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法相互关系中我国传统法律道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永学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中国传统法律道德性执着于工具手段性、突出司法者的道德性以及崇尚以人情为本的实质正义。这种法律道德性的"定位"非为民族自觉,而是在民族历史文化酝酿过程中构成的内在特色;这在当代的法治建设中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中国法... 中国传统法律道德性执着于工具手段性、突出司法者的道德性以及崇尚以人情为本的实质正义。这种法律道德性的"定位"非为民族自觉,而是在民族历史文化酝酿过程中构成的内在特色;这在当代的法治建设中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中国法制特色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道德性 人与法
下载PDF
涉讼表达中的人与法--《闲话扬州》案与《川行琐记》事件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张冬冬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86-87,共2页
事件回溯 《闲话扬州》一书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于1934年,为时任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的易君左所作。该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扬州人的生活”是此书的第二章。在此章中易君左写道:“全国的妓女好像是由扬州包办,实则扬州的妓女... 事件回溯 《闲话扬州》一书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于1934年,为时任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的易君左所作。该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扬州人的生活”是此书的第二章。在此章中易君左写道:“全国的妓女好像是由扬州包办,实则扬州的妓女也未见得比旁的地方高明……在扬州看不到顶好的姑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话扬州》 事件 人与法 对比 江苏省教育厅 1934年 中华书局 易君左
下载PDF
融合的魅力——浅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杂志性法制节目《人与法》
3
作者 钟志荣 高颖 《中国广播》 2007年第12期12-13,共2页
1998年元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法制专题《人与法》。从开办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全国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栏目)的铺天盖地,十年来,《人与法》节目始终突出新闻性、故事性、服务性,打出了“关键是传播法... 1998年元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法制专题《人与法》。从开办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全国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栏目)的铺天盖地,十年来,《人与法》节目始终突出新闻性、故事性、服务性,打出了“关键是传播法治理念”的口号,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节目样态,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深入浅出、庄谐同存”的风格,成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王牌节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制节目 人与法 杂志 新闻综合频率 治理念 时代步伐 新闻性
下载PDF
论王船山的法治观
4
作者 陈元桂 彭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王船山胸怀“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述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文章从权与法、人与法、德与法等方面来论述其法治观。
关键词 王船山 与法 人与法 与法
下载PDF
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
5
《公安研究》 2009年第11期90-90,共1页
陈泉生、何晓榕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人性处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人性的进化必然同时带动了法的价值变化。生态人代表了人性在环境时代的一次全新展现,它意味着自我认同继续深化成为人与自然一体的大我,... 陈泉生、何晓榕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人性处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人性的进化必然同时带动了法的价值变化。生态人代表了人性在环境时代的一次全新展现,它意味着自我认同继续深化成为人与自然一体的大我,意味着利他精神不仅向后代人扩展,而且还超出了人类范畴而惠及到自然界内的其他生命物种——而生态人所代表的人性在环境时代的种种变化,必然最终带来了法的安全、平等和自由价值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变迁 生态人 人与法 《现代学》 环境时代 价值变化 人与自然 自我认同
原文传递
论人的发展与法的发展的关系
6
作者 梁琳 《河套学院论坛》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法的产生是人发展的结果,法的发展是人发展的体现。法自身的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等;法追求的价值是法治、民主和正义。这些都体现了人发展的需要。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应是促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法的产生是人发展的结果,法的发展是人发展的体现。法自身的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等;法追求的价值是法治、民主和正义。这些都体现了人发展的需要。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法 人的发展
原文传递
“苏东坡之问”与司马光的困局
7
作者 刘后滨 《文史天地》 2016年第7期1-1,共1页
苏轼(号东坡居士)以自拟策试考题的形式,提出了选官制度中如何做到人与法并重的问题,题为《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概括说,就是选官用人过程中如何化解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二者的矛盾,既要保证用人部门长官具有自主选官权,... 苏轼(号东坡居士)以自拟策试考题的形式,提出了选官制度中如何做到人与法并重的问题,题为《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概括说,就是选官用人过程中如何化解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二者的矛盾,既要保证用人部门长官具有自主选官权,又要防止标准不统一和规则不严密而导致的恣擅与徇私。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然而苏轼概括得最为到位,故可称之为“苏东坡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司马光 选官制度 人与法 苏轼 用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