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2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都市圈人口分布特征及圈层建设路径探析
1
作者 尹德挺 曹鸿宇 王小玺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6,共14页
深入研究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从人口分布角度探析都市圈发展关键症结所在,有助于把握都市圈人口发展规律,推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重要都市圈人口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都市圈呈现“人口规模增长更为快速、少子化老龄... 深入研究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从人口分布角度探析都市圈发展关键症结所在,有助于把握都市圈人口发展规律,推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重要都市圈人口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都市圈呈现“人口规模增长更为快速、少子化老龄化更为突出、先发城市吸引人口更为强劲、人口集聚头部效应更为显著、第三产业人口集聚态势更为明显”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外围”人口经济协同效应不足、“中心”优质公共服务集聚效应过强、“中心-外围”职住分离压力未减等挑战。通过梳理都市圈人口分布优化的路径机制和国际都市圈建设经验,提出以打造城市规划图,塑造产业协作圈、城市交通圈与都市生活圈为抓手,从实施科学统筹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调整公共服务布局四方面优化人口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人口分布 圈层建设 公共服务 产业升级
下载PDF
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郭兴 李旭东 田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贵州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12—2021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两者间的关联性... 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贵州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12—2021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两者间的关联性,并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19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呈现出上升趋势,2019—2021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出现小幅度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状自内向外逐渐递减的态势。(2)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以及毕节市,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态势。(3)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仅贵阳市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大部分市州处于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4)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演变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等9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人口分布 耦合协调 贵州高原
下载PDF
云南边境县人口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2000-2020)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尤伟琼 《南方人口》 2023年第6期68-78,27,共12页
本研究以云南25个边境县为分析对象,分析2000-2020年云南边境县人口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云南边境县总人口数量稳中有降、分布集中度加剧、城镇化率提升、老龄化加深、人户分离规模扩大是云南边境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和新动态。... 本研究以云南25个边境县为分析对象,分析2000-2020年云南边境县人口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云南边境县总人口数量稳中有降、分布集中度加剧、城镇化率提升、老龄化加深、人户分离规模扩大是云南边境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和新动态。本研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边疆治理规划,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健全边境人口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人口 人口变动 人口分布 边境县
下载PDF
多源数据人口分布模拟方法研究设想
4
作者 张欣然 李雨佳 +2 位作者 孙艺 孔祥雪 田雨佳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针对以街道、乡镇级别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的人口数据,无法满足地震处置及相关科研工作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计学模型设想。融合多源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匹配解算获得人口公里网格数据... 针对以街道、乡镇级别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的人口数据,无法满足地震处置及相关科研工作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计学模型设想。融合多源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匹配解算获得人口公里网格数据,将人口数据精度从乡镇级别提高至公里级别。拟融合的多源数据包括地理国情地表覆盖类房屋建筑数据、灯光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分布数据、兴趣点数据、数字高程数据等。通过与单一数据模拟方法对比分析,获得高精度人口数据,从而达到提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里网格 人口分布 房屋建筑 多源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人口分布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松林 周立文 肖维鸽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如何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成为每个城市群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选择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人口分布效应。研究发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如何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成为每个城市群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选择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人口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人口分布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呈中心化态势,相较于其他城市群而言,这一特征在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城市生产率增加效应在不同城市间具有异质性,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均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中获益,但中心城市的获益程度更高,从而导致城市群人口分布的中心化态势。此外,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城市群人口分布呈现的中心化态势;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高技能劳动力在分布上也呈中心化态势。在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的背景下,研究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角度为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可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优化人口分布方面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空间 功能分工 人口分布 中心化态势
下载PDF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均衡性测度——基于上海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千里 曹可强 +2 位作者 高伟 冯维胜 王学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9,共8页
按人口要素统筹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高质量全覆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为精准识别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衡问题,完善公共体... 按人口要素统筹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高质量全覆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为精准识别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衡问题,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构建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均衡性”测度工具,并以上海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上海市整体“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较高,但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仍有提高的空间。(2)上海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征,而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呈现出“中心低-边缘高”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配置存在以下问题:(1)总量不足导致中心城区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不高;(2)分布不均导致近郊区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不高;(3)“边界洼地效应”导致近郊区和远郊区部分地区“社区15分钟健身圈”供给缺失。研究建议:(1)升级改造现有设施,提高体育建设用地利用效率;(2)充分利用非体育用地拓展体育空间;(3)主动应对人口流动带来的需求冲击,在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上保留“弹性”空间;(4)加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顶层设计,避免协调不足导致“边界洼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设施 人口分布 空间均衡 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上海市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双核心结构下的城市最优人口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童玉芬 刘志丽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5,共11页
以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的空间分布优化为研究目标,计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与实际人口规模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首位城市北京市的最优人口低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微集聚过度,可疏解的人口有限;第二核心城市的天津市... 以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的空间分布优化为研究目标,计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与实际人口规模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首位城市北京市的最优人口低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微集聚过度,可疏解的人口有限;第二核心城市的天津市最优人口高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度集聚不足,可进一步吸引人口;石家庄、唐山、保定与秦皇岛市的人口属于重度集聚不足,需加强人口的空间集聚;其余城市邯郸、张家口、邢台、沧州、廊坊、衡水和承德市的人口为极度集聚不足,需大力吸引人口。总体看来,京津冀城市群目前人口规模分布整体处于集聚不足状态,今后应以加强各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为政策主要着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双核心 人口规模分布 优化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探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
8
作者 杨硕 石飞 《城市观察》 2023年第5期62-74,161,共14页
本文使用手机信令、互联网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首先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普通最小二乘法识别主导影响因素,发现就业岗位、距离、房价、土地利用混合度四类因素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作用显著,随后利... 本文使用手机信令、互联网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首先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普通最小二乘法识别主导影响因素,发现就业岗位、距离、房价、土地利用混合度四类因素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作用显著,随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四类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南京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老城集聚现象,不同因素作用效果的空间异质性较强,且作用效果的分层聚类与城市部分功能组团在空间上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空间异质性 大数据 南京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浩岚 陈万旭 曾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52,505,共10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及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方向变化不明显,且人口分布呈现“多核心”格局,聚集趋势加强。(2)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热点趋于集聚,冷点变化不明显。(3)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地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河网密度次之,然后是坡度和人均GDP,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GWR模型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人口分布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10
作者 童思永 王廷 +1 位作者 苏振宇 陈冬兰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2期13-21,44,共10页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在县级空间尺度下分析了2000-2020年西南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如下:2000年以来,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占比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两侧的人口分布趋势完全相反;其中,...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在县级空间尺度下分析了2000-2020年西南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如下:2000年以来,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占比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两侧的人口分布趋势完全相反;其中,线东南侧人口分布趋于集中化,而西北侧人口分布则趋于均衡化。人口增减变动的区域分化特征明显,川渝黔的多数地区在近年来实现了人口的止降回增,但云南省却陷入了全面的人口收缩,人口变化总体呈现出“小集聚,大收缩”的趋势,省或州市政府所在地成为人口增长的核心。回归结果表明,政府行政等级是决定西南地区人口变化的关键,地区的政府行政等级越高,人口吸引能力越强。此外,地区内各县市单元与最近的省或直辖市政府驻地的直线距离,即区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县市单元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方法的湖北省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耦合关系
11
作者 王江徽 周鹏 +2 位作者 秦朝 刘雅婷 王润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以LBS网络人口位置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自然环境因子,利用GIS与地理探测器软件进行不同自然环境对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空间格局呈明显的东密西疏、南聚北分特征;(2)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力强度由大... 以LBS网络人口位置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自然环境因子,利用GIS与地理探测器软件进行不同自然环境对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空间格局呈明显的东密西疏、南聚北分特征;(2)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力强度由大到小的自然环境因素为年平均气温、平均高程、相对高差、地表粗糙度、河网密度、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干燥度、净初级生产力;(3)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因子之间,除年平均降水量与相对湿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之间皆具有显著性差异;(4)任意两类自然环境因素叠加对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方式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LBS 人口分布 人地关系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浙江人口分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12
作者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 黄平 陈志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1-34,64,共5页
本文利用人口和经济重心、偏移距离及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模型,分析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耦合关系,通过人口经济一致指数测度人口和经济协调关系,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浙江人口和经济南... 本文利用人口和经济重心、偏移距离及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模型,分析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耦合关系,通过人口经济一致指数测度人口和经济协调关系,并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浙江人口和经济南北发展不均衡,发展重心均有北移趋势,但东西方向有分歧;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看,经济超前型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经济滞后型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县(市、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存在较强空间正相关性,呈现东北部高协调性相互聚集、西南部低协调性相互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人口分布变动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米瑞华 石英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4期53-60,共8页
基于第二至六次街区人口普查数据,使用人口格网化、密度等值线、人口重心、洛伦兹曲线、GM(1,1)人口分布预测等方法,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人口城乡分布的时空过程及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近50年西安地区人口分布聚集度不断增大,1990... 基于第二至六次街区人口普查数据,使用人口格网化、密度等值线、人口重心、洛伦兹曲线、GM(1,1)人口分布预测等方法,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人口城乡分布的时空过程及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近50年西安地区人口分布聚集度不断增大,1990—2000年开始出现人口城镇化,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实现规模化。在人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将形成若干人口重点承接区,主要分布在未央、灞桥、雁塔、长安等西安近郊四区,秦都、渭城等咸阳主城区,以及远郊县政府所在地;大西安主城区将形成片、轴、圈层相叠合的庞大复杂的混合功能区结构,其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就业增长、居住成本、城市通勤、产业园区、环境改善等。研究认为政府应对人口重点承接区优先配套公共设施,促进城市混合型功能区的发育,以市场机制来调控人口的迁移行为,引导城镇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预测 西安市 GIS
下载PDF
重庆市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汪健平 《乡村科技》 2023年第1期50-53,共4页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度理论,构建CGP和CGI一致性指数,对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整体协同发展迈入高水平阶段,两者协同发展水...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度理论,构建CGP和CGI一致性指数,对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整体协同发展迈入高水平阶段,两者协同发展水平呈“U”形发展趋势;2005—2020年粮食生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协同发展维持在中等水平,城乡发展差距未发生明显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2005—2020年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集中化明显加剧,粮食生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空间分化严重,靠近主城的区(县)CGI指数波动较大,渝东南、渝东北区(县)CGI指数保持稳定。农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人才、政策、资金和交通等要素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人口分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人口分布特征及典型年变化研究
15
作者 姜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37-39,共3页
上海市59个产业园区总面积约992km2,分布于16个辖区内。研究显示,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467.81万人,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767.40万人。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20万人的园区和产业园区周... 上海市59个产业园区总面积约992km2,分布于16个辖区内。研究显示,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467.81万人,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767.40万人。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20万人的园区和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50万人的园区均位于中心城区,同时,以上产业园区周边500m和1000m范围内人口密度均超过1万人/km2。总的来看,2000年~2015年产业园区周边500m和1000m范围内人口均处于增加趋势,2021年较2015年略有下降。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产业园区在规划发展中,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发展、设置合理的产业控制带,以降低产业园区建设中对周边敏感区的环境和风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产业园区 周边人口分布特征 典型年变化
下载PDF
荆江分洪区人口分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红 杨小唤 +1 位作者 王新生 余瑞林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24-30,共7页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成为人口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选取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05年统计数据,结合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公里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及其他数据分析荆江分洪区这一敏感区域近15年来人口变化特征:...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成为人口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选取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05年统计数据,结合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公里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及其他数据分析荆江分洪区这一敏感区域近15年来人口变化特征:(1)人口重心向东南向移动;(2)区内人口分布不均衡,先集中后分散,总体趋势是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自然条件好的地区集中;(3)县政府所在地斗湖堤镇人口分布变化最大,人口也最集中,麻豪口镇和闸口镇人口最分散,此三镇决定区内人口分布变动总体趋势。(4)土地利用尤其是城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引起区内人口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自然条件、政策、经济、三峡工程等对区内人口分布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分洪区 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分布变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贵州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红梅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43-47,共5页
利用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及区域人均GDP基尼系数,研究贵州经济-人口分布的协调状况。分析贵州经济-人口分布不协调的原因,提出了贵州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人口分布协调 贵州
下载PDF
ArcGIS技术辅助“人口分布”教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梦凡 郭翠恩 乔观民 《地理教育》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效率。以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分布”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浙江人口数据进行处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浙江—中国—世界”知识迁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效率。以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分布”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浙江人口数据进行处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浙江—中国—世界”知识迁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期望为一线地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技术 人口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核心素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变动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为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0-73,共4页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是人口增殖和人口迁移的直接结果。而兵团人口的自然增殖和人口迁移不仅受到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与...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是人口增殖和人口迁移的直接结果。而兵团人口的自然增殖和人口迁移不仅受到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与众不同之处。对兵团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更全面理解人口分布变化的规律、优化人口分布,进而为制定兵团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兵团 人口分布变动 人口分布变动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433
20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82,共10页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口分布 GIS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