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兼评环境法的哲学基础
1
作者 李业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5-5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是为其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运动服务的,他们总的立论取向是把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和解纳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和解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而不是...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是为其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运动服务的,他们总的立论取向是把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和解纳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和解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而不是统一在环境法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调整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关系方面,法永远也不能超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当今世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资本的贪婪造成的。体现资本意志的国家及其立法者,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反对资本的掠夺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环境资源法 哲学基础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和当代道德观的进步
2
作者 王增平 《发展论坛》 1999年第6期42-43,共2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与自然关系从远古蒙昧时代向当代生态文明时代演进,也推动着人们道德观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资源、人口、生态问题的困扰,迫使...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与自然关系从远古蒙昧时代向当代生态文明时代演进,也推动着人们道德观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资源、人口、生态问题的困扰,迫使当代人不得不认真反思和重新审视人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生态伦理学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可持续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时代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自然存在”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宝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自然存在 马克思 人类中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 属人自然 “人化自然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与世界的关系
下载PDF
谈自然教学中科学自然观的渗透
4
作者 刘学英 《山东教育》 1995年第Z2期84-85,共2页
我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称之为自然观。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就是科学自然观。义务教育大纲对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 我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称之为自然观。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就是科学自然观。义务教育大纲对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下面就如何渗透科学自然观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渗透自然界是物质的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性观点,就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无限多样和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都是物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自然 自然教学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模拟实验 地球自转 辩证唯物 地球的运动 运动变化 植物 启蒙教育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自然存在”观
5
作者 朱宝信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自然存在 马克思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 旧唯物主义 “人化自然 属人自然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与世界的关系
下载PDF
人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视界新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人学思想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活动 科学人学观 价值追求 黑格尔
下载PDF
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奎正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草场的使用与保护、传统文化与物种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环境的影响。文章认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有利环境保护的因素,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普及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草场的使用与保护、传统文化与物种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环境的影响。文章认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有利环境保护的因素,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普及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文化 高原环境 青藏高原地区 生态环境 野生动物 草场使用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环境系统 藏族先民 畜群规模
下载PDF
论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晓众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30-34,共5页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它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但早在中国古代,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研究天人关系出发,就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先秦时期开始...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它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但早在中国古代,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研究天人关系出发,就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先秦时期开始,经过两汉、隋唐到宋、元、明各个时期,便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他们所提出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珍惜生命、仁爱万物;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等生态道德思想,对协调封建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和稳定都起到了相当显著的作用.今天,挖掘弘扬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正被与自然界关系急剧恶化,生态危机日渐深重所困扰的20世纪的人类也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观 儒家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态伦理思想 合理利用 尊重自然 人与自然关系
下载PDF
超越本能:初期人类社会的成因
9
作者 吴学琴 曹宪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50,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生存方式 自我保存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有生命的个人 生产劳动 生物进化 社会发展 肉体组织
下载PDF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若干辨正
10
作者 崔永和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58-63,共6页
关键词 发展生产力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范畴 人的本质力量 素质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需要 “物” 人的全面发展 主体价值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1
作者 胡懋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包容人文精神的大科学观念。
关键词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理性主义者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理性思维 人文思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人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观念
下载PDF
科技进步·生态环境·道德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18-21,共4页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必然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包括正影响与负影响,本文的讨论侧重于负影响)。这种极大...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必然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包括正影响与负影响,本文的讨论侧重于负影响)。这种极大影响不能不进而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状态,我们的道德建设对此也不能无动于衷。简言之,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生态环境 科技进步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态失衡 生态道德 自然资源 负影响 生态伦理 法制建设
下载PDF
社会实践观还是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观”献疑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宝信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27-33,共7页
社会实践观还是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观”献疑朱宝信在实践和主体性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论者提出了“交往实践观”,这一论点对推进马克思实践观内含的交往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依此提出交往实践观,甚至认为马克思... 社会实践观还是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观”献疑朱宝信在实践和主体性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论者提出了“交往实践观”,这一论点对推进马克思实践观内含的交往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依此提出交往实践观,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是交往实践观,笔者对此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社会实践观 马克思的实践观 人的本质 交往形式 社会性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费尔巴哈 黑格尔 人的社会关系
下载PDF
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魁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2期78-79,共2页
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观念的更新哲学系副教授杨魁森社会发展研究,大体可分三个层次:发展观念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发展问题研究。其中,发展观念是整个发展研究中更具基础性和指导意义的。它是基于对时代的理解和把握而提出的发展要求... 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观念的更新哲学系副教授杨魁森社会发展研究,大体可分三个层次:发展观念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发展问题研究。其中,发展观念是整个发展研究中更具基础性和指导意义的。它是基于对时代的理解和把握而提出的发展要求,是对发展本身的看法。以什么样的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观念 发展问题 人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新发展观 时代精神 实践唯物主义 两极对立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主要问题
下载PDF
关于人的价值与人的素质的思考
15
作者 沈少林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26,共2页
就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人是需要的主体,是需要的目的,而物则是用以满足需要的对象或手段。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交往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便成为人的价值。人如果没有需要,也就失去了价值。但就人与自身、人与人,乃至人与社会... 就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人是需要的主体,是需要的目的,而物则是用以满足需要的对象或手段。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交往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便成为人的价值。人如果没有需要,也就失去了价值。但就人与自身、人与人,乃至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人的价值又显示出双重性。一方面,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或需要的目的,只要一个人存在着,就得有种种需要来满足他。这种需要是主体人向自然界和社会或他人的索取,或者自然界和社会或他人对主体人的回报。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价值 主体价值 人的素质 客体人 文化素质 满足需要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文素质 自然属性 创造价值
下载PDF
“天人相应”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6,共4页
“天人相应”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王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征之一的“天人相应”观念,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曾有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探讨“天人相应”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 “天人相应”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王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征之一的“天人相应”观念,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曾有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探讨“天人相应”观念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科技现代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科技发展 天人观 天人感应 天人关系 对应关系 天人合 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下载PDF
论现行哲学体系中机械决定论的表现及根源
17
作者 孙云 江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11,共6页
关键词 哲学体系 机械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改革 主体与客体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哲学思想 主体和客体 黑格尔 列宁
下载PDF
环境: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18
作者 田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广东现代化建设 农村城市化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产业结构 环境问题 优化环境 工业文明 价值效应 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红绿荫中十万家
19
作者 宋质奎 《求实》 1982年第8期33-35,共3页
读着唐诗名句:“红绿荫中十万家,人将锦绣学群花。”眼前便展现出一幅山明水秀,桃红柳绿,屋宇相接,人们在花丛中生息的画面。这是多优美的环境啊! 以山川草木鸟兽等构成的和谐的大自然,从来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依托。我们的祖先“食鸟... 读着唐诗名句:“红绿荫中十万家,人将锦绣学群花。”眼前便展现出一幅山明水秀,桃红柳绿,屋宇相接,人们在花丛中生息的画面。这是多优美的环境啊! 以山川草木鸟兽等构成的和谐的大自然,从来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依托。我们的祖先“食鸟兽之肉,采树木之实”,“钻木取火”,“构木为巢”……历史证明,哪里山川秀丽,生物繁茂,哪里就有人类的兴旺和文明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黄河流域中原一带,成了中华民族的摇篮,而西北沙漠至今还地瘠人稀。无怪乎人人都爱环境美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 美的环境 人类生存发展 自然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山明水秀 社会环境 保护鸟类 钻木取火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波德莱尔与《恶之花》
20
作者 相水珍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4期24-26,共3页
波德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奠定了在法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彼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于1857年,雨果曾热情洋溢地赞扬道:“……你的《恶之花... 波德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奠定了在法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彼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于1857年,雨果曾热情洋溢地赞扬道:“……你的《恶之花》光耀夺目,仿佛星辰……”,“你赋予了艺术的天空以人所共知的致命的闪光,你创造了新的颤栗。”诚然,当时正值浪漫梦破,世纪病重之时,《恶之花》倾泄出的是一代青年幻灭的忧郁感,诗人企图通过日常生活的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契合论 “从恶中发掘美” 文学创作 化腐朽为神奇 文艺批评家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表现领域 正统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