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以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邓莉 寇国先 曹冬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 观察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69例.观... 目的 观察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ALT(U/L):341±42比455±37,AST(U/L):120±35比197±37,TBil(μmol/L):185.4±20.6比302.6±30.6,DBil(μmol/L):42.6±10.8比87.5±11.6,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3%(48/77)比40.6%(28/69),P〈0.05〕.结论 在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安全、有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 胆红素血症 护理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肝炎后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云 戚应杰 +1 位作者 岳莉 姚有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643-644,647,共3页
目的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肝、肝细胞再生、充足休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联合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浆置换 重症 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建英 陈泠忻 +3 位作者 杨蕊西 阮军 刘茗心 寇国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症乙肝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症乙肝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组68例,非肝硬化组52例.收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重症乙肝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及下降率的差异.结果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患者ALT、AST、ALP、LD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T(U/L):138.8±26.2比993.4±185.2,AST(U/L):121.7±119.9比798.7±226.8,ALP(U/L):129.7±8.1比178.9±14.1,LDH(μmol/L·s^-1·L^-1):4.50±0.32比8.15±1.75,均P<0.05〕;PT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3.2±25.6)%比(30.0±16.1)%,P<0.05〕.治疗后非肝硬化组患者ALP、TBil、TBA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ALP:34.20%比17.80%,TBil:39.10%比18.10%,TBA:30.70%比5.00%,P<0.05),PTA升高率也明显高于肝硬化组(52.50%比25.1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肝特别是早期非肝硬化患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血浆胆红素吸附 重症乙型病毒性 硬化 丙氨酸转氨酶 胆红素
下载PDF
36例人工肝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会敏 李颖 +2 位作者 朱彦涛 王燕 周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423-2424,共2页
肝衰竭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1,2]。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系统,具有清除代谢产物... 肝衰竭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1,2]。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系统,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为重症肝病病人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3,4]。其中胆红素吸附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胆红素、祛除血氨等有害物质[5],且并发症少。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36例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胆红素吸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胆红素吸附治疗 衰竭 护理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淤胆型戊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德强 丁德平 +1 位作者 张银华 陈悦 《肝脏》 2015年第11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内科治疗,另外36例在一般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内科治疗,另外36例在一般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指标,分析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及预后、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花费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均明显下降,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25.5%-44.1%,平均下降幅度为31.1%±8.6%;治疗组症状缓解快,平均住院日为14.2±6.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总花费为2.26±0.84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降低平均住院日,而住院总花费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胆红素吸附 戊型病毒性 淤胆型 疗效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作用评价
6
作者 李永宏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E+P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PTA、血常规、电解质及治疗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干预组经PE+PP治疗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4周较治疗前治疗组TBIL下降明显(P<0.01),PTA上升明显(P<0.05),干预组治愈好转率89.2%,观察组治愈好转率71.4%,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PE+PP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胆红素吸附治疗 护理干预 评价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7
作者 甘玉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50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人工肝血浆...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50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52.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功能衰竭 人工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春毅 孙志红 +1 位作者 魏丽艳 姚春英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 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计 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 目的 :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 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计 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 19例次 ,治疗后显效 8例 ,好转 2例 ,同时联合血浆置换、血浆灌流治疗顺利过渡到肝移植 1例 ,总有效率10 0 %。结论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胆红素的清除率。但对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不易单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异性吸附 治疗 难治性 胆红素血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宝文 阳学风 +2 位作者 罗湘俊 邓凤英 米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并行治疗前后对比和3组间多重对比。结果DPMAS和PE均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PBA仅降低TBI和DBIL,对其他疗效不显著。PE组降低TBIL、ALT和升高PTA的效果最佳。DPMAS组与之相近,且CRP下降率高于PE组。3组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PE组的不良反应明显,DPMAS组好转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双重血浆吸附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胆红素吸附术,与血浆置换相当,又能显著清除炎症因子,克服血浆缺乏和过敏等缺点,仅需增加设备和费用的支持,可作为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人工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吸附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邢汉前 高登莲 +6 位作者 赵鸿 张彬 刘俊微 刘素霞 钟志芳 颜丽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分析胆红素吸附(BA)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1例(共66例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7.89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 目的分析胆红素吸附(BA)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1例(共66例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7.89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类型和比例,制定防治方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11/66),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占10.61%(7/66),其次是循环管路压力异常增高,占4.55%(3/66),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过性低血压1例次,占1.52%(1/66),无畏寒、发热、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新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是可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症 功能衰竭 并发症 胆红素吸附 血浆置换 人工
下载PDF
新型人工肝组合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 被引量:27
11
作者 危敏 彭虹 +2 位作者 熊庭婷 杜执婵 罗新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35-2240,共6页
背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不仅能特异性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在缺乏血浆或血浆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清除有害物质,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肝脏再生、肝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 背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不仅能特异性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在缺乏血浆或血浆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清除有害物质,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肝脏再生、肝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目的:对比新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血浆置换组单纯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为2 500-3 000 mL;联合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为1 000-1 500 mL。均于治疗3次后评估临床效果及肝功能,并观察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但治疗前后联合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联合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浆置换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显著高于血浆置换组(P <0.05);②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显著高于血浆置换组(63%)(P <0.05);③联合组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寒战、低血压各1例;血浆置换组未出现不良反应;④结果提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均可以显著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同时可以减少血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 阴离子树脂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功能衰竭 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谷丙转氨酶 前瞻性临床研究 急性 人工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瑾瑜 唐业莹 覃宗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组、PBA组和P...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组、PBA组和PE联合PBA(PE+PBA)组,每组25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性(PTA)、肌酐(SCr)及血氨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ALT、TBIL、ALB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PBA组(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PBA组比较,PE组、PE+PBA组患者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分别为(2 908.11±287.91)、(1 107.24±213.67)m L,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显著少于PE组(t=23.782,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时间分别为(2.90±0.87)、(3.02±0.77)、(3.22±0.69)h,3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81,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0%(16/25)、56.0%(14/25)、64.0%(16/25),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1,P>0.05)。PE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32.0%(8/25)、28.0%(7/25)、16.0%(4/25)、8.0%(2/25)、8.0%(2/25),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6.0%(4/25)、16.0%(4/25)、12.0%(3/25)、4.0%(1/25)、4.0%(1/25),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0.0%(5/25)、20.0%(5/25)、12.0%(3/25)、4.0%(1/25)、4.0%(1/25);PBA组和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PE组(P<0.05);PBA组与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疗效肯定,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血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人工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血浆吸附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邢汉前 高登莲 +7 位作者 赵鸿 张彬 洪艳清 刘振红 刘俊微 钟志芳 吕平 赵军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plasma perfusion,PP)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组合型人工肝方法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P和使用少量血浆的PE联合在1次治疗模式(联合组)中完成,治疗51例66例次肝衰竭和高胆红素...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plasma perfusion,PP)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组合型人工肝方法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P和使用少量血浆的PE联合在1次治疗模式(联合组)中完成,治疗51例66例次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检测治疗前、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患者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PTA、ALB及WBC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同期进行的36例79例次单纯PE治疗患者(PE组)做对照。结果①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7%,高于PE组的5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PE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治疗结束时PTA值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⑤同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ALB、GLO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5);⑥同治疗前比,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WBC总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结束时血PLT总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⑦联合组平均使用血浆量明显少于PE组;⑧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P联合PE的人工肝方法血浆用量少,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吸附灌流 血浆置换 衰竭 胆红素血症 人工
下载PDF
人工肝胆红素吸附与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66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王珍瑛 李汉梅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治疗 功能衰竭 胆红素吸附 人工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利明 邹建洲 +7 位作者 方艺 钟一红 徐少伟 傅辰生 袁敏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功能衰竭 人工治疗 急性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凝血酶原时间 MARS治疗 结合胆红素 治疗后 近期疗效 临床效果 MARs 治疗模式 平均年龄 急性加重 胆红素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紫外线蓝光照射加树脂吸附净化人工肝分离血浆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兵 朱勇强 +1 位作者 蒋晓织 林灼 《肝脏》 201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 树脂吸附 分离血浆 蓝光照射 未结合胆红素 紫外线 净化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衰竭1例
17
作者 陈芳 许艳 王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03-304,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全球发病率为1/3万-1/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
关键词 豆状核变性 衰竭 人工治疗 血浆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原彤彤 杨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乙型肝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乙型 人工血浆置换术 胆红素吸附治疗 功能
原文传递
单纯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效果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全华 任伟 +3 位作者 尚保金 姚洁 韩杰 任艳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系统评价单纯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胆红素吸附(PE+PB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PE与PBA+PE治疗重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纳...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系统评价单纯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胆红素吸附(PE+PB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PE与PBA+PE治疗重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594例患者,其中297例患者采用单纯PE治疗,297例患者采用PE+PBA联合治疗。PE与PE+PBA在对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影响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血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65,95%CI:-3.11~-0.19,P<0.05;SMD=-1.88,95%CI:-3.21~-0.54,P<0.05;SMD=-2.11,95%CI:-3.88~-0.34,P<0.05)。结论 PE与PE+PBA治疗均能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而PE+PBA治疗既能减少血浆的用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能迅速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阻断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人工 衰竭 重症
下载PDF
肝细胞特异性大孔微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20
作者 郭伟 龚独辉 +3 位作者 胡志伟 程远 高毅 潘明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2994-3001,共8页
背景:在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中,肝细胞培养是关键环节,肝细胞表面存在着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和半乳糖基之间的分子识别功能,如何方便地获取足够数量、活性较好、功能良好的肝细胞已经成为其首要问题。目的:制备一种新的体外三... 背景:在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中,肝细胞培养是关键环节,肝细胞表面存在着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和半乳糖基之间的分子识别功能,如何方便地获取足够数量、活性较好、功能良好的肝细胞已经成为其首要问题。目的:制备一种新的体外三维环境下具有肝细胞特异性的高性能的大孔微载体。方法:以丝素蛋白、壳聚糖及乳糖酸为基本材料,通过乳化-化学交联、冷冻干燥、极性溶液处理制备一种新型丝素蛋白/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大孔微载体。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通过超导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细胞相容性等对其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实验所制备的丝素蛋白/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大孔微载体,内外多孔且相互连通,具有肝细胞特异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该大孔微载体表面呈多孔结构,孔径为40-80μm,开口向外,呈喇叭状,孔的分布均匀,内部亦为多孔结构,适合于肝细胞高密度培养。超导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半乳糖基已经成功复合到支架材料之中。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肝细胞能与材料特异性黏附、细胞围绕微载体聚集生长,并表现出很好的活力。结果证实,应用乳化-化学交联、极性溶液处理、冷冻干燥等方法可制备出具有肝细胞特异性亲和力的丝素蛋白/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大孔微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力学及表面改性 细胞异性 大孔微载体 丝素蛋白 细胞培养 壳聚糖 半乳糖基 冷冻干燥法 生物人工 863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