军 +2 位作者 杨新华 陈庆秋 唐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43-1145,I0016,共4页
目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40只4周~6周龄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用浓度分别为1×105/ml、1×106/ml、5×106/ml、1×107/ml、5×107/ml的MDA-MB-231细胞悬液0.1ml行左心室注射。观察裸鼠左心... 目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40只4周~6周龄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用浓度分别为1×105/ml、1×106/ml、5×106/ml、1×107/ml、5×107/ml的MDA-MB-231细胞悬液0.1ml行左心室注射。观察裸鼠左心室注射致死情况及存活裸鼠49 d后骨转移发生情况。结果:左心室穿刺注射总致死率为32.50%(13/40);各组左心室穿刺注射致死率分别为1/8、1/8、1/8、3/8、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全组骨转移发生率为48.15%(13/27);各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7、3/7、5/7、4/5、1/1,各组骨转移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经裸鼠左心室穿刺注射肿瘤细胞成功建立了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肿瘤细胞浓度为5×106/ml时是经裸鼠左心室注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动物模型 左心室注射 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