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流失地区就地城镇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典型县域为例
1
作者 彭航 杨春 +2 位作者 赖文韬 谭少华 杨小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探讨人口流失地区的就地城镇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以四川省7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范围,以典型个例——岳池县的留守农民调查数据为支撑,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从个人... 探讨人口流失地区的就地城镇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以四川省7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范围,以典型个例——岳池县的留守农民调查数据为支撑,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从个人、家庭、生产生活、养老和教育4个层次分析留守农民的不同居住地域迁移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与其他地区不同,人口流失地区城镇化在空间-经济-人口3个层面分异明显,近40%的留守农民有城镇化倾向,迁移意愿和偏好强度依次为县城>大城市>地级市>小城镇;二、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呈现“轻生产、重生活”特征,即不以收入、就业为首要导向,而是将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视为就地城镇化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基于此提出构建完善的城乡教育与养老服务体系,并积极探索内生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人口流失地区 县域 城镇化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格局的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泽宁 高晓路 +1 位作者 吴丹贤 廖柳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9-1270,共12页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人口流出地的人口质量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运用IPF等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2294个县域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口的教育年限进行了估算,并基于...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人口流出地的人口质量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运用IPF等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2294个县域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口的教育年限进行了估算,并基于区域人力资源的定量测算,对2000-2010年之间全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空间格局的相对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0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减少了3.0%,人力资源总量的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地域差异主要体现为东西差异和省际差异,空间集聚态势显著但均衡性增加;②人均人力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10 a间提升了17.4%,县域单元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对减少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地级市市辖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则有所增加,人均人力资源下降的地区超过50%;③根据人力资源总量和人均人力资源的变化,县域单元存在同步增加、同步减少、质增量减、质减量增4种类型,2000-2010年间,平原县和丘陵县、粮食主产区、贫困县的人力资源变化需格外重视。平原和丘陵地区同步减少型县域单元的比例均超过40%;粮食主产区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优势明显,但人均人力资源下降的比例高达64.6%;贫困县同步增加型地区的比例达到43.9%,但人力资源水平仍然与非贫困县有一定差距。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遏制平原县、丘陵县和粮食主产区人力资源质量下降,提升贫困县人力资源总体水平是当前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力资源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口流失地区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