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视野中的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以异种移植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雷瑞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9,共6页
在不同的文化中,关于如何对待动物是可接受的或者说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儒家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这一伦理问题,梳理儒家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动物关系问题的态度,尤其是对异种移植中使用动物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中,关于如何对待动物是可接受的或者说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儒家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这一伦理问题,梳理儒家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动物关系问题的态度,尤其是对异种移植中使用动物问题的伦理论证有所启示。透过中国古代的价值观,也可以更清楚看出目前西方语境中关于此问题的论证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动物关系问题 异种移植 儒家 仁爱
下载PDF
人与动物关系的环境伦理学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桂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传统饮食文化中食用动物的某些不良习惯,人与动物不分彼此、过度亲密的现象,使作为宠物的物种过度繁殖,以及各种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都是导致人类疾病和生物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的原因,应该倡导关心物种多样性与和谐性的生态文明;把道德... 传统饮食文化中食用动物的某些不良习惯,人与动物不分彼此、过度亲密的现象,使作为宠物的物种过度繁殖,以及各种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都是导致人类疾病和生物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的原因,应该倡导关心物种多样性与和谐性的生态文明;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认识动物拥有生存权、免遭人类过度干扰的自由权等“天赋权力”,从而不过分干扰和人为地控制动物的生活,人道地关怀动物的苦乐和福利,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动物关系 环境伦理 生态文明 生态价值观
下载PDF
终止“人类学机制”的生命本体论——阿甘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形而上学-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馨曼 王凤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34-43,171,共11页
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阿甘本在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层面打开了独特的思考维度:不仅讨论了人性与动物性区分的"人类学机制",勾勒出"人类学机制"的形而上学本真图像,而且结合着对"例外状态&qu... 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阿甘本在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层面打开了独特的思考维度:不仅讨论了人性与动物性区分的"人类学机制",勾勒出"人类学机制"的形而上学本真图像,而且结合着对"例外状态"的分析,将"赤裸生命"视为主权权力隐含的新政治主题,揭示了人与动物区分的生命政治哲学意蕴,并试图建构终止"人类学机制"的生命本体论,探寻摆脱主权权力悖论结构的人与动物关系的新模式。应当承认,阿甘本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形而上学-政治哲学解读,对于重新思考二者的关系问题及其政治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人与动物关系 人类学机制 赤裸生命 生命本体论
下载PDF
中西文化比较视阈下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反思——从“舌尖上”的疫情说起
4
作者 蒋建辉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6-36,共11页
新冠肺炎是一场由吃所引发的全民灾难,其反应出的伦理实质是当前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和混乱。因中西文化的冲突,我们在诸如“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上,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从而导致在面对自然的必需和必然性难题时,无法形成统一的... 新冠肺炎是一场由吃所引发的全民灾难,其反应出的伦理实质是当前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和混乱。因中西文化的冲突,我们在诸如“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上,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从而导致在面对自然的必需和必然性难题时,无法形成统一的伦理共识和价值尺度。解决当前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需正视中西文化中各自伦理的缺陷,在生态伦理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特征的新型伦理道德。通过对疫情的伦理反思,认为构建人与动物的新型伦理关系,需要遵从“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友好互利,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节俭,适度消费”的基本原则,明确消费者、行业企业、政府、媒体的主体责任,在“适然”的道德实践中探寻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人与动物关系 生态伦理 新冠肺炎
下载PDF
中国专家首次参加“人与动物关系”国际研讨会并发表研究成果
5
《中国动物保健》 2004年第11期7-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人与动物关系 国际研讨会 宠物 心理学
下载PDF
道德关怀扩展下人与动物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张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29-129,共1页
本文针对人们对于吃牛羊肉而保护猫狗这一事件,对认定其行为是一种道德伪善的判断进行反驳。这一行为不是伪善,而是道德关怀的范围由人到动物的扩展。基于道德关怀的扩展而考虑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则应注意与动物的过度亲密而忽视其自由... 本文针对人们对于吃牛羊肉而保护猫狗这一事件,对认定其行为是一种道德伪善的判断进行反驳。这一行为不是伪善,而是道德关怀的范围由人到动物的扩展。基于道德关怀的扩展而考虑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则应注意与动物的过度亲密而忽视其自由权,残忍杀害动物而忽视其生存权等问题。人作为生物界最为高级的物种,有义务去维持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自身的道德关怀逐步扩展,以期达到人与动物间长久有效的和谐共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关怀 伪善 人与动物关系
下载PDF
生态民族志重构及人与动物关系反思——以阿拉斯加因纽特民族志为例
7
作者 曲枫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19至20世纪民族志写作以西方自然论或科学本体论为理论基础,动物的主体性缺失构成传统民族志的主要特征之一。早期阿拉斯加民族志秉承以人为主体、以动物为客体的传统生态观。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拉斯加人类学家安·菲纳普-... 19至20世纪民族志写作以西方自然论或科学本体论为理论基础,动物的主体性缺失构成传统民族志的主要特征之一。早期阿拉斯加民族志秉承以人为主体、以动物为客体的传统生态观。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拉斯加人类学家安·菲纳普-里丹通过叙事主体转换方法和双重主体叙事模式则发现,在阿拉斯加因纽特人本体论中,人与动物同为主体,同为社会成员,二者同为文化生态的构成部分。菲纳普-里丹的民族志叙事印证了德斯科拉所论述的关系生态观,说明以早期民族志素材为数据基础,以关系生态模式为理论框架进行民族志重构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生态民族志重构必须超越早期民族志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静态叙事结构,将文化意义、人类与世界关系的流动性纳入思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转向 人与动物关系 叙事主体 菲纳普-里丹 关系生态 民族志重构
原文传递
动物保护立法中的人与动物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训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人类经历了采集渔猎时代、畜牧农业时代、无限制利用和残酷掠杀时代,正在进入动物保护时代,最终要达到人类和生物共同协和进化时代.近代以来的法学理论认为,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支配动物和利用动物的关系,但现代民法开始转换立场,接受了... 人类经历了采集渔猎时代、畜牧农业时代、无限制利用和残酷掠杀时代,正在进入动物保护时代,最终要达到人类和生物共同协和进化时代.近代以来的法学理论认为,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支配动物和利用动物的关系,但现代民法开始转换立场,接受了动物保护法对动物的财产性利用的各种限制.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善待一切生命,但"动物受法律保护"和"动物享有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物在法律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只体现立法技术不同,而无本质差别.应当改变动物保护立法中的教条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保护立法 动物保护时代 人与动物关系 动物权利 立法技术
下载PDF
共生与交叠:弗里曼《替角》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9
作者 朱新福 梁会莹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弗里曼在短篇小说集《替角》的前六篇动物故事中探讨了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她虽然以"替角"为作品名,但不断变换人与动物的角色,改变动物的"替角"身份,让两者在相遇和共生中了解彼此。她抨击人性与动物性二元对立... 弗里曼在短篇小说集《替角》的前六篇动物故事中探讨了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她虽然以"替角"为作品名,但不断变换人与动物的角色,改变动物的"替角"身份,让两者在相遇和共生中了解彼此。她抨击人性与动物性二元对立逻辑的话语建构,说明人性与动物性之间的交叠正是文明与自然的融合。为客观认识这种交叠下的自然一体化,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弗里曼期待人类走进动物的生命,从动物的内在品质反思人性的缺陷,加强道德伦理建设,追求人类的精神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曼 《替角》 人与动物关系 动物伦理
下载PDF
论《骑术课》和《巨变》中动物的主体地位
10
作者 万梅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莎拉·格鲁恩的小说《骑术课》和《巨变》以动物为主体,共建人与动物和谐、平等关系为主题,指出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治愈人类精神家园空虚的途径。本文借鉴“他者”理论、后殖民动物批评理论,以人与动物关系为切入点,... 莎拉·格鲁恩的小说《骑术课》和《巨变》以动物为主体,共建人与动物和谐、平等关系为主题,指出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治愈人类精神家园空虚的途径。本文借鉴“他者”理论、后殖民动物批评理论,以人与动物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骑术课》和《巨变》中通过为动物命名、建立人与动物友好关系等叙事技巧解构了动物“他者”身份,确立了动物的主体地位。其作品为后殖民动物批评时代冷静、客观处理生态危机及人类精神危机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术课》 《巨变》 动物主体 人与动物关系 解构他者
下载PDF
“他者”之恋:莎拉·格鲁恩小说动物主体地位的确立
11
作者 万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8-81,共4页
莎拉·格鲁恩的小说以动物为主体,以小说人物不幸的家庭背景及生存困境为依托,指出当代社会建立人与动物平等关系的必要性。通过为动物命名、强调动物的繁殖能力等叙事技巧解构了动物"他者"身份,确立了动物的主体地位,对... 莎拉·格鲁恩的小说以动物为主体,以小说人物不幸的家庭背景及生存困境为依托,指出当代社会建立人与动物平等关系的必要性。通过为动物命名、强调动物的繁殖能力等叙事技巧解构了动物"他者"身份,确立了动物的主体地位,对于客观处理生态危机及人类精神危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拉·格鲁恩 动物主体 人与动物关系 解构
下载PDF
呼伦贝尔哈克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殿勇 邢锐 +1 位作者 赵越 裴彦 《草原文物》 2011年第1期102-105,110,共5页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遗址地层 出土 早期人类 动物骨骼 文化遗存 新石器 人与动物关系 鄂温克族自治 古气候环境 动物遗骸 文化特征 陶器 蒙元时期 聚落遗址 海拉尔区 骨器 内蒙古 东南部 种类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的中断:论《阿弗小传》中的动物能力
13
作者 张会敏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7-59,共3页
《阿弗小传》透过一条小狗的视角,再现了桂冠诗人夫妇的浪漫爱情传奇和宇宙中不同生命形式间的神秘联系。基于对动物理论的研究,着眼于分析阿弗不同于人的嗅觉视角,来突显人类中心主义的荒唐,并研究阿弗与女主人的相处对于现代宠物与人... 《阿弗小传》透过一条小狗的视角,再现了桂冠诗人夫妇的浪漫爱情传奇和宇宙中不同生命形式间的神秘联系。基于对动物理论的研究,着眼于分析阿弗不同于人的嗅觉视角,来突显人类中心主义的荒唐,并研究阿弗与女主人的相处对于现代宠物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动物能力 人与动物关系
下载PDF
禁止捕食野生动物的伦理考量
14
作者 邱瑞洁 陈建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28-30,共3页
由于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能够为不法分子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邻域,野生动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导致我国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屡禁不止。道德属性对人类善待动物提出了伦理要求,人们在利用动物时应该注重目的和... 由于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能够为不法分子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邻域,野生动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导致我国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屡禁不止。道德属性对人类善待动物提出了伦理要求,人们在利用动物时应该注重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推崇“等差之爱”,杜绝一切非法贩卖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动物应明确其伦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人与动物关系 动物伦理
下载PDF
论动物形象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演变与发展
15
作者 郑洪强 《艺术大观》 2019年第8期130-130,共1页
本文就中外绘画艺术中动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从表现动物本真形态面貌、动物形象的象征性、利用动物形象揭露和批判现实、人与动物共同生存以及分析当今环境下动物题材在绘画创作中如何表现等五个范畴进行了举例分... 本文就中外绘画艺术中动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从表现动物本真形态面貌、动物形象的象征性、利用动物形象揭露和批判现实、人与动物共同生存以及分析当今环境下动物题材在绘画创作中如何表现等五个范畴进行了举例分析和观念总结,并就动物题材在未来的绘画创作中如何进行深度挖掘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形象 人与动物关系 绘画创作发展
下载PDF
胡塞尔手稿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中人类社会的动物根源
16
作者 让-克劳德.根斯 金寿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0,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胡塞尔研究向纵深推进,研究重点日益聚焦在胡塞尔手稿上。随着《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手稿的陆续发表,迄今学界鲜为人知的胡塞尔的一些新思想、新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的主旨是追问胡塞尔...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胡塞尔研究向纵深推进,研究重点日益聚焦在胡塞尔手稿上。随着《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手稿的陆续发表,迄今学界鲜为人知的胡塞尔的一些新思想、新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的主旨是追问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间性和社会性的生物学根源,同时简要提示一下海德格尔现象学中主体间性和社会性的生物学根源。第一部分,我将说明胡塞尔现象学中关于生命的框架,即他的本能现象学;第二部分,我将探讨胡塞尔至少提到过两次的概念:游戏概念;第三部分,我将论及问题的道德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现象学 游戏 动物 同行 人与动物关系
下载PDF
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17
作者 陈爱国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对于鸬鹚,人们存在多元认知与解释。野生鸬鹚在一些地区作为"害鸟"遭到驱除,而在其他地域,又被认为是水体环境改善的标志,而成为"益鸟"。相对于此,驯养鸬鹚捕鱼作为渔民传统生计方式,在一些地区或被指定为文化遗产... 对于鸬鹚,人们存在多元认知与解释。野生鸬鹚在一些地区作为"害鸟"遭到驱除,而在其他地域,又被认为是水体环境改善的标志,而成为"益鸟"。相对于此,驯养鸬鹚捕鱼作为渔民传统生计方式,在一些地区或被指定为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此时,若鸬鹚捕鱼的展演导致旅游市场乱象或造成安全隐患,则又会受到行政部门的"排斥"。如此多元的认知体系,往往使得地域社会的鸬鹚与渔民处于尴尬境地。本文以云南洱海湖区的鸬鹚作为个案,聚焦于既有研究尚无关注的驯养习俗,发现白族驯养的鸬鹚超脱"捕鱼工具"范畴,而被视为是连接自然与文化交界面的特殊存在,渔民通过分类、祭祀、仪式等社会装置将鸬鹚纳入白族的自然、文化认知系统,彰显其地域特色。面对洱海湖区的驯养鸬鹚,我们需要的不是孤立强调其"自然属性"或"文化特质",而是在不影响渔业资源、不形成旅游乱象、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出现安全隐患的前提下,保障内部社会的渔民能公平、合理利用鸬鹚捕鱼以维系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同时,在其数量、规模、隐患、环保等层面的管理上也可借助外部社会的力量与规制。此时,鸬鹚可能会成为民众以多元视角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共生关系的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鸬鹚 人与动物关系 民俗学
下载PDF
宠物主人比不养宠物的人更健康 被引量:1
18
《中国工作犬业》 2004年第10期53-53,共1页
家有宠物,竟然可以减少主人去医院看病的次数。中澳德三国专家在英国联合发布调查结果,宠物主人比不养宠物的人更健康,在过去的5年内,宠物主人每年上医院看病的次数比其他人少15%至20%。
关键词 宠物主人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伴侣动物 人与动物关系”学术调查
下载PDF
虎、人和神:18至19世纪安泽黑虎庙研究
19
作者 张舒然 《世界历史评论》 2021年第3期110-131,292,293,共24页
通过研究山西省安泽县现存清代黑虎庙中的壁画和碑文,以及当地县志的记载,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谁是黑虎庙中人们崇祀的对象?当地的人虎关系是如何影响黑虎崇拜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的?此外,为了配合神话叙事,黑虎或者虎在这些... 通过研究山西省安泽县现存清代黑虎庙中的壁画和碑文,以及当地县志的记载,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谁是黑虎庙中人们崇祀的对象?当地的人虎关系是如何影响黑虎崇拜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的?此外,为了配合神话叙事,黑虎或者虎在这些庙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阐释动物神崇拜和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会对比黑虎崇拜和八蜡崇拜。虽然二者都展现了对虎的崇敬,但它们在传统、目的和社会影响方面有所不同。这两种信仰中的动物形象显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动物和自然并不是崇祀的核心,而实际上都受制于神,通过对神的祭祀,人们希望间接实现对动物和自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虎庙 安泽县 动物 八蜡 人与动物关系
下载PDF
“和谐与冲突”——电影《玉子》文本解读
20
作者 李成峰 《文化产业》 2020年第17期61-62,共2页
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玉子》讲述了纯真女孩美子从米兰达集团夺回转基因猪玉子的故事。少女美子及米兰达公司等主体围绕玉子展开了一系列较量是该影片的主线情节,为了表达故事中的和谐与对立关系,导演运用了俯拍等镜头语言、层层... 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玉子》讲述了纯真女孩美子从米兰达集团夺回转基因猪玉子的故事。少女美子及米兰达公司等主体围绕玉子展开了一系列较量是该影片的主线情节,为了表达故事中的和谐与对立关系,导演运用了俯拍等镜头语言、层层推进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人们情感与利益的冲突等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与对立 人与动物关系 镜头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