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信标的扫地机器人自主定位方法
1
作者 陈子举 王璐洁 +3 位作者 史芷境 徐恒荣 郭浩 赫东锋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第10期63-66,共4页
针对扫地机器的自主定位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传感器的室内定位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色块编码的可扩展信标,该信标含有定位圆以及方格码;然后,通过识别方格码获取路标编码,通过识别三个定位圆获取相机相对于该路标的位姿信息... 针对扫地机器的自主定位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传感器的室内定位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色块编码的可扩展信标,该信标含有定位圆以及方格码;然后,通过识别方格码获取路标编码,通过识别三个定位圆获取相机相对于该路标的位姿信息,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为了验证该定位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分别进行了定位实验,得出相机相对于信标平移时的最大定位误差及标准差分别为0.6mm和0.3mm,相对于信标旋转时最大误差及标准差分别为0.07°和1.56°。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同时该方法实现简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自主定位 单目视觉 人工信标 扫地机器人 数字图像处理
下载PDF
结合人工信标和视觉SLAM的自主快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文杰 任永杰 +1 位作者 朱博源 林嘉睿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37-145,共9页
针对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中自主定位精度低、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人工信标和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双相机定位系统。人工信标无需覆盖全空间布置,无需具备ID信息,通过两台相... 针对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中自主定位精度低、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人工信标和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双相机定位系统。人工信标无需覆盖全空间布置,无需具备ID信息,通过两台相机分别拍摄信标及运行视觉SLAM算法完成全空间定位,利用信标定位算法恢复单目SLAM的尺度不确定因子并且建立起两种定位算法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因此当相机视场由信标组成的控制场覆盖范围外再次移回其覆盖范围内时,可通过SLAM算法得到的系统位姿初值实现信标和像点的快速匹配,从而再次精确定位。将双相机定位系统安装在可穿戴的头盔上,测量人员头戴头盔便可实现高精度定位。分析了双相机头盔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适应性强,可满足在信标无法全空间覆盖的复杂工业环境下的自主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机系统 视觉定位测量 人工信标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原文传递
基于旋转永磁信标的相位式空间目标定向机理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博 杨宾峰 +2 位作者 向枫桦 赵震 郭娇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2-1319,共8页
提出一种将相位式空间目标定位机理应用到人工磁信标导航的方法。为提高人工磁信标导航的定位精度,引入相位式测角的思想。实验验证过程中,首先对单个永磁体和组合型永磁体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组合体性能更好。然后通过仿真分析出... 提出一种将相位式空间目标定位机理应用到人工磁信标导航的方法。为提高人工磁信标导航的定位精度,引入相位式测角的思想。实验验证过程中,首先对单个永磁体和组合型永磁体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组合体性能更好。然后通过仿真分析出磁力仪在不同方位、姿态情况下测得磁信号的相位信息与方位间的关系,说明了通过测量磁信号进行相位式空间目标定位机理的可行性。最后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际测量,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信标 相位式测角 空间目标定位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火箭推进剂加注机器人姿态估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煜 蒋赞 +1 位作者 洪刚 顿向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针对运载火箭发射中燃料推进剂加注环节中的自动对接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识别人工信标的姿态估计算法。通过电机带动二维激光雷达旋转,采集环境三维点云信息,通过所提算法从中识别出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目标板来确定加注机... 针对运载火箭发射中燃料推进剂加注环节中的自动对接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识别人工信标的姿态估计算法。通过电机带动二维激光雷达旋转,采集环境三维点云信息,通过所提算法从中识别出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目标板来确定加注机器人与箭体活门之间的相对姿态,并实现机器人基于人工信标的姿态估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加注 激光雷达 人工信标 姿态估计
下载PDF
The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during captive breeding of the endangered sculpin, Trachidermus fasciatus, based on ISSR markers: implications for its conserv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毕潇潇 杨巧莉 +1 位作者 高天翔 李创举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958-966,共9页
Abstract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cultured and wild populations of Trachidermus fasciatus, an endangered catadromous fis... Abstract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cultured and wild populations of Trachidermus fasciatus, an endangered catadromous fish species in China. Six selected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DNA samples from 85 individuals, and 353 loci were detected. Relatively low genetic diversity was detected in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PPL=73.80%, Nei's gene diversity h--0.178 2,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I=0.276 9). However, the genetic diversity at the species level was relatively high (PPL-91.78%; h = 0.258 3, I= 0.398 6). The UPGMA tree grouped together the genotypes almost according to their cultured and wild origin, showing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genetic structure between wild and cultured populations. The pairwise F^t values confirmed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wild and cultured samples. The cultivated population seems to be low in genetic diversity as a result of detrimental genetic effects in the captive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SSR markers are effective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diversity of a population, thus giving important topical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preserving endangere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Trachidermusfasciatus CONSERVATION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