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之所以为人”到理想社会构建——论荀子“分义”概念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栗志恒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3-79,共7页
站在人类"最为天下贵"的角度,荀子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述集中在两个概念,一为"辨",一为"义","辨"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对事物进行区别和分类的判别能力。"分"基于"辨&qu... 站在人类"最为天下贵"的角度,荀子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述集中在两个概念,一为"辨",一为"义","辨"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对事物进行区别和分类的判别能力。"分"基于"辨",但其范围主要针对人类社会。"分义"作为由"分"和"义"这对相反相成的概念组成的全新概念,在荀子思想中是个充满了辩证色彩的因素,荀子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和把握,把人作为群体中的人来考察。"分义"的辩证中介作用既体现在它处于"性""伪"之间,更重要地体现在它处于个人与社会的中间环节。一方面,"分""义"相须构成完整的人。另一方面,"分义"将每个人对自身和对社会的整体构想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落实到制度设计和完善上,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和把握,通过社会的分工和每个人各尽本分这两点,达到了高度有机统合。在"分义"的要求下国君、儒者、民众都有各自使命:国君"明分使群""管分之枢要",儒者"曲辨",君子"本分而理",每个人"敬分安制"、"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整个社会"容天下而治",理想社会由此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义 性伪之间 人之所以为人 理想社会构建
下载PDF
人之所以为人
2
作者 云溪子 《小康》 2016年第11期94-95,共2页
人生在世,既然为人,当常思“人何以为人”;否则就“人将不人”了,但是,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键词 人之所以为人 杂文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荀子“性恶”论原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路德斌 《东岳论丛》 200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在荀子,其所谓"性恶",既不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是恶的,也不是说人的自然情欲本身就是恶。其真正的含义是:人的自然情欲本身无所谓善恶,但不受节制的自然情欲必然导致恶。此即荀子所谓的"性恶"。正因为如... 在荀子,其所谓"性恶",既不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是恶的,也不是说人的自然情欲本身就是恶。其真正的含义是:人的自然情欲本身无所谓善恶,但不受节制的自然情欲必然导致恶。此即荀子所谓的"性恶"。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这里,一方面,人们并不必因为"性恶"而放弃对礼义道德的追求,因为"性恶"并没有剥夺人们向善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耳目口腹等自然欲望,人们可以有一个更为积极和健康的态度,道德并不要求人们"去欲"和"寡欲",人们所要做的仅仅是立定心志,把住方向,使情欲的实现始终是在人类共同的生活规范———礼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 情欲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冯友兰的境界说与未来道德哲学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晓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5-100,共6页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冯友兰 天地境界 《新原人》 境界说 社会性 人之所以为人 自然境界 道德哲学
下载PDF
儒家道德自觉论 被引量:4
5
作者 柴文华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道德自觉 儒家道德 道德人类学 人的现代化 儒家学者 儒家伦理文化 伦理价值 思维方式 人之所以为人 自然欲望
下载PDF
试论荀子哲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路德斌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3期41-48,共8页
关键词 孟子 儒学发展 人的本质 人之所以为人 天人相分 思孟学派 儒学体系 “接着讲” 荀子 “性”
下载PDF
冯友兰的“生活方法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文军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81-85,111,共6页
冯友兰的“生活方法新论”田文军“五四”以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在吸纳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同时,维系和弘扬中国文化固有的伦理系统,建构民族的新文化,以图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冯友兰即是代表人物之一。冯氏曾参照西... 冯友兰的“生活方法新论”田文军“五四”以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在吸纳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同时,维系和弘扬中国文化固有的伦理系统,建构民族的新文化,以图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冯友兰即是代表人物之一。冯氏曾参照西方文化观念阐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生活方法 道德规律 社会生活 “忠恕” 以理化情 新世训 人之所以为人 儒家 理性
下载PDF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存光 《管子学刊》 1995年第3期74-77,共4页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林存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政治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即为谋求整顿世界秩序而倡导一种政治上的"德政"、"人治",以期在终极的普遍性意义上解决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或发生的种种具体问题,特别是"礼坏...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林存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政治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即为谋求整顿世界秩序而倡导一种政治上的"德政"、"人治",以期在终极的普遍性意义上解决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或发生的种种具体问题,特别是"礼坏乐崩"之文化的失范。从其内在思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儒家政治思想 社会历史观 人之所以为人 人性价值 人性化 礼坏乐崩 孟子 社会政治 孔子
下载PDF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方立天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4期73-78,共6页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方立天儒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心性等领域的影响是强烈而巨大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儒家心性学说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首先简要地...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方立天儒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心性等领域的影响是强烈而巨大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儒家心性学说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首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儒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中国佛教宗派 儒家思想 印度佛教 《大正藏》 性善论 心性理论 《大乘起信论》 人之所以为人 阿赖耶识
下载PDF
儒墨新探——儒家与墨家以及我国现行伦理观之比较
10
作者 王海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39-4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文化热的悄然兴起,人们对现行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有各种表述。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现行道德与传统道德并未逃出儒墨利他主义樊篱。一、仁与兼的定义孔子对管仲在礼仪上的僭越极为不满,几度斥责他不知礼,然而却唯因... 近年来,随着文化热的悄然兴起,人们对现行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有各种表述。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现行道德与传统道德并未逃出儒墨利他主义樊篱。一、仁与兼的定义孔子对管仲在礼仪上的僭越极为不满,几度斥责他不知礼,然而却唯因其有功利于民而许其仁:“子路曰,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私利人 爱有差等 伦理观 人之所以为人 道德目的 利他主义 心理动因 墨家 儒家 道德人格
下载PDF
荀子的政治哲学
11
作者 沈顺福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51-54,共4页
荀子的政治哲学沈顺福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界最杰出的代表,既承袭了儒学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道家的某些思想,同时他也仔细研读了齐学的代表著作《管子》,把儒、道、管仲学派等各家思想揉合了起来,既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又为... 荀子的政治哲学沈顺福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界最杰出的代表,既承袭了儒学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道家的某些思想,同时他也仔细研读了齐学的代表著作《管子》,把儒、道、管仲学派等各家思想揉合了起来,既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又为后来的法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思想 人性论 王霸 尚贤使能 人之所以为人 政治现实 齐文化 “礼” 政治理想
下载PDF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
12
作者 廖名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9-52,共4页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重点。如何认识君、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荀子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君民关系 荀子 明分使群 地位和作用 人民的根本利益 尊君 礼义法度 人道之极 君主主义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
13
作者 孙聚友 《管子学刊》 1995年第4期58-64,共7页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孙聚友一、儒家人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其理论学说,之所以能够在其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作用,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契合人类自身生存完善的思...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孙聚友一、儒家人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其理论学说,之所以能够在其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作用,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契合人类自身生存完善的思想精华。而儒家的人学思想,则是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道德属性 人学思想 儒家人学 本质属性 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 宇宙本体 完善方法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我国传统的“德本论”及其现实意义
14
作者 谢洪恩 段培基 《中华文化论坛》 1996年第1期35-38,共4页
我国传统的“德本论”及其现实意义谢洪恩,段培基我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誉为"礼义之邦",不同时代的古人,从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了许多优秀的伦理思想,创造出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财富。本文仅就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德本论... 我国传统的“德本论”及其现实意义谢洪恩,段培基我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誉为"礼义之邦",不同时代的古人,从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了许多优秀的伦理思想,创造出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财富。本文仅就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德本论"谈谈我们的看法。一所谓"德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安邦 现实意义 人之所以为人 司马光 传统道德文化 普遍价值 见利思义 实践应用 伦理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
下载PDF
孟子“丈夫”成德论
15
作者 张俊相 《华夏文化》 1999年第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大丈夫”精神 孟子 道德修养 成德 人之所以为人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道德人格 价值取向 民族性格
下载PDF
《史记·高祖本纪》疑诂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家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1-55,共5页
《史记·高祖本纪》疑诂张家英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间作札记;复不自量力,思为之解诂.传世最早之《史记》训释文字,为裴《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 《史记·高祖本纪》疑诂张家英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间作札记;复不自量力,思为之解诂.传世最早之《史记》训释文字,为裴《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人泷川资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高祖本纪 《周礼 《史记·项羽本纪》 疑诂 标点本 《汉书音义》 为人 王念孙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敦煌求爱奇术揭密
17
作者 刘瑞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128,190,共8页
敦煌求爱奇术揭密刘瑞明一高国藩先生《敦煌民俗学简论》引P2661《吉凶避忌条项》中如下一条:“五月五日以未嫁女子发二七物作绳系脚,必有时人爱敬。”高先生首先断言:“这类并不是迷信,而是反映了敦煌民间风俗。”高先生接着... 敦煌求爱奇术揭密刘瑞明一高国藩先生《敦煌民俗学简论》引P2661《吉凶避忌条项》中如下一条:“五月五日以未嫁女子发二七物作绳系脚,必有时人爱敬。”高先生首先断言:“这类并不是迷信,而是反映了敦煌民间风俗。”高先生接着详作解释说:“为什么十四岁的女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头发 人伦文化 敦煌变文 未嫁女 相思病 人之所以为人 《本草纲目》 敦煌文献 合理性
下载PDF
民族精神与现代化
18
作者 陈战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39+20-24,共6页
民族精神与现代化陈战国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文化范畴,属于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所谓价值系统,就是一套对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态度。它不同于科学系统,它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在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由于所处... 民族精神与现代化陈战国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文化范畴,属于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所谓价值系统,就是一套对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态度。它不同于科学系统,它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在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道德修养 理性精神 西方哲学 现代化 人伦日用 社会生活 中国哲学 人生意义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古希腊文化与春秋战国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19
作者 苏振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1期74-76,81,共4页
古希腊文化与春秋战国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苏振兴中西文化的比较是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专门对这两大文化的源头作出比较集中、系统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缺憾。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基础,西方文化在古... 古希腊文化与春秋战国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苏振兴中西文化的比较是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专门对这两大文化的源头作出比较集中、系统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缺憾。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基础,西方文化在古希腊文化中已初成格局。在时间上,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亚里士多德 希腊人 中国传统文化 赫拉克利特 中西方文化 商务印书馆 文化差异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祭妹文》注释刍议
20
作者 周学第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关键词 《祭妹文》 “已” “以”字 古代散文 梦幻想 《史记·淮阴侯列传》 隋树森 联绵词 袁枚 人之所以为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