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翔莲 张锦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但同时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应该成为...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但同时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应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也能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毛泽东强调主体——人的作用,坚信人定胜天,主张"向自然开战",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则重视不够。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既要改造自然,又要关爱自然;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破坏资源和环境。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和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人与自然观 基本内容 历史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人与自然观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玉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82-85,共4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扬弃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关于人与自然"何者处于价值中心"或"何者为贵"的抽象思辨,从实践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多维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尤其是强调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扬弃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关于人与自然"何者处于价值中心"或"何者为贵"的抽象思辨,从实践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多维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尤其是强调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路很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 实践论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之比较
3
作者 李志娟 《商情》 2013年第46期228-228,264,共2页
生态女性主义以批判父权制的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为出发点阐释人与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则利用劳动这个中介将人类与自然联系起来,同时将社会关系纳入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无论是生态女性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与自然观最终目的... 生态女性主义以批判父权制的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为出发点阐释人与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则利用劳动这个中介将人类与自然联系起来,同时将社会关系纳入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无论是生态女性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与自然观最终目的既是建立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拥有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观
下载PDF
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的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福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共4页
本文从藏族与纳西族关于人神分界宇宙观的比较入手,将“姜日木保”神山(文笔山)和玉龙神山信仰中的纳藏文化交融对藏族和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作为在族源、语系上有同源异流关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 本文从藏族与纳西族关于人神分界宇宙观的比较入手,将“姜日木保”神山(文笔山)和玉龙神山信仰中的纳藏文化交融对藏族和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作为在族源、语系上有同源异流关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两个民族,藏族和纳西族的神山信仰和关于人与自然的宇宙观、人神分界观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因素。通过对两族神山信仰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索两个民族早期很多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崇拜因素,可以看出两族后来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相互影响。本文认为:中国西南的许多民族在宗教、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有长期的相互交往和融合,因此,对相邻民族的同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纳西族 人与自然观 神山崇拜
原文传递
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统一——兼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5
作者 李士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是适应当前全球生态形势采取的重大举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是人与自...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是适应当前全球生态形势采取的重大举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是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片面强调对立或片面强调统一,都是不正确的。人类虽然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对人类未来抱悲观主义是不必要、也是没有根据的。不应把适用于人类的理性原则简单地搬用于其他自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载PDF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医疗环境 被引量:3
6
作者 贾中 雷春浓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6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整体观、阴阳观、人与自然观等分析,为现代医疗环境人性化、生态化设计提供理念、参照。
关键词 养生文化 医疗环境 整体观 阴阳观 人与自然观
下载PDF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方法介绍
7
作者 祝修桃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2年第6期83-84,共2页
地理是一门自然与人文兼具的学科,更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一、设置合理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 地理是一门自然与人文兼具的学科,更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一、设置合理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有着显著差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相融,促使不同水平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更使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条理性。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教学目标。首先,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原理以及相关技能外,还要学会正确处理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关系,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地理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 高中课程 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师 人与自然观 教学方法
下载PDF
The Modem Reading on Thought of Marx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in 1844〉
8
作者 Ping-Jing Qi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In〈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in 1844〉 (be called manuscripts for short), Marx deeply criticized alie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y alienated labor concept. The criticism pointe... In〈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in 1844〉 (be called manuscripts for short), Marx deeply criticized alie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y alienated labor concept. The criticism pointed out the way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showed the seed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aper reveals the ontology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ener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risis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rxist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manuscripts.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Marxist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y enlighten us to carry forward and develop it with guidance, sense and theory. We sincerely expect that the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ll be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deeply by means of the rise of "green" concept and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The paper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n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it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gle of view, conquer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of globaliz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energ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ENATION Moral Relationship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RMONY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价值探析
9
作者 安秋亭 王志文 丁页 《时代人物》 2022年第35期100-102,共3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不仅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不仅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自然生态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措施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人与自然观 和谐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