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戴星 孙玉芳 +2 位作者 胡鸣 焦榕芳 张凡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科检查中HPV检测为阳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科检查中HPV检测为阳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试验组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NF-α、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HR-HPV患者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提高HPV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危型 人乳头病毒感染 臭氧 保妇康栓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的升级换代研制
2
作者 田亚宾 赵娟 +3 位作者 沈舒 刘东来 周海卫 许四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386-1389,1394,共5页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升级换代,以提高基于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分型)试剂的质量。方法 研制包含了34种不同型别HPV L1的质粒样品。经商业化核酸检测试剂复核验证,分装组成国家参考品。采用荧光PCR法进行量值标...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升级换代,以提高基于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分型)试剂的质量。方法 研制包含了34种不同型别HPV L1的质粒样品。经商业化核酸检测试剂复核验证,分装组成国家参考品。采用荧光PCR法进行量值标定,并溯源至WHO第一代HPV16 DNA国际参考品。结合不同实验室的协作标定研究和适用性验证结果,确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考察参考品的稳定性。结果 国家参考品包括34种不同型别HPV样本和5种HPV阴性病原体,型别上囊括了HPV68a和HPV68b亚型。34种不同型别HPV DNA含量为6.26~7.08 Log10 IU/mL,并要求各试剂准确性应能检出其检测范围内的所有型别且分型正确,其检出限应不高于104 IU/反应。结论 成功建立了新一代HPV 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用于评价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核酸检测试剂 L1基因 国家参考品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
3
作者 刘德美 董晓彤 +4 位作者 柳林 李秀凤 王慧 陈国华 张云香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51-1455,1469,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8021例体检女性,均接受HPV DNA、E6/E7 mRNA和TCT单项或多项检测,记录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检出情...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8021例体检女性,均接受HPV DNA、E6/E7 mRNA和TCT单项或多项检测,记录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检出情况。以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结果TCT、HPV DNA、E6/E7 mRNA对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8%、26.9%、29.7%。各方法单独检测时,TCT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最高(85.53%),但灵敏度最低(28.44%),HPV DNA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60.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时,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81.75%),特异度最低(26.34%),TCT+HPV D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61.08%)和阴性预测值(57.11%)最高,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与HPV DNA+E6/E7 mRNA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高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特异度低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DNA检测适合作为女性健康体检者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E6/E7 mRNA与TCT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进一步检查的优选。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优选方案,联合检测对提高阳性率及降低假阳性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DNA E6/E7 mRNA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大连地区10818例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小欢 张青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宫颈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女性健康体检者样本10818例,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3种HP...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宫颈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女性健康体检者样本10818例,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3种HPV分型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差异。结果10818例样本中HPV阳性率为9.69%(1048/10818),HPV亚型中阳性率最高的5种型别分别为HPV16(1.80%,195/10818)、HPV53(1.59%,172/10818)、HPV52(1.20%,1300/10818)、HPV81(1.15%,124/10818),HPV56(0.81%,88/10818)。不同年龄段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94,P<0.01),其中≥60岁组HPV阳性率最高(14.60%,79/541),其次为25~29岁组(13.07%,63/482),30~34岁组HPV阳性率最低(8.78%,157/1788)。在HPV阳性患者中,单一亚型感染占75.29%(789/1048),多重亚型感染占24.71%(259/1048)。各年龄组HPV感染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为双重感染,构成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5)。结论辽宁省大连市健康体检女性HPV阳性率为9.69%,高危型HPV16、HPV53、HPV52、HPV56和低危型HPV81是最常见的5种感染亚型。各年龄组均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60岁组HPV阳性率最高,应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19—2022年连云港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率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5
作者 潘佑记 许雷 +2 位作者 张嘉陵 汤琼 谢冰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现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评价疫苗安全性、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AEFI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连云港市...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现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评价疫苗安全性、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AEFI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连云港市2019—2022年HPV疫苗接种和AEFI报告数据,分析HPV疫苗的首剂和全程接种率和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连云港市2019—2022年9~45岁女性HPV疫苗首剂接种率为8.70%、全程接种率为5.20%,市区首剂接种率(9.41%)远高于郊县(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9.68,P<0.01);9~<16岁、16~<27岁、27~<36岁、36~45岁首剂接种率分别为2.08%、11.07%、10.71%、10.27%,全程接种率分别为0.07%、7.22%、6.31%、6.80%。HPV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为8.75/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为7.44/10万剂、异常反应为1.31/10万剂,分别以接种部位红肿(4.38/10万剂)、过敏反应(0.88/10万剂)为主,无严重AEFI病例发生。结论连云港市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率总体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疫苗安全性良好。建议加强对HPV和HPV疫苗的科普宣传,重点提高9~<16岁年龄组及农村地区女性HPV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疫苗 预防接种 接种率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6
作者 韩超 孔为民 +1 位作者 靳琼 赵轩宇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24-227,23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CIN III]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锥切 宫颈管搔刮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刘俊英 尹玉杰 姜英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1022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TCT、阴道镜组织检查...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1022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TCT、阴道镜组织检查和HPV检查,以阴道镜组织检查为金标准,采用ROC分析评价TCT、HPV与二者联合对绝经后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022份TCT检测样本中,TCT结果为正常或炎症反应919例(89.9%),而TCT检查异常者103例(10.1%)。阴道细胞学的分类及报告系统(TBS)报告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3例(51.5%),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3例(22.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1例(20.4%),鳞状细胞癌(SCC)6例(5.8%)。阴道镜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炎症反应34例(33.0%),上皮内瘤变(CIN)Ⅰ37例(35.9%);CINⅡ16例(15.5%);CINⅢ11例(10.7%),SCC 5例(4.9%)。TCT检查异常者中有69例(66.9%)为阴道镜检查异常,T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总体符合率为56.3%(58/103)。随着TBS分类级别越高,HPV阳性率越高,HSIL组和SCC组的HPV阳性率高于LSIL组和ASC-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CT诊断的AUC高于HPV,为0.785(95%CI:0.694~0.895),敏感度较高的是TCT检查,但是特异度较高的是HPV检测。二者联合诊断的AUC进一步提高,为0.813(95%CI:0.723~0.92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4.3%和88.5%。结论HPV检查结合TCT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机会性筛查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24158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石明芳 曾江辉 +4 位作者 周元圆 赖春慧 李均国 杨淑雯 梁秀云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及年龄的分布特征,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2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及年龄的分布特征,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2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妇科住院部及体检中心就诊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158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导流杂交法检测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的21种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年龄段HPV的感染状况、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布情况、感染型别的情况。结果:在24158例标本中,4745例检查出感染HPV,感染率为19.64%;检测出HPV基因型别6546例,其中高危型别5231例,在总阳性例数中的比例为79.91%,低危型别1315例,所占的比例为20.09%,单一型别感染3527例,双重型别感染865例,三重及以上型别感染353例。其中居前五位的高危型基因型别依次为HPV53型、HPV59型、HPV18型、HPV52型、HPV56型,居前三位的低危型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1、HPV42型、CP8304型。其中≤20岁患者占38.43%(362/942),41~50岁患者占14.44%(735/5091)。结论:24158例样本中,HPV感染率达19.64%,高危型感染以HPV53型、HPV59型、HPV18型、HPV52型、HPV56型为主,低危型感染以HPV11、HPV42、CP8304型为主,高危型别的检出率均高于低危型别。因此定期对青年和中老年女性群体HPV筛查,科普HPV知识,提高多价HPV疫苗的人群接种率,对于预防HPV感染及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导流杂交法 基因分型 高危型 低危型
下载PDF
2063例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女性转诊阴道镜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许成成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宫颈HR-HPV阳性转诊阴道镜行宫颈活检病例2 063例,分析宫颈HR-HPV阳性患者阴道镜下活检... 目的 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宫颈HR-HPV阳性转诊阴道镜行宫颈活检病例2 063例,分析宫颈HR-HPV阳性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了解本地区宫颈病变情况,体现不同指征下宫颈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的临床价值。结果 患者转诊阴道镜中HPV16/18(+)与HR-HPV其他12种(+)LSIL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PV16/18(+)与HR-HPV其他12种(+)HSIL及SCC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阳性转诊阴道镜的患者中,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76.97%(1588/2063),经Kappa一致性检验,阴道镜镜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91,P<0.05)。阴道镜诊断宫颈LSIL+的灵敏度为85.01%,特异度为77.46%,阳性预测值为75.48%,阴性预测值为86.36%,假阳性率为22.54%,假阴性率为14.99%;诊断宫颈HSIL(+)的灵敏度为62.03%,特异度为96.85%,阳性预测值为62.03%,阴性预测值为96.95%,假阳性率为3.15%,假阴性率为37.97%。将患者以45岁为界,分为<45岁组及≥45岁组,<45岁组LSIL、HSIL及SCC患病率均低于≥45岁组(均P <0.05)。SCJⅠ、Ⅱ及Ⅲ型HSIL及SCC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型转化区LSIL+HSIL+SCC病变率为9.09%(6/66),Ⅱ型转化区LSIL+HSIL+SCC病变率为16.17%(33/204),Ⅲ型转化区LSIL+HSIL+SCC病变率为7.91%(52/657),各型患者宫颈管内病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宫颈病变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18感染;本地区宫颈HR-HPV阳性合并TCT异常的病例转诊阴道镜的HSIL及SCC检出率较高,宫颈SCJⅡ型患者宫颈管病变率高,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宫颈搔刮对识别不同类型SCJ患者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阴道镜检查 宫颈活检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10
作者 李姗 张娥 +1 位作者 张枫 范家英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420例宫颈HR-HPV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20例同时段宫颈HR-HPV检测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HR-HPV基因型别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痰湿质(30.50%)>湿热质(19.00%)>平和质(15.50%)>阳虚质(14.80%)>气虚质(10.00%)>阴虚质(5.90%)>瘀血质(2.70%)>气郁质(1.70%);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73.30%)>湿热质(8.40%)>阴虚质(5.70%)>痰湿质(4.50%)>气虚质(4.30%)>阳虚质/瘀血质(1.80%)>气郁质(0.20%)。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质类型居前三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占全部体质类型的64.30%。对照组平和质324例,占比73.50%,观察组平和质81例,占比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主要见于46~55岁,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主要见于36~45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HR-HPV16、18型和非16、18型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宫颈HR-HPV感染人群的易感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于36~45岁,湿热质、阳虚质多见于46~55岁,HR-HPV基因型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中医体质 痰湿质 湿热质 阳虚质 阴虚质 平和质 气虚质 瘀血质 气郁质
下载PDF
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玥 牛津洋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165-167,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造成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HPV感染患者缺乏健康管理。特色健康管理模式是新型的管理策略,为进一步探讨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在HPV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介绍HPV感染概述及健康管理进展,并分析特...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造成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HPV感染患者缺乏健康管理。特色健康管理模式是新型的管理策略,为进一步探讨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在HPV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介绍HPV感染概述及健康管理进展,并分析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在HPV感染中的应用措施,以期为HPV感染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病毒感染 特色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明芮 刘军 +5 位作者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群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16S rRNA测序技术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13
作者 顾永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83-85,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阴道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人乳头瘤...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阴道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与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情况,以及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确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3例与宫颈癌12例;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8.55%,高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的84.06%、62.32%、86.96%(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高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阴道镜检查(P<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运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能够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检查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阴道镜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跃 高慧 +3 位作者 刘玉兰 郝艳红 扈有芹 李青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尤为重要。西医外用药物、消融及手术治疗存在易复发、出血、感染及术后影响生育功能等并发症,中医辨证论治,在病情不同阶段均可提供有效干预,且中药多靶点,与多个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与西医协同治疗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的主要方法,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同时综述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实验模型及中医药抗高危型HPV感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持续感染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宫颈癌 中医药 实验模型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阴道微环境指标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林光 刘亚丽 董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阴道微环境指标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07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169例)、高...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阴道微环境指标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07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16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组(97例)和宫颈癌组(SCC)(4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200例TCT结果正常无宫颈病变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HPV和阴道微环境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对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关(r=0.306,P<0.05)。HPV感染率较高的型别依次为16、52、58、53型。LSIL组、HSIL组和SCC组HPV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HSIL组和SCC组均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HPV多重感染率与HSI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度(pH)、过氧化氢(H 2O 2)、白细胞酯酶(LE)异常比例均为SCC组>HSIL组>LSIL组>对照组,且SCC组、HSIL组和LSI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为SCC组>HSIL组>LSIL组>对照组,LSIL组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和SCC组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4.5、LE阳性、清洁度为Ⅲ°~Ⅳ°增加了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H 2O 2阳性对宫颈病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结论HPV感染、阴道微环境指标异常改变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阴道微环境 宫颈病变 感染情况 低级别上皮内 高级别上皮内 宫颈癌
下载PDF
2020~2022年北京地区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16
作者 何盼 张立丽 +2 位作者 赵艳明 佟暄 刘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21-426,共6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3年中的临床男性患者HPV感染情况,利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检测型别包括15种HPV高危型(... 目的了解本地区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3年中的临床男性患者HPV感染情况,利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检测型别包括15种HPV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82)及2种HPV低危型(HPV 6&11),统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下男性患者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HPV亚型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020~2022年3年间共收集7024例男性患者的分泌物标本开展HPV DNA分型检测,其中HPV阳性2793例,检出率为39.76%;不同疾病状态中以皮肤感染和病毒性疣为主;不同年龄段中,以21~30岁感染占比最高为1143例(16.27%),其次为31~40岁1109例(15.79%),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42,P<0.001);在不同HPV感染亚型中,单一亚型感染病例最多为1744例(24.83%)(χ^(2)=20.431,P<0.001),二重感染619例(8.81%),三重感染249例(3.54%),四重及以上感染181例(2.58%);在HPV亚型单独感染中,以HPV 6&11亚型(低危型)最高(445例,6.34%),其次为16亚型(229例,3.26%)、52亚型(211例,3.00%);在HPV亚型多重感染中,以高低危混合亚型感染多见,二重感染以HPV 6&11/16最高(135例,1.92%),三重感染以HPV 6&11/16/52最高(29例,0.41%),四重感染以HPV 6&11/51/52/58最高(10例,0.14%)。结论2020~2022年3年间,男性HPV感染高发于21~40岁,主要感染的HPV亚型以6&11、16、52、58、51为主,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中以低危和高危混合感染为主。这为本地区男性HP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人乳头病毒 亚型 单独感染 混合感染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月阳 张元芬 姚德生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HR-HPV阴性40例,HR-HPV阳性80例。比较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p16、Ki-6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HR-HPV阴性40例,HR-HPV阳性80例。比较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p16、Ki-67、p53)及预后。结果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p16、Ki-67阳性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HR-HPV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更低、腺癌比例更高、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更低、p16和Ki-67阳性率更低、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癌 临床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预后
下载PDF
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后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率分析
18
作者 张鹏 吴雯婷 +1 位作者 荣婷婷 陈惠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体检中心和妇科门急诊48 264名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样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体检中心和妇科门急诊48 264名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样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测定。以2019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分组,比较该时间节点前后15种HR-HPV亚型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 48 264例样本中,HPV阳性9 628例(19.95%)。阳性检出率居前4位的亚型分别为HPV52[2 721例(5.64%)]、HPV58[1508例(3.12%)]、HPV16[1418例(2.94%)]、HPV51[997例(2.07%)]。2018—2019年(疫情前)与2020—2022年(疫情期间)比较,有13种HR-HPV亚型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疫情前比较,有10种HPV亚型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9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19年(疫情前)HPV整体阳性检出率为29.86%,高于2020—2022年(疫情期间)的24.82%(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上海地区15种HR-HPV亚型阳性检出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分子分型 宫颈癌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分析
19
作者 翟若昕 刘昊 +3 位作者 刘玉玲 宋亚骄 汤福想 王晓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39-843,847,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为LSIL或HSIL,活检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为LSIL或HSIL,活检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测的患者共194例,其中LSIL患者100例,HSIL患者94例。LSIL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药物治疗,HSIL组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另选取同期于就诊的HPV检测及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均为阴性者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结果:治疗前LSIL组清洁度、白细胞数量、优势菌、Nugent评分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清洁度、白细胞数量、优势菌、Nugent评分、白细胞酯酶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前HSIL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Nugent、pH值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值、白细胞酯酶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LSIL组HR-HPV转阴32例(32.0%),HSIL组HR-HPV转阴76例(80.9%);治疗后HR-HPV阳性组优势菌、Nugent评分、pH值、过氧化氢的异常率均高于转阴组(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白细胞酯酶 乳酸杆菌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