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粮关系的碧江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1
作者 杨力瑾 魏媛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在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加剧的形势下,研究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粮食总产量、人口、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资源承载人口指数模型对其人粮关系状况进行研究,... 在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加剧的形势下,研究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粮食总产量、人口、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资源承载人口指数模型对其人粮关系状况进行研究,并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1—2020年,碧江区的耕地面积呈较稳定趋势,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碧江区的可承载人口为25.59万人,人口承载力指数为1.728,人粮关系处于严重超载;预测结果表明,碧江区2025年、2030年可承载人口数分别为41.01万人和46.92万人,处于人口过载的状况,对比温饱型和小康型粮食标准,粮食缺口将达到12.32万t和15.33万t。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碧江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粮关系 耕地资源人口承载 灰色预测系统 碧江区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资源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永江 李学仁 徐传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2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型,并对本省不同投入水平下的土地潜力和不同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人口承载力系统 土地潜力 土地人口承载 河南省 系统动力学 土地生产潜力 承载潜力 承载 投入水平 动态模型
下载PDF
基于背景值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中的应用——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春燕 董晓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5,共9页
分析了河西走廊各区县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地人口现实承载力.利用背景值修正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2015-2024年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地人口预期承载力.利用土地承载潜力模型分析了河西走廊各区县的... 分析了河西走廊各区县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地人口现实承载力.利用背景值修正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2015-2024年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地人口预期承载力.利用土地承载潜力模型分析了河西走廊各区县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土地生产潜力较大,人口承载力水平普遍较高,生态环境压力和科学技术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预测结果,到2024年除嘉峪关市和敦煌市还处于人口超载状态外,其他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大幅增加,土地人口承载力盈余地区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人口承载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灰色预测模型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青海省人口承载力的地区分布与地理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鹏 张志良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3-27,共5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人口承载力的大小及分布深受其自然条件的影响,全省面积72.12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人口仅434万人,居全国第29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人,...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人口承载力的大小及分布深受其自然条件的影响,全省面积72.12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人口仅434万人,居全国第29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人,是我国一个较为典型的人口稀疏省份。通过对青海省人口承载力及其地区分布的定量系统研究,可使我们从青海省人口承载各潜力区承载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其自然地理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任何地区的人口承载力都有其独特存在的客观基础,这项研究的成果对中国东部向西部移民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承载 青海 自然地理背景 地区分布 潜力区 移民 人口承载潜力 东部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 平方
下载PDF
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幸强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
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经济人口承载力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范畴,在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尤其值得研究。通过对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的思考,提出两个相关的新参数:经济人口承载率和经济就业承载率。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视角... 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经济人口承载力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范畴,在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尤其值得研究。通过对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的思考,提出两个相关的新参数:经济人口承载率和经济就业承载率。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审视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二,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工具方法含指标分析、计量经济分析、软科学方法,方法选择是无界的。第三,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应重视以系统视角看问题,重视社会学的研究思想,拓展方法思考的空间。经济人口承载率、经济就业承载率两个新参数的确定,有助于经济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经济人口承载 经济人口承载 经济就业承载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态人口承载能力模型研究
6
作者 韦佳园 蒋御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15-4318,共4页
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承载能力一直是研究热点。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系统本身的演变,给出了人口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框架。考虑人的多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参照小康科学指标体... 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承载能力一直是研究热点。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系统本身的演变,给出了人口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框架。考虑人的多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参照小康科学指标体系和人文发展报告,给出综合评价框架中各个信息的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开放区域动态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以及使用模型进行人口预测的框架。最后以上海为例,用主成分分析法给出了简化模型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框架 人口承载能力 主成分分析 模型研究
下载PDF
经济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7
作者 伍薇 《当代经济》 2018年第10期24-26,共3页
科学预测人口承载力对社会和谐发展、经济良好增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状况进行了测算、对比及预测。研究表明,该市经济人口已经超载,并将在预测年度区间维持超载状况。由是,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该市社会经济... 科学预测人口承载力对社会和谐发展、经济良好增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状况进行了测算、对比及预测。研究表明,该市经济人口已经超载,并将在预测年度区间维持超载状况。由是,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该市社会经济与人口水平的和谐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口承载 经济人口承载 灰色模型 绵阳市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以向家坝库区为例 被引量:41
8
作者 熊利亚 夏朝宗 +1 位作者 刘喜云 常斌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8,T003,共10页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本文还建立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潜力递减法 ,进行以村级为单位的耕地粮食综合村尺度的近期和远景 (2 0 12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提出与当地农业发展相一致的整个研究区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与其它耕作方式相比 ,复种耕种可获得更大的人口承载量 ;库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 ,而且未来库区土地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通过改良品种、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RS GIS 人口承载 向家坝库区 耕地 土地承载
下载PDF
福建省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力及人口承载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惠 蔡文华 +2 位作者 张春桂 林添忠 张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7,共6页
文章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 ,计算全省 2 9个代表站水稻、小麦、甘薯 3种作物光温、气候及气候 -土壤生产力 ;将福建分成 6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 ;根据对未来 2 0 1 0年及 2 0 5 0年人口、耕地的动态预测 ,计算各农业区农田的人口承... 文章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 ,计算全省 2 9个代表站水稻、小麦、甘薯 3种作物光温、气候及气候 -土壤生产力 ;将福建分成 6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 ;根据对未来 2 0 1 0年及 2 0 5 0年人口、耕地的动态预测 ,计算各农业区农田的人口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目前、2 0 1 0年、2 0 5 0年人口分别为 32 6 1×1 0 4人、370 8× 1 0 4人、4 1 6 8× 1 0 4人 ,人均占有粮食分别为 31 1 2kg·a- 1 、30 9 2kg·a- 1 、32 6 3kg·a- 1 ,不足低消费水平 4 0 0kg·a- 1 ,若增加农业投入 ,未来的粮食能达到理想产量水平。为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明确农业投入方向和协调粮食需求平衡 ,提出对策及建议 :①建设旱涝保收田 ;②合理调整粮食布局 ,挖掘生物学产量潜力 ;③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作物高产 ;④改良品种 ;⑤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 ,控制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气候-土壤生 人口承载 福建 资源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哈斯巴根 李百岁 +1 位作者 宝音 乌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即到2020年呼和浩特市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为310万人,货币型人口承载力为1723万人,综合人口承载力为1000万人口,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多出食物型人口承载力5.56倍,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对综合人口承载力的贡献远超过了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动力学模型 呼和浩特
下载PDF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燕 陈影 +3 位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周亚鹏 许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和人口发展方程模型为人口预测方法,以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手段,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2010年与2020年耕地生产能力分别为256826.96t和299631.45t,均可满足该县温饱型、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分别超载22837人和56617人。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测算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是一种较科学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核算 耕地人口承载 卢龙县
下载PDF
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志英 梁彦庆 +1 位作者 葛京凤 张亚卿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 河北省
下载PDF
大城市的人口只能主要靠行政手段调控吗?——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源昆 王大伟 +1 位作者 刘洁 苏杨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60,共9页
中国的大城市,大多数患上了城市病且日趋严重。这些城市是"人满为患"吗?只能靠行政手段调控人口吗?本文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回答了这些问题,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 中国的大城市,大多数患上了城市病且日趋严重。这些城市是"人满为患"吗?只能靠行政手段调控人口吗?本文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回答了这些问题,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只有经济因素才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然后基于生产函数将这一观点进行了数理表达并代入北京的数据进行了论证。以这些分析为据,认为主要用行政手段调控人口是不合理的,中国大城市的城市病的直接成因不是人满为患而是"人挤为患"的情况下政策失当,正确的调控方法应该是以业控人、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调控 人口承载 经济因素 行政调控
下载PDF
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与人口产业结构研究——以辽河源头区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宪恩 温鑫 +1 位作者 蔡飞飞 段海燕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7,共7页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治污政策偏好决策方案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的最佳发展方案;该方案下辽河源头区2020年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为550.32万人,人口承载指数为0.90,规划目标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可承载从业人口规模为302.68万人,人口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9∶37调整到24∶25∶51,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将初见端倪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人口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人口承载 人口产业结构 多目标优化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洁 苏杨 魏方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156,共10页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由此利用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城市群建设,疏散中心城区的功能,促使产业集聚与人口聚集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口承载 超大城市 人口规模调控
下载PDF
基于人粮关系的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谢平 文倩 +1 位作者 孙水娟 杨柳青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295,共4页
从人粮关系角度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对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研究了湖南省2000—2008年耕地资源的人粮关系状况,... 从人粮关系角度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对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研究了湖南省2000—2008年耕地资源的人粮关系状况,结果如下:(1)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湖南省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7 423.38万人,人口承载力指数为0.922,人粮关系基本平衡,但人粮关系状况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2)湖南省中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区域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2000—2004年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之后则逐年上升。(3)中北部人粮关系2004年后由盈余状态转为富裕状态,西部一直处于超载和临界超载的边缘,南部则多为盈余状态。表明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地区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今后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实现区域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粮关系 耕地资源人口承载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耕地资源的甘肃省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俊菊 石培基 +1 位作者 王静爱 乔汝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耕地资源现状承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不同时期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人均粮食400kg计算,甘肃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载352.88万人、213.91万人、10.05万人;如果按人均粮食450kg计算,甘肃省2...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耕地资源现状承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不同时期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人均粮食400kg计算,甘肃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载352.88万人、213.91万人、10.05万人;如果按人均粮食450kg计算,甘肃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载623.24万人、514.97万人、345.31万人。不同类型生态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人口承载潜力
下载PDF
城市人口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利华 陈钢 +1 位作者 徐晓新 刘会武 《管理评论》 CSSCI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对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传统上以粮食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并不适合单一城市(城区)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本文构建以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为中心的城市承载力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基于水资源和... 对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传统上以粮食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并不适合单一城市(城区)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本文构建以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为中心的城市承载力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城市承载力进行了案例研究,测算了海淀区未来的城市人口承载力,为海淀区通过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来提升城市人口承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城市(城区)进行人口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承载 可持续发展 案例研究
下载PDF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冯年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非线性科学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1 位作者 常庆瑞 杨勤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141,共7页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包括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开发滩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 土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 限制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