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类病毒颗粒的制备及其中和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潘晖榕 李少伟 +7 位作者 刘波 朱子恒 曹欢欢 顾颖 程通 王颖彬 张军 夏宁邵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human papillomavims type6,HPV-6)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fJP)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在大肠杆菌ER2566中表达HPV-6L1蛋白,并以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疏水相互...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human papillomavims type6,HPV-6)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fJP)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在大肠杆菌ER2566中表达HPV-6L1蛋白,并以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疏水相互作用色谱等手段对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HPV-6L1经体外组装形成VLP后以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其形态进行检测,并以假病毒中和实验评价HPV-6L1VLP在实验动物体内所诱导的抗HPV-6/11中和抗体水平。结果HPV-6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经过纯化后的HPV-6L1蛋白可以在体外组装为半径25rim左右的VLP。该VLP可以在山羊及兔体内诱导高滴度的HPV-6/11中和抗体。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简便高效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HPV-6VLP,可以用于HPV-6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6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纯化 病毒颗粒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蛋白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喉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2
作者 肖洋 周思含 +1 位作者 牛子捷 王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12期790-794,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过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型和11型的E6、E7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过表达的SNU-1076喉上皮细胞系模型。方法分别合成表达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的片段,构建重... 目的分别构建过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型和11型的E6、E7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过表达的SNU-1076喉上皮细胞系模型。方法分别合成表达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HBLV-CMV-h-HPV6-E6-E7-3FLAG-ZsGreen-Puro和pHBLV-CMV-h-HPV11-E6-E7-3FLAG-ZsGreen-Puro。包装慢病毒后转染进入人喉上皮细胞系SNU-1076,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得到阳性克隆。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过表达的水平。结果通过测序验证质粒构建的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转染HPV6-E6-E7和HPV11-E6-E7基因的SNU-1076细胞系相较于转染对照空载体的细胞系出现了明显的扩增曲线。其中HPV6-E6-E7的过表达效果为41692倍,HPV11-E6-E7的过表达效果为124957倍。结论利用慢病毒法成功分别建立了过表达HPV6-E6-E7和HPV11-E6-E7的喉上皮SNU-1076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6 人乳头病毒11 癌基因 病毒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 喉上皮细胞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Cyclin D1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醒 赵宇阳 +3 位作者 王军 程玉 焦春敬 李春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23-30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HPV 16型E6蛋白阳性及阴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与食管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较大者、肿瘤浸润较深者、淋巴结转移者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HPV 16型E6蛋白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HPV 16型E6蛋白可能促进了食管癌的生长和恶化,并与Cyclin D1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病毒16型E6蛋白 CYCLIN D1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 ATG-12 Tie-1表达情况及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新欢 邹科 +3 位作者 杨弋弋 李中钦 任红娟 冯磊 《安徽医学》 2022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 分析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及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保存宫颈活检组织或手术... 目的 分析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及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保存宫颈活检组织或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228例患者按2014年WHO女性下生殖道肿瘤分类标准分组,分别纳入慢性宫颈炎组(n=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2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55)、宫颈鳞癌(CSCC)组(n=119)。通过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法检测宫颈组织HPVE6/E7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ATG12、Tie-1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 E6/E7mRNA、ATG-12、Tie-1表达情况对HSIL+(HSIL、CSCC)的筛查价值。结果 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L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LSIL组(P<0.05),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H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HSIL组(P<0.05);ROC曲线显示,单一HPV E6/E7 mRNA、ATG-12、Tie-1筛查HSIL+时,Tie-1阴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筛查灵敏度为78.16%,特异度为83.33%,3者联合筛查HSIL+的AUC值上升至0.8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6%、81.48%,高于HPV-E6/E7 mRNA阳性、ATG-12阴性、Tie-1阴性筛查的AUC值(P<0.05)。结论 不同SIL病理分级的宫颈组织HPVE6/E7mRNA、ATG12、Tie-1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较单纯HPVE6/E7mRNA筛查HSIL+,联合ATG12或Tie-1检测可提升筛查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E6/E7 自噬相关蛋白12 酪氨酸激酶受体1
下载PDF
老年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E6、p53 mRNA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庆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22-562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p53 mRNA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40例宫颈癌患者均按计划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前后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p53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分析老年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p53 mRNA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40例宫颈癌患者均按计划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前后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p53 mRNA的表达水平,并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有效组29例和无效组11例,分析HPV16-E6、p53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放疗前后无效组2例HPV16-E6、p53 mRNA和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有效组4例HPV16-E6 mRNA、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改善,HPV16-E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 HPV16-E6感染、p53基因异常参与了老年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检测HPV16-E6、p53 mRNA的表达可判断宫颈癌组织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人乳头病毒(HPV)16-E6 P53 mRNA
下载PDF
腺病毒伴随病毒表达载体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赵健 曹泽毅 +3 位作者 廖秦平 杨怡殊 周玲 曾毅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为了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 1 6型的E6 /E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中所起的作用 ,利用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 (AAVHelper -FreeSystem)构建和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 1 6型E6 /E7基因。方法 在pLXSN1 6E6E7质粒中经... 目的 为了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 1 6型的E6 /E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中所起的作用 ,利用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 (AAVHelper -FreeSystem)构建和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 1 6型E6 /E7基因。方法 在pLXSN1 6E6E7质粒中经PCR扩增回收HPV 1 6E6E7基因片段 ,连接于T载体上进行测序 ,将正确的HPV 1 6E6E7插入pAAV -IRES -hrGFP质粒 ,协同pAAV -RC质粒和pHelper质粒共转染HEK 2 93细胞 ,包装表达HPV 1 6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 ,收获病毒 ,并检测病毒的感染效率。结果 在包装细胞系HEK 2 93细胞中能形成较高感染效率的腺病毒伴随病毒 ,激光共聚焦检测可发现HEK 2 93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HEK 2 93细胞经PCR可扩增出特异性的HPV 1 6E6E7基因片段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为71 3%。结论 携带人乳头状瘤病毒 1 6型E6E7基因的腺病毒伴随病毒可感染细胞 ,并在细胞内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伴随病毒 人乳头病毒HPVE6E7 转染 表达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mRNA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徐海元 郭宗 +6 位作者 王中山 范学亮 郑鹤 殷仁斌 张晓燕 刘亚南 张姗姗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及以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0例宫颈低度鳞状上皮...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及以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0例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HPV E6/E7 mRNA检测以及HPV DNA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HPV E6/E7 mRNA检测以及HPV 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的预测评估能力。结果:观察组HPV DNA检测以及HPV E6/E7 mRN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PVE6/E7 mRNA检测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AUC为0.838,预测价值较好。结论:将HPV E6/E7 mRNA检测用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获得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可作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变中度及以上病变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检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刘胜泉 陈小利 +1 位作者 王菲菲 杨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6期1778-1782,1787,共6页
目的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calcitionin-related polypeptide alpha,CALCA)、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 目的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calcitionin-related polypeptide alpha,CALCA)、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 mRNA情况,并探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宫颈病变患者192例,患者均接受阴道镜组织活检及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检测,比较不同级别宫颈病变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和HPV E6/E7 mRNA情况,分析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检测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评估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及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92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包括宫颈癌31例、HSIL 5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34例、慢性宫颈炎69例;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的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以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HSIL及宫颈癌的AUC为0.806,高于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检测的0.765、0.726、0.735、0.722。结论宫颈病变越严重,CALCA、DAPK、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PV E6/E7 mRNA阳性率越高,且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对HSIL及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配对盒家族基因1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甲基化
原文传递
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詹晓芬 王少洪 +4 位作者 吴璇 邱晓阳 李帆 曾芸珠 陈志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抗原(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剩余的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 mRNA及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抗原(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剩余的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 mRNA及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结果。HPV E6/E7 mRNA检测采用HPV E6/E7 mRNA检测试剂盒利用Panther分子诊断仪进行检测、P16/ki67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利用Ventana Benchmark Ultr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分析两种检测法在同级别宫颈上皮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两种检测法及二者联合检测在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能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分流诊断ASCUS中的作用。结果宫颈细胞学ASCUS对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包括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到宫颈癌等。单纯分子诊断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在宫颈炎和LSIL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明显,在HSIL和宫颈癌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联合检测法诊断HSIL以上病变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 65%、85. 40%、0. 81、87. 13%、57. 14%、98. 97%。结论 HPV E6/E7 mRNA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均在ASCUS分流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联合检测HPV E6/E7 mRNA和P16/ki67明显提高分流诊断的灵敏度,保持了较好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P16/ki67 免疫细胞化学 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细胞(ASCUS) 宫颈癌
下载PDF
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的随访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梅 杨素芬 +1 位作者 叶瑞勉 张燕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3期272-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8例CIN II^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术后3、6、12、18、24个月行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及HPV E...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8例CIN II^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术后3、6、12、18、24个月行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及HPV E6/E7 mRNA。在术后第12月随访时,对这三项检测中至少一项阳性的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宫颈病变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18月HR-HPV DNA、HPV E6/E7 mRNA阴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术后24月HR-HPV DNA较术后18月略有下降。TCT阴性率在术后12月最低,术后24月最高。TCT、HPV E6/E7 mRNA联合检测与TCT、HR-HPV DN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P>0.05),而TCT、HPV E6/E7 mRNA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较TCT、HR-HPV DNA联合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0,P<0.05)。结论 HPV E6/E7 mRNA联合TCT检测可提高CINⅡ~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DNA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
下载PDF
FRD联合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智茵 王刚 +1 位作者 林铁成 谢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00例CIN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00例CI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FRD、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比较2组受试者及不同病理分级CIN患者的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IN诊断、病理分级与FRD、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RD、HR-HPV DNA、HPV E6/E7 mRNA单独和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FRD检测CIN的假阳性率为3.00%,假阴性率为8.00%,2组FRD诊断CIN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Ⅲ级患者FRD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CINⅠ级(P<0.05)。2组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CIN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Ⅲ级患者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CINⅠ级(P<0.05)。CIN诊断、病理分级与FRD、HR-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的阳性率均呈正相关(r>0,P<0.05)。FRD、HR-HPVDNA、HPVE6/E7mRNA联合检测诊断CIN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诊断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结论FRD、HR-HPV DNA、HPV E6/E7 mRNA联合检测对CIN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 高危人乳头病毒DNA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宫颈上皮内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蛋白的信号转导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远材 瞿全新 +2 位作者 糜若然 郭路 张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蛋白(HPV18E6)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激酶R(PKR)/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2α(eIF2α)、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丝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蛋白(HPV18E6)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激酶R(PKR)/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2α(eIF2α)、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丝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κ)信号转导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靶向HPV18E6癌基因及无关序列(NC序列)的短发夹结构RNA(sh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HPV18E6-RNAi-LV,NC-GFP—LV),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在沉默HPV18E6癌基因表达的基础上,以RT-PCR、Westernblot法分别在核酸、蛋白水平(包括磷酸化型)检测各组HPV18E6、STAT1、PKR、eIF2α、NF—κBp65、MAPK、JNK的表达,以transwell侵袭试验及MTr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能力及对卡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HPV18E6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能影响NF-κBp65、PκR基因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影响磷酸化蛋白p-STAT1、P—PκR、P-eIF2α的磷酸化水平;HPV18E6-RNAi-LV转染组细胞侵袭抑制率及对卡铂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结论HPV18E6通过降低PκR表达,并使p-STAT1、p-PκR、P-eIF2α去磷酸化的方式抑制PκR/eIF2α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维持HeLa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也可抑制凋亡。HPV18E6与MAPK/JNK信号转导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8型E6蛋白 病毒载体 信号转导 蛋白激酶R NF—κBp65
原文传递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E6蛋白及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秀苗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E6蛋白、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慢性子宫颈炎、14例CINI、44例CINⅡ~Ⅲ及38例子宫颈癌...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E6蛋白、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慢性子宫颈炎、14例CINI、44例CINⅡ~Ⅲ及38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E6蛋白、hTERT的表达。结果HPvE6蛋白在慢性子宫颈炎、CINI、CINⅡ~Ⅲ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2/16)、42.86%(6/14)、70.45%(31/44)和86.84%(3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57,P=0.03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慢性子宫颈炎与CI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1.935,P=0.142),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3.929、-4.903、-1.968、-3.294、-2.336,均P〈0.05)。hTERT在慢性子宫颈炎、CINI、CINⅡ-m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16)、28.57%(4/14)、59.09%(26/44)和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500,P=0.024);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慢性子宫颈炎与CIN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1.637、P=0.294),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3.559、-4.893、-2.134、-3.776、-2.707,均P〈0.05)。HPVE6蛋白表达与hTERT呈正相关(r=0.494,P=0.013)。结论HPVE6和hTERT的阳性表达率均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而呈增高的趋势,二者之间呈正相关。HPVE6与hTERT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二者的研究可能对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人乳头状瘤病毒6 反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诊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伟 林美丽 +2 位作者 邵丽佳 浮苗 蒋惠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948-1951,1954,共5页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初诊的宫颈疾病疑似患者1 542例,进行TCT、HPV E6/E7 mRNA和宫颈活检检查。统计分析E6/E7 mRNA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同时以宫颈活检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初诊的宫颈疾病疑似患者1 542例,进行TCT、HPV E6/E7 mRNA和宫颈活检检查。统计分析E6/E7 mRNA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同时以宫颈活检为金标准,评价其在CINⅡ+中的筛诊效能。结果 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随着细胞学和组织学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呈线性关联(r值分别为0.334和0.232,P <0.001);拷贝数亦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393和0.281,P <0.001)。在ASC-US和LSIL中,E6/E7 mRNA阳性率随宫颈活检分级升高而升高(r=0.108,P=0.008),拷贝数亦呈正相关(r=0.151,P <0.001)。AC中E6/E7 mRNA阳性率低于SCC和其他宫颈活检分级(P <0.01)。HPV E6/E7 mRNA的灵敏度高于TCT,但其特异性低于TCT;当两者联合检测时可提高灵敏度;ROC曲线下面积HPV E6/E7 mRNA(0.648)小于TCT (0.705);E6/E7 mRNA对CINⅡ+筛诊的最佳临界值为703.52个/ml。结论 HPV E6/E7 mRNA有望成为筛诊和研究宫颈病变的新指标;同时在ASC-US和LSIL的分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独使用容易造成腺癌的漏检;对CINⅡ+的筛诊效能相比传统的TCT并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原文传递
HPV6b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佩花 谭晓华 +6 位作者 张海峰 雷丽娟 曾同霞 陈波 李锋 杨磊 秦江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6b(human papilloma virus6b,HPV6b)的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120例,按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小于5岁、同一个居住地选取对照120例.运用假病毒中和实验(PsV neutralizat...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6b(human papilloma virus6b,HPV6b)的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120例,按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小于5岁、同一个居住地选取对照120例.运用假病毒中和实验(PsV neutralization assay)检测血清中HPV6b感染率.结果:食管癌组HPV6b感染率为27.5%,对照组感染率为22.5%,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HPV6b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0.01,P=0.58,0.92).食管癌组<50岁,50-59岁,60-69岁以及≥70岁年龄组HPV6b感染率分别为31.0%,29.0%,20.9%和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64),对照组中分别为19.4%,13.5%,30.6%和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93,P=0.27).结论:HPV6b感染在哈萨克族人群中普遍存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HPV6b感染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食管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6b 病毒中和实验
下载PDF
携人乳头瘤病毒6型全基因细胞的组织工程皮片培养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飞 郭宗科 +6 位作者 张红叶 潘永正 董正邦 陈梅 单莹 严翘 余卫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全基因体外组织工程皮片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 HPV病毒周期奠定基础。方法用电转的方法,将 HPV6全长线性基因和质粒 pEGFP-▲EGFP 共转染 hTERT 细胞,G418抗性筛选,South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 H...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全基因体外组织工程皮片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 HPV病毒周期奠定基础。方法用电转的方法,将 HPV6全长线性基因和质粒 pEGFP-▲EGFP 共转染 hTERT 细胞,G418抗性筛选,South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 HPV 病毒含量;3T3 J2滋养层细胞、I 型鼠尾胶原与含 HPV6基因的 hTERT 细胞(HPV6.hTERT 细胞)混合后,在金属网格上共同培养,逐渐形成皮片样结构。 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皮片的组织结构和 HPV6 L1蛋白表达,电镜检查皮片病毒颗粒。结果 HPV6全长线性基因成功转入 hTERT 细胞,South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含 HPV6 DNA;与3T3 J2细胞、I 型鼠尾胶原共同培养的 HPV6. hTERT 细胞随时间而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具有疣状增生外观的皮片。皮片 HE 染色显示,培养7 d 即出现典型的皮肤分层结构;培养21 d 皮片可见明显乳头瘤样增生、空泡细胞、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等 HPV 感染组织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显示皮片上部有 HPV6 L1蛋白表达。电镜检测发现皮片中存在 HPV6病毒颗粒。结论 HPV6全基因组织工程皮片培养模型为 HPV 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6 培养技术 病理学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 皮片培养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7
作者 舒小芳 蔡婷英 +3 位作者 施敏伟 樊锦霞 朱文英 卢晓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91-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运用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当地宫颈癌筛查中的高危HPV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HPV E6/E7 mRNA和TC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运用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当地宫颈癌筛查中的高危HPV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HPV E6/E7 mRNA和TC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研究对象中,E6/E7检测阳性171例,TCT检查阳性148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LSIL的261例,HSIL的65例。LSIL组中E6/E7阳性率为45.98%、TCT阳性率为40.23%、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8.58%;HSIL组中E6/E7阳性率为78.46%、TCT阳性率为66.1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31%,二组间的3种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019、14.109、14.972,P=0.000)。E6/E7与TCT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986,P=0.000);E6/E7的总阳性率高于TC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P<0.05)。E6/E7法的灵敏度为78.45%、阴性预测值为90.97%,均高于TCT法的66.15%和87.64%,二者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基本相近;将E6/E7+TCT进行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则提高到92.31%和94.25%。结论检测E6/E7有助于预测HPV持续感染导致宫颈癌病变进展的风险,有利于HPV阳性病例的分流;E6/E7联合TCT检测,可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薄层液基细胞检测 宫颈癌筛查 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HPV16E6、E7基因的检测与p53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晓梅 温浩 +3 位作者 刘辉 林仁勇 张亚楼 张月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感染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HPV16感染与p53过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4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 E6与E7基因表达差异;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感染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HPV16感染与p53过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4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 E6与E7基因表达差异;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HPV16 E6与E7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15%(14/41)和63.41%(26/41);用免疫组化检出p53蛋白阳性率分别在HPV16 E6阳性组(57.1%)与HPV16 E6阴性组(14.8%)间、HPV16 E7阳性组(42.3%)与HPV16 E7阴性组(6.7%)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PCR检出HPV16 E6、E7基因在食管癌的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69%(1/13)、46.43%(13/28)和38.46%(5/13)、75.00%(21/28),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p53基因突变与HPV16感染在哈族食管癌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另外,HPV16 E6与E7基因和哈萨克族食管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 细胞 哈萨克族 P53蛋白 人乳头病毒16E6 人乳头病毒16E7
下载PDF
苏州地区女性宫颈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晨露 李淑湘 +1 位作者 谷蒙蒙 尤欣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2期2068-2070,2088,共4页
目的应用捕获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早期编码基因E6/E7(Hr-HPV E6/E7)mRNA,分析苏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使用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应用基因探针测定试剂盒对2244例体检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4种Hr-HPV E6/E7... 目的应用捕获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早期编码基因E6/E7(Hr-HPV E6/E7)mRNA,分析苏州地区女性Hr-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使用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应用基因探针测定试剂盒对2244例体检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4种Hr-HPV E6/E7 mRNA检测。按照年龄,型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苏州地区特点。结果2244例体检女性中,Hr-HPV阳性者179例,阳性率7.98%。体检女性被分为4个年龄段:23~34岁,35~44岁,45~54岁,以及≥55岁组。各年龄段中,≥55岁组阳性率最低为(6.00%,20/334),45~54岁组阳性率最高(10.51%,58/552),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Hr-HPV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以检测HPV DNA作为筛查手段的地区。结论苏州地区Hr-HPV阳性率及各年龄段分布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可能是检测手段不同导致。45~54岁人群感染率较高,应加强筛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E6/E7mRNA 体检 年龄 苏州
下载PDF
HPV16/18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远材 瞿全新 糜若然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P〈0.05),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PKR(P〈0.01);E6、PK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病情进展与E6、p-PK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阻碍PKR激活,突破机体防御HPV16/18感染的机制,在宫颈癌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癌患者预后不利;p-PKR能抑制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16/18型人乳头病毒E6蛋白 蛋白激酶PKR 磷酸化型PK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