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片《八角笼中》人物形象的儒家人伦精神透视
1
作者 乔凡 袁智忠 《声屏世界》 2024年第20期71-73,共3页
2023年暑期档电影《八角笼中》在票房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对角色倾注的人伦精神。由王宝强饰演的主角向腾辉在影片中呈现出三重身份:父亲、师父以及底层边缘人。作为父亲,向腾辉弥补了孤儿们缺少的家庭伦理关照;作为师... 2023年暑期档电影《八角笼中》在票房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对角色倾注的人伦精神。由王宝强饰演的主角向腾辉在影片中呈现出三重身份:父亲、师父以及底层边缘人。作为父亲,向腾辉弥补了孤儿们缺少的家庭伦理关照;作为师父,向腾辉对失学儿童们实现了师道关怀;作为底层边缘人,向腾辉跨越金钱、身份和舆论三重困境达成自我实现。影片在种种激烈的戏剧冲突出表露出“以人为中心”的儒家人伦精神内核,实现了现实关照与伦理价值的共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笼中》 电影伦理 形象塑造 儒家人伦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的人伦精神与和谐社会人本法律观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效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1,共5页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蕴含着深厚的人伦精神,恤刑慎刑思想、容隐制度、存留养亲制度等为其鲜明的佐证。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法"西化"、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法的伦理色彩逐渐淡化。传统法思想...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蕴含着深厚的人伦精神,恤刑慎刑思想、容隐制度、存留养亲制度等为其鲜明的佐证。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法"西化"、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法的伦理色彩逐渐淡化。传统法思想与制度固有其局限性,然而其中的亮点及蕴含的人文关怀、仁政思想和人伦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启发。淡化法律的政治色彩、实现法意与人情和谐、构建人道的刑罚制度当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精神 恤刑慎刑 存留养亲 亲亲相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刑事法律人伦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彰显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刑事法律的人伦精神,是指围绕犯罪与刑罚展开的刑事法律活动对法与人性的契合与统一的主观追求,体现了刑事法对人伦亲情和人性尊严的关爱。刑事法人伦精神作为我国法律传统中的精髓有着普适性和灵活性,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可汲取的品性... 刑事法律的人伦精神,是指围绕犯罪与刑罚展开的刑事法律活动对法与人性的契合与统一的主观追求,体现了刑事法对人伦亲情和人性尊严的关爱。刑事法人伦精神作为我国法律传统中的精髓有着普适性和灵活性,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可汲取的品性与价值。从合理彰显人伦精神的角度来看,中国刑事立法的未来走向必然是坚持法治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实现法治现代化与中国传统人伦理念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治 人伦精神 亲情 犯罪预防
下载PDF
宗教情绪与人伦精神:中西蛇女故事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道卫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7-159,共3页
蛇女故事最早产生于中国。自公元前后一传入欧洲便被宗教化 ,从而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但到了十六世纪以后 ,随着宗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和宗教派别的多元化 ,使其丧失了特定的宗教意味 ,从而结束了该型故事兴于宗教情绪又衰于... 蛇女故事最早产生于中国。自公元前后一传入欧洲便被宗教化 ,从而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但到了十六世纪以后 ,随着宗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和宗教派别的多元化 ,使其丧失了特定的宗教意味 ,从而结束了该型故事兴于宗教情绪又衰于宗教情绪的欧洲历程。而蛇女故事在中国人伦精神的哺育下 ,演化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异文形态《白蛇传》 ,融于儒家尚理重情的文化体系中 ,成为中国人伦精神的一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女故事 宗教情绪 人伦精神 中西比较
下载PDF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4-19,共6页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国人伦精神重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精神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 民族性与世界性 群体与个体 男性中心意识 方法论原则 工业文明 贫富关系 西方近代
下载PDF
从六朝赠答诗蠡测六朝的人伦精神
6
作者 韩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1-13,共3页
赠答诗可以视为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六朝时期在家庭观念和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导致六朝文人生活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从六朝赠答诗我们可蠡测六朝的人伦精神。
关键词 六朝赠答诗 六朝文学 人伦精神
下载PDF
呼唤中国法律的人伦精神——兼谈法律与道德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波云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法律中凝结着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法律应该体现一定的人伦精神。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人伦精神的体现及其原因,并呼唤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改进对人伦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 法律 人伦精神 道德
下载PDF
关于培育现代企业制度人伦精神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颜毓洁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4-18,共5页
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与思考,揭示现代企业制度与人伦精神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 人伦精神
下载PDF
关注刑法的人伦精神——以新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为视角 被引量:17
9
作者 汪永乐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5,共6页
自古以来 ,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常纲纪的社会 ,对亲伦关系的法律保护在中国历朝的法律规定中都有所体现。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这一中华法系特有的理念在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中却销声匿迹了。“法律不强人所难”这一古老的法律格... 自古以来 ,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常纲纪的社会 ,对亲伦关系的法律保护在中国历朝的法律规定中都有所体现。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这一中华法系特有的理念在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中却销声匿迹了。“法律不强人所难”这一古老的法律格言和刑法的“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人伦精神 容隐原则 中华法系 第310条
原文传递
“安提戈涅之怨”与中国亲属拒证权的缺失——法的人伦精神解读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本顺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8,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西亲属拒证权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从自然法则和中人标准两个角度探究了法的伦理品格,并基于此,提出了人伦精神应该自始至终地融汇于法律之中、成为其道德支撑力的命题。
关键词 安提戈涅之怨 亲属拒证权 自然法则 中人标准 人伦精神
原文传递
刑法人伦精神之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3,共4页
刑法的制定和适用要注入现代社会的人伦价值理念,要以人伦思想和规则为指导,要合乎人伦精神。刑法应顺应公众的情感和呼声,关怀人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意识,关注通行的人伦关系和伦常规则,使情理法相统一,以充分发挥刑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刑法的制定和适用要注入现代社会的人伦价值理念,要以人伦思想和规则为指导,要合乎人伦精神。刑法应顺应公众的情感和呼声,关怀人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意识,关注通行的人伦关系和伦常规则,使情理法相统一,以充分发挥刑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 人伦精神 刑事法治
原文传递
亲属拒证权的人伦精神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本顺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2,共5页
我国现行法律抛弃了亲属拒证权制度,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危害日益呈现。其实,亲属拒证权作为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以及当今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它不但契... 我国现行法律抛弃了亲属拒证权制度,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危害日益呈现。其实,亲属拒证权作为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以及当今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它不但契合了自然法标准和刑法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而且蕴含着独特的人性关怀品格,彰显了法的人伦精神,具有普适存在的相对合理性和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拒证权 自然法 中人标准 法社会学 期待可能性 人伦精神
原文传递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
13
作者 柴文华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38,共1页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当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根本方法论原则,以由强制到自觉为一般途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当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根本方法论原则,以由强制到自觉为一般途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精神 民族性与世界性 方法论原则 文化建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人伦文化 时代精神 心理结构
原文传递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被引量:9
14
作者 涂永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文化 伦理道德观 中国 西方国家 人伦精神 “契约”
下载PDF
“亲亲相隐”与尊重人权:我国刑事政策之理性抉择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燮蛟 周宏 《行政与法》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或者作虚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不管窝藏、包庇者与犯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要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实际上,这...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或者作虚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不管窝藏、包庇者与犯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要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实际上,这样的法律就是对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你的亲属犯罪的时候,你为了维护法的权威和尊严,必须要牺牲亲情。这种规定的合理性需要探讨。本文根据古今中外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因否认此制度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危害,分析了现阶段确立"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亲亲相隐"原则刑事立法化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窝藏 包庇罪 人伦精神 维护人权
下载PDF
中国传统量刑内在价值与当代量刑机制之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万军 赵友新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0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量刑制度改革意义重大.最高人民法院试行两个《指导意见》,有助于推进量刑规范化,但其理论基础、权力(权利)配置和程序整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实际效果反馈都面临一系列难题.为有效应对这些难题,应当采取一些... 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量刑制度改革意义重大.最高人民法院试行两个《指导意见》,有助于推进量刑规范化,但其理论基础、权力(权利)配置和程序整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实际效果反馈都面临一系列难题.为有效应对这些难题,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量刑建议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公诉活动改革的一部分,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因此为了维护检察机关公诉活动的严肃性,保证出庭公诉质量,制定统一的量刑建议具体实施规范十分必要.据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涉及商标犯罪的案件中,建议依据商标知名度本身的特点,以及刑法的最新发展理念,将知名度因素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予以考量.同时,在考量过程中,要对驰名商标是否认定、知名度认定细节等问题予以注意.实现量刑公平是量刑机制改革的目的,而量刑公平的判断则是量刑是否符合社会大众对犯罪应受刑罚的预期.改革我国的量刑机制应采用"量化与对话"的综合性的改革方案。传统人伦量刑观将儒家德礼、伦常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刑罚裁量中,彰显出刑法的人伦精神和价值,在我国法制史的长河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人伦量刑观的合理因素,完善当代量刑机制,是传统法律文化和时代法治精神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美国量刑指南》是值得借鉴的域外重要经验,717号修正案是该《指南》近期作出的重要修改,进一步论证了《指南》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美国最高法院的系列案例,揭示《指南》适用过程中的两大主旨,对我国如何以量刑指导文件推进量刑规范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量刑 内在价值 当代 人伦精神 法律制度 主流思想 文化传统
下载PDF
学校管理中的伦理关系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家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8年第10期14-15,共2页
英国管理学家罗伯特·海勒在总结管理经验时指出:“管理道德的复活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一个主要趋势、它要求对现行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复审。”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既... 英国管理学家罗伯特·海勒在总结管理经验时指出:“管理道德的复活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一个主要趋势、它要求对现行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复审。”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既接受社会法律约束,又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活动 伦理关系 管理伦理 伦理文化 学校教育 伦理规范 伦理道德 伦理思想 伦理精神 人伦精神
下载PDF
亲属拒证权之价值解读——以《刑事诉讼法》第188条为切入点
18
作者 袁翠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3-87,共5页
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伦理秩序的要求,世界各国和地区刑事法律中都规定了亲属拒证权。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亲属拒证权对社会价值的保护超过了惩罚犯罪所带来的利益,符合民众普遍的法律情感。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对... 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伦理秩序的要求,世界各国和地区刑事法律中都规定了亲属拒证权。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亲属拒证权对社会价值的保护超过了惩罚犯罪所带来的利益,符合民众普遍的法律情感。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对于人性、人情以及伦理价值的维护与亲属拒证权可谓别无二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规定是不完全的"亲属拒证权"。这种不完全的"亲属拒证权"并未免除亲属证人的作证义务,也无法实现特免权制度所要保障的价值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拒证权 人伦精神 价值审视
下载PDF
学术文摘
19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4-96,共3页
学术文摘中西部开放、开发策略研究陆德明等在《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西部开放、开发要改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将产业倾斜政策与地区倾斜政策结合起来,以吸取外资。改善中西部投资软环境必须:1、改革和完善外资... 学术文摘中西部开放、开发策略研究陆德明等在《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西部开放、开发要改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将产业倾斜政策与地区倾斜政策结合起来,以吸取外资。改善中西部投资软环境必须:1、改革和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外资管理机构的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民族学 中国古代 人口流动 人伦精神 人文学科 民族研究 文化交流 共有资源 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生命对宇宙的重合与超越——剖析中国人与宇宙关系的美学命意的深层心理结构
20
作者 吴华渊 《职大学报》 1995年第2期28-32,67,共6页
生命在宇宙之中,更在宇宙之上。获得宇宙精神并非永恒,超越宇宙精神方为永恒。第一回归的力量驱动人们去寻找艺术立法的依据与艺术的最高境界。重合与超越导向对永恒美的追求,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对人的附庸地位的否定。回归宇宙是... 生命在宇宙之中,更在宇宙之上。获得宇宙精神并非永恒,超越宇宙精神方为永恒。第一回归的力量驱动人们去寻找艺术立法的依据与艺术的最高境界。重合与超越导向对永恒美的追求,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对人的附庸地位的否定。回归宇宙是以寻求主体精神的解放为目的,回归自我即是对超越的力量存在的确认与反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精神 人伦精神 回归意识 永恒美 双向互转 拜物教 拜神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