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42,共5页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本体论的方面研究主体性,而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之存在 实践活动 认知主体性 创造性 客体 价值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自为性 选择性
下载PDF
人之存在: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志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 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 人之存在 根源
下载PDF
再揭“斯芬克斯”之谜:人之存在及其如何存在——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丽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50-454,共5页
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斯芬克斯"之谜揭示了"人是什么"即人的本质问题。在生成性、过程性思维平台,"斯芬克斯"之谜再次困扰众多思索者。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人之存在的本体论指证、人之存在是生成... 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斯芬克斯"之谜揭示了"人是什么"即人的本质问题。在生成性、过程性思维平台,"斯芬克斯"之谜再次困扰众多思索者。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角,人之存在的本体论指证、人之存在是生成的过程、人之存在的本质向度、人之存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再揭"斯芬克斯"之谜提供了新思考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之存在 “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实践哲学
下载PDF
论实践作为人之存在方式的历史性基础
4
作者 吴友军 孔扬 王成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87-888,共2页
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把实践视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看待和解释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而理解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真正本性,历史是展开实践过程的... 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把实践视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看待和解释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而理解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真正本性,历史是展开实践过程的基础和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之存在方式 历史性
下载PDF
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兼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意蕴
5
作者 衣俊卿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4年第1期41-52,264,共15页
文章首先认为,本体论不仅是哲学的本性,而且是人的生存本性的显现以及对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其次,本体论不是惟一的,存在着体现不同生存向度的两种本体论范式,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 文章首先认为,本体论不仅是哲学的本性,而且是人的生存本性的显现以及对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其次,本体论不是惟一的,存在着体现不同生存向度的两种本体论范式,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最后,文章讨论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意蕴及其在现代的展开,认为,一、马克思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的解放;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人的自由自觉和超越性的实践活动理解为人的生存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三、人的实践不是被决定的、完成的、封闭的体系,而是永远开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人之存在 马克思哲学
下载PDF
论教育学的想象力——人之存在境况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稳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1,共8页
如何帮助人准确把握时代状况以洞察自身的存在境况进而更好地存在于世,呼唤着教育学想象力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想象力生发于人对教育行动的体察和反思之中,以自觉关怀人的生长和深刻洞察其生命存在意义为核心,以人之真实存在境况的持... 如何帮助人准确把握时代状况以洞察自身的存在境况进而更好地存在于世,呼唤着教育学想象力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想象力生发于人对教育行动的体察和反思之中,以自觉关怀人的生长和深刻洞察其生命存在意义为核心,以人之真实存在境况的持续改善为目的,在教育探究本性的彰显、教育行动的改善及教育人文精神的重整方面极具价值。长时以来,唯学科化倾向的教育学知识建构逻辑对人的遮蔽、技术理性对教育行动的桎梏以及“碎片化”教育研究对教育行动正当性的消解共同遏制了教育学的想象力。故而,促使教育学研究能够依据教育行动来建构教育学知识以回归原点、促使知识融通以重整教育的人文精神,以及丰富教育行动以创新教育学知识,也就成为教育学想象力关照人之存在境况的基本实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的想象力 时代状况 教育行动 人之存在境况
下载PDF
“革命”:人之存在方式的基本形式——彼得洛维奇对马克思革命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7
作者 关斯玥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共5页
马克思革命理论内涵的丰富性长期被20世纪东西方国家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状况所遮蔽,同时又以两种方式被误解,故其革命思想的广泛性、丰富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一直未被揭示出来。彼得洛维奇通过回归本真的马克思,以实践哲学为基础,解蔽马... 马克思革命理论内涵的丰富性长期被20世纪东西方国家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状况所遮蔽,同时又以两种方式被误解,故其革命思想的广泛性、丰富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一直未被揭示出来。彼得洛维奇通过回归本真的马克思,以实践哲学为基础,解蔽马克思革命理论中被忽视的广泛性、丰富性、整体性和深刻性,彰显马克思革命理论的内在活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革命理论进行了创造性拓展和深化。他对"革命"概念进行本体论和哲学人本学的诠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革命理论作出积极尝试,同时赋予马克思革命理论以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为技术理性统治下的人类思索如何摆脱各种异化状态和生存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彼得洛维奇 马克思 人之存在方式
下载PDF
从“在此”到“与在”——论梅洛-庞蒂对人之存在的规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庄严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41,共15页
从“人之存在”问题入手,梅洛-庞蒂以“身体”为基础先后提出了承续性与差异性并存的两个概念,即“在此”和“与在”。所谓“在此”即“存在于此”,是指“身体自身”通过建构“意向弧”与世界发生基础性关联,并因此将主体的生存论境域... 从“人之存在”问题入手,梅洛-庞蒂以“身体”为基础先后提出了承续性与差异性并存的两个概念,即“在此”和“与在”。所谓“在此”即“存在于此”,是指“身体自身”通过建构“意向弧”与世界发生基础性关联,并因此将主体的生存论境域显现为“在世存在”的结构性存在样态。所谓“与在”即“相与诸物而存在”,是指“我”在自恋的视看活动中将自身把握为与诸物同质的“肉身存在者”,并因此逆向确证自身的生成性存在样态。从“在此”到“与在”,梅洛-庞蒂逐渐走出了意识现象学的理论困境,并试图在“能见-可见”的知觉结构中勾勒出基于“肉身”概念的存在论图景,从而在现象学与存在论之间寻找可能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此 与在 人之存在 身体 肉身
原文传递
端木蕻良儿童小说对人之存在的思索
9
作者 侯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端木蕻良 儿童小说 人之存在 人的存在 现代文学 描写重心 流亡作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民性 主人公
原文传递
论主体性的维度及成长进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志文 刘太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4,共6页
主体间性的提出并未能挽救"主体性的死亡",主体性关涉的"自利性"与主体间性内在的"利他性"也始终无法"握手言和"。但超越主体决定论的语境,在主体生成论的视阈下,人之主体性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主体间性的提出并未能挽救"主体性的死亡",主体性关涉的"自利性"与主体间性内在的"利他性"也始终无法"握手言和"。但超越主体决定论的语境,在主体生成论的视阈下,人之主体性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它容括着存在维度、主体意识和客观行动三个互赖层面,它的成长经历了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共同主体性的历程。这种生成性表明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只是主体性成长的不同阶段,二者之间的隔障便不攻自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之存在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西方文化精神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艳君 隽鸿飞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99-101,共3页
西方文化精神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郭艳君隽鸿飞中世纪大约一千年中,教会使哲学的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后时期结合成更为紧密的联系,基督教逐步取得了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人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一直用“黑暗的中世纪... 西方文化精神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郭艳君隽鸿飞中世纪大约一千年中,教会使哲学的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后时期结合成更为紧密的联系,基督教逐步取得了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人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一直用“黑暗的中世纪”来指称。认为这是“一个思想低落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神学 西方文化 宗教神学 人之存在 文艺复兴 原始宗教 文化整合 文化学意义 理性精神 中世纪
下载PDF
论价值教育的哲学基础——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之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乾夫 赵金元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0,共4页
价值教育哲学基础的探讨是当前价值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和实践活动有效展开的必然要求。从中国传统哲学视角切入,人之存在是价值教育的发生前提,伦理人性假设是价值教育的展开基础,人格理想实践是价值教育的路径和归宿,道德价值尺度是... 价值教育哲学基础的探讨是当前价值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和实践活动有效展开的必然要求。从中国传统哲学视角切入,人之存在是价值教育的发生前提,伦理人性假设是价值教育的展开基础,人格理想实践是价值教育的路径和归宿,道德价值尺度是价值教育的杠杆。对价值教育哲学基础的深度耕犁,必将进一步推动价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教育 人之存在 伦理人性假设 人格理想实践 道德价值尺度
下载PDF
论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国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2-46,共5页
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本质上都属于错误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世界观错误的根源及内容又具有一格区别。宗教发生于社会根源,哲学唯心主义却发生于认识论根源;宗教是将人的本质神化,哲学唯心主义却是把精神当做... 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本质上都属于错误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世界观错误的根源及内容又具有一格区别。宗教发生于社会根源,哲学唯心主义却发生于认识论根源;宗教是将人的本质神化,哲学唯心主义却是把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宗教反映的方式是“幻想”的,因而是非现实的,哲学唯心主义反映的方式却是理性的,因而是现实的。因此,宗教不等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更不是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心主义 神学宗教 人的本质 哲学 世界观 社会力量 自然力量 僧侣主义 人之存在 异己力量
下载PDF
海男:诗性之思的开启
14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7-127,共1页
海男:诗性之思的开启胡彦在《山花》1996年第8期撰文指出,海男的写作聚集了整个形而上写作最辉煌同时也是最悲凉的溃败图景。在她的作品中,“家园”始终是一个晦暗、遥不可及的梦幻,对人之存在的表达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毫无希... 海男:诗性之思的开启胡彦在《山花》1996年第8期撰文指出,海男的写作聚集了整个形而上写作最辉煌同时也是最悲凉的溃败图景。在她的作品中,“家园”始终是一个晦暗、遥不可及的梦幻,对人之存在的表达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毫无希望的语言行为。他认为,《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之思 人之存在 本真存在 人与物 以人为本 诗性写作 诗性表达 近期小说 诗学特征 语言行为
下载PDF
《愤怒的吴自立》序
15
作者 乜人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欧阳昱的小说主人公吴自立是二十一岁的大学生,他相信自己的出生是造化的报应,因为这是个欲望的时代,他所就读的所谓大学早已精神破产,是个"腐烂得流脓的地方"。他终日沉浸在对人情世态的仇视和愤怒中,企图通过自我毁灭来毁... 欧阳昱的小说主人公吴自立是二十一岁的大学生,他相信自己的出生是造化的报应,因为这是个欲望的时代,他所就读的所谓大学早已精神破产,是个"腐烂得流脓的地方"。他终日沉浸在对人情世态的仇视和愤怒中,企图通过自我毁灭来毁灭这个他与之不能相容的世界。本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模本小说。主人公的精神危机是其作为问题存在,受困于人之存在问题,最终堕入问题深渊的典型个案。作为一个存在于信仰的荒漠里,在精神的极限上自我摧残的人,他的一生,如同与他一起存在于生的囚笼的人之生死,不过是在给定的生存境遇里完成给定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昱小说 人之存在问题 精神危机 反抗绝望 信仰
下载PDF
理性的寻找──返城后知青题材小说的主题
16
作者 李英莉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0-42,共3页
表现返城后知青题材的小说,处在城市与乡村的两种价值选择中。在这两种价值选择中,作家们都表现出一种理性思考的倾向,即一种对人之存在为何的思考。孔捷生、王安忆、张承志的作品在走向乡村的过程中,完成的是一个设定家园又模糊家... 表现返城后知青题材的小说,处在城市与乡村的两种价值选择中。在这两种价值选择中,作家们都表现出一种理性思考的倾向,即一种对人之存在为何的思考。孔捷生、王安忆、张承志的作品在走向乡村的过程中,完成的是一个设定家园又模糊家园的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对生命、存在的哲理探寻,这是一个“夸父追日”式的寻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寻找 人之存在
下载PDF
苦难后的澄明 沉重中的幸福——存在主义视角下《平凡的世界》之生命意识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敏 丁永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4,共6页
20世纪中期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欧洲存在主义哲学,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严峻的关于人之存在的哲学思考。虽是来自异质时空的"他山之石",然而存在主义所思考的"人"具有超越时代、地域限制的普泛性,和路遥小说在自... 20世纪中期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欧洲存在主义哲学,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严峻的关于人之存在的哲学思考。虽是来自异质时空的"他山之石",然而存在主义所思考的"人"具有超越时代、地域限制的普泛性,和路遥小说在自我、他人、存在价值等方面的思考有着一定的契合,因此,借鉴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来重读《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的形象,也是进一步理解路遥小说思想观念的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路遥小说 存在主义哲学 地域限制 普泛性 人之存在 生命意识 主体性原则
原文传递
《人的存在论》出版
18
作者 李嘉南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58-58,共1页
《人的存在论》出版○李嘉南杨金海博士的《人的存在论》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从哲学的层次来重新审视人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弄清其确切的意义,包括其现象、本质、方式及变奏规律等等”。显然,这... 《人的存在论》出版○李嘉南杨金海博士的《人的存在论》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从哲学的层次来重新审视人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弄清其确切的意义,包括其现象、本质、方式及变奏规律等等”。显然,这是一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把“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人的主体性 物质本体论 人之存在 主体性存在 人的本质 本体论意义 物质实体 价值论 自由自觉的活动
原文传递
交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百精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18,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复兴之路的一个重要价值基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非独存的个体,交往的现代化或人在交往中使自身现代化,乃现代化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复兴之路的一个重要价值基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非独存的个体,交往的现代化或人在交往中使自身现代化,乃现代化应有之义。若将“传播”的本义还复至交往,且将交往理解为事关人之存在、共同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源问题之一,那么传播学理应更关怀“现代人”的命运,担起交往现代化的历史主题,提供本学科视野的现代化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秩序 交往革命 价值基准 学科视野 复兴之路 人之存在
原文传递
存在之纬、表达之轻与突围之难:2017年短篇小说述评
20
作者 张元珂 王雪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在一个外界的规定性已经变得过于沉重从而使人的内在动力大受拘囿的世界里,人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小说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正如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说的:“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在世界变成的陷阱中对... 在一个外界的规定性已经变得过于沉重从而使人的内在动力大受拘囿的世界里,人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小说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正如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说的:“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在世界变成的陷阱中对人类生活的勘探。”是的,小说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说出只有小说能说出的话,而不是用小说语言去传译一种非小说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小说语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人之存在 存在的理由 突围 存在的意义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