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主义视角下意大利贩运人口犯罪规制的历史演进
1
作者 刘柯铭 《犯罪研究》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当代贩运人口犯罪随着商事交易的发展、国家以及各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愈演愈烈。为维持正常生计,参与人口贩运犯罪的主体逐渐增加,危及了当今以人权保障为根本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作为贩运人口的“重灾区”,意大利积极顺应国... 当代贩运人口犯罪随着商事交易的发展、国家以及各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愈演愈烈。为维持正常生计,参与人口贩运犯罪的主体逐渐增加,危及了当今以人权保障为根本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作为贩运人口的“重灾区”,意大利积极顺应国际社会对贩运人口犯罪的打击趋势不断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协调宪法与刑法的价值立场达到打击犯罪的惩治效果;加大刑罚的威慑力度达到阻却犯罪发生的预防效果;内化人道主义理念达到对受害者的保障效果。打击贩运人口犯罪法律制度的发展既彰显了惩治犯罪、预防犯罪以及保障人权三要素的重要性,又表明了刑法的最终目的及其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运人口犯罪 功能主义 人权保障
下载PDF
奥运安全与流动人口犯罪——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趋势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征军 颜九红 陈心歌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预断 ,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 ,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 ,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 ,我们应冷静对待 ,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 ;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
关键词 奥运安全 流动人口犯罪 流动人口犯罪的控制策略
下载PDF
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变化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应立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一.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司法实践中及理论研究上流动人口犯罪、外来人口犯罪、流窜犯罪,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前两者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但流动人口反映人口是动态的、人口是流动状态的,流动人口犯罪是指人员在流动过程中犯罪,... 一.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司法实践中及理论研究上流动人口犯罪、外来人口犯罪、流窜犯罪,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前两者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但流动人口反映人口是动态的、人口是流动状态的,流动人口犯罪是指人员在流动过程中犯罪,而外来人口则是静态的是相对于本地人口而言的,外来人口犯罪是指犯罪的人员是从外来的(外地人);流窜犯罪是指犯罪人跨县区的连续作案,或在居住地犯罪后逃跑到外县市继续作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外来人口犯罪 控制 流窜犯罪 司法实践 人口 外地人 犯罪
下载PDF
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犯罪——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志华 周长康 孙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121,123,共5页
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流动人口犯罪的严重性,影响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究其原因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滞后,引发了众多矛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引导流动人口巨大能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农村... 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流动人口犯罪的严重性,影响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究其原因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滞后,引发了众多矛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引导流动人口巨大能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新农村建设 流动人口犯罪 预防
下载PDF
流动人口犯罪:现状、原因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阳 刘德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基于经济目的和动因而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自然人所实施的刑事违法行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犯罪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团伙形式实施的犯罪增加等特点。应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成罪特点,制... 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基于经济目的和动因而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自然人所实施的刑事违法行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犯罪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团伙形式实施的犯罪增加等特点。应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成罪特点,制定有效的刑罚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定符合流动人口特质的流动人口劳务市场管理、安全保障等法律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正当权益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原因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流动人口犯罪人纳入城市社区矫正范围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颖 陈青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74-76,共3页
我国推出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逐渐推进并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关于社区矫正的概念和范围已基本达成共识,社区矫正的对象在试点工作中定为本社区的拥有城市户籍的相关人员,流动人口不包括在工作的范围之内。但从维护法... 我国推出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逐渐推进并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关于社区矫正的概念和范围已基本达成共识,社区矫正的对象在试点工作中定为本社区的拥有城市户籍的相关人员,流动人口不包括在工作的范围之内。但从维护法律公平的角度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农村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犯罪 城市社区 矫正范围 再社会化 转变观念 犯罪 试点工作 城市流动人口
下载PDF
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如 肖金军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章在剖析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特点(包括犯罪成员构成特点和犯罪成员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进行了结构分析。
关键词 南京市 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成员 犯罪原因 职业构成
下载PDF
论拐卖人口犯罪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星 吕珊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拐卖人口是一种极为恶劣的犯罪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拐卖人口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我们的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缺陷,没有很好地应对拐卖人口所表现出的新特点,使惩治这种犯罪行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应当... 拐卖人口是一种极为恶劣的犯罪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拐卖人口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我们的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缺陷,没有很好地应对拐卖人口所表现出的新特点,使惩治这种犯罪行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应当尽快完善立法,加强国际间刑事司法合作并加大普法力度,以期实现对拐卖人口犯罪的防控,求得社会的良性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人口犯罪 原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流动人口犯罪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方建中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132-134,共3页
随着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 ,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以浙江省的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为例证 ,分析了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并指出了防止及减少这一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外来流动人口 犯罪特征 犯罪原因 浙江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江菊 张道许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其间必然伴随着人口的转移。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加,致使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流动人口犯罪是经济原因、社会环境原因及文化冲...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其间必然伴随着人口的转移。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加,致使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流动人口犯罪是经济原因、社会环境原因及文化冲突等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点。基于此,完善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机制和加强流动人口犯罪的惩治机制是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犯罪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的流动人口犯罪预防 被引量:6
11
作者 单民 陈磊 《法治研究》 201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根源不在于惩罚之网疏或者力弱,而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落后。应当将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以及代际之间的显著差异纳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考量因素。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愿望和融入条件的强烈冲突、转型社会正... 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根源不在于惩罚之网疏或者力弱,而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落后。应当将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以及代际之间的显著差异纳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考量因素。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愿望和融入条件的强烈冲突、转型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不足、陌生社会非正式控制力量的弱化、流动人口聚居犯罪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的具体原因。应当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城市流动人口融入制度、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制度、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身份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排斥 代际差异犯罪预防
下载PDF
从社会支持网角度看流动人口犯罪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淑瑶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社会支持网能有效帮助弱势群体脱离困境,化解危机。流动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社会空间上的转变使其原来的个人社会支持网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而在移入地的政府支援力量未及时到场时,两种资源的缺失使得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突显。表现为,短期... 社会支持网能有效帮助弱势群体脱离困境,化解危机。流动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社会空间上的转变使其原来的个人社会支持网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而在移入地的政府支援力量未及时到场时,两种资源的缺失使得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突显。表现为,短期来京者犯罪率高、侵财性犯罪突出、团伙化犯罪倾向明显。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控制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城市政府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网 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类型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策略——基于“破窗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楼伯坤 满涛 《犯罪研究》 2013年第6期42-48,共7页
"破窗理论"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现象延伸发展的原因,主张以控制"犯罪场"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我国防控因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犯罪剧增现象,具有借鉴意义。"破窗理论"的应用,应当... "破窗理论"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现象延伸发展的原因,主张以控制"犯罪场"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我国防控因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犯罪剧增现象,具有借鉴意义。"破窗理论"的应用,应当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实国情出发,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宏观制度上"防破"和微观现象上"修窗"相呼应的防控体系,并使二者形成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理论 流动人口犯罪 防控体系 网格化管理
下载PDF
人文奥运与北京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九红 杨征军 陈心歌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41,共8页
人文奥运的北京 ,在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方面 ,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给予流动人口应有的尊重 ,将“严打”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 ,开展犯罪预测 ,建立犯罪预警机制。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人文奥运 刑事政策 北京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以人为本 紧密结合 “严打” 犯罪预测 预警机制
下载PDF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义平 熊允发 《西北人口》 1997年第4期42-43,45,共3页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根源与对策陈义平熊允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广州51062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3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其来势之猛、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根源与对策陈义平熊允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广州51062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3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其来势之猛、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稳定社会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流动人口管理 违法犯罪 预防和控制 社会治安 人口研究 流窜犯罪分子 现行犯罪 旅店业 根源与对策
下载PDF
从法治视角谈流动人口犯罪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叶 潘晶安 罗杰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3-9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法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政府管理者的不当行为等因素。对此,应...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法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政府管理者的不当行为等因素。对此,应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规范管理等入手,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控制 治安
下载PDF
试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十大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立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54-57,共4页
流动人口犯罪的十大特点:一、在违法犯罪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作案的内容多以杀人、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为主;三、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四、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流窜犯罪... 流动人口犯罪的十大特点:一、在违法犯罪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作案的内容多以杀人、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为主;三、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四、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流窜犯罪的趋势明显;五、力图谋求各种形式的掩护;六、犯罪目标相当随机、盲目;七、犯罪动机十分贪婪、低级;八、犯罪手段恶劣、凶残,而且往往不计后果;九、犯罪地点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十、犯罪成员的低龄化发展相当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调查 十大特点
下载PDF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根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贵忠 《西北人口》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叩开了紧闭多年的城市大门,数千万农村人口争先恐后地涌入,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以“民工潮”为标志的人口流动洪流。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二元社会的融合,但其负面...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叩开了紧闭多年的城市大门,数千万农村人口争先恐后地涌入,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以“民工潮”为标志的人口流动洪流。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二元社会的融合,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犯罪 城市外来人口 犯罪根源 外来农民 非正式组织 犯罪行为 城市治安管理 犯罪心理 法制教育 治理对策
下载PDF
论流动人口犯罪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应立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0-86,共7页
流动人口犯罪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左右我国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因素。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发展变化的特征,探求诱发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寻求抑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要任... 流动人口犯罪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左右我国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因素。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发展变化的特征,探求诱发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寻求抑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要任务。应该结合司法实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发展变化的特征、原因及控制对策作些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发展变化 特征 原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论西部大开发中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承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5,共6页
西部流动人口呈体力劳动者比例高、青壮年比例高、法盲比例高、知识文化水平低的“三高一低”特征。西部流动人口犯罪也具有经济犯罪集中、暴力犯罪突出、跨国犯罪猖獗、性犯罪频繁、法盲犯罪普遍的特点。预防和治理西部流动人口犯罪必... 西部流动人口呈体力劳动者比例高、青壮年比例高、法盲比例高、知识文化水平低的“三高一低”特征。西部流动人口犯罪也具有经济犯罪集中、暴力犯罪突出、跨国犯罪猖獗、性犯罪频繁、法盲犯罪普遍的特点。预防和治理西部流动人口犯罪必须根据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从制度建设、社会保障、法制宣传、警力及司法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国际司法协助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预防 综合治理 犯罪 流动人口 经济犯罪 暴力犯罪 跨国犯罪 西部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