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汉语人名避讳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1
作者
杨辉
牛桂芳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84-89,共6页
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名避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突出现象。从人名避讳的内容看,主要有国讳、家讳、圣人讳等。从避讳的方法看,语音上有同音、近音和更音等方式;词义上有同义、反义、类义、相关义的应用;文字...
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名避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突出现象。从人名避讳的内容看,主要有国讳、家讳、圣人讳等。从避讳的方法看,语音上有同音、近音和更音等方式;词义上有同义、反义、类义、相关义的应用;文字上有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等。各民族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的人名避讳文化也略有不同,具体表现在人名避讳起源、对象、方式等方面。根据研究成果可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中有关人名避讳的文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避讳
儒家文化圈
汉语国际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必也正名:中国人名避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卞仁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避讳是人类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但中国的人名避讳因其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其间既有宗法政治文化的寻租,也有伦理本位文化的浸染,又有民族综合性思维文化的根本性影响,进而使中国人名避讳呈现出特有的文化机理。避...
避讳是人类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但中国的人名避讳因其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其间既有宗法政治文化的寻租,也有伦理本位文化的浸染,又有民族综合性思维文化的根本性影响,进而使中国人名避讳呈现出特有的文化机理。避凶求吉的本能心理和避名的巫术思维使得人名禁忌得以产生,而基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宏观把握的思维方式、人伦型的文化模式以及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导致了人名属性的异化:伦理化、权威化和工具化,进而使人名避讳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还演化为上层建筑。文化心理具有惯性作用,名讳心理经过千百年来的积习成俗,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和西方人无论尊卑贵贱、年龄长幼均可直呼其名不同,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对尊长者、为官者的名字也讳莫如深,视直呼他们的名字为大不敬,名讳已经内化成一种民族心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避讳
宗法制度
伦理本位
文化补偿
文化惯性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汉语避讳人名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军
温馨雨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避讳现象在当代有所反映,但留学生对此现象常常缺乏了解,从而在交流方面造成障碍。汉语避讳人名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现象,主要有词义、语音和文字方面。词义方面,主要有同义、类义、种属义、相关义和无关义;语音方面,主要有同音...
避讳现象在当代有所反映,但留学生对此现象常常缺乏了解,从而在交流方面造成障碍。汉语避讳人名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现象,主要有词义、语音和文字方面。词义方面,主要有同义、类义、种属义、相关义和无关义;语音方面,主要有同音、近音和更音;文字方面,主要有缺笔、空字和分写,有时还会综合运用"看、形、义"中至少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汉语避讳人名中语言文字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推广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文化
避讳
人名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日两国人名、称谓文化考
4
作者
杜勤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及称谓的认知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这一习俗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习俗上也留有烙印。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人名的避讳为切入口,分析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的特征和差异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避讳
长幼秩序
自我定位
辈分
称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碑志、写本中的汉胡语文札记(四)
5
作者
王丁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4页
胡名,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表示形式,既可以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记音转写(即音译),也包括义译名以及胡人所起的纯汉语名。前一种情况涉及源语言,由审音勘同达到汉字转写形式背后原型的复原,是人名学(anthroponymics)与历史语言学通力研究...
胡名,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表示形式,既可以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记音转写(即音译),也包括义译名以及胡人所起的纯汉语名。前一种情况涉及源语言,由审音勘同达到汉字转写形式背后原型的复原,是人名学(anthroponymics)与历史语言学通力研究中一项任务。后一种情况可能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既有所谓外族因"汉化"进程接受汉人命名习俗的问题,也有因兼顾胡汉文化两方面的因素通过译义将胡名罩上一层汉文化外衣的情形,甄别、论定的难度有时实过于对单纯音写名字的勘同。本文讨论的四组胡名阿臈/来儿、勿沙/鼠、妙(尼)/虎、阿谷/狗,清楚地显示了胡名的音译、义译两类型,而胡名中鼠、虎、鸡、狗等动物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去进一步探究背后是否暗示胡人对中华文化生肖信仰的接受,思考人名作为民族文化交往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
学
外语
人名
的汉字形式(音译与义译)
粟特人与粟特语
含有动物名字的
人名
(及生肖
人名
)
因
避讳
而造成的
人名
易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汉语人名避讳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1
作者
杨辉
牛桂芳
机构
黄山学院文学院
出处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84-89,共6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HS2018B05)
黄山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徽州文化类)(2018xhwh010)
黄山学院2017年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7JXYJ21)
文摘
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名避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突出现象。从人名避讳的内容看,主要有国讳、家讳、圣人讳等。从避讳的方法看,语音上有同音、近音和更音等方式;词义上有同义、反义、类义、相关义的应用;文字上有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等。各民族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的人名避讳文化也略有不同,具体表现在人名避讳起源、对象、方式等方面。根据研究成果可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中有关人名避讳的文化教学。
关键词
人名避讳
儒家文化圈
汉语国际教育
Keywords
taboo
Confucian cultural circle
TCSOL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必也正名:中国人名避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卞仁海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避讳所致的常用词演变研究”(18BYY148)。
文摘
避讳是人类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但中国的人名避讳因其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其间既有宗法政治文化的寻租,也有伦理本位文化的浸染,又有民族综合性思维文化的根本性影响,进而使中国人名避讳呈现出特有的文化机理。避凶求吉的本能心理和避名的巫术思维使得人名禁忌得以产生,而基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宏观把握的思维方式、人伦型的文化模式以及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导致了人名属性的异化:伦理化、权威化和工具化,进而使人名避讳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还演化为上层建筑。文化心理具有惯性作用,名讳心理经过千百年来的积习成俗,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和西方人无论尊卑贵贱、年龄长幼均可直呼其名不同,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对尊长者、为官者的名字也讳莫如深,视直呼他们的名字为大不敬,名讳已经内化成一种民族心理模式。
关键词
人名避讳
宗法制度
伦理本位
文化补偿
文化惯性
思维方式
Keywords
name taboo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ethics-centered
cultural compensation
cultural inertia
way of thinking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避讳人名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顾军
温馨雨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基金
2016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AHSKY2016D114)
文摘
避讳现象在当代有所反映,但留学生对此现象常常缺乏了解,从而在交流方面造成障碍。汉语避讳人名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现象,主要有词义、语音和文字方面。词义方面,主要有同义、类义、种属义、相关义和无关义;语音方面,主要有同音、近音和更音;文字方面,主要有缺笔、空字和分写,有时还会综合运用"看、形、义"中至少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汉语避讳人名中语言文字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推广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汉语
文化
避讳
人名
语言文字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name taboo
lexical item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日两国人名、称谓文化考
4
作者
杜勤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文摘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及称谓的认知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这一习俗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习俗上也留有烙印。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人名的避讳为切入口,分析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的特征和差异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人名避讳
长幼秩序
自我定位
辈分
称谓
Keywords
naming taboo
pecking order
self-positioning
family hierarchy
address term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碑志、写本中的汉胡语文札记(四)
5
作者
王丁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出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朝至隋唐民族碑志整理与研究(18ZDA177)”的成果
文摘
胡名,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表示形式,既可以是非汉语名字的汉文记音转写(即音译),也包括义译名以及胡人所起的纯汉语名。前一种情况涉及源语言,由审音勘同达到汉字转写形式背后原型的复原,是人名学(anthroponymics)与历史语言学通力研究中一项任务。后一种情况可能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既有所谓外族因"汉化"进程接受汉人命名习俗的问题,也有因兼顾胡汉文化两方面的因素通过译义将胡名罩上一层汉文化外衣的情形,甄别、论定的难度有时实过于对单纯音写名字的勘同。本文讨论的四组胡名阿臈/来儿、勿沙/鼠、妙(尼)/虎、阿谷/狗,清楚地显示了胡名的音译、义译两类型,而胡名中鼠、虎、鸡、狗等动物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去进一步探究背后是否暗示胡人对中华文化生肖信仰的接受,思考人名作为民族文化交往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人名
学
外语
人名
的汉字形式(音译与义译)
粟特人与粟特语
含有动物名字的
人名
(及生肖
人名
)
因
避讳
而造成的
人名
易字
Keywords
anthroponymics
Chinese written form of foreign name(transcriptional name and translational name)
the Sogdianpeople and language
personal names containing animals
the 12 animal signs as personal names(Chinese naming practice)
wording change in personal names by reason of name taboo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汉语人名避讳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杨辉
牛桂芳
《嘉应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必也正名:中国人名避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机理
卞仁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3
汉语避讳人名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顾军
温馨雨
《贺州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日两国人名、称谓文化考
杜勤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古碑志、写本中的汉胡语文札记(四)
王丁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