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效果探究
1
作者 李先瑞 杨国建 张洋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研究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用狐尾藻开展模拟试验,之后用“狐尾藻+人工曝气”法在某坑塘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狐尾藻对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通过“狐尾藻+人工曝气”... 为研究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用狐尾藻开展模拟试验,之后用“狐尾藻+人工曝气”法在某坑塘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狐尾藻对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通过“狐尾藻+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可明显消除黑臭现象,透明度和溶解氧明显提高。最终该坑塘黑臭水体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中表1监测指标阈值。因此,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利用“狐尾藻生态净化+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对农村黑臭水体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黑臭水体 狐尾藻 生态净化 人工曝气 溶解氧
下载PDF
人工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春华 王蔚卿 +3 位作者 倪利晓 李晓东 李勇 赵新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能,通过设置4组不同曝气强度的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反应器,对基质内人工曝气对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保持湿地运行稳定性上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6时,反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能,通过设置4组不同曝气强度的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反应器,对基质内人工曝气对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保持湿地运行稳定性上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6时,反应器内部的溶解氧环境最为适宜,整体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其COD去除率为67.10%,NH3-N去除率为62.08%,TN去除率为60.19%,TP去除率为94.97%;适当的人工曝气能够较好地保持垂直潜流湿地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曝气 水比 溶解氧
下载PDF
外源污染负荷对人工曝气修复河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同祺 李勇 +1 位作者 李培 薛张辉 《环境科技》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多次现场监测实验,总结发现某河道曝气复氧效果不佳、水体除污效果较差、流域截污率偏低等问题原因。通过实验探索人工曝气对污染水体的除污效果,联系实际工程,对实际河道修复给出优化建议。计算该河道所能承受的最大外源污染负荷,... 通过多次现场监测实验,总结发现某河道曝气复氧效果不佳、水体除污效果较差、流域截污率偏低等问题原因。通过实验探索人工曝气对污染水体的除污效果,联系实际工程,对实际河道修复给出优化建议。计算该河道所能承受的最大外源污染负荷,控制排污后每日可排入该河道污染物最大总量分别为m(COD)为220.57 kg,m(NH4+-N)为14.58 kg,m(TP)为3.45 kg,截污后通过人工曝气措施可以达到短期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人工曝气 污染负荷 优化建议
下载PDF
河道人工曝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颖 朱加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河道人工曝气的试验研究徐颖,朱加征(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河道人工曝气法对改善城市河道水质所起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常规的处理途径相比,这一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少、运行简单、处理水量大等优点.国外... 河道人工曝气的试验研究徐颖,朱加征(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河道人工曝气法对改善城市河道水质所起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常规的处理途径相比,这一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少、运行简单、处理水量大等优点.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实例。据报道,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人工曝气 水质 试验
下载PDF
人工曝气与生态湿地相结合改善清河口水环境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志华 薛文政 温明霞 《北京水利》 2005年第6期31-33,共3页
摘要针对清河入河口现状水污染的特点,利用现状低洼坑塘,采用人工曝气和生态湿地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对河道水体进行处理,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污染和黑臭,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色及透明度,使清河口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水环境 人工曝气 生态湿地
原文传递
曝气技术在黑臭河道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 CAS 2020年第5期63-65,37,共4页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技术 黑臭水体 生物促生剂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曝气联合生物制剂对白洋淀沟壕水体的修复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晓莉 代梨梨 +2 位作者 陶玲 彭亮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3,共8页
本研究于2019年7-10月采用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方法对白洋淀沟壕水体进行了修复,测定并比较了修复前后水体理化指标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修复技术可以减... 本研究于2019年7-10月采用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方法对白洋淀沟壕水体进行了修复,测定并比较了修复前后水体理化指标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修复技术可以减小水体表层和底层间的pH、水温、DO差异,并增加水体pH、透明度、底层溶解氧。8月份开始,试验区氮磷相关指标值均低于对照区(除NO_(3)^(-)-N外),COD_(Mn)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从各采样点样本中共观察到浮游藻类8门108属169种。种类组成最多的是绿藻门,共41属66种,其次是硅藻门,23属45种,再次足蓝藻门,28属32种,试验区和对照区藻类物种组成无显著差异。试验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10^(6)~25.85×10^(6) cells/L和13.54×10^(6)~50.33×10^(6) 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10~66.40 mg/L和28.60~177.20 mg/L,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试验区则在9月份,9-10月份,试验区的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区。7-9月份,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的贡献率>90%,9-10月份硅藻门的比率逐渐升高,试验区硅藻门占比最高达22.92%,显著高于对照区;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试验区高于对照区。伪鱼腥藻属和拟柱孢藻属、隐藻属和蓝隐藻属等陆续成为水体中的优势藻种,其中伪鱼腥藻一直是水体中的优势种。结果表明该水体修复方法对试验区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 硅藻促生 微生物菌剂 白洋淀 浮游植物 水质
下载PDF
预曝气-人工湿地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卜发平 《绿色科技》 2012年第7期170-172,共3页
采用预曝气-人工湿地处理了小城镇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对COD、BOD5、NH3-N、TN、动植物油和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5.7%、66.6%、70%、55.4%、76.4%和57.2%,且出水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GB189... 采用预曝气-人工湿地处理了小城镇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对COD、BOD5、NH3-N、TN、动植物油和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5.7%、66.6%、70%、55.4%、76.4%和57.2%,且出水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运行成本仅0.2元/t,预曝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小城镇 生活污水 处理效果
下载PDF
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红霞 徐东东 +3 位作者 徐墁泽 罗小荣 朱启红 李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51-53,58,共4页
针对常规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采用页岩空心砖构建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构建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比人工强化曝气型湿地高0.1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比人工曝气型湿地高2%左... 针对常规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采用页岩空心砖构建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构建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比人工强化曝气型湿地高0.1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比人工曝气型湿地高2%左右。这说明构建的自动增氧系统可提高湿地系统内部供氧能力,提高湿地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 DO COD 废水处理 人工曝气
下载PDF
曝气人工湿地脱除低污染水中氮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琳琳 李荣涛 +4 位作者 孔维静 杨萍果 杜志超 毕斌 卢少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57-5864,共8页
低污染水由于排放量大、来源范围广,成为地表水体中氮的重要贡献者.为探究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脱氮时的影响因素,构建曝气人工湿地,分析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低污染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污染水中TN和NO_(3)^(-)-N去除率... 低污染水由于排放量大、来源范围广,成为地表水体中氮的重要贡献者.为探究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脱氮时的影响因素,构建曝气人工湿地,分析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低污染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污染水中TN和NO_(3)^(-)-N去除率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和温度显著正相关(r>0.65,P<0.01),与溶解氧(DO)极显著负相关(r<-0.85,P<0.01);NH_(4)^(+)-N去除率与各因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曝气量和HRT的改变,可以调节湿地内DO环境,为湿地内营造交替好-缺氧环境,利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在曝气量为0.2 L·min^(-1)、HRT为1 d时,曝气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TN、NH_(4)^(+)-N和NO_(3)^(-)-N去除率分别可达90.15%、98.25%和86.22%,实现了TN、NH_(4)^(+)-N和NO_(3)^(-)-N同步高效去除.C/N和温度是影响TN和NO_(3)^(-)-N去除效果的重要因子.随C/N增加,TN和NO_(3)^(-)-N去除率明显提升;在进水C/N为5时,TN和NO_(3)^(-)-N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8.49%和50.48%,其中TN去除率较无碳源时提高了37.43%.此外,温度从8~12℃升高至28~32℃时,曝气CW脱氮速率逐步增大.相较于低温(8~12℃),在高温(28~32℃)时CW对TN和NO_(3)^(-)-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9.37%和50.24%;而NH_(4)^(+)-N去除率受C/N和温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低污染水 脱氮 碳氮比
原文传递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释放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0
11
作者 余光伟 雷恒毅 +3 位作者 刘广立 白涛 刘康胜 陈若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76-1484,共9页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重污染感潮河道为对象,研究了底泥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在静态、潮汐作用影响及人工曝气扰动下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曝气充氧、重金属化学固定、激活底泥土著微生物等联合技术对底泥释放进行控制,研...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重污染感潮河道为对象,研究了底泥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在静态、潮汐作用影响及人工曝气扰动下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曝气充氧、重金属化学固定、激活底泥土著微生物等联合技术对底泥释放进行控制,研究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①感潮作用加速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与静态释放相比,Cu、Zn、Pb、Cr、COD、NH+4-N和TP的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1-4倍,释放量增加了0.3-1.8倍;底泥平均耗氧速率提高了1.28倍.②人工曝气扰动使底泥污染物局部急剧释放,并使泥水界面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在有氧环境,NH^+4-N、TP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③投加石灰调节pH至8-9,上覆水体Cu、Zn、Pb、Cr的去除率达到85%-98%,同时还可去除92%的TP和86%的浊度;在微碱性好氧条件下,Cu、Zn、Pb和Cr的释放量稳定在300μg·L^-1以下.④底泥土著微生物层对水体及底泥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作用,通过间歇曝气COD、NH^+4-N、TP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92%和71%;但微生物层具有较高的耗氧速率,达到45g·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感潮河道 底泥释放 人工曝气 重金属固定化 土著微生物层
下载PDF
曝气对黑臭河道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美丽 刘春 +5 位作者 白璐 袁震 白雪梅 贺方兵 孟睿 何连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49-5254,共6页
利用黑臭河道模拟装置,对比研究了在静置和人工曝气2种方式下底泥污染释放特征及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置释放相比,人工曝气促使实验前期底泥污染物快速释放,使得上覆水体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上升;随着水体中DO浓度的增加,... 利用黑臭河道模拟装置,对比研究了在静置和人工曝气2种方式下底泥污染释放特征及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置释放相比,人工曝气促使实验前期底泥污染物快速释放,使得上覆水体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上升;随着水体中DO浓度的增加,硝化细菌、嗜磷菌等好氧细菌的活性增强,水体中的COD、氨氮、TN和TP得到降解或转化,浓度快速下降。实验期内,人工曝气底泥中TN、TP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0.11 g/(m2·d)和-0.02 g/(m2·d),并且TP由最初的0.96 mg/L降到最终的0.48 mg/L,去除率达到50.00%。人工曝气在前期对水体中各污染指标有升高的影响,但增加了水体中的DO浓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对水体有机污染物、TN及TP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因此,该技术适合黑臭河道的水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 底泥 污染物释放 上覆水
原文传递
江南某城镇河道水体污染现状分析及修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同祺 李勇 +1 位作者 李大鹏 刘玉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多次监测,分析了引起江南某河道污染黑臭的原因,通过采取人工曝气、投加微生物菌剂、底泥控制、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起到应急修复河流污... 通过多次监测,分析了引起江南某河道污染黑臭的原因,通过采取人工曝气、投加微生物菌剂、底泥控制、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起到应急修复河流污染、长效保持河流水质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污染 修复 人工曝气 微生物菌剂
下载PDF
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继征 柯凡 李文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33-2638,共6页
通过对自主研发的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系统长期运行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参考填充塔模型基础上,利用质量衡算方程建立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湿地在气水比分别为0.5:1、1:1、2:1和3:1时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通过对自主研发的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系统长期运行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参考填充塔模型基础上,利用质量衡算方程建立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湿地在气水比分别为0.5:1、1:1、2:1和3:1时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去除动力学常数k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水质稳定、水量恒定的情况下,微曝气垂直流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动力学常数k值均随工艺参数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即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强;各水质指标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变化曲线形状有所不同,动力学常数与气水比的关系主要有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综合各个水质指标的曲线形式与变化规律可以得到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的最佳气水比设计值为2:1,对应BOD5和NH4+-N的k值分别为3.8d-1和4.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 垂直流湿地 动力学 模型
原文传递
复合生物技术在城市河流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艳君 谢悦波 +1 位作者 续会勇 高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7,共4页
在南方某污染河流强制污染修复试验中,采用人工曝气与投加复合生物酶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底泥消减,再使用梅花式菌剂接种法将菌剂与生物促生剂接种至水体及底泥中。接种后2 d内因接种操作扰动及生物促生剂含大量氮、磷元素使各水质指标呈... 在南方某污染河流强制污染修复试验中,采用人工曝气与投加复合生物酶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底泥消减,再使用梅花式菌剂接种法将菌剂与生物促生剂接种至水体及底泥中。接种后2 d内因接种操作扰动及生物促生剂含大量氮、磷元素使各水质指标呈上升趋势,接种第3 d起COD、TP、NH_3-N浓度迅速下降,水质得到改善;第8 d左右COD、TP、NH3-N去除率达到最高,投菌后10 d内DO平均浓度上升50%,COD、TP、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在45%、40%、40%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生物技术治理城市污染河流,可以初步消除河流黑臭、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流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技术 人工曝气 底泥消减 污染河流
下载PDF
我国污染河流治理与修复技术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宝磊 刘舒 +1 位作者 曾乐 赵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文章针对我国河流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的几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结合我国河流污染特点,分别分析了人工曝气、化学絮凝、化学除藻、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生物膜法修复等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了对于污染河流治... 文章针对我国河流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的几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结合我国河流污染特点,分别分析了人工曝气、化学絮凝、化学除藻、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生物膜法修复等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了对于污染河流治理修复技术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原则,为我国河流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 化学絮凝 化学除藻 微生物修复 生物膜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沟渠污染治理效果及对策——以湖北省涴市镇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守寅 孙敏 +1 位作者 段文慧 宋宁宁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6期36-39,共4页
针对当前农村沟渠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现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涴市镇进行研究,对目前该镇治理沟渠污染3种主要的方式进行了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工艺较为成熟的人工曝气法;通过投资、效益分析对比,反映了现行方式的弊... 针对当前农村沟渠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现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涴市镇进行研究,对目前该镇治理沟渠污染3种主要的方式进行了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工艺较为成熟的人工曝气法;通过投资、效益分析对比,反映了现行方式的弊端和人工曝气技术法的优势,为今后农村沟渠污染科学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污染 清淤 效果 人工曝气
下载PDF
生物修复技术在白海面黑臭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刚 刘军 胡和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利用人工曝气、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广州市白海面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污水进水流量3000~4000m^3/d的条件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从上游到下游,水色由暗黄逐步转为黄、黄绿;在上游不断... 利用人工曝气、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广州市白海面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污水进水流量3000~4000m^3/d的条件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从上游到下游,水色由暗黄逐步转为黄、黄绿;在上游不断流入污水情况下,CODcr除去率达55%以上,NH3-N除去率为35%,TP除去率达25%以上。本研究为城市黑臭河道,特别是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生物修复 人工曝气
下载PDF
污染河涌生态恢复的可行性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勇华 《污染防治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31-33,共3页
随着沿海地区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 ,突显城镇污水处理量的不足 ,大量生活废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涌 ,使河涌变成了污水的纳污通道 ,生态遭受严重的破坏。河涌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城镇的水资源 ,既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又影响了经济建设... 随着沿海地区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 ,突显城镇污水处理量的不足 ,大量生活废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涌 ,使河涌变成了污水的纳污通道 ,生态遭受严重的破坏。河涌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城镇的水资源 ,既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又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作者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 ,探讨了改善河涌水质 ,恢复河涌生态的方法 ,并提出必要的保障措施 ,为整治河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涌污染 生态恢复 可行性 引水冲污 人工曝气复氧 水污染 治理
下载PDF
东台市西沟河污染特征与生态治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志佳 陈冬骏 周敏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第7期341-343,共3页
通过对东台市西沟河现有污染情况调研显示:西沟河主要存在生态缺水、地下水水位较低、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与污染加剧情况等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进行跨流域补水、河道疏浚、应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与河道人工曝气技术的方式,实... 通过对东台市西沟河现有污染情况调研显示:西沟河主要存在生态缺水、地下水水位较低、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与污染加剧情况等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进行跨流域补水、河道疏浚、应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与河道人工曝气技术的方式,实现了河道水量补充和生态环境修复。并进一步设置小型湿塘,实现了河道的生态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现状 生态修复 人工曝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