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潜在风险、价值规约及未来路向
被引量:
5
1
作者
秦楠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延展人类智慧的新兴技术,对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两者的结合依然面临着技术理性僭越,程序权威凌驾于道德之上;强调道德计算,忽视道德直觉;德育实效性弱化,道德主体性失落;道德合众化,道德主体的个...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延展人类智慧的新兴技术,对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两者的结合依然面临着技术理性僭越,程序权威凌驾于道德之上;强调道德计算,忽视道德直觉;德育实效性弱化,道德主体性失落;道德合众化,道德主体的个性消逝等潜在风险,使道德教育偏离了育人指向。从技术伦理的视角来看,规避上述风险,需要“前思式”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嵌入道德,坚守生命性、正义性等价值规约,引领技术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的发展为最高价值原则,内在合道德地开发与使用,并诉诸公平正义原则,在人、技术、道德的共生关系中推动道德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实践中,道德教育既不能脱离人工智能时代整体的发展走向,在遵循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人、技术、道德的良性互动,构建人机共生的德育场域,又要超越世俗的技术场域,唤醒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孕育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批判反思能力,培养新时代的智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
道德教育
人工智能
+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潜在风险、价值规约及未来路向
被引量:
5
1
作者
秦楠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驻站
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文摘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延展人类智慧的新兴技术,对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两者的结合依然面临着技术理性僭越,程序权威凌驾于道德之上;强调道德计算,忽视道德直觉;德育实效性弱化,道德主体性失落;道德合众化,道德主体的个性消逝等潜在风险,使道德教育偏离了育人指向。从技术伦理的视角来看,规避上述风险,需要“前思式”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嵌入道德,坚守生命性、正义性等价值规约,引领技术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的发展为最高价值原则,内在合道德地开发与使用,并诉诸公平正义原则,在人、技术、道德的共生关系中推动道德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实践中,道德教育既不能脱离人工智能时代整体的发展走向,在遵循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人、技术、道德的良性互动,构建人机共生的德育场域,又要超越世俗的技术场域,唤醒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孕育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批判反思能力,培养新时代的智能价值观。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
道德教育
人工智能
+
道德教育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moral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潜在风险、价值规约及未来路向
秦楠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