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6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视角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
作者 刘超 秦彦杰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3、2014和2022年数据,建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来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二者协调性... 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3、2014和2022年数据,建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来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二者协调性逐渐提高,由失调类提高到了过渡类,县域间协调性发展不均衡,但差异逐渐缩小。(2)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趋势,且越来越明显,张家口始终是热点区,唐山为新增热点区,保定始终是冷点区,且有明显扩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 人口城镇 协调度 时空特征 河北省
下载PDF
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双维分解
2
作者 刘华军 孙东旭 邵明吉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四个方面界定了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双维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来源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 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四个方面界定了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双维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来源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健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距特征。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距逐年递减,区域协调性不断上升。区域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指标构成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人口结构差距。区域和指标构成双重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口结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 空间差距 基尼系数双维分解
下载PDF
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3
作者 赵发兰 陈舒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138-144,共7页
探究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诊断影响其障碍因子,能够为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以西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CRITIC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近10年来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系统的... 探究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诊断影响其障碍因子,能够为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以西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CRITIC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近10年来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系统的综合指数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西宁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7年呈正相关性,2017-2020年呈负相关性。度过2010年濒临失调的过渡期后,近10年两大系统均处于协调阶段,并在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之间徘徊。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西宁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经历了由起初的产业结构、经济生活占主导转变为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占主导,再到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占主导的变化趋势。在西宁市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继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跟上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使得二者相互平衡,从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优化西宁市产业结构,落实基本教育建设,提升各项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重点关注社会保障与就业工作的实施情况,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步入高级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基本公共服务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中国省域数据人口城镇化率的修正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志龙 王志宝 蔚丽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文章先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与联合国法为基础,采用多种修正模型得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曲线;再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修正全国及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率,并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对修正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首先,... 文章先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与联合国法为基础,采用多种修正模型得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曲线;再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修正全国及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率,并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对修正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首先,不同修正方法的行政统计值偏差率差异较小,受到人口普查统计“一次性修正”的影响,距离普查统计年份越远的年份偏差率越大;其次,采用基于普查修正值的普查数据修正法得到的人口城镇化率修正结果弥补了统计年鉴直接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2020年年末人口城镇化率的缺陷,相较于仅使用联合国法的人口城镇化率理论值、基于行政统计值的行政数据修正法得到的人口城镇化率修正结果,更贴近理论与实际;再次,修正后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与夜间灯光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修正后的省份人口城镇化率变化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变化基本吻合;最后,由于上海进入人口城镇化“趋零阶段”,黑龙江、内蒙古出现人口大量流失与城市收缩现象,因此影响了夜间灯光数据对人口城镇化率的佐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率修正 联合国法 一次性修正
下载PDF
浙江省台州市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6
作者 欧阳欣宇 刘平辉 朱传民 《江西科学》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从耦合协调发展的角度,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尝试对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台州市的城镇化质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从耦合协调发展的角度,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尝试对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台州市的城镇化质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在前期的不和谐状态下慢慢协调,呈现出人口滞后的特征。台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劳动力不足、经济活力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最后,针对台州市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土地城镇 耦合协调发展 台州市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视角下中国流动人口住房阶层研究
7
作者 龚岳 曹吉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91,共12页
流动人口长期处于城市住房阶层的底端,近年来其内部出现明显阶层分化,影响新型城镇化和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文章采用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房价数据与城镇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住房阶层的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与机制。首先从人... 流动人口长期处于城市住房阶层的底端,近年来其内部出现明显阶层分化,影响新型城镇化和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文章采用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房价数据与城镇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住房阶层的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与机制。首先从人口城镇化视角,采用潜在类别模型,根据购房状况将流动人口分为流入与户籍地多房、流入地一房、户籍地城镇有房、户籍地村房、无房共5个阶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1)流动人口形成三阶五层“土”字形的住房阶层结构,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多处在住房阶层的中上层,而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无房阶层中占比较高,多处在中下层。2)流动人口住房阶层形成南北差异的空间格局,城镇多房和流入地一房阶层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且多集中在中小城市;而户籍地城镇有房阶层与无房阶层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且多集中在大城市。3)除社会经济因素外,制度、迁移、区域因素显著影响流动人口住房阶层,户籍制度仍对住房分层有较大影响。4)制度维续、市场转型和住房过滤是流动人口住房分层及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应加快户籍等制度改革,依据地域实施差异化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流入流出地都无购房的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保障,促进农村流动人口住房阶层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住房阶层 人口城镇 空间格局 住房保障 中国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8
作者 杨学莲 陈秉谱 +1 位作者 莫琪江 张喜花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逐渐突显,城镇化质量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而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标志。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逐渐突显,城镇化质量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而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标志。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和生态环境3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度,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河西地区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河西地区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最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速最慢,而且各子系统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差异;2)河西地区三元系统耦合度均大于0.900,系统间相互作用强,耦合协调度缓慢提升,实现从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跨越,空间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嘉峪关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武威市;3)整体来看,二元系统中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最高,促进区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度最低,制约区域发展;4)河西5个城市的三系统协调度障碍因子存在异同,各市排序前三的障碍因子均为基本公共服务子系统中的社保与就业、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河西地区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制约性,需针对各市发展定位进行优化,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基础,精准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工业,以此促进河西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人口城镇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河西地区
下载PDF
橡胶种植强度与人口城镇化:基于海南岛市县级面板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锐金 刘东 +2 位作者 何长辉 伍薇 陈帮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9-2442,共14页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利用海南岛市县级面板数据,探讨橡胶种植面积占本地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及其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1992—2002年,海南岛橡胶种植以国有农场为主,种植面积占比对本地区农民收入影响较小;2003—...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利用海南岛市县级面板数据,探讨橡胶种植面积占本地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及其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1992—2002年,海南岛橡胶种植以国有农场为主,种植面积占比对本地区农民收入影响较小;2003—2013年民营胶园迅速扩张,有效地提高了主产区农民收入,但之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橡胶种植强度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负相关,2014—2020年尤为显著。2)橡胶种植强度与职工人数占比、非农就业劳动力人员占比以及人口城镇化率均是负向关联,橡胶种植对城乡就业结构的反向作用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弱,但其对人口城镇化率的负向影响则是加强的。橡胶种植强度与人口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提高幅度从东往西递减。3)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期间,农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对橡胶种植与非农就业的负向关系有缓和作用,但2003年后加剧橡胶种植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负相关程度。4)基于相邻矩阵、地理距离矩阵、经济矩阵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显示,橡胶种植对海南岛人口城镇化的直接效应为负面,但橡胶种植也有一定的地区间正向溢出效应,促进临近地区非农就业。缓解橡胶种植强度对海南人口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关键在于提高天然橡胶劳动生产率、延伸产业链,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协调推进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人口城镇 就业结构 农民收入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海南岛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对青年初婚初育间隔的影响——基于CLDS2016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芗 周玉娇 《广东青年研究》 2023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前对城镇化过程中18-35岁青年生育率下降的讨论主要关注孩子数量,而较少关注生育时间。本文利用CLDS2016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过程对青年群体婚育间隔的影响,将城镇化类型划分为农村本地人、迁移流动者、政策性“农转非”、选择性“农... 目前对城镇化过程中18-35岁青年生育率下降的讨论主要关注孩子数量,而较少关注生育时间。本文利用CLDS2016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过程对青年群体婚育间隔的影响,将城镇化类型划分为农村本地人、迁移流动者、政策性“农转非”、选择性“农转非”以及城市本地人5个类别,在对婚育间隔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调节变量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法做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本地人,迁移流动者、选择性“农转非”群体以及城镇本地人这3类群体的初婚初育间隔更长;初婚年龄越晚,家庭收入越低,青年群体的城镇化,将使其婚育间隔更长;在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依然会使婚育间隔延长。青年群体的乡城流动间接导致其生育率下降,应出台相应政策保障青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福利待遇,缓解其经济、心理压力,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初婚初育间隔 CIDS2016数据 倾向值匹配
下载PDF
西藏人口城镇化及其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卫华 张若冰 谭益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根据我国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在对西藏特殊地理条件下人口城镇化时空演化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近期生态足迹展开科学分析。在研究中,除了统计西藏人口城镇化率与城镇就业率以外,还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人均消费量等计算出2019年... 根据我国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在对西藏特殊地理条件下人口城镇化时空演化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近期生态足迹展开科学分析。在研究中,除了统计西藏人口城镇化率与城镇就业率以外,还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人均消费量等计算出2019年西藏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承载力,以反映现有人口城镇化趋势下的西藏生态足迹水平。结果显示:西藏的林地、草地、水域等产生生态盈余,尚能支撑西藏人口的进一步成长;同时,西藏城镇吸纳人口就业能力不足,加之耕地、能源化石用地和建筑用地等出现生态赤字,对西藏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制约。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生态足迹已由早期的生态盈余局面部分地转向生态赤字,相关部门对此应该保持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城镇 生态足迹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继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城镇 人口城镇
下载PDF
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欣然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第25期9-12,共4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总体及分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对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不同地区,同等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总体及分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对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不同地区,同等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下,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政府应当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建立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同时还需要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教育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人口城镇化水平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产业承接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动态关系计量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14
作者 项锦雯 袁宏伟 +2 位作者 雷蕾 陈笑雨 蔡俊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本文在2005—2019年产业承接区安徽省两时间序列变量(lnLU;lnLP)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VEC模型考察两变量长期变化对短期变化的调整力度,深入分析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反映两变量作用的全过程动态关系。结论显示:lnLU... 本文在2005—2019年产业承接区安徽省两时间序列变量(lnLU;lnLP)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VEC模型考察两变量长期变化对短期变化的调整力度,深入分析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反映两变量作用的全过程动态关系。结论显示:lnLU与lnPU是二阶单整序列;lnLU每上升1%将驱动lnPU上升0.897%;D(lnLU,2)与D(lnPU,2)分别以6%与307%的力度调整短期偏离到均衡状态;D(lnLU)的变动是D(lnPU)变动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得出安徽D(lnLU)对D(lnPU)的贡献相对较强(66.98%),而D(lnPU)对D(lnLU)的贡献相对较弱(33.65%)。基于结论的启示:分时序与空间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立综合性的官员考核制度,逆制政府土地外延式城镇化冲动;构建多元主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切实推进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 人口城镇 Grange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产业-人口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5
作者 吴小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90-196,共7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5—2019年旅游产业、人口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分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产业、人口城镇化和区...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5—2019年旅游产业、人口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分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产业、人口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不断上升,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其中甘肃省和河南省分别呈“低-低”和“高-高”的聚集模式。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人口城镇化子系统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相邻省份的正向影响大于本省域内的影响。基于此,为促进黄河流域形成系统、全面、协调的总体发展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旅游产业 人口城镇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
16
作者 杨翌 刘晓宁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第3期90-95,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陕西省各地市2013—2021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法得出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历年综合得分,并从序空间、相空间、实空间3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陕西省各地市2013—2021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法得出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历年综合得分,并从序空间、相空间、实空间3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质量发展 多指标面板数据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时空差异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小帆 付书科 卢丽文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95,共12页
通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采用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差异格局加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 通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采用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差异格局加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特征。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表现出较小的差异性,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圈和滇中城市圈表现出首位城市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城市圈内部的差异性较大的特征。第二,无论从常住人口看还是从户籍人口看,自2000年到2010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变小了,但是从各城市群分组的差异来看,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组间差异显著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组间差异,表明人口有由西部向东部单向集聚的趋势。第三,从LISA集聚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在长江经济带的东部形成了城镇化水平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在长江经济带的西部(西南部)形成了"低低"集聚类型区,同时2010年的集聚度要比2000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户籍人口城镇 常住人口城镇 时空差异格局
下载PDF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向明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2期19-24,51,共7页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总是同步进行的。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有一段时期也大致是这样,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进程之间往...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总是同步进行的。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有一段时期也大致是这样,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进程之间往往显得关系不密切。因素之一是城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既影响城镇吸收乡村人口的数量,又增大了总人口的基数,从而影响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素之二是非经济性人口移动影响了人口城镇化的正常行程。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工业和其他建设陷于停滞和萎缩状态,阻碍了乡村人口向城镇的正常转移,加上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人口城镇化进程不能不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总的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人口迁移 人口城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乡村人口 现代化过程 城市工业 人口移动 正常情况 人口城镇化水平
下载PDF
地方政府行为与双重人口城镇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祥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103,共8页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著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人口城镇 常住人口城镇 地方政府 府际竞争
下载PDF
衡阳人口城镇化的途径与体制机制构建
20
作者 肖望喜 张彩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着重解开人口"城市内部二元"及"城乡二元"结构。当前,衡阳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明确衡阳人口城镇化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分析衡阳人口城镇化的途径,探讨衡阳...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着重解开人口"城市内部二元"及"城乡二元"结构。当前,衡阳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明确衡阳人口城镇化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分析衡阳人口城镇化的途径,探讨衡阳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对衡阳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 人口城镇化途径 人口城镇化体制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