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7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人口民族构成的变迁
1
作者 B.N.科兹洛夫 邴璐 《西北人口》 1986年第4期59-64,共6页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最近几次的统计资料表明,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既有象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人口在千百万以上的大民族,也有象涅吉达尔、犹加吉尔等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民族。苏联以民族为标准,建立了15个加盟...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最近几次的统计资料表明,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既有象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人口在千百万以上的大民族,也有象涅吉达尔、犹加吉尔等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民族。苏联以民族为标准,建立了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区和10个自治州、这些地区包括了世居苏联的大部分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人口民族构成 人口普查资料 死亡率 苏联 俄罗斯族 乌克兰 出生率 民族同化 乌兹别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南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征、利益机制及影响研究——以建水县“羊街现象”为例
2
作者 周俊华 张锐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施行推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应的增长不断拉升产业聚集地的用工需求,从而吸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产业聚集地流动,形成了农村人口“乡—...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施行推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应的增长不断拉升产业聚集地的用工需求,从而吸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产业聚集地流动,形成了农村人口“乡—乡”流动的现象。滇南“羊街现象”是这种现象的典型案例,研究羊街流动人口的特征、利益机制及影响,可以揭示和阐释乡村产业振兴下多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的底层逻辑:土地流转政策助推农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吸附流动人口,利益机制稳定流动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 利益机制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保持型双语教育兴起的归因分析——以裕固族聚居区为例
3
作者 巴战龙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育系统外部主要原因有本族语言及传统文化趋于濒危和族群性的焦虑加剧,以及可供社会行动者选择的实践策略空间在相关政策叠加实施的背景中生成和拓展;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原因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蓬勃兴起和民族文化精英的强力推动。从当下中国的经验事实和情境分析来看,“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可以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定位和主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4
作者 刘金华 王棫冰 徐典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 定居意愿 发生比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下载PDF
1990年以来我国分民族省内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
5
作者 段成荣 闵欣伟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本文利用1990年至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梳理了我国分民族省内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省内流动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省内流动儿童和流动老人有所增加,人力资源禀赋不断加强。多数民族省内乡—城... 本文利用1990年至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梳理了我国分民族省内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省内流动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省内流动儿童和流动老人有所增加,人力资源禀赋不断加强。多数民族省内乡—城和省内城—城流动比例明显上升,流动原因整体趋于发展型,流动时间呈现中、长期化态势。分民族省内和跨省人口流动存在多方面差异,对此应创建优化更富有针对性的流动人口服务与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效率,进而为民族互嵌格局的形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内人口流动 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人口学特征 流动特征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日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朱明 苏晗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166,共12页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位受访者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结论/发现]族群特质作为先赋性限制因素,通过对原先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依附制约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动机和信息源选择。场域重构作为自致性转变因素,会逐渐转换EMSP在新信息环境中日常信息搜寻的空间感知动机和场景识别路径。社会融入作为调节性因素,在减少族群特质对EMSP日常信息搜寻限制的同时,能够提升场域重构对其日常信息搜寻的转变。[创新/价值]相较于以往“新市民”研究更多关注“市民化”和“城镇化”为中心的社会融合过程中的情境性因素,研究进一步从空间转换视角来揭示易地扶贫搬迁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人口较少民族 日常信息搜寻 新市民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中抗逆力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模型——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古典史诗为基础的研究
7
作者 郭芮彤 郭子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课题组采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编码策略,聚焦中华民族如何应对生存逆境的早期文化遗产,对八个较少人口民族13部古典史诗进行抗逆力因素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对逆境、危机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 课题组采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编码策略,聚焦中华民族如何应对生存逆境的早期文化遗产,对八个较少人口民族13部古典史诗进行抗逆力因素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对逆境、危机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的抗逆力因素,呈现出具有整体观与系统观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模型。其中,自然、社会、文化系统间跨生态互动(如向动植物学习、与其互惠;统一领导、族际互助、族内合作;维持民族同宗等信念)是最为显著的抗逆力因素集合。这与中国神话的内容要素、当代抗逆力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抗逆力因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个体与集体抗逆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古典史诗 内容分析 抗逆力 生态模型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虎 张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研究主题创新性不足、优秀民族志成果偏少等问题。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该主题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视域,加强田野调查,丰富个案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CITESPACE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正式签署《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合作协议》
9
《图书馆界》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1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 2024年1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隋青出席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秦小燕参加了启动仪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人口较少民族 国家图书馆 省级图书馆 口头传统 全国政协 典藏 副部长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人口较少民族村寨人资开发路径探索
10
作者 龚雨璇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当地居民及村干部进行访谈,并将其整理为文字材料,指出目前人口较少民族村寨里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困境,基于此,对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当地居民及村干部进行访谈,并将其整理为文字材料,指出目前人口较少民族村寨里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困境,基于此,对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希望能给德宏州人口较少民族村寨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口较少民族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京举办
11
作者 《中华手工》 2024年第3期14-14,共1页
1月25日,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 1月25日,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共同启动项目,标志着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资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口头传统 省级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展示活动 全国政协 典藏 展演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通径分析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马子媛 崔秀芸 +5 位作者 马亦晨 李婧宜 江靖雯 张嘉文 罗晓蕾 韩雪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Amos24.0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不健康者336人(12.1%),社会融合较差者1031人(37.2%),接受健康教育较差1563人(56.4%),有慢性病者534人(19.4%);健康与不健康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病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较差、接受健康教育较差、有慢性病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P<0.05);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情况、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分位点均对健康状况产生了影响(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社会融合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产生作用,流动时间、流动原因对健康状况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结论:关注流动时间及原因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多措并举提高其社会融合,以减少身心问题产生,使其更好融入流入地;关注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情况,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培育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的社会心态: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刘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具备根基性的重要意义。由于“融入”“交融”“流动”“安定”等客观问题存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存在理论特殊性和实践难点,呼唤夯实“三交”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具备根基性的重要意义。由于“融入”“交融”“流动”“安定”等客观问题存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存在理论特殊性和实践难点,呼唤夯实“三交”社会心态这一政治心理基石。这种社会心态包括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线上社会心态、线下社会心态,本地居民的线上社会心态、线下社会心态四个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挑战,仍应精准施策,在城市民族工作中走心、用心、交心,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族群众、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民族工作 交往交流交融 社会心态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通婚观念转型与城市融入研究
14
作者 王艳 田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通婚观念转型以个体的观念变化串联起社会生活、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不仅与城市融入存在多重关联,还进一步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基于当下社会高流动性、异质性、现代化的特质,着眼于流动中个体的“再社会化”,呈现新生... 通婚观念转型以个体的观念变化串联起社会生活、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不仅与城市融入存在多重关联,还进一步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基于当下社会高流动性、异质性、现代化的特质,着眼于流动中个体的“再社会化”,呈现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通婚观念转型的背景与特征,探讨通婚观念转型与城市融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流动人口增长、个体需求、思想转型、族际接触增多等背景下,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通婚观念开始转型,呈现出“以情感体验为先的综合考量,现代通婚观念开始凸显”“‘保守’与‘开放’的此消彼长,通婚半径持续扩大”等特点,与城市融入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通婚观念 城市融入
下载PDF
各民族人口共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成荣 梅自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8,共12页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当前各民族人口共同迈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本文主要采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民族人口资料信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口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呈现出的规模变动...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当前各民族人口共同迈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本文主要采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民族人口资料信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口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呈现出的规模变动、水平变动、结构变动和公平变迁。我国各民族人口教育取得瞩目成就:建成人口规模巨大的教育体系,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性别教育差距缩小,教育水平提升由初等教育的高贡献度向高等教育的高贡献度转变,教育公平逐步得以实现。在各民族人口共同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聚焦于解决民族间、民族内和中华民族与其他教育发达体之间的差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人口 教育现代化 教育成就 教育挑战 规模与质量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分布的新态势——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解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世英 李京洮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共19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中国内地...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中国内地人口增幅(5.77%)的2.07倍,这个比值仅低于大量更改民族身份的1982—1990年。主要原因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少数民族登记人口低于真实值。2020年人口普查采用了身份证登记措施,加上国家开展精准脱贫工程的原因,使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另外,当前逐步增长的各民族族际通婚率使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改变。2010年全国有5个县级行政区划没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达到全部县级行政区划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民族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高,6个民族有所减少。研究构造了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指标,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省级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为38.25%,县级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为60.34%,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3.59个百分点、2.87个百分点。在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方面,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率达到26.90%,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到11596人。人口流动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从传统聚居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扩散,最终影响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格局,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人口 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 人口普查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数字赋能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善洁 朱翃 +1 位作者 孟蕴格 路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梳理了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并从数字赋能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梳理了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并从数字赋能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整合、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播与利用、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人口较少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近30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进锋 瞿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个人福祉。为梳理1993-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的研究状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相关发文量、作者以及机构合作、...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个人福祉。为梳理1993-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的研究状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相关发文量、作者以及机构合作、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受国家政策影响形成几个发文高峰;相关研究领域不断细化;核心作者主要有汤夺先、李吉和、林均昌、马伟华与郑信哲等研究者;高产机构中高校占绝大部分。未来该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学科研究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回流,微观维度铸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推动该研究领域的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9
作者 高向东 邵文豪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6-167,共12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多以务工和经商为目的流入城市,其面临的文化环境相对更为陌生;高昂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其定居意愿;法制、干部队伍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制约着其城市融入。研究建议通过做好社会支持与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培训引导、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改善舆论宣传等对策,提高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与模式研究——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忠鹏 段成荣 盛丹阳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4,共15页
人口大流动、大融居时代背景下,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不断深化,为促进各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给全面深化认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规律提出了新要求。基于1953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通... 人口大流动、大融居时代背景下,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不断深化,为促进各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给全面深化认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规律提出了新要求。基于1953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通过计算群内接触指数、人口区位熵、人口再分布指数等指标,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地区偏好、动态变化三个维度,全面分析我国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及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各民族人口群内接触指数呈下降态势,族际接触互嵌程度强化、分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人口空间扩散地区偏好存在明显差异,地区偏好具有距离邻近与经济吸引的双重效应特征;各民族人口再分布仍然保持活跃,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仍处重要调整期。基于此,文章认为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再构为当前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已有研究仍然忽视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族际差异性,忽略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对非传统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关注明显不够。未来应从动态差异视角出发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从民族互嵌高度出发重新审视我国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从民族工作需求出发从容应对我国民族人口格局变迁与挑战,从而优化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构建民族互嵌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人口 空间分布 变迁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