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历史探微及其现代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卜晓军 任保平 于一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存在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如"天人合一"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以及保持资源再生能力,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等。古人还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设置"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存在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如"天人合一"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以及保持资源再生能力,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等。古人还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设置"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来践行这些思想,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祖国秀丽山川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思启示我们: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久共生的价值观念;要规范社会生产活动,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要反对奢华提倡节俭,建立文明适度的生活消费方式;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思想 实践 启示
下载PDF
科学促进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肖金成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减少地方政策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减少地方政策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要通过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支撑带"区域内省市功能的明晰定位,加快形成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建议》要求在深入落实东北振兴政策摆脱增长率垫底局面的同时,加快新疆、西藏等经济底子薄、具有战略意义的边疆区域发展。《建议》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指明了"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方向。那么,在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区域发展如何决策,如何定位,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刊特邀请几位学界名家围绕相关问题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 科学 持续健康发展 五中全会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国防建设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晖 《西北人口》 2007年第6期76-82,87,共8页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天山北坡经济带中人与自然生态的发展状况处于何种阶段,不协调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来成为经济学家探讨的热门话...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天山北坡经济带中人与自然生态的发展状况处于何种阶段,不协调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来成为经济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入手,借助历史数据,运用协调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协调程度 协调系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生态实践与近现代实践方式比论——和谐的实践才有人与自然的现实和谐
4
作者 陶火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1-86,共6页
近现代实践方式是近代工业化以来人们过度张扬人的实践能力、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制约的实践方式。生态实践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理为内在制约、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价值旨归和人的生态需要为根本动力的,推动人与... 近现代实践方式是近代工业化以来人们过度张扬人的实践能力、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制约的实践方式。生态实践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理为内在制约、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价值旨归和人的生态需要为根本动力的,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物质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实践方式 生态实践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下载PDF
珍惜土地保生存 节约集约促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建刚 《南方国土资源》 2013年第7期8-10,共3页
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生态广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倡导珍惜资源的文化理念,严格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土地执法监管力度。
关键词 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资源 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集约用地制度 生态广西 文化理念 保护责任
下载PDF
发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6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37,共2页
赵凌云、常静撰文《历史视角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指出,如果说发达国家具有发展生态文明的先发优势,那么中国则具有自身的后发优势。当前,中国的工业文明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文... 赵凌云、常静撰文《历史视角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指出,如果说发达国家具有发展生态文明的先发优势,那么中国则具有自身的后发优势。当前,中国的工业文明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文明位差在缩小,发展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一是制度优势。与传统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这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制度基础。二是政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先发优势 传统社会主义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工业文明 制度优势 文明发展
下载PDF
平衡好五大关系 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7
作者 谢志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27,共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概括来讲,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与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区域营商环境等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概括来讲,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与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区域营商环境等呈正相关关系。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仍需在“平衡好城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乡村)发展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能共享发展成果)良性互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安泰乐生命纪念馆为代表的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对平衡人地关系的重要探索)”、“处理好招商引资与政府服务两者关系(确保企业能来得了留得下,有发展有前途)”、“协调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稳定程度的三者关系”这五个方面上多作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经济发展 平衡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 民营企业 整体发展水平 正相关关系
下载PDF
通过林权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
作者 缪光平 《中国国情国力》 2013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十八大又明确提出,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林权改革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 人与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现代教育装备在创建节约型校园中的具体实践
9
作者 张成苗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第8期68-69,71,共3页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课题,节约型校园不仅仅在后勤常规管理中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与利用现代化教育...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课题,节约型校园不仅仅在后勤常规管理中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与利用现代化教育装备,以校园一卡通为主线,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主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综合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不仅为创建节约型生态校园提供了硬件环境,同时学校德育管理也通过此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资源节约的理念,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教育装备 现代化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实践 后勤管理 管理运行机制 资源节约
下载PDF
在三重关系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10
作者 吕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坚持和贯彻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层次性:即在自然观层面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观层面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人的发展观层面谋求人与人的平等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人与人平等发展
下载PDF
关于“全球性矛盾问题”的博弈分析
11
作者 王英文 蔡仕魁 《时代人物》 2008年第7期186-187,共2页
"全球性矛盾问题"看似是源于人与自然的博弈,但其深层实质是人类不同利益集团暨人与人的博弈。因此,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才是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 全球性矛盾问题 博弈 囚徒困境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下载PDF
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审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秀芬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6期6-9,共4页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对旅游审美活动发生的心理机制探讨,是研究旅游审美活动本体运动机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应按照美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着眼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强化...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对旅游审美活动发生的心理机制探讨,是研究旅游审美活动本体运动机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应按照美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着眼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传统竞争塑造旅游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审美活动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
下载PDF
幼儿热爱生命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
13
作者 吴亚利 《新校园(中旬刊)》 2012年第1期221-222,共2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生命教育的首个场所,也是关注生命认识生命的起点。只有通过对幼儿进行生命的认识、生命的发展的教育,让幼小的孩子从小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长大之后才能理解和懂...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生命教育的首个场所,也是关注生命认识生命的起点。只有通过对幼儿进行生命的认识、生命的发展的教育,让幼小的孩子从小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长大之后才能理解和懂得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义和道理,对他人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懂得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将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幼儿园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爱生命 可持续发展 关注生命 个性品质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14
作者 任远 《时代人物》 2020年第24期0237-0238,共2页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他同时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他同时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治国理政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下载PDF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
15
作者 任飞 《社科新视野》 2012年第6期16-17,共2页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反映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社...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反映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共产党执政规律 “五位一体”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视野下兴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6
作者 梁志锋 《山区经济》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既是发展的目标和文明的形式,也是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发展的资源和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既是发展的目标和文明的形式,也是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发展的资源和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到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 县域经济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资源 兴县 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七大
原文传递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文庆 王立勇 《宏观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8,共3页
水利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水利基础设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因此,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应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平稳增长。
关键词 水利基础设施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现状 国民经济 环境改善 生活关系 人民群众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编者按
18
作者 殷鸿福 谢树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071,共1页
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研究地圈.生物圈耦合系统,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过程.地球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分别构成了研究地球系统的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学科体系.地... 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研究地圈.生物圈耦合系统,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过程.地球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分别构成了研究地球系统的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球生物学的核心是生命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我们过去讲地球与生命的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地球环境影响生命,生命适应地球环境,这是一个单向作用的关系.但地球与生命之间应为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是协同演化的.生命演化能否影响地球环境演变,生物过程能否影响地球环境,这是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地球生物学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生命与地球的协同演化这一概念符合地球系统科学的总体观,也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生物学 相互作用机制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协同演化 专题 地球环境 地球系统科学
原文传递
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蕊 卢静 《会计师》 2012年第9期14-16,共3页
低碳经济是以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为背景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帮助企业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 低碳经济是以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为背景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帮助企业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按照产业链路径设计的环境评价指标作为新增维度,加入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并结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价体系 低碳经济 环境评价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平衡计分卡 全球气候变暖 绩效管理体系
原文传递
解析企业绿色文化建设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寰 《商业文化》 2016年第20期64-69,共6页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它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企业 解析 资源永续利用 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