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补水对扎龙湿地芦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璞祎 于洪贤 柴龙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2009年5—6月,测定了扎龙淹水区(RH)和非淹水区(RA)芦苇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30 d的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为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对芦苇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RH和RA的对照组CH、CA。结果显示:补水前5 d,RH芦苇的株高和地上... 2009年5—6月,测定了扎龙淹水区(RH)和非淹水区(RA)芦苇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30 d的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为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对芦苇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RH和RA的对照组CH、CA。结果显示:补水前5 d,RH芦苇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RA,但株密度小于RA;补水引起RH芦苇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2 cm、112株.m-2、193 g.m-2,RA分别增加8 cm、11株.m-2、66 g.m-2;补水后30 d,不同水位芦苇的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RH>CH>RA>CA;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与芦苇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未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人为补水 芦苇 生长
下载PDF
人为补水对扎龙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荐 关爱洁 +3 位作者 陈碧琪 王嘉伟 黄璞祎 于洪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456-7458,共3页
为研究人为补水对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分别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和30 d测定了扎龙芦苇湿地淹水区RH和未淹水区RA的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补水后30 d RH水深由20 cm上升至120 cm,甲烷排放通量由3.13 mg/(m2·h)增至9.60 m... 为研究人为补水对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分别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和30 d测定了扎龙芦苇湿地淹水区RH和未淹水区RA的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补水后30 d RH水深由20 cm上升至120 cm,甲烷排放通量由3.13 mg/(m2·h)增至9.60 mg/(m2·h),是对照组CH的1.62倍;RA在补水后30 d水深达到10 cm,甲烷排放通量由2.80 mg/(m2·h)上升至18.96 mg/(m2·h),为对照组CA的5.31倍。补水期间,RH的水深增加刺激了芦苇生长,从而为甲烷产生提供了更多底物,并增强了厌氧条件,导致甲烷排放增大;RA淹水后,大量有机质分解为甲烷产生提供了碳源以及通气状况的改变是促进其甲烷大量排放的原因。研究表明人为补水过程促进了淹水区和非淹水区的甲烷排放,建议在评估湿地甲烷排放时应考虑人为补水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补水 芦苇湿地 甲烷排放
下载PDF
自然-人为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夏清 章光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16-2323,共8页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71年-1987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人为补水期,利用收集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扎龙湿地水循环要素特征和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年,人为补水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在自然和人为补水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蓄水量是增加的,有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人为补水有利于湿地地下水位的回升和维持地表水位的相对稳定,对于植被的演替与恢复、鹤类种群的繁殖也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量平衡 扎龙湿地 人为补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