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划中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肖荣波 丁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8,共6页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以及城市交通、住宅、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与前提。传统的等值区域图法只能描述一个地区总体城市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反映城市内...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以及城市交通、住宅、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与前提。传统的等值区域图法只能描述一个地区总体城市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反映城市内部人口的实际分布。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23篇研究成果,将城市人口分布空间模拟方法总结为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内插法空间分布模型、地理因子相关性模型(包括光谱估算法、土地利用密度法、居住单元估算法、夜间灯光强度估算法、硬化地表估算法)3大类7种,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改进措施。人口空间分布模拟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有较大应用价值,重点讨论了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不同规划层面人口空间分布适用模拟技术。最后指出为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预测精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模拟将成为该领域研究趋势,以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模拟 遥感 精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振 雷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514,共9页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模拟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高分辨率白天城市人口分布模拟——以重庆市北碚城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海 田永中 王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9-1132,共4页
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及时、准确掌握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是解决城市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以北碚区为例,使用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适于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使用... 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及时、准确掌握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是解决城市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以北碚区为例,使用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适于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使用实地调查数据和解译成果,建立了白天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模型,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格网化处理,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城市人口密度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城市人口密度模拟 北碚区
下载PDF
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翀崎 李锋 +1 位作者 韩宝龙 陶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40-1748,共9页
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精确性和动态性,对科学指导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建立线性模型,探索了以往用行政区域为最小统计单元数据的模拟细化问题;然后通过引入可变参数构建了动态适应性... 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精确性和动态性,对科学指导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建立线性模型,探索了以往用行政区域为最小统计单元数据的模拟细化问题;然后通过引入可变参数构建了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在增强模型动态适应性的同时,将一级区划结果统一划分为生态管控区域、生态优先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4个区域。以广州市增城区为典型案例,通过改进的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运用GIS将增城区在两种情景下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区划结果符合当地发展特征,也为其他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划 人口密度模拟 夜间灯光数据 动态适应性 情景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