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命至重”:关于元代烧埋银制度的一个考察
1
作者
林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现代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从生命最高位阶的司法价值理念出发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是对人身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诉讼主体在请求民事赔偿时予以正当保护,这一科学的司法程序设计不仅有效防止国家刑罚权力被金钱等因素不法架空,而且也赋...
现代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从生命最高位阶的司法价值理念出发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是对人身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诉讼主体在请求民事赔偿时予以正当保护,这一科学的司法程序设计不仅有效防止国家刑罚权力被金钱等因素不法架空,而且也赋予了刑事诉讼程序追究合理赔偿的附加法律功能。但在古代中国社会有关包含民事赔偿请求的诉权内容早已存在,其中元代的烧埋银制度是我国法律史上第一个规定在追究罪犯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强制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损害赔偿规制。这一开创性的法律规范不仅对后世帝国统治者的刑事法律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末期民权意识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人命至重
”
民事赔偿
烧埋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人命至重”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艳红
欧阳静
+3 位作者
李莹波
张静
侯滢
罗桂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中医学“人命至重”的生命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贵论”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重生”思想以及佛家的“慈悲”思想。以“人命至重”的生命观为出发点形成了济世救人的社会责任、普同一等的行医宗旨、一丝不苟的...
中医学“人命至重”的生命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贵论”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重生”思想以及佛家的“慈悲”思想。以“人命至重”的生命观为出发点形成了济世救人的社会责任、普同一等的行医宗旨、一丝不苟的从业态度、精勤不倦的学习态度、博极医源的探索精神等医德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将“人命至重”的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之中,通过加强救死扶伤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生命至上课堂教育主题,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丰富和创新护佑生命实践形式,注重医德教育的实践性等路径,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命至重
生命观
医德思想
医德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法律中生命价值的双重性解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勤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02,共7页
人命至重是古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观念表达。从古代法律规范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处于渐重的状态,刑法不断加重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收紧对死刑的适用,提高位卑者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呈现出相对平等性色彩,但家、国利益都成为消解生命价...
人命至重是古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观念表达。从古代法律规范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处于渐重的状态,刑法不断加重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收紧对死刑的适用,提高位卑者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呈现出相对平等性色彩,但家、国利益都成为消解生命价值的因素,生命价值因此呈现出双重性。其原因在于,个体生命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构造。不过从整体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以等级性为基础,却以平等性为走向,这符合文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命至重
个体生命
古代法律文化
人禽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兴东
刘婷婷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是在自己特有的法律文化中进行,而这种法律文化对死刑的适用具有制约的作用。中国古代死刑在适用原则上是慎刑,这与中国古代认为“人命至重”有关。同时,中国古代死刑适用中受到三个方面文化因素的制约,那就是“天人和...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是在自己特有的法律文化中进行,而这种法律文化对死刑的适用具有制约的作用。中国古代死刑在适用原则上是慎刑,这与中国古代认为“人命至重”有关。同时,中国古代死刑适用中受到三个方面文化因素的制约,那就是“天人和谐观”、报应观、“无讼”的盛世观和仁政观。为了应以上原则和文化的需要,中国古代在死刑适用上创制出对死刑案件的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别的死刑案件分别对待。这样构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死刑适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慎刑
无讼
古代
“
人命至重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勤通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13-236,296-297,共26页
杀人者死是我国古代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基本原则。但很多情况下,杀人由于不具有实质违法性而不被认为是犯罪。在国家层面,政治治理、司法刑讯、捕盗、决罚中的杀人未必有罪;在家族层面,宗族执法、家长教令、部分尊长对卑幼的过失杀害中的...
杀人者死是我国古代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基本原则。但很多情况下,杀人由于不具有实质违法性而不被认为是犯罪。在国家层面,政治治理、司法刑讯、捕盗、决罚中的杀人未必有罪;在家族层面,宗族执法、家长教令、部分尊长对卑幼的过失杀害中的杀人未必有罪;在个人层面,个人为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正当防卫、私人捕系,为宗族利益采取的复仇、维护尊长的正当防卫、家庭安全与财产的防卫,以及为个人利益的杀奸、杀婴、人相食等中的杀人未必有罪。从人命价值发展趋势来看,人命渐重;人命至重在古代是伪命题。受公私观念的影响,人命在国家及宗族利益之下,私要服从公;而宗族利益在与国家利益不绝对违背的情况下有一定存在空间,公对私又有所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念
杀人无罪
宗法伦理
教令权
人命至重
原文传递
题名
“人命至重”:关于元代烧埋银制度的一个考察
1
作者
林洋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研究"(14AZD135)
文摘
现代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从生命最高位阶的司法价值理念出发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是对人身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诉讼主体在请求民事赔偿时予以正当保护,这一科学的司法程序设计不仅有效防止国家刑罚权力被金钱等因素不法架空,而且也赋予了刑事诉讼程序追究合理赔偿的附加法律功能。但在古代中国社会有关包含民事赔偿请求的诉权内容早已存在,其中元代的烧埋银制度是我国法律史上第一个规定在追究罪犯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强制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损害赔偿规制。这一开创性的法律规范不仅对后世帝国统治者的刑事法律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末期民权意识的启蒙。
关键词
“
人命至重
”
民事赔偿
烧埋银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人命至重”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艳红
欧阳静
李莹波
张静
侯滢
罗桂华
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基金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1年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中医文化导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陕西省教育学会项目“价值引领,数智赋能:《中医文化导论》课程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XGH21172)
+4 种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汇》新收字研究”(2018M38)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陕西中医药文化传承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2021KRM143)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医药文化的五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研究”(SGH20Y1181)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医药健康文化科学普及理念创新及发展新业态研究”(JKWH2019-Z07)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与决策”(2019-PY04)。
文摘
中医学“人命至重”的生命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贵论”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重生”思想以及佛家的“慈悲”思想。以“人命至重”的生命观为出发点形成了济世救人的社会责任、普同一等的行医宗旨、一丝不苟的从业态度、精勤不倦的学习态度、博极医源的探索精神等医德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将“人命至重”的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之中,通过加强救死扶伤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生命至上课堂教育主题,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丰富和创新护佑生命实践形式,注重医德教育的实践性等路径,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关键词
人命至重
生命观
医德思想
医德教育
Keywords
Human Life is the Most Important
View of Life
Medical Ethics Thought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分类号
R19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法律中生命价值的双重性解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勤通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02,共7页
文摘
人命至重是古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观念表达。从古代法律规范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处于渐重的状态,刑法不断加重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收紧对死刑的适用,提高位卑者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呈现出相对平等性色彩,但家、国利益都成为消解生命价值的因素,生命价值因此呈现出双重性。其原因在于,个体生命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构造。不过从整体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以等级性为基础,却以平等性为走向,这符合文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命至重
个体生命
古代法律文化
人禽之辨
Keywords
life value
individual life
ancient legal cultur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分类号
D90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兴东
刘婷婷
机构
云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是在自己特有的法律文化中进行,而这种法律文化对死刑的适用具有制约的作用。中国古代死刑在适用原则上是慎刑,这与中国古代认为“人命至重”有关。同时,中国古代死刑适用中受到三个方面文化因素的制约,那就是“天人和谐观”、报应观、“无讼”的盛世观和仁政观。为了应以上原则和文化的需要,中国古代在死刑适用上创制出对死刑案件的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别的死刑案件分别对待。这样构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死刑适用机制。
关键词
死刑
慎刑
无讼
古代
“
人命至重
”
Keywords
Capital Punishment
Cautious Punishment
Non - action
分类号
D924.13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勤通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13-236,296-297,共26页
文摘
杀人者死是我国古代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基本原则。但很多情况下,杀人由于不具有实质违法性而不被认为是犯罪。在国家层面,政治治理、司法刑讯、捕盗、决罚中的杀人未必有罪;在家族层面,宗族执法、家长教令、部分尊长对卑幼的过失杀害中的杀人未必有罪;在个人层面,个人为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正当防卫、私人捕系,为宗族利益采取的复仇、维护尊长的正当防卫、家庭安全与财产的防卫,以及为个人利益的杀奸、杀婴、人相食等中的杀人未必有罪。从人命价值发展趋势来看,人命渐重;人命至重在古代是伪命题。受公私观念的影响,人命在国家及宗族利益之下,私要服从公;而宗族利益在与国家利益不绝对违背的情况下有一定存在空间,公对私又有所妥协。
关键词
公私观念
杀人无罪
宗法伦理
教令权
人命至重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命至重”:关于元代烧埋银制度的一个考察
林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人命至重”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路径研究
周艳红
欧阳静
李莹波
张静
侯滢
罗桂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古代法律中生命价值的双重性解析
李勤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古代死刑适用机制初探
胡兴东
刘婷婷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
李勤通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