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方方 刘彦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人口非农化特征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相关性,宏观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农户兼业行为特征的重要外因;兼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优化了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结构,并推动农区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机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该类型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平原农区 人口非农化 耕地利用 方式 土地流转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农村人口非农化形式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国明 李瑞雪 +1 位作者 王介勇 黄善林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年第6期48-54,共7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形式多样,对农地流转具有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分析其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结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形式多样,对农地流转具有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分析其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升学、择业、参军、投亲几种完整型非农化形式对农地流转有促进作用,长期稳定的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发展;务工这种暂时型非农化对农地流转有促进作用,但短期的时断时续的农地流转不利于农业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发展;兼业这种不彻底的非农化对农地流转并无积极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抑制农地流转。最后,为促进二者良性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农化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非农化 农地流转 非农化形式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拉萨市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健坤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08-5209,5243,共3页
分析了1997~2008年拉萨市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状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探讨了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非农化趋势较为明显,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拉萨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协调系数均小于1,拉萨市目前的人... 分析了1997~2008年拉萨市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状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探讨了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非农化趋势较为明显,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拉萨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协调系数均小于1,拉萨市目前的人口非农化对耕地的影响并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耕地 驱动机制 拉萨市
下载PDF
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喜光 莫志愚 《南方人口》 1997年第2期48-52,共5页
我国城镇化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化和城镇化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 我国城镇化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化和城镇化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本文用广东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有关资料,对1990年“四普”以来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的特点 1.人口非农化速度加快,城镇化速度相对放慢 进入 90年代,广东经济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特别是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推动下,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了高速有效增长。1980~1990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而1990~1994年则达到了20.2%。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很快,三次产业比重由1990年有26.1:39.9:34.0转变为16.4:50.4:33.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的发展给人口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口非农化进程加快,人口城镇化也不断得到推进。199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1477.31万人,1995年增长至2035.37万人,增加了 55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同期由23.51%提高至 29.77%,上升了 6.26个百分点。1990~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6.62%,比80年代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人口非农化 广东人口 现状分析 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地区 经济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镇人口 城镇化模式
下载PDF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小城镇人口非农化关系研究--基于1995-2006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长青 钱文荣 翟印礼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5,共8页
文章利用1995~2006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总量和每镇平均量两个层次,测算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总量层次还是从镇... 文章利用1995~2006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总量和每镇平均量两个层次,测算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总量层次还是从镇均层次看,公共投资对非农人口贡献效率均呈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特点。从贡献弹性看,全国总量贡献弹性变化小于镇均贡献弹性,二者贡献弹性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当前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在中部地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人口非农化发展;西部地区通过撤乡并镇,扩大小城镇规模,以提高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缩小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基础设施 小城镇 农村城镇化 人口非农化 弹性
原文传递
论人口的非农化与妇女的生育水平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文耀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共5页
一般说来,妇女的生育水平与非农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行统一的生育政策的情况下,这种关系是否仍然存在?非农化是否仍然是制约妇女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生育水平 负相关关系 在业人口 平均活产子女数 育龄妇女 生育指标 城镇化 计划生育政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雅杰 马明 金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317-1323,共7页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 协调性 非均衡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辽宁小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与农业人口非农化
8
作者 李纯远 尹文耀 刘少刚 《农村经济与社会》 1989年第5期55-61,15,共8页
本文应用单元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辽宁小城镇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化与各种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辽宁农业人口非农化是在人口、劳动力增长过多过快、人均耕地资源和积累资金双重短缺、粮食生产发展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开始的。在... 本文应用单元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辽宁小城镇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化与各种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辽宁农业人口非农化是在人口、劳动力增长过多过快、人均耕地资源和积累资金双重短缺、粮食生产发展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开始的。在这种条件下,积极发展广义农业对农业人口非农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比商业饮食服务业对非农化具有更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任何一种产业单独对非农化的推动作用都是有限的,应该以各种形式的工业化和各种产业的相互配合来推动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农业劳动力 地区经济发展 小城镇 农业人口 农业总产值 耕地资源 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业 饮食服务业
原文传递
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耕地非农化有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欧小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怀化市为例,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现象;耕地非农化有着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耕地非农化有着复杂的社会制度因素。并力图为解决我国经... 以怀化市为例,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现象;耕地非农化有着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耕地非农化有着复杂的社会制度因素。并力图为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耕地非农化问题提供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承载能力 回归分析 数学模型 人口非农化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农村非农化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10
作者 姚旭文 姚旭辉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8年第9期35-36,共2页
我国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必定加速农村人口的非农化步伐。农村人口在非农化迁徙过程中,既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搞好城乡统筹,实施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中的以土地换保障的路径和制度性安排,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非农化人口 失地农民 农民工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人口转化与产业转化的均衡调整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4,共6页
本文从农村人口向非农城镇转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城镇非农产业的调整,指出非农产业和人口的调整是生态福利和经济收益两方面均衡的结果。本研究建立在一个差分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调整达到均衡的条件,印证了中国非农转化渐进式改革的... 本文从农村人口向非农城镇转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城镇非农产业的调整,指出非农产业和人口的调整是生态福利和经济收益两方面均衡的结果。本研究建立在一个差分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调整达到均衡的条件,印证了中国非农转化渐进式改革的正确性,并说明在这种渐进的灵活调整过程中暂住证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次,文章认为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充分考虑非农产业调整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基础,并对现行各种入户政策和暂住证政策从生态资源角度作出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非农产业调整 生态福利 经济收益 均衡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192,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 [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非农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非农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分布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度高值集聚区,极化效应明显:成都市、资阳市、眉山市、内江市为成渝城市群的极化中心,武汉市、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极化中心,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极化中心。下游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联动协调趋势不断增强,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中游地区人口非农化相对滞后是影响非农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人口非农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和产业非农化,是导致上游非农化协调度过低的直接原因。[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地理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决策行为是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要素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 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宁波市人口再生产现状及成因
13
作者 黄天元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0-33,39,共5页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大问题。本文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最新资料,全面分析了本市人口再生产的现状。在提出四个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一特证的原因。
关键词 人口再生产 人口素质 人口再生产类型 城镇化 人口非农化
下载PDF
推进西部农民的非农化进程 构筑解决西部人口问题的社会经济条件
14
作者 魏津生 《民主》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充分认识西部目前的人口问题对大开发的重要制约作用,必须努力通过“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来寻求解决西部人口问题的总体框架和政策措施,其中推进西部农民的非农化(包括城镇化)进程,乃是解决西部人口问题的最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充分认识西部目前的人口问题对大开发的重要制约作用,必须努力通过“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来寻求解决西部人口问题的总体框架和政策措施,其中推进西部农民的非农化(包括城镇化)进程,乃是解决西部人口问题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西部人口问题对大开发的制约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既是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长期演变所决定的,同时又是影响今后该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人口问题 社会经济条件 西部农民 西部农村 城镇化 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约作用 地区经济
原文传递
加速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根本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非凡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 是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大问题,也是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老问题,其根本症结,就是农村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增加收入。因此,解决“三农” 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积极实施小城镇...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 是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大问题,也是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老问题,其根本症结,就是农村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增加收入。因此,解决“三农” 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积极实施小城镇战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 农业人口非农化 农民收入 农业收入
下载PDF
临界最小努力模型及其扩展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文韬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9,共6页
最初的临界最小努力模型描述了在一定的转折点将农业剩余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所应付出的最小努力程度 ,对年度努力状况未加细致分析。为此 ,我们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得到计算年度努力程度的修正模型和扩展模型。我们利用原模型和... 最初的临界最小努力模型描述了在一定的转折点将农业剩余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所应付出的最小努力程度 ,对年度努力状况未加细致分析。为此 ,我们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得到计算年度努力程度的修正模型和扩展模型。我们利用原模型和修正模型及扩展模型对中国就业非农化年度努力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利用原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而利用修正模型和扩展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拟合较好 ,扩展模型尤为恰当。我们还将扩展模型用于研究第三产业化的努力程度 ,我们发现 ,在现有发展水平下中国的第三产业化实际上已经很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非农化 临界最小努力模型 修正模型 扩展模型
下载PDF
温州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启示
17
作者 欧兵 刘家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81,共3页
近来,不断有媒介报到温州人不谈下岗谈转岗的新型就业观念。其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饱经市场竞争风浪的结果。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温州极为普遍,是与温州模式自身特点与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温... 近来,不断有媒介报到温州人不谈下岗谈转岗的新型就业观念。其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饱经市场竞争风浪的结果。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温州极为普遍,是与温州模式自身特点与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温州模式的形成机制,对于探索我国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温州模式” 形成机制 再就业工程 温州地区 农村劳动力 户口制度 温州人 人口非农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影响农民工迁移选择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瑞英 《发展》 2006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村税费改革 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 人口非农化 农产品价格 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社会群体
下载PDF
治理“空心村”不能牺牲农民利益
19
作者 彭真怀 《农村工作通讯》 2013年第19期43-43,共1页
空心村是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村庄废弃和土地闲置浪费。全国空心村占地大约1.14亿亩,相当于5个北京市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治理空心村可以挖掘30%~40%的增地潜力。现在,每年有近1500万青壮年人口从农村转移,留... 空心村是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村庄废弃和土地闲置浪费。全国空心村占地大约1.14亿亩,相当于5个北京市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治理空心村可以挖掘30%~40%的增地潜力。现在,每年有近1500万青壮年人口从农村转移,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改革开放35年来,中央出台了15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解决“三农”问题。但客观情况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无一例外都是财政弱县和农民穷县。黑龙江省70个产粮大县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有21个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60个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农民利益 治理 人口非农化 “三农”问题 财政转移支付 产粮大县 财政收入
下载PDF
城乡隔离危机与小城镇建设
20
作者 谭大友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32-36,共5页
本文从长期的城乡隔离及其扩大的差距入手 ,进一步分析城乡隔离的弊端及其引发的深入发展的危机 ,文章最后指出克服危机的办法和措施在于 :大力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
关键词 城乡隔离 弊端 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 工业化建设 农村人口非农化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