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心脏瓣膜晚期再次替换术141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萧明第 许建屏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7期407-410,共4页
本文通过对141例人工心脏瓣膜晚期(距前次手术超过3个月)再次替换术的分析,发现死因仍以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心室颤动为主。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期附加手术和术中副损伤与手术死亡率直接有关。本文还对再次手术的... 本文通过对141例人工心脏瓣膜晚期(距前次手术超过3个月)再次替换术的分析,发现死因仍以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心室颤动为主。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期附加手术和术中副损伤与手术死亡率直接有关。本文还对再次手术的切口选择、术野的显露方法和换瓣的操作技巧以及心脏复苏介绍了作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术 再手 病例分析
下载PDF
1例人工心脏瓣膜术后合并白塞病患者华法林疗效减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芳玲 谢又佳 谢菲 《今日药学》 CAS 2017年第12期836-838,共3页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人工心脏瓣膜术后合并白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其华法林疗效减弱的原因。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从白塞病、药物相互作用、体重指数、遗传或其他获得性因素对华法林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华法林疗效...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人工心脏瓣膜术后合并白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其华法林疗效减弱的原因。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从白塞病、药物相互作用、体重指数、遗传或其他获得性因素对华法林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华法林疗效减弱的主要原因。结果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托拉塞米)及体重指数增加而未及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调整华法林剂量是患者华法林疗效减弱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药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协助医生分析问题,可为今后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疗效减弱 人工心脏瓣膜术 白塞病
原文传递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程度的评价
3
作者 向道康 李正伦 +3 位作者 阎兴治 杨世虞 张大国 舒义竹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1期978-979,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 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 (PT)值。结果上述二者在术后 1天、3天、7天...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 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 (PT)值。结果上述二者在术后 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 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14、0 895、0 938、0 982、0 917、0 873、0 933,维持PT在 2 0s~ 2 4s的INR值为 1 7~ 2 3。结论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建议INR保持在 1 7~ 2 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率 风湿性心脏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外科治疗
4
作者 丁杭 韩涛 +1 位作者 李雁 肖荣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 瓣周漏 外科治疗 后并发症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151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护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胜 郭伟 +1 位作者 李士亭 嵇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 后早期并发症 监护 预防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疾病 电解质紊乱 特有并发症 后期并发症 循环功能
下载PDF
经皮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进展
6
作者 盛燕辉 孔祥清 +1 位作者 曹克将 顾汉卿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介绍经皮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进展,重点介绍了经皮瓣膜扩张成形术,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与修补术的研究与临床进展。
关键词 经皮瓣膜扩张成形 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与修补
下载PDF
风心病瓣膜替换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文君 李远红 +1 位作者 张燕军 余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618-619,共2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按手术类型分两组 ,单瓣组和双瓣组各 40例 ,所有病人于不同时间检测各营养状况指标 ,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按手术类型分两组 ,单瓣组和双瓣组各 40例 ,所有病人于不同时间检测各营养状况指标 ,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 1周的营养状况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多 ,术后 3d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明显不足 (P <0 0 0 1) ,1周后双瓣组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且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 2 2 5 0 % (18/80 ) ,并发症的发生与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 3d蛋白质的摄入密切相关 (P <0 0 5 )。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风心病瓣膜替换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下降 ,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应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 营养状况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切口再次房室瓣置换的临床对比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尹邦良 詹樾 胡建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
回顾分析自1984年底至1994年5月间用不同手术切口行再次房室瓣置换30例;15例经由右前外侧切口,15例经由再次胸骨正中切口。对比观察发现,右前外侧切口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较少且心包... 回顾分析自1984年底至1994年5月间用不同手术切口行再次房室瓣置换30例;15例经由右前外侧切口,15例经由再次胸骨正中切口。对比观察发现,右前外侧切口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较少且心包填塞发生率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低。作者认为再次房室瓣置换,右前外侧切口较再次胸骨正中切口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术 切口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