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侵袭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兴华 孙文娟 +1 位作者 周岐新 马凤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体外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8.34μmol/L氨氯地平处理肿瘤细胞,以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Transwell)观察氨氯地平对MDA-MB-231细胞侵袭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体外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8.34μmol/L氨氯地平处理肿瘤细胞,以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Transwell)观察氨氯地平对MDA-MB-231细胞侵袭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结果8.34μmol/L的氨氯地平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侵袭抑制率为36.27%;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MDA-MB-231细胞中亦明显降低。结论氨氯地平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与降低肿瘤细胞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肿瘤侵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4-氨基-2-三氟甲基维甲酸酯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北 颜蕴文 +2 位作者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维甲酸酯(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维甲酸(ATRA)和ATFMPE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48 h后,用MTT法检测ATFMP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对... 目的研究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维甲酸酯(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维甲酸(ATRA)和ATFMPE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48 h后,用MTT法检测ATFMP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迁移蛋白的表达。结果 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FMPE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抑制剂ML-7对细胞的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FMPE显著降低MLCK的表达和肌球蛋白轻链(MLC)的磷酸化。结论 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MLCK表达和MLC磷酸化水平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2-三氟甲基维甲酸酯 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下载PDF
两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原位移植型裸鼠模型制作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龚英 汪登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8-821,共4页
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细胞悬液法制作MDA-MB-231细胞乳腺癌原位移植型裸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将组织瘤块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两组裸鼠右侧第二对乳腺的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 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细胞悬液法制作MDA-MB-231细胞乳腺癌原位移植型裸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将组织瘤块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两组裸鼠右侧第二对乳腺的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两组的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肿瘤形态、肿瘤中心坏死、肿瘤表面血管分布情况和肿瘤表面溃疡出现时间,并观察肿瘤的组织学表现。结果两组的成瘤率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块法的成瘤时间早,瘤块形态欠规则,肿瘤血管少,易形成肿瘤中心坏死和表面溃疡;细胞悬液法的成瘤时间晚,瘤块形态规则,肿瘤血管丰富,中心坏死少,表面溃疡出现晚。病理学检查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组织块法和细胞悬液法均可成功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其生物学特性较一致,形态学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建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物模型 mda—mb-231细胞株 裸小鼠
下载PDF
HIC-1基因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峰 顾岩 +2 位作者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癌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恢复HI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芯片中80例癌组织的HIC-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 目的:探讨癌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恢复HI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芯片中80例癌组织的HIC-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抑制甲基化后细胞HIC-1的表达水平变化。应用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恢复细胞HIC-1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组织HIC-1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平均染色积分9.00±0,乳腺癌组织HIC-1染色明显降低,平均染色积分为4.58±1.22(P<0.001)。HIC-1的蛋白表达与病人年龄、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MDA-MB-231细胞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完全甲基化,用5μM的5-aza-CdR处理后可抑制HI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恢复HIC-1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恢复HIC-1基因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C蛋白表达和癌细胞HIC-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肿瘤细胞内HIC-1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高甲基化1基因 表达 5 氮杂-2’ 脱氧胞苷 mda—mb 231细胞
下载PDF
成骨细胞诱导乳腺癌侧群细胞获得骨模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宁 周艳 +3 位作者 齐晓伟 王明浩 范林军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成骨细胞株MC3T3-E1为对象,研究在共培养条件下乳腺癌侧群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MDA-MB231乳腺癌侧群细胞,将其与成骨细胞株MC3T3-E1按照1∶1的细胞比例分别置于Transwel... 目的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成骨细胞株MC3T3-E1为对象,研究在共培养条件下乳腺癌侧群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MDA-MB231乳腺癌侧群细胞,将其与成骨细胞株MC3T3-E1按照1∶1的细胞比例分别置于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的上、下小室中(实验组),设置相同密度的单纯乳腺癌侧群细胞为对照组,观察侧群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比较2组侧群细胞中OPN、Runx2、Wnt-1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实验组细胞分化明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实验组侧群细胞中OPN、Runx2、Wn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实验组侧群细胞中OPN(5.15±0.35)、Runx2(6.22±0.36)、Wnt-1(9.30±0.2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OPN(1.00±0.15)、Runx2(1.00±0.14)、Wnt-1(1.0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成骨细胞株共培养后,乳腺癌侧群细胞获得成骨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侧群细胞 mda—mb231 成骨细胞MC3T3-E1
下载PDF
放射诱导多倍体乳腺癌细胞衰老和自噬
6
作者 孟繁杰 阎英 +4 位作者 熊婵 王丽丽 赵松 邢思宁 于卉影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衰老和自噬在放射诱导的多倍体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在6 MV X射线模式下用7 Gy剂量照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于第3天(Day 3组)、5天(Day 5组)、7天(Day 7组)、11天(Day 11组)和19天(Day 19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 目的探讨衰老和自噬在放射诱导的多倍体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在6 MV X射线模式下用7 Gy剂量照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于第3天(Day 3组)、5天(Day 5组)、7天(Day 7组)、11天(Day 11组)和19天(Day 19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GEPIA工具分析PLK1在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7 Gy剂量照射后,Day 3组、Day 5组、Day 7组MDA⁃MB⁃231细胞体积变大,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均明显高于未经放射处理的对照组MDA⁃MB⁃231细胞(均P<0.0001),同时发生细胞衰老现象。与未经放射处理的对照组相比,Day 3组和Day 5组中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DNA合成相关蛋白Rb、E2F⁃1、E2F⁃2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B/LC3A比值显著升高;核膜完整性相关蛋白Lamin B1、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表达下调,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LK1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组织相比,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放射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衰老现象可能是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有利条件,衰老和自噬现象也可能有助于多倍体细胞自我修复去倍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衰老 多倍体 自噬 mdamb231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睿 郑鸿 +1 位作者 王艳萍 袁淑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定量检测了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癌基因c-myc。结果:经无毒剂量...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定量检测了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癌基因c-myc。结果: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ER、nm23-1蛋白、抑癌基因c-fos明显升高,癌基因c-myc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恶性表型有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增加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逆转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原文传递
Mage-A1、A2、A3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马全 范萍 +2 位作者 郑伟 王萱仪 武正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3-695,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age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检测33例乳腺癌组织和4株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和TM40D中Mage基因的表达。结果33例乳腺癌组织中13例(39%)至少表达一种MageA基因,4例(12%)MageA1阳性,8例(...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age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检测33例乳腺癌组织和4株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和TM40D中Mage基因的表达。结果33例乳腺癌组织中13例(39%)至少表达一种MageA基因,4例(12%)MageA1阳性,8例(24%)MageA2阳性,7例(21%)MageA3阳性,细胞株MCF7中MageA1和MageA3阳性表达,SkBr3中MageA1和MageA3阳性表达,MDAMB435s中MageA2和MageA3阳性表达,TM40D中MageA3阳性表达。结论Mage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不同的乳腺癌细胞表达Mage基因有差别,Mage蛋白可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组织 阳性表达 MAGE基因 MAGE-A1 MAGE-A3 乳腺癌细胞株 MCF-7 mb mda 靶抗原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Snail调控上皮-间质转型及对肿瘤转移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阿丽 王全胜 +5 位作者 钟亚华 陈刚 奚玲 谢从华 周云峰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1-13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nail调控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观察Snail促进EMT以及反义Snail对肿瘤细胞EMT的逆转,明确Snail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Snai...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nail调控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观察Snail促进EMT以及反义Snail对肿瘤细胞EMT的逆转,明确Snail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SnailcDNA转染MDCK细胞,反义Snail转染MDA-MB231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上皮性标记基因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β-连环素(β-catenin)、角蛋白18(Cytokeratin18)与间质性标记基因纤粘蛋白(Fibronectin)及转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RhoA蛋白的改变;细胞划痕实验、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反映细胞转移潜能的变化。结果:转染SnailcDNA的MDCK细胞,上皮标记基因E-cadherin、β-catenin、Cytokeratin18蛋白表达下调,而间质及转移相关基因Fibronectin、MMP-2、RhoA蛋白表达增强(P<0.05);细胞体外运动力与侵袭力增加(P<0.05);反义Snail转染MDA-MB231细胞后,其实验结果与经SnailcDNA处理后的MDCK细胞相反。结论:Snail能促进正常上皮细胞发生EMT,拮抗肿瘤细胞Snail的表达可逆转EMT表型、降低肿瘤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型(EMT) pIRES2一EGFP—Snail 转移潜能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下载PDF
Legumain对肿瘤细胞侵润力和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文苑 余涟 +2 位作者 刘春 罗金刚 段朝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64-867,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的一种天冬酰胺肽链内切酶Legumain在肿瘤细胞侵润性生长和血管内皮导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在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Legumain...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的一种天冬酰胺肽链内切酶Legumain在肿瘤细胞侵润性生长和血管内皮导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在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Legumain的蛋白表达量;观察Legumain对MDA MB231细胞的侵润能力的影响以及人工合成的Legumain抑制物(asparaginly endopepidase inhibitor,AEPI)对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小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Legumain与整合素(Integrin)β1的结合情况。结果Western-blot的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Legumain蛋白表达量增加。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进行染色,与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相比,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含有大量绿色的Legumain,成点状分布,并有部分Legumain分布在迁移中的细胞表面前缘,与红色的整合素β1重叠,呈现为黄色。在血管内皮细胞小管腔形成试验中,加入AEPI的实验组,HUVEC细胞的小管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3.2±0.85),(5.33±0.35),(0.57±0.23),与对照组(21.3±1.73)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的侵润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激活的Legumain后,实验组中的MDA 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增高,分别为(170.90±59.27和(321.22±22.39),与对照组(67.56±7.5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MDA MB231细胞株和HUVEC细胞株的Legumain表达增加,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其分子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与整合素β1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LEGUMAIN HUVEC细胞株 mda mb231细胞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