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测度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方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9,共9页
人口、土地、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三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耦合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要素评价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京津冀147个县域为样本,分析了2000年、2008年和2015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发展格局及其... 人口、土地、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三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耦合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要素评价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京津冀147个县域为样本,分析了2000年、2008年和2015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发展格局及其耦合协调格局,揭示了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发展格局空间差异显著,京津及其周边县域具有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与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禀赋较为丰富,土地投入产出能力较强,是人口、土地、产业指数的高值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坝上高原与太行山山脉地区,人口集聚能力较弱,土地投入产出能力较低;中值区与次低值区覆盖县域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地区。随着人口要素的流动、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协调格局表现出一定的交替演化特征,其中,京津及环京津地区部分县域为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次高值区以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为中心,呈现出多个团块状集聚分布格局,中值区主要分布在冀中南次高值区周围,冀北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最低。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京津冀县域划分为五种耦合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未来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土地-产业要素 耦合 空间分异 县域单元 京津冀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格 张中华 +1 位作者 王帅 雷振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决策实验室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探讨了2015—2021年黄河流域沿线55个地级市资源、人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历程及其根本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三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普遍较低,但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3)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展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流域的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流域的上游地区;(4)在评价指标中,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环境规制强度,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和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影响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标因素。基于资源-人口-产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和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资源-人口-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利娜 王璐瑶 叶欣 《开发研究》 2023年第1期40-51,共12页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就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人口-土地-产业系统 耦合协调度 城市转型 双鸭山
下载PDF
低碳经济模式下新疆“人口-产业-资源”格局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晗 周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新疆人口、产业和资源发展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者的协调共进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众多西部政策的实施.本文基于新疆2005-2020年的样本数据构建“人口-产业-资源”的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VAR模型,通过耦合协调度计算、... 新疆人口、产业和资源发展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者的协调共进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众多西部政策的实施.本文基于新疆2005-2020年的样本数据构建“人口-产业-资源”的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VAR模型,通过耦合协调度计算、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对新疆人口、产业和资源的协调关系和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人口-产业-资源”耦合协调程度逐渐向平稳协调发展;2)新疆人口和资源发展能够显著影响甚至预测当地产业的发展;3)新疆人口、产业与资源发展水平之间相互影响表现为周期性促进或抑制交替、短期显著长期渐消的特征;4)人口和资源发展主要受其自身发展的冲击影响,而产业发展短期受其自身影响、长期受人口变化的冲击.基于此给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新疆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人口-产业-资源 耦合协调 VAR模型
下载PDF
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政策启示——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佩仪 崔许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界定了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概念,建立了完整表达三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武汉市2000—2014年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武汉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经过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 界定了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概念,建立了完整表达三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武汉市2000—2014年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武汉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经过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最终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状态;武汉市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指数差距较大,存在土地城镇化过度、产业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城镇化虚高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加快取消二元户籍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城镇化继续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土地-产业 城镇化 协调性测度 政策启示
下载PDF
安徽省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协调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勇政 唐婷 余浩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0-48,共9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乡村高质量发展已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角度建立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对安徽省60个县域进行测算以捕获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期间,安徽省...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乡村高质量发展已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角度建立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对安徽省60个县域进行测算以捕获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期间,安徽省乡村“人地产”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差异显著,乡村“人地产”系统以勉强协调类和初步协调发展类为主;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格局特征,协调发展度高的区域分布在平原地区,丘陵、山地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协调度低;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由低水平耦合向协调发展的波段式演进特征。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促进乡村内部要素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内部系统 耦合协调度 人口-土地-产业系统 安徽省
下载PDF
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土地城镇化的“人口-经济”二元驱动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许锋 张光宏 李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67,共6页
文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采用我国省域人口、经济与土地数据,从"人口-经济"二维驱动视角对土地城镇化驱动作用及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GW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60... 文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采用我国省域人口、经济与土地数据,从"人口-经济"二维驱动视角对土地城镇化驱动作用及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GW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60到0.6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24到0.27个百分点,人口-经济对土地城镇化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性特征。基于驱动作用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区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经济城镇化对土地耗用要大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口城镇化对土地的耗用要高于南方地区。因此,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需要根据潜力方向实施差异化策略,北方地区应关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内部潜力释放,南方地区应侧重于经济发展中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内部潜力挖掘,同时还应注意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均衡增长,只有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潜力分区 GWR模型 人口-经济
下载PDF
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祝明明 董莹 +1 位作者 田玲玲 罗静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531-538,共8页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质量呈现区域间不均衡、城镇化不同步的空间格局;3)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子系统内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地区和襄十随地区等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空间联动效应较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空间格局统计 湖北省
下载PDF
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土中国治理——基于“人-地-业-村”的分析
10
作者 秦铜锴 秦川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促进乡土中国治理,深入探究目前我国人、地、业、村发展现状和内在关联,采用文献综合、逻辑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人-地-业-村”发展现状、困境和协同前景进行剖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乡土中国治理面临着人口在城乡流动下的融入困境... 促进乡土中国治理,深入探究目前我国人、地、业、村发展现状和内在关联,采用文献综合、逻辑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人-地-业-村”发展现状、困境和协同前景进行剖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乡土中国治理面临着人口在城乡流动下的融入困境、土地在改革深水区的摸索困难、产业在多业并举中的兴旺难题和村庄在多元参与下的共治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理清“人-地-业-村”内在关联,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综合联动各要素、多主体来治理乡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村” 土地要素 农业农村现代化 治理 城乡转型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收缩城市“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浩哲 杨庆媛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推动资源型收缩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挑战。本文构建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6个资源型收缩城市2008、2013与2018年“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 推动资源型收缩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挑战。本文构建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6个资源型收缩城市2008、2013与2018年“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源型收缩城市产业系统发展水平较高,土地系统发展处于中间水平,人口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度均处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等级,但多数城市具有上升趋势。(2)不同类型资源型收缩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和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从发展阶段来看,成熟型城市3大系统发展水平最高,而衰退型城市最低,2008和2013年协调度均值的排序为成长型>成熟型>再生型>衰退型,2018年为成长型>再生型>成熟型>衰退型;从主导产业来看,油气类城市3大系统发展水平最高,而煤炭类城市最低,协调度均值的排序在3个年份中均为油气类>黑色金属类>非金属类>森工类>煤炭类。(3)资源型收缩城市“人口-土地-产业”的协调发展模式以人口滞后型与土地滞后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收缩城市 人口-土地-产业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敏 徐冉 张文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年13a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变化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2)18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地区间协调发展度差距大,且有扩大趋势,空间分异明显.3)河南省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逐渐呈现空间弱化的态势,空间负相关增强.4)高值区主要位于豫西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塌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河南省
下载PDF
徐州市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宁 《当代经济》 2017年第21期52-55,共4页
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得分以及四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镇化整体上发... 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得分以及四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镇化整体上发展速度较快,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都有较为明显的发展。2000-2012年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的贡献较大。2012年以后,经济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徐州市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正逐渐提高,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已经由以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为导向过渡到以经济城镇化为导向,同时社会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社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徐州市
下载PDF
区域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余志土 年福华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6期186-188,共3页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综合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各系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跨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二、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江苏领跑,协同上海和浙江带动安徽快速发展的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区域协调发展 省际面板数据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15
作者 张鑫雨 李旭东 田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基于2010—2020年人口、产业与土地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度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黔中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土地城镇化率增幅明显,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 基于2010—2020年人口、产业与土地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度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黔中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土地城镇化率增幅明显,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产业城镇化发展缓慢,产业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产业城镇化质量不高,人口集聚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虽然城镇化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协调水平以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协调度变化呈现“微升—大幅提升”的演变特征,中部协调度上升幅度较大,西北部协调度上升较为缓慢;城镇化协调水平空间分异显著,表现出明显的以贵阳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但县域间差距趋于收敛;路网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迁入率对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较为显著,且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产业-土地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黔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科技-要素-环境”三维模型的大健康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16
作者 刘尧飞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
大健康产业支撑体系由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资源和环境资源三大系统组成,囊括10小类资源。基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科技-要素-环境"三维支撑模型,在图形上表现为一个由x、y、z三维向量组成的科技-要素-环境网络空间,三个维度向... 大健康产业支撑体系由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资源和环境资源三大系统组成,囊括10小类资源。基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科技-要素-环境"三维支撑模型,在图形上表现为一个由x、y、z三维向量组成的科技-要素-环境网络空间,三个维度向量之间以及各维度所包含的要素之间互不相容,各自独立,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三维支撑体系中的任何一个资源系统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要保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建设一个自主可控的大健康产业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要素-环境 大健康产业 支撑体系
下载PDF
工商资本与土地置换下的土地流转分析——基于成本-收益理论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强 高延雷 王刚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研究商业资本与土地两要素置换机制、置换特点以及置换效益,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分析要素置换下土地流转主体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结论与策略。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更、置换主体间效应的被动转移、置换过程的... 研究商业资本与土地两要素置换机制、置换特点以及置换效益,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分析要素置换下土地流转主体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结论与策略。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更、置换主体间效应的被动转移、置换过程的非可逆是资本土地置换模式下土地流转的3个典型特点。通过要素置换系统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商业资本经营农地的比较收益、农户从事非农劳动的比较收益、政府扶持制度以及流转交易费用是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笔者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为目的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置换 土地流转 商业资本 农户 成本-收益分析
下载PDF
基于S曲线的“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协同创新研究
18
作者 刘建华 孟战 姜照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6-151,共6页
基于S曲线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00年前便已进入成长阶段。依据S... 基于S曲线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00年前便已进入成长阶段。依据S曲线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分为"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四个阶段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国外等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战略,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提供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S曲线 要素-结构-功能-成本”框架
下载PDF
转变土地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试论土地管理如何从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管理的战略性转变
19
作者 任荣富 周军 +2 位作者 冯雪外 李明 戴根义 《管理观察》 2011年第26期173-175,共3页
回顾总结浙江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试点工作,从如何转变土地管理方式的战略高度,针对土地地球化学评估、土地质量评价涵盖的要素、肥力指标与农业部门的合理衔接、调查-采样-评价单元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评价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农用... 回顾总结浙江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试点工作,从如何转变土地管理方式的战略高度,针对土地地球化学评估、土地质量评价涵盖的要素、肥力指标与农业部门的合理衔接、调查-采样-评价单元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评价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农用土地分等与化学评估结果的整合、贯彻评价结果的落地原则、建立体现土地质量的数据库和地籍档案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以土地质量调查评价为基础,为土地管理方式从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管理的战略性转变,及其实现转变的方法和途径作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方式 数量-质量管理 要素整合评价 落地原则 土地质量地籍档案
下载PDF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以青海省湟源县X村为例
20
作者 谢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不仅涉及多民族文化背景的现实因素,同时人-地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在市场化面前逐渐凸显。本文以青海省东部一个多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产业转型中人的主导因素与土地利用转型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X村人-地关系的变迁和...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不仅涉及多民族文化背景的现实因素,同时人-地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在市场化面前逐渐凸显。本文以青海省东部一个多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产业转型中人的主导因素与土地利用转型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X村人-地关系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在时代变迁中具有明显的互馈作用,人-地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产业转型 -地关系 土地利用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