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市区人口空间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大都市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规模急剧增加,资源消耗、环境容量占用、污染排放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引致交通拥挤、空间局促、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成为制约大都市区经... 大都市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规模急剧增加,资源消耗、环境容量占用、污染排放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引致交通拥挤、空间局促、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成为制约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人口总量控制和区域调控政策,目的在于协调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借鉴地理学传统分区方法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要素,从人居环境的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构建人口空间布局适宜性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单元划分、指标赋值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并采用修正矩阵向量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人口布局适宜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同比例关联法构建了人口总量指标空间配置优化模型。最后,以无锡市区为例对分区方法和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环境容量趋于饱和,需要疏解人口;外围的新城和开发区所在区域,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布局适宜性也较好,是未来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望虞河、直湖港沿线等生态敏感区、机场周边等地区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布局,需要控制甚至迁出区内人口。在此基础上提出无锡市区人口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期为制定差别化的人口引导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配置 优化方法 大都市区 无锡市区
原文传递
承载力评估在区域人口配置中的应用:以常州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爽 王丹 +2 位作者 李广宇 刘登娥 吴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3-490,共8页
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性出发,集成GIS空间评价技术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确定城市区域适度总人口规模和各分区人口数量,提出人口分区定量配置新思路和技术集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300万人口城市——常州.结果表明:通过构建... 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性出发,集成GIS空间评价技术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确定城市区域适度总人口规模和各分区人口数量,提出人口分区定量配置新思路和技术集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300万人口城市——常州.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常州市区人口、经济、土地与环境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情景模拟分析,在同时满足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求下,常州市区远景(2050年)总人口约400万;基于城市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进行常州市区总人口的空间配置,将形成240万人的主城及5个15~40万人新城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国土开发管理中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人口空间配置 系统动力学 常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