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视角下的区域人口预估方法探究
1
作者 范靳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26期77-80,共4页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进行区域人口的测算与评估,文章尝试从地理空间视角,利用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与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分析,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与从业人员数...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进行区域人口的测算与评估,文章尝试从地理空间视角,利用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与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分析,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分析,完成相应的数值测算与评估。结果显示:居民受教育水平与夜光遥感卫星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在总量固定的情况下,研究区内受教育水平较高地区的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明显高于其他分类;从业人员的数量与夜光遥感卫星数据的DN属性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从业人员数量较多的区域对应的夜光遥感卫星数据DN属性值明显高于从业人员数量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估 空间误差模型 最小二乘法 地理视角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乡村振兴核心区人口预估及在干旱灾害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林镔雷 王磊斌 +7 位作者 林齐根 杨陈心怡 景丞 李瑷蔚 王雪晴 高淑媛 黄金龙 姜彤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根据IPCC提出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本文以中国14个乡村振兴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中国当前人口特征设定不同SSPs路径下本地化人口预估参数,采用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预估2020~2040年人口变化特征。结合SSPs-RCPs情景下多模式... 根据IPCC提出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本文以中国14个乡村振兴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中国当前人口特征设定不同SSPs路径下本地化人口预估参数,采用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预估2020~2040年人口变化特征。结合SSPs-RCPs情景下多模式的干旱评估结果,探讨未来乡村振兴核心区干旱暴露人口较基准期(1995~2014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中国乡村振兴核心区未来人口呈下降趋势,SSP2路径下人口保持稳定,SSP3路径下人口持续增长,各路径下2040年达到2.30×10^(9)~2.66×10^(9)人,且占全国比重16.7%~18.1%。(2)年龄结构上,SSP1、SSP4和SSP5路径下2040年的老龄人口比重大,新生人数极少,可能存在老龄化问题;SSP2路径下年龄结构相对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高,劳动人口相对较多。(3)2020~2040年,除SSP3-7.0情景外,其他情景下年平均干旱灾害频次和年平均干旱灾害暴露人口较基准期均呈增加趋势。各SSPs-RCPs情景下干旱灾害暴露人口变化的空间格局较一致,超过60%的区域较基准期呈增加趋势,其中西南及中部地区增加幅度最高,大别山片区等局部区域暴露度略有降低。(4)不同年龄段受干旱灾害影响程度不一,SSP3-7.0情景下少儿人口暴露于干旱灾害较多,老年人口则在SSP5-8.5情景下受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中国乡村振兴核心区 人口预估 人口年龄结构 干旱暴露度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5)中国及分省人口预估数据集_v2
3
作者 郭欢欢 景丞 +3 位作者 姜彤 苏布达 王艳君 杨聿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明确指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对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为反映未来社会经济面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明确指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对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为反映未来社会经济面临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挑战,IPCC提出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包括可持续发展路径(SSP1)、中间路径(SSP2)、区域竞争路径(SSP3)、不均衡路径(SSP4),以及以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的路径(SSP5)。开展SSP1~5路径下人口的变化预估,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和气候政策制定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影响 经济路径 全球变暖 化石燃料 人口预估 SSP
下载PDF
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和分省人口变化预估 被引量:51
4
作者 姜彤 赵晶 +7 位作者 景丞 曹丽格 王艳君 孙赫敏 王安乾 黄金龙 苏布达 王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教育水平等参数,对2011—2100年中国和31个省(区/市)人口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不同SSP路径下,中国人口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气候变化挑战的SSP3路径下人口最多,于2035年达到峰值,约14.27亿;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SSP4路径下,人口出现最小值7.02亿。2)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人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中SSP1和SSP5路径下人均教育水平高,到2100年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SSP2路径下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但教育水平较低。3)到2100年,SPP3路径下广西人口呈现最大值1.13亿,在其他路径下广东人口最多,达1.29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口预估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省(区/市) 中国
下载PDF
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中国分省人口格局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艳君 景丞 +7 位作者 曹丽格 姜彤 孙赫敏 黄金龙 翟建青 陶辉 高超 苏布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发展政策设定不同发展路径下各省人口模型的相关参数,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对比研究中国和各省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的人口演变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时,SSP1和SSP4路径下总人口较2010年增加0.44亿人;升温2.0℃时,SSP2和SSP3路径下较2010年分别增加0.23亿和0.67亿人,SSP5路径下减少约0.12亿人。5种路径下中国人口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峰值正处于全球升温1.5℃期间。(2)全球升温1.5℃时,除了东北地区和四川、安徽省外,多数省(市)人口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升温2.0℃时,西北、西南和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发达省份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量,其他地区人口开始呈减少趋势。(3)在全球升温1.5℃和2.0℃期间,大部分省份人口达到峰值,其中SSP3路径下广西人口最多,可达1.13亿,其他路径下广东省人口最多,达1.53亿。(4)未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与全球升温1.5℃相比,升温2.0℃时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采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升温控制在2.0℃之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升温1.5℃和2.0℃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人口预估 分省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