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氟化碳的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
1
作者 殷胜友 张慧 +2 位作者 刘楠 曹艳 高静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2-176,185,共6页
全氟化碳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化学惰性物质,已广泛应用于超声造影、器官移植、预防组织器官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全氟化碳纳米乳剂具有高携氧能力,是人工氧载体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因全氟化碳易挥发、不易溶解、乳化后稳定性差等,... 全氟化碳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化学惰性物质,已广泛应用于超声造影、器官移植、预防组织器官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全氟化碳纳米乳剂具有高携氧能力,是人工氧载体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因全氟化碳易挥发、不易溶解、乳化后稳定性差等,其纳米乳剂研发成功者极少。本文对全氟化碳纳米乳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可能对策,为获得稳定的全氟化碳人工氧载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碳 纳米乳剂 人工氧载体
下载PDF
人工氧载体——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芙蓉 代斌 +2 位作者 廉宜君 徐彩霞 马存花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
人工合成的氧载体在分离和储存氧以及在工业、农业、医药、生物领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载氧性能的席夫碱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立体化学、电化学、光谱学、生物化学、催化、材料、核化学等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配位... 人工合成的氧载体在分离和储存氧以及在工业、农业、医药、生物领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载氧性能的席夫碱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立体化学、电化学、光谱学、生物化学、催化、材料、核化学等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配位化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简述了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在氧载体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席夫碱 配合物 进展
下载PDF
人工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栋 张海鹏 于艳秋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人工氧载体是能运输和释放氧到组织并具有扩容作用的非细胞液。由于它无需交叉配血、无病毒和细菌污染、无免疫排斥作用、保存时间长、粘度低 ,还可以节约有限的血资源 ,近年来其研究发展很快。新型人工氧载体包括全氟化碳和血红蛋白制... 人工氧载体是能运输和释放氧到组织并具有扩容作用的非细胞液。由于它无需交叉配血、无病毒和细菌污染、无免疫排斥作用、保存时间长、粘度低 ,还可以节约有限的血资源 ,近年来其研究发展很快。新型人工氧载体包括全氟化碳和血红蛋白制剂等两大类 ,可以代替血液、胶体和晶体溶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全氟化碳 血红蛋白类
下载PDF
血红蛋白制剂作为人工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4
作者 刘兆娥 沙珍萍 余加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蛋白制剂 血红蛋白 增加血容量 补充血容量 全氟化碳 进展综述 人体内 力衰竭 运输
下载PDF
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燕 王峰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12期15-18,64,共5页
介绍了多种人工氧载体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卟啉金属配合物、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和多胺金属配合物的载氧性能和发展情况。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使人工氧载体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卟啉 席夫碱 多胺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人工氧载体在器官保存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马军 朱雯谨 +5 位作者 黄鹤 潘文灿 詹花 张璐 李晋 朱宏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3-425,共3页
1引言 上个世纪,在人们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功能以及输血前需要配型等知识不断了解的前提下,科学家们就开始寻找1种可以替代红细胞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血源短缺、血液安全性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无免疫活性、无交叉感染且保存时间长的人... 1引言 上个世纪,在人们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功能以及输血前需要配型等知识不断了解的前提下,科学家们就开始寻找1种可以替代红细胞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血源短缺、血液安全性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无免疫活性、无交叉感染且保存时间长的人工氧载体受到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血红蛋白 器官保存液 器官移植
下载PDF
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殷晓春 王荣民 +2 位作者 何玉凤 朱永峰 裴菲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3-973,共11页
血液需求的激增和异体输血的不安全性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合成"血液替代品"。通过对天然氧载体(即血红蛋白)结构与性能的清晰认识,已有多种人工氧载体被成功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人工氧载体可分为全氟碳化合物、血红蛋... 血液需求的激增和异体输血的不安全性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合成"血液替代品"。通过对天然氧载体(即血红蛋白)结构与性能的清晰认识,已有多种人工氧载体被成功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人工氧载体可分为全氟碳化合物、血红蛋白基氧载体、合成血红素及其高分子配合物三大类。全氟碳化合物虽大部分已退出人工血液市场,但因其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为了降低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副作用,已采用多种方法对血红蛋白进行改性,如采用化学修饰、微囊包裹(HbV)、重组和仿生纳米等技术。其中,血红蛋白囊泡模拟红细胞的结构,其粒径相对较大(250nm),副作用相对较低,是目前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发展趋势。人工合成血红素如栏式卟啉只溶于有机溶剂,为增加其水溶性,可使其与白蛋白、木糖醇酶和环糊精等高分子结合为配合物,经动物实验表明,这些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在体内具有运送氧气功能。除主要在临床上用作血液代替品外,人工氧载体还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氧载体 血液替代品 血红蛋白 金属卟啉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原文传递
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时人工氧载体的作用
8
作者 侯经元(编译) 周国勇(编译) 胡森(审校)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1-431,共1页
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血红蛋白微囊(HbVs)是一种人工氧载体,能通过磷脂囊泡包被浓缩的血红蛋白液体。有研究发现,与输注红细胞相比,HbVs对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但其循环机制包括生成和降解过程尚无研究报道... 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血红蛋白微囊(HbVs)是一种人工氧载体,能通过磷脂囊泡包被浓缩的血红蛋白液体。有研究发现,与输注红细胞相比,HbVs对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但其循环机制包括生成和降解过程尚无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最近将HbVs悬浮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对失血性休克Wistar大鼠进行液体复苏,观察14d变化过程。将大鼠经股动脉放血50%后造成失血性休克,并随机分为HbV复苏组和自体血复苏组。结果发现:两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均能迅速恢复;由于HbV聚集和髓外造血作用,HbV组出现较明显的脾肿大,14d内能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人工氧载体 休克大鼠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WISTAR大鼠 血红蛋白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目标及新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康 赵会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263-3268,共6页
背景:血红蛋白氧载体作为红细胞替代物之一,已研究40余年,至今共有3代不同的血红蛋白氧载体。第1代和第2代主要是对血红蛋白进行化学修饰,而第3代主要是将血红蛋白封装在合成膜中。目的:综述国内外血红蛋白氧载体研究的新进展。方法:以... 背景:血红蛋白氧载体作为红细胞替代物之一,已研究40余年,至今共有3代不同的血红蛋白氧载体。第1代和第2代主要是对血红蛋白进行化学修饰,而第3代主要是将血红蛋白封装在合成膜中。目的:综述国内外血红蛋白氧载体研究的新进展。方法:以“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red blood cell substitutes,artificial oxygen carriers,artificial blood”“血红蛋白氧载体,红细胞替代物,人工氧载体,人工血液”为检索词,检索2000至2019年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血红蛋白氧载体制备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胎儿、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血红蛋白以及β-亚基突变的血红蛋白在制备血红蛋白氧载体上有一定优点;②关于血红蛋白的修饰和封装策略有了新的进展;③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能够降低血红蛋白氧载体的血管毒性;④血红蛋白氧载体在应用上有了新方向,但是新型血红蛋白氧载体作为红细胞替代物领域的研究,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载体 红细胞替代物 人工氧载体 修饰 封装
下载PDF
氟碳化合物减轻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席露 彭雪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445,共2页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寻找最佳器官保存液是目前移植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氟碳化合物(PFC)作为一种良好的人工氧载体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期则在移植器官保存方面崭露头角,现综述如下。 一、PFC的...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寻找最佳器官保存液是目前移植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氟碳化合物(PFC)作为一种良好的人工氧载体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期则在移植器官保存方面崭露头角,现综述如下。 一、PFC的理化特性及作用机理 PFC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且无毒,在体内不发生代谢转化,须制成精细的乳化氟碳(FCE)才可应用于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化合物 移植器官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保存液 减轻 器官移植技术 人工氧载体 医学领域
原文传递
载血红蛋白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蛋白封装行为研究
11
作者 孙芬芬 林辉 +2 位作者 涂克华 王红军 王利群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1,共7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b-P(GMA)45,利用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与GMA上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咪唑丙基-1-胺-甲基丙烯酸羟丙酯)PEG-P(GMA-API)45...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b-P(GMA)45,利用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与GMA上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咪唑丙基-1-胺-甲基丙烯酸羟丙酯)PEG-P(GMA-API)45.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可以直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均匀的球形纳米胶束,粒径约为40 nm.由于咪唑基的p H响应性,胶束表面在p H从4增大到9的范围内均带正电荷,p H 7.4时共聚物可以与血红蛋白产生较强的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达到包载血红蛋白的目的.同时还研究了聚合物对不同比例血红蛋白的包封率,当聚合物与血红蛋白的质量比为1∶1时包封率最高,为32.4wt%.UV-Vis显示包封后的血红蛋白在不同气体结合状态的特征吸收峰与自由血红蛋白差别不大,表明载血红蛋白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气体运输能力,PEG-P(GMA-API)45纳米胶束将有可能用于新型的人工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纳米胶束 咪唑 血红蛋白 人工氧载体
原文传递
《SHOCK》2019年第9期新观点
12
作者 Feng Wu Amanda Chipman +1 位作者 Rosemary A.Kozar 童明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5期306-308,共3页
本期休克杂志的文章种类繁多,从临床到基础科学,从脓毒症和炎症到创伤和烧伤,肯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首先,让我们从心脏说起。随着主动脉球囊阻断的使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出血后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一个... 本期休克杂志的文章种类繁多,从临床到基础科学,从脓毒症和炎症到创伤和烧伤,肯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首先,让我们从心脏说起。随着主动脉球囊阻断的使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出血后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Xu等在出血诱发心脏骤停的猪模型中检查主动脉球囊闭塞的效果[1]。作者证明,与较长时间(60min)的主动脉阻断相比,短时间(30min)阻断主动脉能增强心肺骤停的效果、导致更强的心脏和脑保护,且对肾脏和肠道的损伤较轻。这项研究支持创伤停搏后主动脉阻断的短暂使用。这在临床上意味着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及时控制出血至关重要。Takase等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研究脂质体包裹的人血红蛋白氧载体在改善失血后心律失常特性方面是否具有与自体洗涤红细胞相当的效果[2]。作者很好地证明了与输注红细胞相比,输注载体可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其机制是通过防止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时的电重塑和保存心肌结构。它们的人工氧载体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脂质体包裹血红蛋白组成,延长循环时间和抑制血管内聚集。载体尺寸较小还可以更有效地通过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心功能不全 主动脉阻断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人工氧载体 洗涤红细胞 心脏骤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