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乾芬 高树梅 +2 位作者 王晓栋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若溪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6期34-35,共2页
对男性、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在"男1"、"女2"视野中均可找到分散较好、形态较清晰且数量为46条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介绍了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0.3μg/ml、0.6μg/ml)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对男性、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在"男1"、"女2"视野中均可找到分散较好、形态较清晰且数量为46条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介绍了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0.3μg/ml、0.6μg/ml)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影响,认为这两种终浓度的秋水仙素均适合应用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过程当中。找出了分裂相数量较少的原因,如PHA浓度、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滴片的高度或力度不合适。要多考虑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这两个指标,进而找出染色体制备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失败可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莉芳 刘静 +1 位作者 刘艳平 周汨波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染色体标本 制备失败 原因分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2258例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先阁 池兴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84-87,133,共5页
本文对2258例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了G显带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核型102例占4.5%,其中已鉴定的世界首报核型10种,国内首报核型1种,和10种异常核型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并就异常核型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核型 检出 染色体数目异常 世界首报 常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分析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接触放射线者血淋巴细胞微核改变720例调查报告
5
作者 王慧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03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微核率 放射线工作人员 放射性工作人员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医用X线工作者 回归分析 动态观察 甲基纤维素 放射工作人员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肖乾芬 戴玄吏 +1 位作者 王晓栋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水分配系数(MlogP)、x 轴主惯性矩(Principalx)、γ 极化率[Polar(γ)]等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 R2 =0.7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实验 取代苯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γ射线吸收剂量及受照人性别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冰 全旖 +1 位作者 董亮 谭昭怡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20期2786-2791,共6页
目的研究剂量效应和性别效应两方面对电离辐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名(3男、3女)健康人体取血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01-6.0 Gy后4 h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目的研究剂量效应和性别效应两方面对电离辐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名(3男、3女)健康人体取血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01-6.0 Gy后4 h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测定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剂量、性别的关系。结果在较高剂量的辐照下,GADD45和p21基因对辐射均较为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具有作为生物剂量计的潜力。此外,虽然在0.5 Gy时,辐射诱导GADD45基因的表达在男性和女性淋巴细胞样品中都不明显,但是在其余的剂量范围内,女性样品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男性样品。而对于p21基因,在1 Gy和2 Gy时,辐射诱导女性样品基因表达低于男性样品,但在0.5 Gy和4 Gy时,女性样品基因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男性样品。结论相较于p21基因,研究GADD45在低剂量情况下作为辐射生物指示剂将更为可行;当放射事故发生后,为避免剂量估算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误差,需要考虑测试样品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GADD45 p2160Coγ射线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变化
原文传递
BAG-7键合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8
作者 蒋芸 李武剑 +1 位作者 彭德慧 涂青银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2-72,共1页
BAG-7键合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蒋芸,李武剑,彭德慧,涂青银(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武汉430030)作者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BAG-7的致突变... BAG-7键合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蒋芸,李武剑,彭德慧,涂青银(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武汉430030)作者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BAG-7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Ames试验在各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突变作用 键合剂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工业毒理 染色体畸变 微核试验 作用研究 试验研究 微核率
下载PDF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医学
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医学 有机成分 二恶英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沙尘暴 血管内皮细胞 五氯酚钠 中国环境
下载PDF
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10
《预防医学论坛》 1995年第2期353-355,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电磁场 危险度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外照射 非吸烟者 健康效应 电离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