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硬脊膜联合生物蛋白胶修复颈椎术中硬脊膜损伤 被引量:9
1
作者 廖晖 徐卫国 +3 位作者 李锋 熊伟 方忠 陈安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术中硬脊膜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行颈椎手术过程中处理颈椎硬脊膜损伤并脑脊液漏患者31例,其中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12例,颈椎病14例,颈椎硬膜下髓外肿瘤4例,颈椎肿瘤1例。所有患者在... 目的探讨颈椎术中硬脊膜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行颈椎手术过程中处理颈椎硬脊膜损伤并脑脊液漏患者31例,其中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12例,颈椎病14例,颈椎硬膜下髓外肿瘤4例,颈椎肿瘤1例。所有患者在术中均予人工硬脊膜覆盖联合生物蛋白胶喷涂的方法进行修补。结果经处理后,29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症状,2例脑脊液漏患者中1例经局部压迫愈合,另1例经联合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愈合。经平均18个月﹙6-35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再发脑脊液漏、假性脑脊膜囊肿、颈椎植骨融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硬脊膜联合生物蛋白胶修复颈椎硬脊膜损伤具有简易、可靠、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并发症 液漏 人工硬脊膜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在兔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白万山 王新伟 +3 位作者 袁文 王占超 梁磊 王会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71-474,共4页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h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h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h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d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后6,24h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壳聚糖 Ⅰ型胶原 人工硬脊膜 髓损伤
下载PDF
人工硬脊膜对腰椎手术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阴彦斌 李放 +1 位作者 赵广民 张昌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60-3967,共6页
背景:研究已证实人工脊柱膜预防腰椎手术后瘢痕形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以减少腰椎手术后炎症因子释放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对腰椎术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症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至7月北京军区总医... 背景:研究已证实人工脊柱膜预防腰椎手术后瘢痕形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以减少腰椎手术后炎症因子释放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对腰椎术后血液及引流液中炎症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至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2组,使用人工硬脊膜者为试验组,未使用人工脊柱膜者为对照组,另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手术前、手术后第2,3天血液标本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第1,2,3天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①引流液:试验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3种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未发现发热、过敏、异物排斥等不良反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血液:试验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人工硬脊膜可以降低腰椎术后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同时对外周血炎症因子质量浓度有轻度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基础实验 生物材料 腰椎术后 人工硬脊膜 炎症因子 引流液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干细胞工程化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促进硬脊膜修复的体外实验
4
作者 徐敬之 王文博 +1 位作者 孙慧雯 顾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0-1546,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采用自体组织或明胶海绵等材料对硬脊膜进行修补,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促进硬脊膜修复的生物材料。目的:利用定向静电纺丝及胶原自组装技术构建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并将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 背景:目前临床上采用自体组织或明胶海绵等材料对硬脊膜进行修补,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促进硬脊膜修复的生物材料。目的:利用定向静电纺丝及胶原自组装技术构建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并将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硬脊膜,探讨该人工硬脊膜的各项理化性能以及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及胶原自组装技术制备有序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的双面(一面为胶原蛋白,另一面为聚乳酸)异性静电纺丝膜(胶原组)、无序的聚乳酸静电纺丝膜(无序纤维组)、有序定向的聚乳酸静电纺丝膜(有序纤维组),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拉伸、水接触角测试、降解实验等来表征静电纺丝膜的理化性能。将胶原组(在胶原蛋白面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得到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静电纺丝膜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评估静电纺丝膜的生物相容性,整合素β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静电纺丝膜的黏附特性。将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及胶原组静电纺丝膜分别与骨髓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1型)、CD206(M2型)免疫荧光染色及q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评估免疫调控性能。结果与结论:①定向静电纺丝纤维膜可模拟天然硬脊膜的纵向排列结构,胶原蛋白加入后,纤维膜的亲水性提高约2倍,力学性能提升了1.2倍;②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时,CCK-8和活/死染色显示,胶原组静电纺丝膜的细胞生物活性明显高于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胶原组整合素β1表达约为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的2.6倍,且细胞铺展形态良好;③与骨髓巨噬细胞共培养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组M1型巨噬细胞荧光强度低于胶原组(P<0.01),M2型巨噬细胞荧光强度高于胶原组(P<0.01);qRT-PCR检测显示,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组促炎性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低于胶原组(P<0.001),抑炎性基因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高于胶原组(P<0.001);④结果表明,干细胞工程化的两面异性人工硬脊膜可模拟正常硬脊膜的定向结构,内表面利于细胞生长黏附,外表面避免组织粘连,同时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组分促进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调控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补 人工硬脊膜 静电纺丝 胶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
下载PDF
人工硬脊膜防治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发脑脊液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高举 张帅 +2 位作者 王清 欧阳建元 徐双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人工硬脊膜防治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发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科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5~86岁,平均(51.8±16.3)岁。所... 目的探讨利用人工硬脊膜防治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发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科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5~86岁,平均(51.8±1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探查硬脊膜及脊髓损伤情况,回纳外露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同时分别进行单纯硬脊膜缝合修复后局部覆盖明胶海绵(A组,24例)、硬脊膜缝合修复后覆盖人工硬脊膜和明胶海绵(B组,34例)。对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0~340 min,平均(195.0±10.4)min,术中出血量200~2 800 m L,平均(845.0±26.5)m L。A组中13例(54.1%)切口愈合,术后引流平均(13.4±1.6)d脑脊液漏消失,其中3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A组11例(45.9%)治疗失败,其中6例引流超过10 d脑脊液渗漏无减少趋势,经腰部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后,脑脊液渗漏于术后15 d左右消失;3例(12.5%)合并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清创,硬膜囊再次修复后腰部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结合全身用抗菌药物等对症处理,术后16 d左右治愈;2例(8.3%)合并脊膜炎,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及注入抗菌药物,脑脊液漏于术后14 d消失。B组中27例(79.4%)切口愈合,术后引流平均(9.1±1.7)d脑脊液漏消失,其中4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B组7例(20.6%)治疗失败,其中5例引流超过10 d脑脊液渗漏无减少趋势,经处理后脑脊液漏于术后12 d左右消失;1例(2.9%)合并切口感染,经处理后治愈;1例(2.9%)合并脊膜炎,同A组处理后治愈。结论硬脊膜缝合修复结合人工硬脊膜覆盖修补可以更有效地修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的硬脊膜撕裂,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撕裂 液漏 人工硬脊膜
原文传递
脊柱肿瘤术中应用人工硬脊膜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陈维 陆明 +4 位作者 雷紫雄 戴双武 侯昌禾 杜少华 李浩淼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在脊柱肿瘤手术中预防及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诊断为脊柱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且出现椎管内占位而接受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的手术病例(不包括椎... 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在脊柱肿瘤手术中预防及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诊断为脊柱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且出现椎管内占位而接受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的手术病例(不包括椎体全切除的病例)。根据术中是否破坏硬脊膜完整性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及预防组。术中出现明确脑脊液漏的治疗组患者共22例,16例行单纯硬脊膜缝合或修补,6例在硬脊膜修补基础上使用人工硬脊膜;术中未见脑脊液漏的预防组共49例,其中15例使用人工硬脊膜预防脑脊液漏,34例未使用该材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椎管减压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通过病历系统检索记录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期间脑脊液漏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引流量的变化等,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登记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71例患者病变共累及138个脊柱节段,平均每位患者脊柱减压节段数为(1.94±1.13)个。术后住院时长为(11.31±4.63)d。住院期间应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中无出现术后椎管内血肿、感染或排斥反应。治疗组与预防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降低,但未发现使用人工硬脊膜与否脑脊液漏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预防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术后72 h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患者术后前两个24 h的引流量显著少于未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8.4±5.3)个月,其中9例因全身肿瘤进展死亡,良性肿瘤随访期间无术后复发,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部位远期浅表或深部感染。结论脊柱肿瘤伴椎管内占位,术中应用人工硬脊膜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加速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长且并不增加椎管内感染或血肿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肿瘤 液漏 人工硬脊膜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