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灾害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与中国自然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光 朱诚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89-94,共6页
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影响,对于人本身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从秦朝统一中国至清朝灭亡的200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大小成百上千次农民战争。虽然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多数都发生在出现了自然灾害的... 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影响,对于人本身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从秦朝统一中国至清朝灭亡的200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大小成百上千次农民战争。虽然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多数都发生在出现了自然灾害的时候。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史实证明了自然灾害是导致农民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并以史为鉴,提出几点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历史农民战争 人们行为 影响
下载PDF
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社会功能及其互补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昕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9-64,共6页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均是法学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从法与伦理的比较角度研究二者的功能、特点、相互转化以及互补问题,无论是在法学界还是在伦理学界,基本上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法与道德的...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均是法学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从法与伦理的比较角度研究二者的功能、特点、相互转化以及互补问题,无论是在法学界还是在伦理学界,基本上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法与道德的关系,发挥法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我们建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法伦理学所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 社会功能 互补关系 被统治阶级 法与道德 社会关系 成文法 人们行为 人的行为
下载PDF
道德与法律关系之新说 被引量:2
3
作者 方胜鑫 申海良 《中国商界》 2009年第7期287-287,共1页
道德与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保持社会秩序的两大主要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法学界尤其是法哲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道德与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保持社会秩序的两大主要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法学界尤其是法哲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要重新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无疑这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律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问题 关系 法律与道德 依法治国 社会秩序 社会生活 人们行为 哲学界 新时期 法学界 党中央 讨论 人类 建设 规范 表达
下载PDF
试论管子以法治国的思想
4
作者 丘立才 《岭南学刊》 1997年第6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以法治国 以法治官 法度 治理方法 强制性 人们行为 基本特征 仁义礼乐 强制手段 权衡得失
下载PDF
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伟 《发展》 1995年第12期14-15,共2页
持续、稳定且以低通胀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最近十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许多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然而,以何种手段或者说通过怎样的宏微观政策搭配方式,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个实践和理论均未能明确给出答案的... 持续、稳定且以低通胀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最近十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许多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然而,以何种手段或者说通过怎样的宏微观政策搭配方式,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个实践和理论均未能明确给出答案的难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加速成长肇始于16年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在其后的年份中一直是以改革来发展的,这似乎表明我国经济成长的动力是制度变革提供的,用西方新制度学派的说法,是制度创新促成了经济成长。另一方面,不迟于改革开放起步年份,邓小平同志就已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引擎 宏观制度 新制度学派 经济成长 人们行为 资本投入 拉坦 底属
下载PDF
大瑶山上的“标”
6
作者 陈雄胡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大瑶山 新生婴儿 生产实践 发现者 人工种植 所有权 规范形式 主要用途 受到惩罚 人们行为
下载PDF
关于法制作品题材的开拓与深化
7
作者 贾宗耀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于法制作品题材的开拓与深化《四川法制报》贾宗耀一提到法制作品的题材,人们往往会把它局限在侦查、破案、审讯、判刑,或罪犯们的凶杀,抢动、偷盗、诈骗等等之内,其实,这是对法制作品的狭义理解。法制作品题材所涉及的领域太宽... 关于法制作品题材的开拓与深化《四川法制报》贾宗耀一提到法制作品的题材,人们往往会把它局限在侦查、破案、审讯、判刑,或罪犯们的凶杀,抢动、偷盗、诈骗等等之内,其实,这是对法制作品的狭义理解。法制作品题材所涉及的领域太宽、太深,远非色情凶杀、侦查破案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题材 法制 法律措施 邮递员 青少年犯罪 经济关系 社会问题 经济活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们行为
下载PDF
谈时髦
8
作者 徐惠容 《商业研究》 1985年第5期48-48,共1页
时髦,它与风俗、习惯、流传同时履行着调节人们行为的职能。它的突出特点是:作用的短期性、定期交换性和流行的循环性。时髦表现了人类向往现代化和倾心于革新。它一方面反对人类生活的单调。
关键词 交换性 同时履行 人们行为 循环性 人类生活 突出特点 短期性 现代化 兴趣 时髦商品
下载PDF
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9
作者 莫顺宝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心理 心理学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者 社会意识形态 工作对象 有效性 客观需要 心理问题 人们行为
下载PDF
沟通人们心灵的心理换位法
10
作者 张效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3-65,共3页
理解是友谊的标志、交往的基础。理解能使人愉悦,使人幸福,使人感奋,使人勇敢。正如一位哲人所形容的那样:理解是喜剧的作者,而误解则是悲剧的导演。据一项调查表明:有98%的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但同时也有8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为人... 理解是友谊的标志、交往的基础。理解能使人愉悦,使人幸福,使人感奋,使人勇敢。正如一位哲人所形容的那样:理解是喜剧的作者,而误解则是悲剧的导演。据一项调查表明:有98%的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但同时也有8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为人所理解,或被别人误解过。以上这组相悖的答案,说明了在这个问题上,理解与现实的失调。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优化人际环境,我们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换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归因 主观动机 人们行为 行为能力 外因条件 群体特征 偶然因素 间接体验 行为动机
下载PDF
税收中性探析
11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经济研究参考》 1999年第15期31-31,共1页
就最初的含义而言,所谓税收中性是指在不存在收入分配问题或该问题已经解决了的前提下,探讨征税如何不构成对人们行为的扭曲。那些不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不改变纳税人行为的税收被认为是中性的。其目的在于使超额负担最小化... 就最初的含义而言,所谓税收中性是指在不存在收入分配问题或该问题已经解决了的前提下,探讨征税如何不构成对人们行为的扭曲。那些不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不改变纳税人行为的税收被认为是中性的。其目的在于使超额负担最小化。从其政策主张看,它相信个体的选择是有效率的,主张减少来自税收的外部干预。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人们认为税收中性思想滥觞于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在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中性 探析 超额负担 普遍征税 效率损失 张减 外部干预 税收中性原则 普遍原则 人们行为
下载PDF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建设中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12
作者 刘凤瑞 韩佩发 《理论观察》 1990年第1期62-63,共2页
作为表现多样、渗透广泛、成因复杂的党内不正之风,纠正起来必须靠多种办法,即采用诸如加强思想教育、严肃党的纪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笔者以为在综合治理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措施间的关系尤... 作为表现多样、渗透广泛、成因复杂的党内不正之风,纠正起来必须靠多种办法,即采用诸如加强思想教育、严肃党的纪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笔者以为在综合治理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措施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仅就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关系略陈拙见。 一、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互为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制度建设 正确认识和处理 党风建设 制度要素 人的思想 综合治理 党内不正之风 不良行为 人们行为
下载PDF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述评
13
作者 纪海望 《中国商界》 2010年第10期385-385,共1页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起源较早、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精粹,对人们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行政伦理 意义和作用 文化精粹 思想起源 人们行为 历史
下载PDF
从法学家的角度看心理合同
14
作者 陈云卿 《管理观察》 1996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合同 法学家 相互关系 违反合同条款 主要组成部分 工作效率 书面合同 公司经理 利用程度 人们行为
下载PDF
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
15
作者 何志春 张黎明 《吉林财税》 1995年第2期43-44,共2页
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何志春,张黎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相应变化,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出现了一些误区,正确辨析并走出这些误区,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 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何志春,张黎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相应变化,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出现了一些误区,正确辨析并走出这些误区,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误区的表现误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物质利益 法制建设 信仰危机 马克思主义 走出误区 腐败现象 人们行为 新变化
下载PDF
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陈继红 《新长征》 2001年第1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政策导向 思想政治工作者 市场经济条件 优良传统 人们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观念 行为规范 紧密结合
下载PDF
燧石、陀螺及其他
17
作者 吉泱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3期38-38,共2页
一位哲学家说,人才是一块燧石,只有当他受到敲击的时候,才有可能迸射出灿烂的火花,燃烧起熊熊的成就之火。 一位诗人把人才比做陀螺,只有不停地抽打,才能使他不断地飞速旋转。
关键词 陀螺 负强化 燧石 人们行为 正强化 人才培养 企业家 催化作用 行为科学家 科学技术
全文增补中
法治、良法与民主——兼评拉兹的法治观 被引量:21
18
作者 侯健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8,共7页
在法学界对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各种解说中,英国法学家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他在其代表作《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The Authority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的第十一章中较... 在法学界对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各种解说中,英国法学家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他在其代表作《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The Authority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的第十一章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法治的看法,并在该章前言中集中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法治是良法之治,那么解释它的性质就是提出一套完整的社会哲学。但是若是那样,这一术语也就失去了任何用途。仅仅为了去发现信奉法治就是相信良善应当获胜,是不必求助于法治的。法治是一个政治理想,一个法律制度或者缺乏、或者多多少少地拥有这一理想。此乃共识。同时可以认为,法治只是一个法律制度可能拥有以及据以评判该制度的优点之一。它不应与民主、正义、平等(法律或其他事物面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律制度 拉兹 亚里士多德 自由裁量权 人格尊严 政府守法 人们行为 民主政体 民主与法治
原文传递
盘古之谜的阐释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新 《哲学研究》 1986年第5期41-48,共8页
神话,早已成为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人们普遍意识到:神话中包含着真正的信史。在早期人类的活动痕迹中,似乎也保存着理解今天人们行为与意识的钥匙。神话也在成为哲学——不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或原始思维的研究,还是中国哲学史或... 神话,早已成为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人们普遍意识到:神话中包含着真正的信史。在早期人类的活动痕迹中,似乎也保存着理解今天人们行为与意识的钥匙。神话也在成为哲学——不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或原始思维的研究,还是中国哲学史或比较哲学的研究——所要揭示的对象。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细致,中国神话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也更多地被涉及、被谈论。 为此我们选登两篇从不同角度讨论神话的文章,以期引起哲学工作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神话 比较哲学 原始思维 中国哲学史 哲学工作者 活动痕迹 人们行为 早期人类
原文传递
主体性效应、反主体性效应和哲学认识论重点的转移
20
作者 陈新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12-14,共3页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17页)。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17页)。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从与动物揖别以来,人类就以主体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依赖只有通过对于自然界的掌握才能现实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主体性效应 哲学认识论 自然界 研究主体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人们行为 认识论研究 主体能力 黑格尔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