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均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1,41,共5页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 黄金时代 归依体验 回归自然
下载PDF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2
作者 黄翠新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92-97,109,共7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需要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命题,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高度。面对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需要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命题,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高度。面对生态危机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话语体系需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既坚持发挥意识形态说教功能,起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又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和大国责任担当,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实践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解读
3
作者 叶海涛 韩沛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平时教学体会,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本,本文阐释了讲授"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之必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平时教学体会,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本,本文阐释了讲授"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之必要,并从"人与自然关系"衍变的角度透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生态线索
4
作者 马强强 隋明聿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有一条明晰的生态线索。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的征服,论证了资本主义...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有一条明晰的生态线索。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的征服,论证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生态线索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生态危机 共产主义
下载PDF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之中的思考
5
作者 李刚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9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
下载PDF
浅谈行业协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6
作者 聂英选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X期8-10,共3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行业协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政党 胡锦涛总书记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策略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思考
7
作者 崔赞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9-103,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中培育绿色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中明晰社会发展道路,在实践教学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生态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素养基础和力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素养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下载PDF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改善利益分配结构为视角
8
作者 付园园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年第1期4-5,共2页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看出和谐社会的涵义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其侧重点就在于通过改善当今社会的利益关系和解决由于不均衡的利益关系冲突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利益分配结构 社会进程 政治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PDF
关于建设和谐企业的探索
9
作者 冯晓军 《当代经济》 2007年第04S期22-23,共2页
2005年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设一个民主法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根据马克思主... 2005年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设一个民主法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5月,中央候补委员、三江集团党委书记刘石泉在集团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学习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益型”集团的奋斗目标,这是贯彻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当前“构建和谐”已经成为国民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企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届六中全会 第八次党代会 公平正义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3期46-46,共1页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 实践经验 本原 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 胡锦涛 新阶段 理想 法治 正义
下载PDF
浅谈劳动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1
作者 蔡海龙 《广东经济》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作出的,它是以人为本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我们所从事的劳动保障工作,正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劳动保障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下载PDF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陈同举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3期234-234,共1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怀特海的生成性教育思想之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建筠 《现代教育论丛》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创造,人对自然的了解逐渐加深,知识不断增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时至今日,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强大的事物.科学不但改变着物质世界、改善着人们的...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创造,人对自然的了解逐渐加深,知识不断增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时至今日,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强大的事物.科学不但改变着物质世界、改善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学科领域内的自然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教育 怀特海 过程哲学 人与自然 自我创造性 创造潜力 世界本原 精致化 社会化程度 自我实现
下载PDF
中国艺术聚落性审美意识形成的二个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晓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1期40-44,33,共6页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同归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和多维聚合为一维的思维特征。这种宇宙模式套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演变为人与社会协调合一,社会秩序与宇宙秩序协调合一的模式。具备这种模式限制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审美 中国艺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宇宙模式 人与社会的关系 思维特征 中国哲学 宇宙本原 社会秩序 宇宙中
下载PDF
神话反映的原始哲学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景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6期50-56,共7页
神话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是原始人对世界本原、人与自然关系、自身作用的认识、思考,是后代科学、哲学、美学的源头。它的哲学观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探讨原始哲学有助于研究神话的性质、特征,也有助于研究哲学史、美学史、文... 神话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是原始人对世界本原、人与自然关系、自身作用的认识、思考,是后代科学、哲学、美学的源头。它的哲学观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探讨原始哲学有助于研究神话的性质、特征,也有助于研究哲学史、美学史、文化史、文艺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观 世界本原 原始哲学 大系统 原始人 文化史 人与自然关系 哲学史 民族文化 文艺学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角度理解低碳生活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琳萍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6-17,共2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个基本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平衡的规律,所以发展经济不能突破生态阈限。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个基本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平衡的规律,所以发展经济不能突破生态阈限。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意义 角度 低碳 生活 自然 生态学研究 自然生态 主要内容 生态阈限 生态系统 社会构成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类活动 两个基本 本原 关系 发展经济 保护环境 认识
下载PDF
谈可持续发展观
17
作者 张从峰 戴文涛 《浙江统计》 2005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观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 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改革和发展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对外开放 国内发展 本原
下载PDF
构建和谐企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绍朋 《石油政工研究》 2007年第5期52-56,共5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提出的一项社会发展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提出的一项社会发展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构建和谐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和谐企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9
作者 薛伟江 《鞍山社会科学》 2006年第6期6-7,共2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重要共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做出的理论判断和总结,更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建设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原文传递
虚实和谐
20
作者 蓝玲 《财新周刊》 2022年第26期12-13,共2页
对和谐的追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方面。本土心理学家黄曬莉深入研究了人际关系和谐与冲突的本质。从“虚实辩证”的角度,她发现,和谐有虚实两种性质:实性和谐和虚性和谐。“实性和谐”指两者之间... 对和谐的追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方面。本土心理学家黄曬莉深入研究了人际关系和谐与冲突的本质。从“虚实辩证”的角度,她发现,和谐有虚实两种性质:实性和谐和虚性和谐。“实性和谐”指两者之间统合无间、和合如一的和谐状态。但是,这样的和谐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难以达到。现实中更多是“实中带虚”的和谐,和谐中潜讖着可能导致不和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和谐 虚实和谐 人际关系 理想状态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状态 心理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