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高效近场扫描的瞬态强电磁干扰传导耦合路径可视化
1
作者 杨振中 谢雨婷 +1 位作者 许潘 邓帅荣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2,共8页
在高压电子系统中,瞬态强电磁干扰会通过空间辐射、传导耦合等方式影响低压控制区的正常工作,在该工况下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较为突出。该文在时域电流测试与近场扫描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智能近场扫描算法,可实现强瞬态电... 在高压电子系统中,瞬态强电磁干扰会通过空间辐射、传导耦合等方式影响低压控制区的正常工作,在该工况下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较为突出。该文在时域电流测试与近场扫描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智能近场扫描算法,可实现强瞬态电磁干扰下传导耦合路径的高效可视化,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解决了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与传统近场扫描方法相比,该文提出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此外,还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选择对该人工智能算法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动停止扫描的判决标准,该判决标准使人工智能近场扫描算法不需要人为干预,从而具有更高的智能化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子系统 瞬态强电磁干扰 近场扫描 耦合路径 人工智能近场扫描算法
下载PDF
基于近场扫描的屏蔽罩内辐射源重构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启晗 宋天豪 郭东风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3年第4期29-34,41,共7页
提出的屏蔽罩内辐射源重构方法,采用仅包含幅值信息的近场扫描技术,克服了精确测量相位信息的困难。首先,扫描屏蔽罩不存在时自由空间中真实未知电磁干扰(EMI)源的幅值近场云图,应用动态差分进化(DDE)算法获得等效偶极子模型。然后,将... 提出的屏蔽罩内辐射源重构方法,采用仅包含幅值信息的近场扫描技术,克服了精确测量相位信息的困难。首先,扫描屏蔽罩不存在时自由空间中真实未知电磁干扰(EMI)源的幅值近场云图,应用动态差分进化(DDE)算法获得等效偶极子模型。然后,将等效偶极子模型连同屏蔽罩模型带入全波仿真,用以表征屏蔽罩中的未知EMI源。经仿真和测量实例验证,存在屏蔽罩情况下,受扰微带线耦合电压的测量值和仿真预测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小于6 dB,等效偶极子模型可以用来表征屏蔽罩中的未知EMI源。最后,结合工程应用,建议屏蔽罩内受扰微带线摆放应恰当选择倾角并分别考虑非谐振频率和谐振频率两种情况时与EMI源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 差分进化算法 等效偶极子模型 近场扫描
下载PDF
扫描波束天线无相位近场测量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军平 左炎春 +2 位作者 胡永浩 王媛 宋康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69,共6页
以寻找高频扫描波束天线近场测量方法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双平面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首先用线极化探头在近区采集正交方向切向场幅值信息;其次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寻找合适的初始迭代相位;再利用迭代... 以寻找高频扫描波束天线近场测量方法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双平面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首先用线极化探头在近区采集正交方向切向场幅值信息;其次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寻找合适的初始迭代相位;再利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对一扫描面上的相位进行还原;最后使用采样幅值和还原相位结合近远场变换理论求得天线远场方向图.为验证方法可行性,以对称振子天线阵为模型,对不同扫描角时的测量过程进行仿真,均获得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相位测量 扫描波束天线 近场测量 差分进化算法 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下载PDF
近场EMC测试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魏兴昌 丁力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随着电探头、磁探头和电磁算法的不断完善,近场扫描技术有望与电磁兼容暗室、微波混响室等一起构成近场、远场一体化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总结了近场测试技术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利用感应区的电磁场重构等效辐射源,测量弱辐射体的屏蔽效... 随着电探头、磁探头和电磁算法的不断完善,近场扫描技术有望与电磁兼容暗室、微波混响室等一起构成近场、远场一体化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总结了近场测试技术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利用感应区的电磁场重构等效辐射源,测量弱辐射体的屏蔽效能,以及多分量电磁探头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扫描 源重构算法 屏蔽效能 磁场探头
下载PDF
低剂量医学CT成像技术:过去,现在与未来
5
作者 曾栋 张晓瑜 +6 位作者 马思源 李文伟 王昊 绳家兵 陶熙 边兆英 马建华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2年第4期355-378,共24页
医学CT利用X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进行无创三维高清成像,凭借其卓越的时空分辨率而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疗利器。然而,因X射线照射而引起的电离辐射损伤是CT检查不可避免的痛点问题,而降低扫描剂量将引起图像失真,如何实现低剂量CT精准... 医学CT利用X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进行无创三维高清成像,凭借其卓越的时空分辨率而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疗利器。然而,因X射线照射而引起的电离辐射损伤是CT检查不可避免的痛点问题,而降低扫描剂量将引起图像失真,如何实现低剂量CT精准成像是相关领域长期以来持续攻关的重点方向。降低CT成像的辐射剂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相关技术涉及CT成像的各个环节,包括硬件系统、扫描协议和成像算法的优化等几个方面。其中,硬件系统的优化主要从改善射线质量、提升探测效率和减少曝光时间的角度出发,扫描协议的优化主要从减少入射光子和减小曝光面积的角度出发,成像算法的优化主要从投影前处理、图像后处理和迭代重建几个方面展开。经领域多年合力攻关,低剂量CT成像得以全面发展,各项技术相辅相成,使临床CT扫描剂量得以大幅降低。更加可喜的是,人工智能的复兴在医学CT成像领域掀起巨大变革,为更低的微剂量成像带来可能性。然而,人工智能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引起新的挑战,其中包括,进一步降低CT扫描剂量的可行途径是什么?如何突破单机CT成像数据量的限制?个体扫描对象剂量降低的极限在哪里?本文对低剂量CT成像技术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以期为低剂量CT成像方法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CT 低剂量成像 辐射剂量 扫描协议 成像算法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