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九省(区)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燕宇 姜红如 +4 位作者 张兵 王惠君 王志宏 王柳森 贾小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发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肥胖 人口经济因素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九省(区)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春雷 王柳森 +4 位作者 王惠君 王志宏 张继国 苏畅 张兵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九省18岁及以上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血样检测数据、人口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及以上农民共2 001人... 目的:分析我国九省18岁及以上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血样检测数据、人口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及以上农民共2 00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定义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2RFs)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2009年我国九省(区)农民中,中心型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39. 8%、36. 8%、21. 8%、22. 1%和27.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血压升高[OR=0. 74,95%CI (0. 60,0. 90)]、血糖升高[OR=0. 68,95%CI (0. 54,0. 85)]和甘油三酯升高[OR=0. 77,95%CI (0. 62,0. 96)]的危险性低于男性,中心型肥胖[OR=6. 25,95%CI (4. 74,8. 24)]和HDL-C降低[OR=4. 49,95%CI (3. 45,5. 84)]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年龄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trend <0. 05)。南部地区的农民患血压升高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北部地区农民,但血糖升高的危险性高于北部地区农民。未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社区城市化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结论:我国九省中约有2/3的农民至少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一半的农民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从公共卫生防控的角度,应根据农民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性别、年龄及区域性流行特征,发现相应的高危人群,优先采取精准化的一级预防营养干预措施,重视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聚集性 人口经济因素
下载PDF
中国15省份18~59岁成年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志宏 张兵 +2 位作者 王惠君 王柳森 丁钢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体格测量、血样检测及人口经济特征数据的5456名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体格测量、血样检测及人口经济特征数据的5456名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同时存在≥2个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2015年我国15省份约有80.8%的成年人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54.0%的成年人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分布与主要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成年女性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危险性高于成年男性,而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G升高的危险性低于男性。45~59岁成年人除HDL.C降低外的4项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均高于18~44岁组。东部地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仅有〈20%的18。59岁成年人不存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有≥2种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优先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人口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变化情况及其人口经济学影响
4
作者 王志如 贾小芳 +4 位作者 李惟怡 王惠君 张兵 丁钢强 王志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55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变化情况及其人口经济学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未患阿尔兹海默病、参与两轮调查、具有完整的... 目的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55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变化情况及其人口经济学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未患阿尔兹海默病、参与两轮调查、具有完整的基线人口经济学数据及两轮认知功能数据者4687人,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人口经济学因素对MCI的影响。结果2018年和2020年中国四省≥55岁未患阿尔兹海默病人群MCI检出率分别为48.56%和42.56%。基线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on,NC)者MCI发生率为30.11%,基线MCI者逆转率为44.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家庭人均月收入降低,MCI发生风险增加,MCI逆转可能性减小。在基线NC人群中,初中及以上组发生MCI的风险比文盲组低35%(RR=0.65,95%CI 0.53~0.80);居住在农村者MCI发生风险较城市居民低(RR=0.56,95%CI 0.49~0.65);有慢性病史者发生MCI风险是无慢性病史者的1.17倍(95%CI 1.03~1.32)。在基线MCI人群中,随文化程度提升,MCI逆转可能性增加;有工作者MCI逆转可能性是无工作者的1.04倍(95%CI 1.00~1.08)。结论中国四省≥55岁人群MCI发生率和逆转率均较高。高龄、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55岁人群 人口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2018年中国四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流行特征
5
作者 刘梦冉 焦莹莹 +5 位作者 张思婷 黄绯绯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丁钢强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9,共8页
目的 探讨中国四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32个社区2851名15~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社会... 目的 探讨中国四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32个社区2851名15~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社会经济因素、血生化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对肥胖、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升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升高、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趋势分析,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15~49岁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的为中心性肥胖(26.76%)、超重(22.41%)、中心性肥胖前期(17.47%)、HDL-C降低(15.36%)、TG升高(11.78%)、TC边缘升高(11.40%)、TG边缘升高(11.12%)、血压升高(9.71%)、高血压(9.12%)。不同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育龄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DL-C降低外,其余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5);随着文化程度提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P趋势<0.05)。多项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组发生各项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均高于15~29岁组,且在高血压、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中更为显著,分别为15~29岁组的8.51倍(95%CI 5.45~13.27)、3.14倍(95%CI 2.20~4.48)和2.66倍(95%CI 1.52~4.66)。高收入人群发生TC边缘升高、TC升高、LDL-C边缘升高的风险较高(OR=1.85,95%CI 1.44~2.38;OR=2.01,95%CI 1.25~3.22;OR=2.16, 95%CI 1.61~2.90),发生超重、血压升高的风险较低(OR=0.79,95%CI 0.64~0.98;OR=0.69,95%CI 0.50~0.9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发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较初中及以下者下降50%左右(OR=0.52,95%CI 0.35~0.78;OR=0.43,95%CI 0.27~0.67;OR=0.52,95%CI 0.28~0.96)。结论2018年中国四省15~49岁女性中心性肥胖、超重、中心性肥胖前期和HDL-C降低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较为严重。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女性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育龄女性 人口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9省(区)1991--2009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人变化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志宏 张兵 +6 位作者 王惠君 张继国 杜文雯 苏畅 张伋 姜红如 翟凤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3-868,共6页
目的分析1991-2009年中国9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入的变化及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以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中1259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SAS9.2统计软件分析连续3天24小... 目的分析1991-2009年中国9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入的变化及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以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中1259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SAS9.2统计软件分析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及人口经济因素等数据。结果调查人群蔬菜水果消费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浅色蔬菜消费率从94.4%增加至96.9%(χ2=11.6,P〈0.0001),深色蔬菜消费率从1991年的58.3%增加至82.4%(χ2=213.2,P〈0.01),水果消费率从12.6%增加至45.4%(χ2=571.2,P〈0.0001)。蔬菜总摄人量中位数从1991年的250.0g/d下降至2009年的225.8g/d(χ2=72.4,P〈0.0001),其中浅色蔬菜下降36.6g/d,深色蔬菜下降约40.0g/d(χ2=92.8,P〈0.0001),而水果摄人量增加50.0g/d(χ2=104.2,P〈0.01)。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蔬菜最低推荐摄人量(300g/d)的儿童比例从1991年的38.9%下降至2009年的26.8%,而满足该指南水果推荐量(200g/d)的比例从2.0%增加到13.9%;2009年深色蔬菜摄人占蔬菜总摄入量一半以上儿童的比例约为25.1%。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水果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1991--200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消费率呈增加趋势,但深色和浅色蔬菜摄人量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摄人不足。建议采用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增加蔬菜和新鲜水果的摄人量,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蔬菜和水果 儿童青少年 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15省(区、直辖市)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3 位作者 王惠君 张继国 杜文雯 王志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0期13-19,共7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 8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 8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摄入量并分析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结果:2015年我国老年人肉类消费率为81. 9%。男性、低年龄组、高收入水平、高学历、城市以及西部地区老年人消费率较高(P <0. 05)。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为78. 7g/d,其中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65. 6、13. 1g/d。畜肉摄入量占总肉类的86. 9%,猪肉摄入量占畜肉的86. 5%。分别有42. 1%和38. 2%的老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值,男性、高收入、西部地区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值的比例相对较高(P <0. 05)。结论:我国老年人肉类摄入呈两极分化、过量与不足共存的现象,只有20%的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适宜,但种类单一。在改善老年肉类摄入模式方面需要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的力度和相关福利政策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肉类消费 人口经济因素
下载PDF
中国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如 李惟怡 +6 位作者 姜红如 贾小芳 黄绯绯 胡霄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年的1747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腰围、... 目的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年的1747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腰围、中心性肥胖、TG升高、TC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经济学因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HDL-C降低、血压升高、TG升高、血糖升高、中心性肥胖、TC升高、LDL-C升高检出率分别为29.08%、15.28%、13.17%、13.05%、11.79%、7.33%、6.53%、5.15%。18.37%的儿童青少年中存在危险因素聚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腰围发生的风险高于男性(OR=1.67,95%CI:1.26~2.22),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低于男性(OR=0.69,95%CI:0.49~0.99;OR=0.72,95%CI:0.53~0.99);13~17岁年龄组高腰围、HDL-C降低、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高于7~岁年龄组(OR=2.24,95%CI:1.65~3.04;OR=1.59,95%CI:1.20~2.11;OR=1.75,95%CI:1.26~2.44),中心性肥胖风险低于7~岁年龄组(OR=0.54,95%CI:0.37~0.78);南方地区儿童青少年T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的风险高于北方(OR=1.88,95%CI:1.25~2.83;OR=1.61,95%CI:1.17~2.22;OR=1.55,95%CI:1.19~2.04),但是高腰围和中心性肥胖风险低于北方(OR=0.57,95%CI:0.43~0.75;OR=0.62,95%CI:0.42~0.90);农村儿童青少年HDL-C降低的风险高于城市(OR=1.36,95%CI:1.02~1.83)。随家庭人均月收入提高,BMI增加,多种危险因素风险升高。结论2018年我国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HDL-C降低、血压升高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较为严重,地区、家庭人均月收入、BMI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 人口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18~60岁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吕燕宇 姜红如 +7 位作者 张兵 王惠君 贾小芳 牛然 苏畅 张继国 黄绯绯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2,共6页
[背景]我国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关注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的]了解我国四省18~60岁职业人群的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神经系统... [背景]我国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关注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的]了解我国四省18~60岁职业人群的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选择人口经济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休闲性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和抑郁情绪筛查自评量表等数据完整的18~60岁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493人纳入研究。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13)和老年抑郁量表(GDS-30)分别判定18~54岁和55~60岁职业人群有无抑郁情绪,BDI-13总分≥5或GDS-30总分≥11时判定为有抑郁情绪。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同特征的分布差异以及不同特征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60人检出有抑郁情绪,检出率为4.6%,其中18~54岁和55~60岁的职业人群抑郁情绪检出人数分别为62和98人,检出率分别为2.1%和19.8%。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性别、吸烟以及睡眠时间的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45~60岁组的职业人群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18~34岁组的4.50倍(95%CI:2.87~7.0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2.60倍(95%CI:1.35~5.00);不吸烟的职业人群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低于吸烟者(OR=0.59,95%CI:0.38~0.92);睡眠时间不适宜(<8 h或>9 h)的职业人群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比适宜组(8~9 h)高(OR=1.70,95%CI:1.15~2.50)。[结论]我国四省18~60岁职业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相对较低,45岁及以上、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吸烟和睡眠时间不适宜的职业人群更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抑郁情绪 人口经济因素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十五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霄 姜红如 +6 位作者 张兵 王惠君 张继国 贾小芳 王柳森 李惟怡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3-838,共6页
[背景]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但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分析我国十五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检出状况和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5年"... [背景]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但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分析我国十五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检出状况和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28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该人群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HDL-C降低、TG升高、TC升高和LDL-C升高的检出率分别为20.94%、10.78%、8.75%、15.16%、6.56%、7.50%和6.33%,18.75%的儿童青少年存在≥2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东部地区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高于中部地区(P<0.05),东、西部地区TG升高、TC升高和LDL-C升高的检出率均高于中部地区(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之间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检出率均存在差异(P<0.05)。男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C升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逐渐增加(P趋势<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C升高的风险均低于男生(OR=0.60,95%CI:0.42~0.87;OR=0.63,95%CI:0.42~0.94;OR=0.64,95%CI:0.42~0.99);12~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风险比7~11岁组分别高61%和92%,但TC升高的风险较低(OR=0.60,95%CI:0.38~0.95);东部地区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风险比中部地区高57%;东、西部地区TG升高的风险分别是中部地区的2.94、3.21倍,TC升高的风险分别是其5.08、4.42倍,LDL-C升高的风险分别是其4.69、3.34倍;东部地区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较中部地区高(OR=1.94,95%CI:1.23~3.06)。[结论]2015年中国十五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中心性肥胖、HDL-C降低和血压升高的问题较为突出,男生、东部地区和12~17岁青少年检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 人口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